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
文|方宏进,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原总主持,上海东方卫视原总策划
数字人民币“呼之欲出”,其推广应用将会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但是目前媒体上的相关文章主要是围绕着宏观金融和学术概念展开的,关注的重点是“注重M0替代”、“双层运营模式”、“账户松耦合方式投放”、“央行技术中立”等问题,本来大家对数字货币的基本常识就普遍欠缺,再看到这些高大上的专业术语,对理解数字人民币应该如何应用就更是一头雾水。
本文的目的就是从数字货币的应用特点出发,严格参照央行官员近期发表的一系列讲话和文章内容所披露的信息,对数字人民币的应用方式及其社会影响,在一系列基础性的问题上做出推断式猜想。
由于我们对加密数字货币的特性理解较浅,对数字人民币实际情况的了解更是相当有限,所以本文中一定会有许多谬误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随着数字人民币白皮书的正式发布,本文中涉及的一些猜测性问题将会清晰明确,我们届时将随时根据最新资讯对本文内容进行修正补充。
数字人民币将会是由中国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行的数字化的人民币现金,未来会在极大程度上替代纸质形式以及硬币形式的人民币现金,更可能大幅度替代目前流行的银行卡刷卡支付、手机移动支付等非现金支付形态。
充分发挥数字人民币的数字货币特性,还将会在信用支付、供应链金融、专项资金专用监管、国际贸易融资、国际结算等传统金融领域产生颠覆性的新型应用方式。更进一步地说,数字人民币的普及应用将会在社会信用领域发挥巨大影响,未来将会促使我们的组织形态和生产关系产生划时代的进步。
就个人而言,也许在几年时间内,我们工作中涉及的财务、金融类业务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支付、理财等,大部分都将会以数字形态的人民币完成,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推广应用将会深刻久远地影响到我们每个人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任何人(不分国籍)都可以接收、存储及支付数字人民币,不需要进行身份核对验证,不需要一定在某一个金融机构开设账户建立联系。这就像全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持有并在许可的条件下使用人民币现金一样。
央行官员就此问题还特别表示:
公众有匿名支付的需求,但如今的支付工具都跟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紧紧绑定,满足不了消费者的匿名支付需求,也不可能完全取代现钞支付。而央行数字货币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它既能保持现钞的属性和主要价值特征,又能满足便携和匿名的诉求。
仅此一点,我们就应该可以预先感受到数字人民币的特点,它跟我们现在使用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手段是完全不一样的,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号,不需要进行个人身份认证,就像我们现在拿着20元人民币现钞去买东西那样,没有商家会要求你掏出身份证来登记你的身份证号码,然后把你的身份证号码和你使用的那张纸币的号码一起上报给某个权威机构,经其认证同意后,你才能够花掉这张纸币。
唯一跟持有并使用人民币现金不同的地方,就是你必须拥有一个(或者多个)可以安全合法加载数字人民币数据的数字钱包,这一点我们下面会具体说明。
在你已经拥有可以接收数字人民币的数字钱包后,你可以从其他个人或者机构那里接收他们转给你的数字人民币,也可以到开办现金兑换数字人民币业务的银行柜台,用人民币现金或者你的银行账号上的人民币存款兑换等额的数字人民币,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将会将此笔数字人民币转入你随身携带的数字钱包中。
