近日,XREAL在深圳举办了商业全球化四周年思享会,在会议期间,雷科技有幸参与到对话XREAL CEO徐驰的专访环节中。短短一个小时的交谈让我们受益匪浅,同时也了解到了XREAL在AR领域的发展与突破,以及他们在过去的四年里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为业内领先的AR企业。
熟悉AR行业的读者朋友应该还记得Nreal,在AR市场中Nreal是最早将AR眼镜的售价带到了消费级水平的品牌。而在今年五月,Nreal宣布将品牌升级为XREAL,为全球拓展提前进行布局。
在专访中,我们也与徐驰聊到了改名的问题,徐驰表示:“改名的原因主要是原来的名字被一家公司提起诉讼,虽然可以接这个官司,但是却会耗费公司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所以在权衡利弊后,我们决定与对方和解,然后就是第二个原因,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对品牌进行一次升级,所以我们保留了代表品牌核心的「real」,加上代表无限的X,最终组成了全新的品牌名XREAL”。
XREAL的商业化之路
改名为XREAL后,徐驰及团队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在今年9月份推出了新一代产品XREAL Air 2。这款产品最轻仅重72g,却拥有更强的显示效果,在色彩、亮度等方面都表现优越,并且提供支持电致变色的版本,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户外使用体验。
XREAL Air 2发布后的市场反响非常不错,而XREAL所开启的便捷空间化数字大屏概念也成为AR眼镜市场中的主流。XREAL是如何注意到用户的这些需求的?又是如何打造出AR市场的首个爆款的?
对此,徐驰也给出了详尽的解释,XREAL找到这个爆款方向,其实也经历了一段颇为忐忑的路程,XREAL的第一款产品Light虽然有着完善的功能和体验,但是却并没有取得很好的商业化成果。
事后复盘中,XREAL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与运营商的合作导致销售链条过长,无法第一时间得到用户的反馈,另一个则是Light功能太多却没有对应的软件生态支持,导致用户不知道这些功能可以用来干吗,反而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所以,在设计第二代产品时,XREAL选择更多地听取用户建议,并且在产品功能上做“减法”,将一些现阶段生态还不完善的功能剔除掉,强化显示功能和佩戴体验,配合多设备支持,让用户可以随身携带、随时使用,极大地拓展了AR眼镜的使用场景。
正是对产品的大刀阔斧改进以及销售渠道的铺开,让XREAL的第二代产品能够获得成功,背后也是XREAL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在XREAL Air发布后,市场就涌现出了不少相似的产品,同样也证明了这条道路是行得通的。
近年来,以VR、AR为代表的虚拟现实产业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科技企业的关注。Facebook改名为Mate,苹果推出首款虚拟现实头戴显示设备Vision Pro,都对整个市场造成了猛烈的冲击,更多的资金在涌入这个市场,新品牌也在不断涌现。
良好的市场竞争也是XREAL所希望看到的,因为只有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才能激活整个市场,并且让更多的用户关注到这个领域。徐驰认为,如今的AR市场还太小了,供应链因此也备受掣肘,如果可以将市场做大,进而推动和引导供应链成熟,那么对于XREAL和整个行业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不过,Meta、PICO等VR头部企业的市场收缩,也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XREAL又是如何看待的?对此,徐驰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虽然从整体上来看,整个XR市场确实在放慢脚步,收缩战略,但是如果把AR单独拎出来的话,你会发现AR行业正在以高增速成长,2022年对比2021年实现了近100%的增长”。
过去,XR行业中VR设备的销量和市场占比有着绝对的优势,全球设备量超过95%为VR,所以当VR设备出现衰退时,就会直接表现在整个市场的数据中。与其说是整个市场的放缓,不如说是VR市场的放缓,而AR则正在成为XR市场的新增长点。
对于XREAL而言,AR设备的销量增长也十分喜人,从第一代的两万多销量到第二代销量超20万,XREAL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项壮举。而在今年推出的第三代产品身上,XREAL也寄予了更多的期望,希望可以实现销量和市场占比上的双突破。
