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知识 > 硬核时代下的专精特新企业如何进化?他们给出答案|暗涌2023产业未来大会

硬核时代下的专精特新企业如何进化?他们给出答案|暗涌2023产业未来大会

产业投资时代,暗流涌动,势能巨大。

9月21日-22日,36氪暗涌·2023产业未来大会于深圳顺利召开。本场大会作为36氪专注于一级市场的活动IP-“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的升级,现场汇聚了产业投资领域的关键人群,来自地方政府、引导基金、龙头企业、投资机构、学术界等各界的领袖、专家以及产业核心参与者们齐聚一堂,展开巅峰对谈,观点激烈碰撞,共探产业未来方向。

在中国产业变革挺进深水区的当下,在这场巨大的产业轮转中,还存在诸多的非共识。因此,我们将本场大会的主题命名为“暗涌”,寓意暗流涌动,势能巨大。作为中国产业变革的亲历者和记录者,36氪希望通过本次大会发挥在资本与产业两端的核心影响力,促成产业参与者之间的有效链接,进而发掘产业中尚未被发现的趋势、未被充分识别的机会,以及那些真正在参与和重塑行业变革的人们。

在“硬核时代”圆桌中,有四位来自“专精特新”企业的嘉宾,他们是:谢冰雪 | 琻捷电子 副总裁、胡晓平 | 非夕科技 副总经理、赵磊 | 微克科技 COO、李荣陆 | 卡伦特科技 副总经理。

圆桌现场

以下为圆桌实录,经36氪整理——

彭孝秋:大家下午好,我们今天讨论两个话题。在开始之前,请大家用一分钟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们先请谢总开始。

谢冰雪:大家好,我是琻捷电子的谢冰雪。琻捷电子是国内少数涉及汽车功能安全的传感芯片设计公司之一,专注于高性能汽车级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我们的创始人李梦雄博士创立琻捷电子,是希望能够抓住风口、迅速崛起,成长为行业翘楚,为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胡晓平:大家好,我是非夕科技的胡晓平。非夕自2016年成立以来,专注于研发生产集工业级力控和人工智能技术与一体的自适应机器人产品。希望通过技术的创新来提升机器人柔性的生产能力,在智能制造的赛道上做出新的突破。

赵磊:大家好,我来自深圳市微克科技公司,我们是一家做智能穿戴手表软件硬件一体化的公司。微克从开始的几个人到几百人,面对激烈的竞争,微克坚定做垂直细分领域,目前业务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技术研发已得到BAT的战略合作。

李荣陆:大家好,我是来自卡伦特科技的李荣陆,卡伦特是致力于研发自主可控的二维/三维一体化云原生CAD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在这个领域深耕了将近10年的时间,创始团队来自于国际上最大的CAD软件巨头。在云原生二维CAD方面,卡伦特可以做到全球第一,无论是从功能上还是性能上,可以和全球任何一款云原生二维CAD相媲美。在云三维CAD方面,我们也在国内外保持领先的地位。

彭孝秋:感谢各位嘉宾。在座的4位都来自“专精特新”企业,这个概念最早在2011年提出,现在已经评选到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大约有1.2万家,省级有9万家。

第一个问题,作为“专精特新”企业,还是请各位先秀秀肌肉,请4位嘉宾分享一下自己企业最硬核的产品和技术是什么?是怎么研发出来的?我们先从李总开始。

李荣陆:好,我以卡伦特研发的云原生三维CAD为例来介绍一下。三维CAD在整个工业软件领域已经有非常多的巨头,但即使是这些软件巨头,部分内核也不完全是它们自己研发的,因为这些技术的研发难度太高了。比如Autodesk的约束求解器和几何建模引擎早期也不是自己研发的,在走到一定的阶段后才深刻地意识到这些技术必须要自主可控。

我们的创始团队在这个领域深耕了很多年,所以我们很早认识到,我们需要自主把控核心技术。而且我们坚信为传统PC桌面CAD构建的内核并不适用云端,需要进行大幅度地改造。在自己不掌握内核的情况下,使用国外公司提供的内核,不可能做出好的云端CAD产品。

我们在刚刚成立的时候,就坚持做自主的内核。这件事非常难,一是招不到人,二是技术难度非常高,研发周期非常长。在研发过程中,我们也曾经想过是否要放弃,是不是直接用商业的包装一下就好了。但是我们始终思考的一点在于,我们的护城河在哪?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我们的初心在哪?基于这些考虑,我们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直到现在,我们基本上已经能够实现内核的国产替代。