反过来如果你需要将你持有的数字人民币兑换回人民币现金的话,你也需要到开办数字人民币兑换业务的银行柜台,将你数字钱包中一定数额的数字人民币转到银行柜台的数字钱包中,然后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再将等额的人民币现金交给你,或者直接存入你在该银行开设的账户中。当然,你也可以跟熟人完成小额的兑换,你把你数字钱包中的一笔数字人民币转到对方的数字钱包中,对方收到后再把等额的人民币现金交给你。
关于数字人民币的接收和转出的操作我们后面会具体说明。
不像刚刚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2019版那样,我们可以看到那是一些印刷在特殊纸质材料上含有复杂新型防伪标记的图片。数字人民币没有实体存在形式,它只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记账依据,在特定的设备(数字钱包)上可以接收、存储及转出,由特定的网络系统(央行数字人民币发行结算系统)进行鉴别及结算。
对比一下我们就可以比较清楚地理解了,这几年大为流行的移动支付我们都习以为常,大家相互之间转来转去的所谓电子货币也是没有实体形态的,虽然大家没有拿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代表货币价值的实物,但是大家的电子货币记账应用工具(例如支付宝或微信支付)上可以显示出这些货币数字的变化,大家也就心安理得了。
虽然底层发行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我们一般的使用者完全可以把数字人民币的形态理解成跟电子货币类似的东西,因为我们在实际使用中,这两种支付方式的操作几乎相同。
数字钱包就是可以对数字货币这样的特殊数据进行接收、存储、转移的电子设备,可以大致分成硬件和软件两种。
硬件数字钱包的外形可以做成各式各样,但是其内部硬件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就是一个类似USB的存储器,平时不跟电脑、手机等连接网络的设备相连接,单独存放,这样你这个数字钱包里的数据,也就是你的数字人民币,就不存在被他人通过网络盗取的危险了。
当你需要接收或者转移数字人民币的时候,你需要把这个硬件钱包跟一台可以联网的硬件设备(手机或者电脑)相连接,通过与其配套的专用软件进行操作,从你的数字钱包里转出数字人民币到另外一个数字钱包,或者将别人转给你的数字人民币转入你的数字钱包。
软件数字钱包就是手机或者电脑上的一款应用软件,你下载安装后设置好密码,就可以操作它来接收、存储、转出数字人民币了。随时在线的软数字钱包除了上述钱包功能外,还可以成为专业讯息播放器,播放最新的数字货币交易行情和投资资讯。当数字人民币有了众多的投资产品后,这些在线软钱包也可以成为实时进行投资交易的操作工具。
硬、软钱包的功能区别是什么呢?
硬件数字钱包携带不太方便,操作起来也有些麻烦,但是比较安全,适合存放相对大额的数字人民币;软件数字钱包可以安装在手机或者电脑里,随时打开使用,方便倒是很方便,但是安全性较差,适合存放小额的平日随时会使用的数字人民币。
不论软硬,数字钱包本身是一个成熟技术的产品,基本软硬件构成都大同小异,比拼的一个是加密部分的安全性能,另一个是使用起来的用户体验。
按照目前央行官员发布的信息来看,开发数字钱包没有特定的限制,央行在这个具体技术应用领域持中立立场。换句话说,央行不会指定只有哪些公司可以开发数字钱包,理论上谁都可以开发推广,最后由市场确定谁能胜出。
但是不管谁来开发,关键是在其内部的底层算法上要与央行的数字人民币算法兼容,另外就是必须在安全性能方面可靠,毕竟这里面装的是真金白银。
所以我们猜想,央行未来可能会设立或者指定一家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谁想开发数字人民币可使用的数字钱包,都必须先将自己的软硬件设计交由这个检测机构检验,经确认安全可靠后再备案放行。
所以对我们普通的使用者来讲,我们一定要选用有信用有实力的公司开发的数字钱包,千万不能使用未经权威机构认证的数字钱包,最好是把大额的数字人民币存在一个硬钱包里,平时的零花钱存在随身携带的软钱包中。