AR的未来
在成功完成商业化后,摆在XREAL面前的第二个问题则是AR眼镜的未来,到底该走向何方?对此,徐驰给出了一个确切的答案:“未来的手机”,AR眼镜将会成为手机一样普遍的个人设备,每个人都可以通过AR眼镜去了解、查看各种信息,而且比手机更易用、更高效。
甚至,可以说这就是AR行业对产品终局的一个共识,但是如何去实现这个终局,不同的企业都有不同的想法,XREAL选择的是先让用户习惯AR的存在,然后再循序渐进地推动更多生态、功能落地,逐渐搭建起一个全新的智能终端生态。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XREAL不仅推出了更易用、出色的产品,同时还与不同的内容生态伙伴合作,将更多的内容带到AR眼镜中,从娱乐到生产力,XREAL的AR眼镜正在逐渐扩展自己的覆盖范围。
同时,AI的出现也让徐驰看到了新的可能,徐驰认为,AI的最佳载体将会是AR眼镜,而AR眼镜的最后技术焦点就是AI,两者的结合将会推动AR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在交谈中,徐驰畅想了许多有关AI与AR结合的未来,通过AI强大的理解与图像处理能力,AR眼镜的交互方式将会出现翻天覆地的改变,用户只需要一句话就能调动语音助手,让他帮你完成各种操作,“就像钢铁侠里的贾维斯一样”。
AI与AR的结合,将让AR眼镜的体验变得更加立体和人性化,AI的辅助能力配合大量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周边环境信息,为用户提供实时的建议和推荐。同时,AI还可以分析用户的反应,根据用户喜好调整自己的行为,随时学习用户的操作习惯。
不得不说,徐驰所描绘的AR眼镜确实十分吸引人,相信每一个数码爱好者和科幻爱好者,都会期待这样一款产品的出现。
专访期间,我们还聊到了苹果Vision Pro,或许在外界看来,苹果这样的巨头入场,恐怕会让所有的相关企业都产生危机感,但是在交谈后,徐驰的看法却截然不同,他认为苹果的入场对于所有AR企业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考虑到Vision Pro的售价超过两万,实际上这款产品与目前所有的消费级AR、VR设备都不是一个赛道的,所以XREAL并不担心来自苹果的直接竞争。相反,Vision Pro让虚拟现实再次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反而对市场份额的扩大和用户数量的增长有直接作用。
而且,苹果的入场也将推动供应链的成熟,为产业上的其他企业带来收益,在苹果、Mate等企业的推动下,XR的相关产业链有望更快成熟,那么XREAL也能从中得到许多的收益。
不过,徐驰认为,想要真正地做好产品,还是需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为此XREAL一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并建造自有核心部件加工厂,通过对核心部件的严苛品控和技术升级,让XREAL能够一直走在行业的前端。
短暂的专访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徐驰对AR行业的热爱与信心,作为一个数码爱好者,我由衷地希望XREAL能够在未来为我们带来划时代的产品。
以下为采访原文:
问:苹果vision的发布会对市场有什么影响?目前XR市场的发展情况如何?
徐驰:我觉得市场其实还是有分化的,当然苹果这个肯定是有刺激作用的,毕竟我们大致上是一个行业嘛?现在很多大公司也在布局XR,所以从行业的大市场来看,如果你把AR、VR放到一起,你可能听到的全都是负面消息。
比如说体量最大的两家公司,一个是meta,一个是苹果,他们当下的战略感觉都是在大范围的收缩和推迟,如果你把他们俩合到整个市场一起看确实如此,因为今天VR的总量其实很大,导致VR把整个市场的声音都盖过去了,当然VR确实遇到了一些瓶颈。
但是,你把VR和AR两个拆开的话,AR的增长是能做到每年两倍以上增速的,给大家透露个信息,去年的京东把AR、VR放到一起,基本上所有XR设备销量里,95%以上都是VR,说明那个时候VR在XR市场是有压倒性优势的。
但是到今年上半年已经有超过25%的设备是分体式AR,你能看到背后的快速增长,其实回归到商业本质,我觉得也跟两个产品的形态,以及用户对这两个产品的接受度有直接关系。
去年最大的一个事儿是什么呢?2022年的时候,Facebook改名为mate,他们认为头显是下一个智能终端,所以不仅要让用户在里面玩游戏,还要让用户在里面社交,在里面工作,在里面待更长的时间。
于是乎他们开的很多发布会都在聊这个,但是我发现,当这些大公司想把用户从一个游戏使用场景,转到更朴实的使用场景的时候,转化率其实很低,这个转化率可以说直接决定了VR的天花板到底是个游戏机,还是下一个“手机”?
