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源小酒馆手记
大部分时候,创业者与投资人可能相聚在会议室,讨论更多关于行业、公司、市场的严肃的问题。但职业身份之外,作为共同生活在当前时代的人,大家在生活里是什么样,关心的、热爱的、忧虑的是什么。
这一期小酒馆是我们与声网的播客《这很声活》联动的特别篇,希望给大家带来一期充满生活气息的小酒馆。
这一期内容里,五源的刘凯,顺为的冯铮,还有声网战略投资部的朱一璞三位投资人,聊了聊他们误打误撞进入行业的经历,被创业者震撼到的瞬间,散步聊出来的项目,关于投资、更关于人的生活。
做客本期小酒馆的有:
这很声活主播:
Cynthia 声网创业生态高级总监
Austin声网战略投资部投资经理
本期嘉宾:
刘凯五源合伙人
冯铮顺为副总裁
朱一璞声网战略投资总监
他们聊了什么:
之前对VC的刻板印象,首先就是都长得特别帅。
真有项目是散步时候聊出来的。
看似最自由的工作,其实最不自由。
投资人是服务创业者的,不必报喜不报忧。
Cynthia: 大家当初是怎么选择进入投资行业的,是因为什么样的缘故?
刘凯(levi):我在合肥读的大学,当时有一家创投来学校里招实习生,给我们讲VC在美国是什么样的。那是第一次现实里接触VC,以前都在书里看到,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可能埋下了种子。
毕业后我在互联网公司工作了好多年,PM 、码农都做过。后来O2O大潮之下,我也打算自己创业,找别人问哪个VC比较靠谱,他们介绍了几个,没想到一聊就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我本来是想融资创业,聊完之后说你现在创业技能还不够完善,很多想法不对。我也很诚恳,当时觉得VC很有神秘感,说你们一定掌握了创业的秘诀,可以告诉我们怎么快速成为独角兽。他说确实有很多秘密,你要不来我们这里先做投资学习一下。阴差阳错我就做了这个工作。
冯铮:我是做微博账号做进VC来的。2011年是微博的红利期,当时我在耶鲁学理工科,但对这种新鲜的东西很感兴趣,做了个号叫纽约吃货。我印象很深,注册之后我关注了200个纽约的账号,因为叫这个名字第二天就有30%的回粉率。
当时就是搬运一些内容,大概有几十万粉丝。毕业后我先在美国工作了两年,做data analyst,但副业就是做这个搬运号,从美食做到旅游,最后发现最挣钱的是导购,巅峰时期我雇了很多人来做各种账号矩阵。
2013年那时候VC行业没有现在这么卷,没有现在这种是个优秀的年轻人就想进入 VC 的感觉。但因为我干了这些事儿,我也特别喜欢,后来就直接在LinkedIn上投邮件,当时招我的老板给了我一个机会,我回国第一份工作就是加入了IDG。
Cynthia:各位做投资人其实也都蛮久了,可以说一下,做投资人之后最大的成就感是什么?有没有心理落差?
冯铮:最大的成就感肯定项目在相对短的周期内,从相对普通到有影响力,另外你总能在社会的最前沿,能在大家都讨论一件事之前就从事它,这本身也很幸运。
落差一个是投的项目不好,这就很痛苦,还有一部分是投的项目特别好,肯定也要面对你和项目之间的关系,或者说他财富的增长和你的差距,每个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我就真的自己下场去创业了。其实每个人最终是在探索自己到底要什么,在风险和投入之间做选择。
刘凯:投资人其实大部分时候还是站在幕后的,好和不好的主要是创业者来面对。
我们可能还是都有一种执念,一个被别人低估、不被看好的人或者公司,经过你的妙手点拨最后焕然一新,还能成功,甚至发展成影响很多人的行业巨头。
好莱坞电影会有的英雄神话题材,最有戏剧性的就是一个人上路,别人都反对他,但有一个人在支持他,最终他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归来时成为一个英雄式的人物。可能投资人骨子里对这个东西还是挺有情节的,早期项目也容易出这种情节。
Cynthia: 那当时进来之后有心理落差吗?觉得看上去很光鲜,但不是这样的。