就像早年要上网就必须安装使用一款浏览器、现在上网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使用某款App一样,今后使用数字人民币都必须安装使用某款数字钱包,所以眼看着数字钱包的开发和推广就将成为激烈争夺和拼杀的关键领域,谁抢到了最大的市场份额,谁就会在数字人民币应用方面抢到主导权。
这里我们合理地猜测,为了尽快抢夺尽可能多的数字钱包用户,以烧钱补贴进行强力营销的激进方式将会重出江湖。
参照目前移动支付的市场格局来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有可能最快在现有应用上增加数字人民币钱包功能,凭借的优势是已经非常广泛的用户群体,以及可以与现有电子货币支付习惯混搭进行推广。
至于有关方面以及市场环境是否还乐意让双寡头垄断移动支付市场的状况重演?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银联和各个发卡的商业银行也可以推出自己的数字钱包,凭借的优势是用户在他们那里开设的账户以及存储的资金,可以方便地把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和传统金融业务整合起来。
第三类可能在数字人民币钱包开发推广上率先做起规模的机构,是最近几年开发推广代币数字钱包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有几款数字钱包是由中国人开发设计的,在币圈非常流行,人们用这些数字钱包存储和交易比特币、以太坊和其他主流代币,还可以随时查看这些代币的交易行情,接收关于这些代币的新闻等。
这些数字钱包如果在软硬件上做出一定的扩展,兼容数字人民币应该不是难事,由于这几款数字钱包在眼下最熟悉数字货币的人群中已经拥有忠实的用户,而数字人民币发行后我们相信最先换取并使用数字人民币的一定是这些币圈用户,所以从种子用户群出发,这些数字钱包的先行者也可能会捷足先登。
我们暂做一个猜想,移动支付巨头收购目前最流行的数字钱包公司,是否会是迅速抢占数字人民币钱包市场的捷径?
由于数字钱包开发并没有什么过高的技术门槛,结合具体场景的落地应用是致胜关键,所以我们很希望有一批新的创业公司可以在若干垂直应用领域突围而出,为广大的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不管是软钱包还是硬钱包,也不管这些数字钱包加密方面做了哪些设置,最根本的就是你要记住三组数字。
第一组数字是你这个数字钱包的收款地址,其实就是一大串数字,可以用二维码显示。你要别人转数字人民币给你,你就需要先告诉对方你的这个收款地址,或者让对方扫描你的这个收款地址二维码,对方将按照这个地址把数字人民币转过来给你。
请注意:代表这个地址的一大串数字中只要错一个数,这笔数字人民币就会转到那个错误的地址上,除非有其他预设的安全措施,否则转错的这笔数字人民币你们双方谁都没有办法再追回来。这跟传统的银行账户转账不一样,你如果通过你的账户把一笔钱错转到了别人的账户上,你是可以通过银行查找到对方的开户人是谁的,你可以找到对方协商退款,实在不行还可以上法院诉对方不当获利,总之你是可以知道你的钱跑哪儿去了。
但是数字货币系统就不一样,因为你看到的数字钱包收款地址只是一大串数字,它背后的真实持有人是谁你是不知道的,很可能谁都不知道。一般在全社会开放使用的环境中,由于没有人能够确认每一个数字钱包背后的真实持有人是谁,所以转错的数字货币没办法追回。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这笔错误转进去的收款地址根本就没有真实持有人,换句话说是个幽灵地址,但是由于没有人有与这个地址匹配的密钥,就是开启它的密码,所以这笔数字货币会一直趴在那上面,谁都没办法提走。
第二组数字是你这个数字钱包的转出地址,跟我们现在在银行开账户接收和转出资金都是在同一个账号上不同,数字钱包向外转出数字货币的地址是另外一组数字,跟你接收数字货币的地址不同。当你向别人转出数字人民币的时候,也应该告诉对方你的转出地址,这样对方接收到这笔数字人民币的时候是可以同时看到是从哪一个地址转出的,方便双方进行核对。
由于数字货币从一个数字钱包向另一个数字钱包移动,移动的记录是分布式记载的,也就是说没有人能够篡改或者删除这些记录,所以只要你能确认一个数字钱包地址背后的持有人是谁,你数字钱包向他的数字钱包转移过多少数字货币的这个纪录是谁都无法伪造的,你们之间谁都不能否认这些转账纪录的真实性,自己单方面做假账失去了意义。