在这一波的尝试下,他们觉得可能今天的VR还离他们想象的最终形态有一定差距,那要不要再等一下技术的迭代,或者说再看看是不是有别的突破口?于是乎大家在战略上就会先慢下来。
那从AR的角度来讲,首先就是之前的技术比较难支撑打造轻量化的产品,或者换个角度来讲,之前从来没有过真正的AR眼镜,更没有产品在消费市场取得商业化的成功。所以说等于是大家都在探索,包括早期的谷歌眼镜到微软。
不过,我觉得我们去年是跑通了一条道路的,我们的产品形态和定位打动了消费市场,所以AR市场从去年开始就有一些快速提升。当产业链成熟之后,我们能够看到AR设备也变得特别多,所以说你要问我的话,我觉得虽然整个大盘看起来是在收缩,但是在细分领域上我们每年都是三倍左右的一个增长。
而且在销量、营收等各个方面都处于快速的增长期,今天我们也是用一个全球化的姿态去做产品和市场,这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往往中国进入一个市场的时候,这个已经是红海了。
但是XR,或者说AR市场,中国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进军的,所以你看到我们在这样的一个赛道下,我们的打法就很简单,直接做一个全球化的布局,而且我们在全球市场的成绩也很出色。现在,只要你的产品足够好,你就有机会占据全球的市场,像去年其实中国只占了我们销量的30%,而海外占了70%。
我们今年的中国市场也有一定的提升,前三个季度海外占了出货的60%,其中最大的单一市场是美国,第二大是日本,然后有40%左右是中国市场的出货。在全球化的路上,因为我们是先行者,所以我们有机会去快速打入发达国家,然后我们就可以牢牢地在这些市场上把我们的市占率、影响力站稳。
我们自己的成绩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说在亚马逊上,我们比所有的AR眼镜卖得都好,在智能眼镜这个品类,我们是销量第一。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美国,亚马逊我的销量都是牢牢占据第一,作为一家中国公司在较全新的领域下做到这个成绩,其实是也让我们有点自豪。
问:你们在商业化的初期,有遇到什么挑战吗?是如何完成商业化的?