我觉得保持初心,坚持不懈,相信自己,最终才能把“卡脖子”的东西研发出来。

彭孝秋:谢谢,我感受到了你们的韧性。请赵总讲讲你们在海外的情况吧。

赵磊:我发现很多人在投资AI和ChatGPT领域时都存在一个问题,即没搞明白公司到底是产品驱动型还是技术驱动型、还是市场驱动型。我觉得企业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玩法。前期微克为了存活、为了赢得资金,肯定是市场驱动型,但是发展了5、6年后,我们几个合伙人也在讨论,微克还是要有自己的核心产品竞争力。

前两天微克刚刚发布了AI表盘技术。现在微克的自主产品到了研发驱动型阶段,我们在海外市场非常清晰,首先是品质要达到要求。在芯片上,我们和国外的技术和核心算法能力差距越来越小,所以国内的企业非常优秀。以前看苹果就是看外观和交互设计,与之相比,国内公司的差距在哪?是技术还是产品创新还是场景创新?

品质奠定了我们在海外市场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做产品创新和技术深耕。我们坚持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不惜血本吸引人才,当然还要赢得利润,目前微克的利润是持续翻番的情况。

彭孝秋:在硬科技领域,机械机器人很火,下面请胡总讲讲非夕的情况。

胡晓平:先介绍一下我们创始团队对机器人技术路线的思考,虽然工业机器人已经发展了6、70年,但是它的技术路线没有太大的变化,更多的关注点还是在位置和精度的控制,这限制了它在很多开放场景的应用。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技术的突破,让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和通用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因此,我们在高精度力控以及与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多的创新和突破。借用斯坦福机器人实验室主任Oussama教授的一句话,“非夕自适应机器人技术代表着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给了我们非常大的肯定。

那怎么样才能成就这个高度?过去,非夕7年如一日,从核心的力/力矩传感器到一体化智能关节、到整机层级式智能控制算法和AI的集成,我们把所有的东西都重建了一遍,这不是单点的突破,而是系统的创新。在这样的框架下,非夕自适应机器人90%以上的零部件自己生产,100%的软件自己开发,而且沉淀了数百项核心发明专利。

在传统的工业机器人领域,“四大家族”一直占据着绝对的市场份额。未来在新的技术路线上,尤其是在力控路线上,希望能看到中国的品牌。

彭孝秋:谢谢胡总,专精特新企业在专利申请方面还是很厉害的。但在工业机器人的赛道里,投资端还是挺冷的,您觉得人形机器人目前处于什么阶段?

胡晓平:我觉得人形机器人还在发展的早期,因为各项技术沉淀、成本控制以及应用场景的开发,都需要一个发展过程。

彭孝秋:接下来请谢总介绍一下你们的车载芯片。

谢冰雪:琻捷电子2015年成立,主要围绕车身端各类传感应用需求,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基础上,我们开发了多款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SOC芯片,并为客户提供系统级的解决方案。目前有六条产品线,分别为:电池包传感监测芯片、胎压监测芯片、通用传感接口芯片、车载无线传输芯片、传感控制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也非常荣幸,凭借电池包传感监测这款产品,琻捷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彭孝秋:我们是媒体,我们想讲讲具像化的东西。那么在人才的问题上,人才是很难寻找和培养的,这个话题聚焦在各个行业或者说细分赛道里。

琻捷电子是复旦校友创立的硅车芯片公司,以前芯片人才还是稀缺的,后面供给好一些,现在怎么样了?你们是怎么解决人才问题的?

谢冰雪:我个人认为,人才和技术先进度是挂钩的。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不断的发展和国家的推动,以及大基金的扶持、民间资本的投入,芯片人才的稀缺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发生变化。我们是一家芯片设计企业,从芯片设计来看,自2018年科创板上市开始,芯片设计企业被资本的关注度比较高,就芯片设计环节本身来讲,它对企业负责人自身的技术依赖性相对较高,早期吸引了一大批从海外回来的,比如琻捷创始人李梦雄博士,和本土成长起来的一批优秀的核心研发人才,现在看来,国内芯片设计在技术的先进度上和全球的差距并不大。我们其实都看到,在中国整个半导体产业中,最卡脖子的是先进制程影响的前端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这也是国家去年开始高度重视的先导性行业。

目前就芯片设计人才稀缺的问题,我个人的感觉已经好转很多。

彭孝秋:琻捷电子的人员构成是怎样的?

谢冰雪:我们做模拟芯片设计的主要是研究生和博士,另外,基于创始人李梦雄博士的先天背景优势,琻捷电子很多员工来自于复旦。

彭孝秋:非夕的团队来自于斯坦福,除了刚刚讨论的话题,我们还有一个问题,相比于智能制造和先进制造,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去移动互联网公司。在这个背景下,你们自己是怎么解决人才问题的?