这一点非常重要,基于分布式记账而产生的这一特点,将使得我们相互之间在财务往来方面大大减少争议和纠纷,将为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组数字最为至关重要,就是你这个数字钱包的密钥,它可能只是一组数字,也可能是几组数字需要配合使用,这个密钥是开启你的钱包、确认转出数字货币、确认接收数字货币等操作时必须输入的。
没有这个密钥,你的数字钱包被别人拿到也毫无用处;忘记这个密钥,你的数字钱包就算抓在你自己的手上也是废物一个。为了这个密钥的安全,人们发明了许多应用方法,数字钱包开发商相互比拼的技术优势也都集中在这一点上,接下来有机会,我们会对密钥的生成、记忆和防伪专门撰文介绍。
这里顺便说个八卦以提升我们对密钥的重视,币圈里一直有一个传说,就是已经被挖出来的比特币当中有几百万个被锁死了,相当于比特币总数(2100万个)的15~20%左右,按照当前的市值来算就是有几百亿美元的比特币再也动不了了,人们可以在链上看到它们长期趴在若干个地址上,但是多少年来从来没有移动过。
大家猜测这是在比特币早期挖矿容易而比特币又不值钱的时候被人挖出存起来的,当时没把这些比特币当回事,但是后来这些存币的人要么是忘记了密钥,要么是丢失了硬钱包,甚至可能是已经身亡,所以这些比特币再也无法被人激活转移,将永远趴在那些僵尸账号上。
除了上述标准的数字钱包操作方法外,有媒体报道央行官员还提出过数字人民币可以实现“双离线支付”,就是两部都安装了数字人民币钱包的手机,在不经过网络或者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可以相互近距离感应或碰触,就能够完成一笔数字人民币的支付转移,这是为了方便在没有网络情况下数字人民币依然可以方便使用而设置的。
由于没有更加详细的说明资料,所以我们不知道这一功能是否与BUMP公司开发的Bump Pay功能相类似,据说国内移动支付巨头也都开发出了类似的电子货币支付功能,但是要大规模应用可能还是需要在安全防护上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我们目前做出了关于数字人民币应用的25个猜想,准备分3期陆续发出。欢迎大家就数字人民币应用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掌握的资讯能够以猜想的方式做出解答的话,我们会及时增加这一系列猜想的内容。
【钛媒体作者介绍: 方宏进,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原总主持,上海东方卫视原总策划。2016年起开始区块链理论研究,专注于通证项目的顶层设计。2018年6月主持设计了全球第一款锚定离岸人民币的稳定型数字货币,对稳定币的顶层设计、监管方式等有完整的操作经验。目前主导开发出离岸人民币存款的数字凭证在国际结算中的应用、人民币存款数字凭证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质谱检测加区块链技术在食品溯源中的应用等区块链应用解决方案。】
相关推荐
【得得专栏】原央视著名主持方宏进:数字人民币的系列猜想
【得得专栏】方宏进:中国央行数字货币不大可能与Libra正面冲突(上)
【得得专栏】石木资本欧阳默:中国迈向数字经济将影响数字货币市场
数字人民币应用五大猜想,你最关心哪个?
【重磅发布】链得得Chainsights全球金融科技峰会首批“十大重磅嘉宾”曝光
【链得得解读】全球首家:日本发布数字资产审计标准与细则
【重磅Panel预告】链得得CHAINSIGHTS全球金融科技峰会:对话“中国投资机会”
【链得得独家】韩国釜山发行地区性数字货币,力促自由贸易区发展
CoinTiger交易所深陷盗币疑云:谁来为丢失的4亿PTT买单?| 链得得深扒
【链得得独家】币安走出“数字慈善”新路,用区块链打通受益人最后一公里
网址: 【得得专栏】原央视著名主持方宏进:数字人民币的系列猜想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2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