徐驰:严格意义上来讲,我们的第1次商业化其实不是我们自己做的,我们是跟着别人一起边做边学,最开始我们很荣幸的拥有一些战略合作伙伴,就是全球的5G运营商。
因为那个时候大家觉得从4G到5G,手机的体验没有质的飞跃。但是,如果我们过回顾过去,其实没有3G就没有智能手机,就没有当年的智能手机大爆发,没有4G呢,其实就没有长视频短视频的大发展。
那么当4G到5G的时候,其实手机的屏幕已经不会再大了,然后你会发现5G的高带宽低延迟特性,其实是没有办法在手机上去实现差异化的。于是运营商就在想是否可以探索一下新的终端。他们觉得如果是个轻型眼镜,又可以跟手机去适配,那确实是合适的,然后我们就一拍即合。
所以我们当时跟韩国、日本等国家的运营商合作,推出了我们的首款产品。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也积累了我们整个产品的商品化、量产化的经验,而且也在这些国家把我们的品牌影响力打了出来。因为这等于是这些运营商去给你在这个领域做了背书,等于是他在帮我们形成品牌的认知。
事实上运营商官方出来去做这种背书的案例,在过去这些年我们是AR领域里唯一的一家,所以,虽然那个时候我们的销量并没有起来,但是也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让这些发达国家的数码发烧友可以了解到我们的产品,同时也收集到了很多真实用户的反馈。这些反馈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然后快速更新到我们的第2代产品中。
所以就有了我们第2代的产品Air。在Air上我们总结了上一代的很多经验,并针对用户需求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变,然后我们就一炮而红了。不过,后续我们也做了一些第一代产品的复盘,发现跟运营商的这个合作模式,要去打通手机的适配,导致第1代的产品链条有点太重、太长了。
所以在Air系列上,我们把整个产品销售链条做得相对很短,直接接触到用户,并把内容、交互做得更大众化。因为我们在调查用户体验的时候发现,大家对AR眼镜所能做到的事情在认知上是有着很大区别的,那么我们就必须找到那个最大的同心圆,让用户们觉得这个产品立刻就能用得上,而不是单纯用来炫一下,回头就放着落灰的东西。
于是我们的第二代产品,主打一个便携空间化的数字大屏概念,这个概念让我们的销量从2021年的1万多台,直接提升了一个数量级,2022年我们就完成10万台销量的突破。
问:在发展过程中,请问是否受到过技术和市场上的哪些困难或阻碍?您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徐驰:事实上,主要的问题是上游产业链严重地不成熟,所以我们也是一直在与供应商合作,希望一起把这个行业做好,把良率提升,把成本进一步降低。以第2代产品Air来说,产业链中有很多核心模块是做不出的,或者说是做不好的,比如这个屏幕和光学模组就是我们自己的工厂造出来的。
我们对此也是非常骄傲的,花了三四年的时间,打造了全世界目前唯一的一条全自动化的光学模组生产线,我们做了一些前人没做到或者没有达成的事情。而在销量起来后,这也是我们的生产能够跟上的一个核心因素。
当然这个投入是十分沉重的,但是没有办法,今天在这个行业,其实说实话,我们就像当年苹果一样,当你想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转了一圈会发现产业链上都没有现成的方案,那你只能自己去攻克、去推动。
所以,在这些事情上我们希望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在核心技术上,无论是算法还是光学,都可以从技术转化为产品,然后光有产品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能够量产。我们找到上游的一些产业链,跟他们深度地整合,获得成本上的优势,然后消费市场的力量又给我们带来规模化的效应,最后再反哺我们的产品。
举个例子,就拿显示模块来说,在AR眼镜里,左右眼的显示模组其实是分开的,然后让它合相的时候,就需要保证左右眼的边缘和中心能够精准对齐。对整个的工艺的要求也非常高,我们测试了很多的设备,然后做了自动化的设备来生产都还是不行,最后发现问题出在买来的工业摄像头,它的调教不够精准,无法满足我们的产线要求,要想让它达到我们的精度,我们还要把它重新再调教一遍,但是随着AR市场扩大,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直接买到符合要求的组件了。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证把两个模组装到一起后重量不超标,我们还使用航空级材料,兼顾强度又兼顾重量。因为任何一点点力量形变,都可能把双目的这个合相拉大,在模具上放大到一个你不能接受的状态,在使用时就会给你带来视觉上的疲劳,甚至是视力上的损耗。
可以说AR眼镜的核心就是光学模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自己做了个工厂来生成,然后软件算法中,我们其实也有很多的技术优势。我们第1代就是全功能的AR眼镜,所以我们其实积累了非常多的东西。
我们是真正把BB的方案一路做起来的,然后不停地优化这个方案,我们第一次把AR眼镜做到显示效果能够接近激光投影,甚至电视、甚至电脑屏幕的效果,这是AR这个行业的第一次。
问:您认为未来的AR眼镜能否取代手机呢?