刘凯:我本科时候就创业了,当时在学校见完VC的人,我们就在合肥做线上教育。因为科大大部分人都去美国读书,但合肥比较少有外教,学英语特别难,当时我就跟同学碰撞个主意,主要是菲律宾东南亚的线上外教。2007年候我们差不多算中国最早做线上教育的,后来也不太懂,毕业就关掉卖掉了。
落差感主要是体现在这里,我朦胧的印象里一直觉得VC有几个标签,首先就是长得都特别帅,我记得当时来校招的那家创投的两个人都西装革履的,我们当时都是学生,西装都没见过。第二就是学历都特别高,他们好像一个是哈佛一个是斯坦福的。
但我当时去了晨兴资本(五源前身)之后,也没人管我,办理完入职之后就发了台IBM的电脑。我想我以前工作用的还是Mac,你怎么给我发IBM,他说是因为要做 PPT 。我说这样啊,但心里落差是很大的。
Austin:一听还要做 PPT,落差更大。
Cynthia: 听上去还是很戏剧性。应该一璞没有这样的落差感,感觉你一直走的是专业服务路线。
朱一璞:可能投资、投行类工作也被媒体包装过不少,但就像之前有个段子,说世界上三个最大的工种,销售经理、产品经理,投资经理,做到合伙人你也还是投资人,都要做很多研究,自己去谈项目,大把的血和泪都是在背后的,其实没有那么光鲜。
如果都是共识的项目,显不出你牛,大家都在追求那种还没有产生共识的东西,但你提早发现了。你能在这种反人性和非共识的过程中,发现了最后成为共识的东西,我觉得是很有成就感的。
Cynthia: 投资可能不像其他的工作,反馈和回报可能来的没那么及时,中间的风险和杠杆都蛮大的。
Austin:你需要等到很长的时间之后才能得到反馈。但是一旦得到反馈的话,一般来说都是那种清晰直接、而且很巨大的,当然也不一定是正反馈,也可能是负反馈,多个市场被连续挨打这种事情。
Cynthia: 大家当了这么久的投资人,有没有自己印象特别深的创业者,觉得跟他聊了之后,他对我的影响可能要更大,有没有一下子可以想到的脸。
刘凯:不是我直接投的项目,我刚加入VC的时候帮忙,我们公司那时候有一个快倒闭的项目叫快手,那会儿融不到钱了。腾讯之前见了他没投,我们还是想再努力一下,2014年的时候我就和宿华去见腾讯的几个SVP。
我第一次见宿华,就被震惊到了。当时他就穿了个拖鞋和文化衫,背了一个十字军刀电脑包。那个文化衫应该穿了很久了,我上学时也经常这样穿,就是领口都快要到肩膀。他看起来也像睡眼朦胧的,我们在楼下买了杯咖啡,就上去见几个西装革履的腾讯高管。
但一进到那个会议室,打开电脑讲他的创业,他整个人立马就开始放光了,无论眼睛还是整个人的气场。就是他对其他事情都不在意,但一讲到他的公司和他创业的事情之后,他由内而外的闪光。
虽然我也不信佛不信教,但我后来想,是不是别人讲的信徒就是这样,由内而外的闪着这种信仰的光辉。其实我当时也不知道快手是干嘛的,但他那种感觉让我觉得这个创业者很不一样。
冯铮:levi说了个大佬,我再说个这个早期的吧,也是我们和五源都投了的一个相对早期的项目,叫ACE虚拟歌姬,CEO叫郭靖。我跟他其实认识了很多轮,直到相对后期才投,这么多轮接触下来一直念念不忘,因为对他的印象非常深刻。
就像刚刚levi说的眼里有光,最能打动我们的是创业者对这个事业的热爱。他自己小时候玩乐队,后来做虚拟音乐的应用,一开始大家说你这个东西不好听,也有人说你可以做别的,我最早见他也说,你可以做虚拟人,但他一直坚持他热爱的是音乐,就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不断迭代,做得更好听。
有一次大家交流,有人问,音乐不是向来都是头部集中,比如我们都听周杰伦,你做UGC音乐有什么用呢?我听完觉得这个问题很专业,好像显然是说你这个没有用。他回答说,其实音乐的传播方式与展示方式相关,周杰伦流行因为我们都用QQ音乐来听,那若干年前音乐展示方式可能是请乐队来你家里,古典音乐是当时的流行音乐。如果以后我们在虚拟空间体验音乐,那个时候的音乐也许和今天的也不一样。
创业者对一个事情的热爱也会让你产生心灵被震撼的感觉,这是我觉得做早期投资特别爽的事情。
Cynthia: 刚刚说了很多这个事业相关的事情,可以聊一聊和自己比较相关的,比如每天的工作时间,大概的强度。
刘凯:我头半年特别不适应VC的不打卡,之前早上是有固定路线的,每一天有哪些任务很清晰。做VC之后,没有人给我定指标,几点上班也没人管你。我记得最开始去北京那段时间,早上去办公室特别早,八点半写字楼开门我就去了,发现一上午都没有人。