胡晓平: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去选择更自由的就业岗位。我们平时和工程师聊天,他们的反馈也是,现在已经没有年轻人愿意去干工程,太辛苦。当然,非夕不只有工程,更多的是创新的土壤,可以让年轻人学习和对接当今最前沿的机器人技术以及技术产生的产业价值,充分调动员工的使命感和成就感,是吸引和保留人才的方式之一。

彭孝秋:最近有没有感受到互联网的人才回到工业机器人行业?

胡晓平:虽然国家一直在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但也有一个现实情况,就是行业本身内部竞争是激烈的,尤其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因此需要政府、产业、资本等方面联合,给工业机器人行业以正向引导和良好的竞争氛围。如此相信会有更多人投入这个领域。

彭孝秋:谢谢胡总。赵总,你们做全球的生意,这还涉及到语言的问题,请您谈谈。

赵磊:我们是一家本地企业,我们没有像前面的嘉宾有那么多海外经历的员工。但是我们本地成长企业对市场比较敏感和关注,我们能够在前沿市场知道客户要什么、市场要吹什么风。我们也面临过员工的成长性和培养性问题,微克有70%以上员工是研发人员,所有研发同仁都是在公司的成长体系培养的。

在这个智能手表细分领域,很少公司有架构师的职位,而微克的架构师不止一位。所以,无论是人才梯队还是核心竞争力构建上,微克都在精准打造。对于产品设计和研发设计人员,包括刚来到微克的毕业生,在2、3年之后可以成为中级产品经理或研发经理。

做了8年之后,微克向一流梯队发起冲击,也取得了小小的成绩。我们坚持内部的同仁按自己的培养体系培养,在吸引外部人才时,我们针对企业发展的目标、产品的需求以及研发的路径构建人才梯队,这样成长性能够很快落地,同时让员工更快地传承企业思想。

彭孝秋:谢谢赵总,您是BAT出来的,这个行业人才现状是怎样的?

赵磊:我是持续创业者,在阿里呆了很多年,我对BAT的感受是比较卷,不卷不行。在工艺的体现水平和质量效果上,怎样能够让消费者更满意,表面上看是对物质追求的丰富性,背地里看是各个产品的迭代和提升。在我们出来创业的时候,不管是大厂还是自己创业,都需要做信息化的工作,而且卷产品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新的探索。

彭孝秋:李总,卡伦特在新加坡和其他地方有研发中心,在我看来,卡伦特是在和海外的大厂掰手腕。人才是最重要的一环,卡伦特是怎么解决的?

李荣陆:我觉得招聘优秀的技术人才,就像找老婆一样,你要找老婆,第一步应该是先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不是说一上来就要找"白富美",就要找最顶尖的人才,即使能把顶尖的人才招来,最后却并一定能长久合作。所以需要把定位想清楚,即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另外,这种核心技术人才不是纯粹的靠找来的,而是要培养。我们曾经尝试在全国各地找人才,找了非常多,也谈了很多人,但最终发现还是得自己认真培养,所以第一步是定位好自己要找什么样的人才。 第二,你要找一个合适的老婆,至少要有三个条件。一是能给她基本的生活,没有物质基础何谈其他的事情。二是必须给她足够的宽容,让她开开心心,这样才有感情的基础。三是给她未来的想象空间,她觉得和你在一起,是能够长久的。选候选人也一样,一是给他工资待遇,不一定是行业最高的,但是肯定要能够满足他的生活需求,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二是对于技术人才,也要有感情联络,我认为最重要是要有包容心,因为做技术非常容易出错,特别是核心技术,这时候要包容他,中国的导弹也不是第一次就试射成功的,所以要容许技术人员进行一定的试错。三是要像投吸引投资人一样吸引人才,对人才传达企业的愿景和价值,让他相信在这家企业呆下去是有价值的,这样吸引到的人才才能和企业长久的走下去,而不是干上一两年就跑了。

彭孝秋:谢谢李总。我们发现今年的市场还是有些变化的,最后一个小问题是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今年在行业里感受到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或者从市场端走过来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先请胡总说一下。 胡晓平:最近两天刚好在上海召开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工博会机器人展馆,可以直观得看到国内已经有非常多的厂家进军协作机器人市场,也有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开始强调力控的应用,说明力控的技术路线已经被同行广泛接受,这是一个变化。另外,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继去年马斯克说了要做人形机器人之后,国内企业迅速跟进,涌现了大量人形机器人厂家和人形机器人产品。

但这条路线还比较早,我们也担心很多企业熬不到人形机器人真正广泛意义上落地的那一刻,而在当下导致资源配置不平衡或资源浪费,这是行业里可能会面临的情况,需要提高警惕。

彭孝秋:我请教一个话题,对于人形机器人这么火,您看好吗?