徐驰:首先呢,我们认为AR眼镜其实是可以跟手机一样的,它是将来的手机,未来所有内容都会在你面前去直接呈现,对于这个未来的终局,我们行业内其实是有高度共识的。但是大家对实现这个终局的路径,暂时还无法达成共识或者是找到一个结论,所以都还在探索这个道路。
其实我想说,当年iPhone刚出来的时候,其实也不是立刻就成为行业共识,当时的诺基亚等各个手机厂商,其实都有着各自的不同产品,还有后来出现如windows phone等,手机的类型非常多且有着不一样的特点,AR眼镜现在就处于类似的阶段。
所以我觉得你想问的那个AR眼镜最终形态,其实往往是只有等我们成功了才会成为共识,在前期的时候无论企业产品路线走得有多对,我觉得都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证明。
我觉得今天首先重要的是什么呢?是努力的让产业界先达成共识,让上下游的企业先认可一个产品形态,然后大家越来越深地绑定在一起,一起去创新和开拓市场。然后你会发现,慢慢地就会有消费者的认可,然后我们就能走到下一步了。
所以AR眼镜是否会取代手机,我只能说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至少AR眼镜是所有设备中可能性最大的。
问:我用过不少的AR设备,但是很多时候他们的交互逻辑都不够自然,也不够高效,就像给我一种用遥控器玩电视的感觉,您认为AI大模型的加入,能否让AR眼镜的交互方式出现革新呢?
徐驰: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我举个例子,像我们现在看科幻电影,比如钢铁侠的贾维斯就是一个很好的AI范本。你会发现这不是一个傻傻的AI,每做一件事都需要‘嗨,Siri,给我查一下今天是星期几’。
而是他知道了你所有的喜好,他知道你周边能够捕捉到的所有信息,然后他综合了这些信息之后,他会主动地像活人一样帮你去分析周围,猜测你的需求,然后去推动你的需求,让整个交互变得高效很多。
甚至有可能说,你一个眼神的变化,他就get到你要干啥了,这就是一个很理想的AI状态。所以,我觉得AI与AR结合是必然的,因为AR最大的优势,就是它可能是第一个能让你实现快速的数据闭环的终端,什么概念?
就是当我必须给你推一个广告,AR眼镜里的AI就可以捕捉那一刹那的瞳孔反应,然后分析你对这件事是怎么想的,你对这个广告有没有兴趣等。甚至未来可以去加入一些脑电波相关的检测模块,因为这个设备是处于人类感观最密集的头部,能够获取的信息非常多,利用这些信息能够做到的事情就更多了。
其实AI的发展在过去这一两年里还是蛮超预期的,然后我觉得AI的发展速度有可能会比大家想象的要快。比如现在最新的AI,我们给他输入一个video,然后就可以用AI把人物的嘴型改掉,让一个老外用地道的北京口音,给你说一段老练的郭德纲相声。而且你还不会发现嘴型有任何的违和感,这是几年前完全不敢想象的。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AI其实在AR领域有很多东西可以去做,并不限于传统的文字类应答,比如图像数据的分析,视频的输入输出,3D动画的全息投影输出等。AI可以为我们搭建一个3D化的平台,然后让我们在其中进行交互。
发布于:广东
相关推荐
专访XREAL CEO徐驰:AR的商业化必须以用户为核心
AR王者XREAL打得火热,丰富生态+成熟产品打开XR市场
XREAL Air 2系列正式发布,AR眼镜的天花板再拔高
Nreal徐驰:AR眼镜为什么是连接数字与现实世界的纽带|云锋Talk
XR市场的上半年:东边不亮西边亮,VR疲软,AR爆发
对话芯驰科技CEO仇雨菁:芯片行业不存在“赌局”,需奉行长期主义|钛度专访
焦点分析 | 虎视眈眈的AR想找到“第二块屏”,智能手机真的会被颠覆吗?
CINNO Research:第二季中国消费级市场AR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51%
36氪首发 | 混合现实科技公司「Nreal」获中金资本B2轮融资,将加速全球商业化落地
年内融资超40起!元宇宙太远,AR/VR却很近
网址: 专访XREAL CEO徐驰:AR的商业化必须以用户为核心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30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