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知识 > 这一代互联网人的转身与自救

这一代互联网人的转身与自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黄有璨 (ID:owen_hyc),作者:黄有璨,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最近几周,感受到一股久违的狂热气息。

投资、创业圈和老板圈子里,大家都开始如饥似渴地探讨AI、最新科技动态和商业趋势,生怕被这一波AI浪潮落在身后。

从科技革新的角度,生成式AI带来的生产力变革和可能性,一定不亚于移动互联网,这个已经是大家越来越有共识的事。

但在整体社会氛围和大家的心态感知上,总觉得还是跟10年前的移动互联网差了许多。

那些差了的东西,到底是啥?

细想起来,要是跟10年前相比,当前国内存在的一个重大不同也许是:需求侧的疲软

7亿人负债,城市化进入尾声,生育率下降,就业形势仍然紧张,以房、车为代表,各种消费大件现在都存在库存积压的压力,这些都是当前需求侧的现实普遍情况。

并且,需求侧的问题,看起来并不太好解。

需求侧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问题倘若无解,则AI技术革新哪怕再爆发,也很容易变成一个极度内卷的游戏——一大群聪明人,将围绕着有限的需求展开你死我活式的厮杀。

最终结果,必然是大部分人在其中头破血流,少部分人则一将功成万骨枯,赚得盆满钵满。

要在内循环方面解决需求侧的问题,钥匙也许仍然得是“就业”。

需要出现一些新兴的产业,面对大量大学生、农村/小县城务工人员可以大量提供就业机会,才能从更普遍意义上带动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上升。

但这个产业在哪里,似乎暂时还仍然没有答案。

包括,AI时代的到来,似乎在一段时间内带来的也不是就业需求的增长, 而会是更多企业对于人力成本削减的期待。

实话实说,当前众多一二线城市白领,会是很容易感到恐慌焦虑的一群人。

一方面,是背上的房贷、车贷等负债,还有家庭生活、子女父母养育的现实压力。

另一方面,还要时时担心自己是否会哪天就被AI所替代了。

要是年轻一点,可能也还好,啥事都可以当作个学习机会,也敢打敢冲,试错成本低。

但要是典型出生于1985年~1995年之间,现在已经是30~40岁之间的一群人,感受到的压力会显著更大。

从创造社会价值的角度,一个人若身处两种状态里,都是幸福的。

一是:强烈感觉到自己被时代被社会需要,被某种事物感召和激励。

二是:回归自己,有自己的某种念想或想要守护的作品,于是可以投身其中细细雕琢打磨,从中获得无穷乐趣安宁。

在这两种状态下,一个人都是充满活力和期待的,且也都能形成较强的“自我价值认同”。

对应的,一个人要是时刻都处在被动焦虑中,则幸福感和自我价值认同都会很低。

曾经的移动互联网,很多人在20多岁甚至30岁的年龄义无反顾投身其中,大部分人感受到的都是上面的“一”——空气里的呼吸中都渗透着时代的召唤,让我们尽快投身一个变革浪潮中,你我怎能错过?

但今天的问题是,就连再迟钝的人也已经感受到:一波时代浪潮已经结束,宏观叙事从增量时代转向存量时代。

增量时代,处处都是机会,处处都有可能,你不用太担心“失去”。

存量时代,机会和需求都是有限的,甚至可能会萎缩的,当你获得了一分收益,很可能意味着背后的“踩踏”效应——另一群人的收益会出现下降。

更大白话一点讲,今天类似互联网这样的行业内最显著的问题是:注定只有少数人在35岁以后才能继续向上走成为管理者,或是在中大型公司内成功“上位”,又或是在一个朝阳产业(如新能源)内感受到时不我待,即便对于创业者,在存量逻辑下也很容易大部分人在拼命参与内卷后并未获得如预期的收益。

余下还有更多人的感觉,将是“遍寻机会而不得”,或者“不再能感受到自己被行业、公司所需要”,不知自己将何去何从。

所以,他们该如何解题?