胡晓平:人形机器人或者类人机器人肯定是未来中长期的发展方向。当前受技术和应用场景的约束,还未能产生可观的应用价值,依然需要一定的发展周期。

彭孝秋:谢谢胡总,请谢总谈谈。 谢冰雪: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国产替代。说到国产替代就离不开自主可控。从市场环境来看,基于国际局势,目前国内很多主机厂、Tier 1都意识到国产化的重要性,他们的供应链端也为国产公司打开了通道,筛选入库,等待合适的机会合作。对于我们自身而言,我们自己的供应链和研发也需要本土化。如果在这两方面做到了,就能有更好的机会,能够更好的进行国产替代。 从产品实力来看,琻捷电子在产品研发之路上,给自己定下了三个强硬指标,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在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上不输国际大厂,甚至在主要的关键性能指标上要比他们强。琻捷电子在2017年推出的第一款胎压监测芯片,自问世就在逐步进行国产化替代。另外,我们在2019年推出了首颗国产电池包传感监测芯片,是该领域全球领先的芯片供应商。这就是琻捷电子的国产化替代之路。

彭孝秋:感谢谢总,请赵总分享。

赵磊:疫情之下大家是一样的,而且经济收缩之后,面临行业的拐点,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对大家都是危机,而对于你是一个机遇,那么这反而是一个洗牌过程。在今年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微克仍然实现了增长,因为我们有自主定价权。大疫情之下,很多企业需要思考和回看,包括微克也在审视自己。

我记得我的投资人跟我讲过一句话,你的赚钱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们坚持在疫情好与不好的情况下都正视自己的能力,同时不断地做技术创新,达到技术突破,实现可持续的增长,这就是面对疫情的决心和想法,谢谢。

彭孝秋:谢谢赵总。您让我想起最近好几个投资人分享的一个观点,即企业没有定价权的时候,在当下的环境很容易被卷。李总的行业可能没有卷得那么夸张,请您谈谈。

李荣陆:卡伦特做的CAD软件属于工业软件。工业软件领域经常讲一句话,“工业软件不是做出来的,而是用出来的”。它想表达的意思是:即使研发出软件,如果没有实际的应用场景帮助打磨,产品最终也无法真正落地。比如EDA软件,它的研发周期就挺长,而研发出来后,和生产制造环节的参数调节又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更新过程。所以对于工业软件,要做国产替代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不仅要突破技术,还必须得有足够多的应用场景帮助你打磨软件。

在工业软件领域做国产替代,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替代的成本非常高,不仅要变更使用习惯,还要迁移历史数据,代价非常之高。现在在大的国际环境下,包括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这件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企业愿意和你一起打磨产品,这给工业软件企业带来了很多机会。我们现在和很多企业有紧密配合,比如我们每周把产品最新版本给一家企业试用,下周修复好bug再让企业试用,比国际上大厂一年一次的发布周期能够更加快速和敏捷地满足客户需求。

我认为多数的”卡脖子"问题是工程问题,只要给中国企业一定的时间,只要有客户去使用,我们最终一定能解决。所以我自己对国产替代非常有信心,而且我相信中国制造业有这么大的市场和客户,最终能够超越国际巨头。

彭孝秋:谢谢李总。我们作为行业的观察者也有信心,我们也很幸运,现在已经到了非常好的时代和机会点,我相信未来的“专精特新”能够产生更大的力量和能量,让我们的行业发展得更好。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话题到此结束,感谢4位嘉宾。

相关推荐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从单一思维到六边形战士|暗涌2023产业未来大会
中国制造出海的新姿态:站在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肩膀上
专精特新企业没有退路,只有独角兽才是归宿!
深谋能源AI:数字能源与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基地落户协鑫
有了“高新技术”为何还要“专精特新”?
特斯联科技CEO艾渝:AIoT如何破局产业智能化,科技赋能实体经济 | WISE 2019超级进化者大会
江苏苏宁银行受邀参加2023黑马产业大会 共话产业新力量
全球顶尖企业都要来!2023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即将在成都举办
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超1.2万家 超六成聚集在工业基础领域
【专精特新周报】上周北交所迎来上会小高峰,上会企业全数过关;85%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未上市,北交所后备军力量充足;北京市取消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

网址: 硬核时代下的专精特新企业如何进化?他们给出答案|暗涌2023产业未来大会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30385.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