我花了挺长时间适应这种方式,有句哲人的话说,给你最大的自由,其实你是最不自由的。当没有人安排我工作的时候,其实是最不适应的,一定要把时间填满。
长期以来我就形成了习惯,起得特别早,每天7点钟左右起,但睡得比较晚,1点左右睡。我虽然很喜欢独处,但也特别喜欢见人,大概一天会见四五拨人,或者给别人打电话。也会每天固定一两个小时,专门看各种研报博客和新闻。
我在互联网上班时去得早,回来得晚,但可能一大半时间是在开会。我统计过VC的有效工作时长是长很多的,但比较显分散,可能就中午跟人吃个饭也在聊工作。
冯铮:我觉得levi说得特别对,这个工作最大特点是它所谓很自由,但是另一方面意味着你其实 7 x 24小时都在想你工作的事儿,没有点儿。
可能跟时间阶段也有关,比如刚入行跟一个老板,那个阶段相对来说有很多被动的工作,我印象很深,刚从美国回来时特别不适应,美国的工作是下了班以后就没人会再找你。那时候会大半夜接到大老板的电话,从床上惊醒,很惶恐。
慢慢适应了以后,也更多有了自己的时间。我觉得这个行业里大家的工作方式基本可以分为几类,有项目流的,能见很多项目,有social流的,知道各种消息,我其实心态上很创业,属于CEO流的,比如说就像levi说的,如果突然闲了,我会想想最近哪个CEO 好久没联系了,找他聊一聊,这是我比较喜欢的工作方式。
另外一块就是获取信息,要锚定最头部的信息源在哪个位置,刚入行的时候我还自己用Python写过程序,那时候大家都会注册微博加个微,抓取一组人在这一周共同关注了谁。这就属于技术流,当然这种技术流在social流面前不堪一击。
朱一璞:其实从做咨询开始,我就是时间蛮自由的状态,但其实也非常不自由,因为工作和生活是分不开的,很少有上下班这种绝对的时间划分。不打卡这个事情可能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事情。
我感觉做投资这类工作,时间管理能力还是要蛮强的,因为有很多碎片时间要去组织起来,比如说冯铮也花时间带孩子对吧,肯定要成为一个时间管理大师。
Cynthia:大家工作也都很忙,像levi还会早起,一璞应该也起得早,这么快节奏的生活,会要求自己锻炼吗?可能对硅谷投资人的刻板印象就是谈项目都在跑步机上,各位对锻炼这个事儿怎么看?
朱一璞:我觉得不管什么工作,最后都是拼身体,不是说刻意地去锻炼什么,关键就是保持一个良好的运动,其实对思考很有帮助。我的感触是,如果每天身体都弱恹恹的,可能精力和思维也集中不起来。
冯铮:我还是挺多锻炼的。我觉得其实无论中国人,外国人,人类本身是没有区别的,只是生活阶段不同,到某一个阶段你觉得健康比啥都重要的时候,就会觉得锻炼是很自然的事儿。
为什么我们喜欢吃饭,当然吃饭比较轻松欢快,是不是也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最早大家都是从吃不上饭的时期过来的,觉得吃饭是个好事儿。可能在我的优先级里,约人散步聊天儿聊项目,是最不把你当外人的对吧。我还真的有项目是散步聊出来的。
Cynthia: levi锻炼很多吧,你也打拳的。
刘凯:对,我各种运动都喜欢尝试。我们可能怕别人批评、会有自尊,这是精神上的壳,身体上的壳也很重要。我刚开始学泰拳,非常不适应,要和教练俩人都是汗,拧着脖子勾搭在一起。教练说这叫地面击,为什么你不好好学,我说我就是不太适应这样要和一个男人缠在一起。
练拳除了提升体能,其实是在打破自我,我觉得这个过程特别有意思。我们一直觉得身体是一个自我保护机制,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但在搏击运动里,身体就是无我的,是你的一种工具。
投资人是服务于创业者的,不必报喜不报忧。
Cynthia:可能跟投资人多打交道,是每一个创业者就是必修课。也想听听各位给我们创业的小伙伴的一些建议。
刘凯:很多创业者和投资人接触时,特别容易只讲好的,不讲坏的,我能理解这个心理,但我觉得未来大家可能要更平常心一点,把你真正关心的问题跟我们聊聊。
其实我们就是处于一种服务的角色,你把这些多讲讲,才能真正帮你解决问题。大家可以更坦诚开放一点,也可以省略掉很多揣测,因为揣测的很多时候是不对的。