1个多月前,我在《ChatGPT与这一代互联网人的未来》一文中聊到过——

倘若AI时代加速来临,对于当前这一代的互联网人来说,一定要找好自己的发展通路和方向。

未来5~10年,也许这一代人最好的出路也不外乎3种——

1)要么让自己的问题解构、定义能力足够强,做一个能够驾驭好AI提升生产力的人;

2)要么成为一个执着和钟爱于自己作品的创作者;

3)要么给自己唱一个转身,让自己投身于高端服务业,成为一个更善于捕捉和解决更多与“人”有关的问题的服务者。

以这几周下来的感受:

1)很容易成为一个高度内卷的游戏——倘若需求侧的问题没有改善,其内卷程度会比之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还要更强烈很多。

2)应该只适合少数创作者型人格的人。

而也许3),才会是更多人能触碰得到的选择。

从宏观看,到2030年,中国依然会有7亿劳动力,倘若AI时代的到来释放了大量白领、蓝领型的劳动力,比较理想的一种结果是——7亿劳动力中,将近2/3的人将从事各式各样的服务业,中国将从制造业大国转为服务业大国。

相当一批的“中年失业者”,将被新兴服务业所承载和消化。

大批综合素质更高的劳动力进入服务业,将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服务,同时所有人也都是新型服务的消费者。

倘若如此,这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失业人口就业去向的问题,也能带来大众生活质量的实际提升。

事实上,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新型服务业正在兴起。

如家庭整理、宠物殡葬、传统手工艺、情感陪伴、职业辅导教练、服饰色彩搭配、在线学习服务师,等等,这些新兴服务业里,也许不存在所谓“大机会”“赚大钱”的逻辑,但对于一个个体而言,投身其中找到醉心于一门手艺、追求温度感和社会情感连接的乐趣,并且能够获得还算体面的收入养活自己,应该没有问题。

相比物质收益,可能一种更重要的期待是:这样的状态能让你摆脱“社畜、螺丝钉”的身份,重新获得一种久违的“自我价值认同”。

总之,AI 2.0 一定是个机会,但大概会是更加内卷的那种机会。

如果你是一个极致的机会主义者,或是在技术、自动化营销/运营、垂直产业内积淀很深,以至于自己可以在当前的AI浪潮面前可以感受到“时代呼唤”的气息,那你应该果断投入AI 2.0时代浪潮的怀抱。

但倘若并非如此,你又需要从社畜、螺丝钉等状态下跳脱出来,给自己完成一个转身,也许更好的策略仍然是更“向内看”一点——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尽量更多遵循内心喜好和特质做一些事,且更多追求做深做长,而非快速抓住机会,才会是更容易能“不败”的策略。

对大部分,转身“服务业”仍然会是个正确且能够成立的选择

但有一点很重要——

服务业的逻辑,并非是“大机会、大红利”式的,而是更典型“小增量”式的。

这里不会有那么多“自上而下”驱动发生的大事件,更多需要依靠你的自我摸索和个体自救

服务业内,那些体面踏实、且能长期受人认可尊敬的人,最终的生活工作状态,也许都会无限趋近于一个“手艺人”。

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叠加上对人,对于情感关怀,对于“服务设计和交付”的理解和很多细节捕捉,就是他们的手艺。

认真地说,对于很多互联网社畜、高级螺丝钉们来说,假设真的想要转身服务业,或许当前面临的最大阻力会是以下几个——

1)太过于习惯追求“向外求”“向外找机会找红利”的宏大叙事,对于“向内看”会感到陌生和疑惑;

2)心态上,是否能够接受一个“新服务业从业者+服务提供者”的身份认同;

3)行动上,能否不那么求“快”,而是要能开始“弯下腰来,踏实肯干”,愿意用更长时间去在一个领域内不断打磨和提升自己的服务交付手艺。

AI时代的商业,是更加追求“极致工业化”+“效率”的。

在效率领域,商品生产过程会更加标准化,工具会更发达,生产者大概也会更加年轻化。

而新服务业的逻辑,则是一定程度上“反工业化”的,它会追求更多的温度、情感连接,服务于人的社会属性。

至于要投向哪一侧,你需要自己决定。

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有大量的互联网从业者们,需要从此刻开始认真思考“自救”和“转身”的话题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黄有璨 (ID:owen_hyc),作者:黄有璨

相关推荐

这一代互联网人的转身与自救
35岁的互联网人,没有选择工作的自由
互联网人没有假期
跳槽的互联网人:逃出大厂,败给真香
互联网人的下一站,是县城还是新加坡?
CEO来信 | 产业互联网是属于产业人的,还是互联网人的?
裁员风暴和股价暴跌下的互联网人
流量红利殆尽、VC没兴趣给钱,互联网人转道新消费
从防脱生发入手,「 ITCareLab」要做互联网人专属的个护品牌
我是互联网人,我没有做逃兵

网址: 这一代互联网人的转身与自救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29816.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