冯铮:不敢说忠告,我觉得早期投资其实是很主观的过程,每个人风格不一样,我有时候开玩笑说跟投资人聊天很像找对象,不是说你不好,只是咱俩不合适。所以我特别的建议是真实一些,你就是你,通过展示自我,找到和你最对路子的那个对象。
有一种可能性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可能99个人说你不该这么做,但你真的因为这99个人而改变了,他们也不一定会跟你在一起,可能你原来的做法其实有一个人是最喜欢你的,但还没找到他。真的自己变强了以后你再站出来展示时的魅力是不一样的,那个东西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朱一璞:大家在这个方面都类似,就是坦诚和真诚一点。我觉得现在是一个钱多和好项目少的时代,投资人或者投资的钱是服务于你的成长的,而不是说对你进行判断,所以不要去迎合投资人的思路,还是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创业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肯定比投资人要多,还是要把自己的东西想清楚,坚持自己的东西。
Cynthia:大家可以推荐一个觉得对自己的这份事业有启发性的作品,书或者影视?
刘凯:有一本书叫《熬:极地求生700天》,可以坚定一些信心。另外就是一部心灵马杀鸡式电影,《白日梦想家》我看了好几遍,温情中给人很多力量。
冯铮:我最近经常讲的就是《沸腾十五年》,在这里面你能看到很多起起落落。影视作品就是美剧We Crashed,里面有个细节是,这个CEO为了to VC,讲了很多故事,都不成功,安妮海瑟薇演的他的女朋友说你总该有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儿吧,你应该去做那件事情,最后他就做了WeWork。
朱一璞:我3月份上海出差路上把《野性的呼唤》那本小说又看了一遍,讲了一只狗历经磨难又回归狼的过程,如果你要去创业,可能也要经历很多这样的回归。
Austin:虽然Elon Musk对他本人的争议也很多,但他有一句话我觉得说得还有道理。之前有人问他推荐给创业者一句话,可以鼓舞他们,他说如果你需要别人的鼓舞才去创业,那最好就别创业。反过来说更建议大家去看一些失败的案例,比如《大败局》,成功者的成功其实很难复制的,但失败者的失败就不太好说了,知道他们是怎么死的,可以避开一些问题和险境。
Cynthia:我可以推荐《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都是在探索自己的边界,逐渐知道自己要什么的过程,这个作品也是讲这个。
最后可以聊聊,这波疫情过去之后,有没有一定要去的地方?
刘凯:打算去爬云南的哈巴雪山。
冯铮:我是去年被种草了,想去夏天的崇礼骑软尾自行车速降,也是做雪道的缆车上去,分初中高级道,骑车冲下来。
朱一璞:赶紧去英超看场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五源资本 5Y Capital”(ID:the5ycap),作者:五源,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五源小酒馆:和三位女创业者喝酒的三个小时
从晨兴到五源:一家无法被驯服的基金,与小米、快手、微医的关键瞬间
“十元小酒馆”海伦司如何炼成“酒馆第一股”?
36氪首发 | 「太空精酿」完成五百万元天使轮融资,主打“星球系列”啤酒和线下连锁小酒馆
五源资本募得130亿双币基金,刘芹将如何坚持他的“超配”原则?
VC募资凶猛:今天,五源资本宣布募集超130亿元
布局机器人赛道:字节红杉五源,组团去东莞
快手首轮投资人五源资本张斐:多数人惊叹算法威力,少数人理解网络结构
快手投资人五源资本张斐:多数人惊叹算法威力,少数人理解网络结构
晨兴资本更名五源资本,将转型为跨产业、跨阶段的平台型基金
网址: 投资,人,生活——五源小酒馆Vol.7 x 这很声活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25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