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数字化以及互联网让我们可以获得的知识呈爆发式的增长,作为对知识无比渴望的食知动物(Infovores),我们仿佛恨不得把知识通通都吃进去,各种下载、收藏,复制、粘贴……可是却疏于消化整理,要么将知识束之高阁,要么想找时却不知道把它放哪里去了。这就是大多数人知识管理的现状,如果你也有这样的问题,那么这位知识管理经验超过 25 年的人的分享值得一看,但关键是:要付诸实践。文章来自编译,篇幅关系,我们分四部分刊出,此为第一部分。
在本文中,我会剖析自己的一整套个人知识管理(PKM)系统以及它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会介绍我保留下来的信息,以及存储这些信息的位置。我会介绍我使用的工具以及选择的原因。我会告诉你我是如何撷取/组织/共享数据的,以及怎么把这一切结合在一起的。我还会试着描述我用来让系统保持“受控”的不同流程。
像许多其他的数字原住民一样,多年来我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已经有了很大的演变。我已积累了好几个 TB 的数据,并且将我的信息存储在整个互联网上。数不清的 0 和 1 已经遍布整个星球。这种增长是有机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有意识地做出了设计选择,好让知识管理维持可控。
在本文中,我会交替使用“个人数据”和“个人知识管理”(PKM)这两个词。这两个概念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但对于我想要讨论的东西来说不是太重要。所以不要抓狂啊。
还有,请有保留地采用这里介绍的东西。我的系统总是在不断变化中,而且本来也应该这样。没有完美系统一说。这一切都非常个人化。之所以写这篇文章,也是我想把它当作一次机会,去反思哪些做法还有意义,哪些再没必要继续。
好了,我们就开始吧!
自从我拿到自己的第一台电脑 Commodore 64 以来,我就开始记笔记了。在那之前,我对记录东西并没有想太多。学校只教我如何写作,但没有告诉我为什么会写作是很棒的事情!
带软驱的 Commodore 64。来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2/28/Commodore64withdisk.jpg
我坐在那里,有生以来第一次盯着那闪烁的光标。它在呼唤我。希望我能写下一些东西。于是我答应了。我很喜欢。写文字和 BASIC 代码很棒,但我需要保存数据。当我关闭机器时,文字不见了。我又被迫重新开始。这太令人沮丧了!
但我很幸运,因为我收到的电脑附带了一个软盘驱动器。我有一堆的 5 寸盘,每个软盘可存储的数据高达 360KB(!)。说实话,当时给我的感觉是用不完的。我可以将看似无穷无尽的文字存储到一个磁盘上。也就是说,除非可怕的“咯吱咯吱”声表明数据再也无法读取了!
在早期那段日子里,我学会了保存文件、命名文件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经验。合适的数据管理就得从清晰一致的命名开始。我很快意识到,这些命名对于我以后能否检索到内容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我犯了很多错误,并且不止一次丢失过我的日记。
不幸的是,我的 Commodore 早已不复存在,我不知道自己的旧软盘发生了什么。如果能把那些东西找回来会很有趣。但我在早期学到的经验教训至今依然适用。
后来,到了 1994 年左右,我收获了我的第一台 PC:Intel i486DX2。那时候我大概 11 岁。正是开始探索网络和收集信息的时候。我叔叔很喜欢电脑,教了我很多东西。正是他让我对破解产生了兴趣。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其实计算机对地球上的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新事物。我的大脑没有注意到这个世界刚刚离开“黑暗时代”的事实。
从那时起,我玩电脑的乐趣就再也没有停止过。我启动摆弄了每一个自己可以动手的程序。我永远都玩不够。当时,纸质杂志在法国和比利时仍非常流行。有许多专门针对计算机和视频游戏的出版物。其中有的仍然可以在网上找到。我记得其中有《电脑杂志》(PC Magazine)、《PC Loisirs》 、《Player One》、 《操纵杆》(Joypad) 、《任天堂杂志》(Nintendo Magazine) 等。
这些杂志一般都附赠 CD,里面放了各种图像、免费程序、共享软件、演示版以及其他一些好东西。探索这些内容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我开始收集自己觉得有趣的东西,却没有意识到其实自己是在策划内容。我记下了哪些程序很酷,怎么使用,我保存下用这些程序创建的文件等。在当时,我只是挨着程序创建一个 notes.txt 文件。
我尝试过一切可能的调整,并在此过程中还把电脑搞坏了好几次。但我不在乎,因为那是我的个人实验室。我一秒钟都没有想到,但其实我已经谋划好了自己未来的职业。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本杂志叫做《La Bible des Tips》里面汇集了数以千计的电子游戏秘密、技巧以及窍门。如果有我觉得有用的,我就会创建文本文件来记录。我的电脑上有无数的文件,在当时的存放简直一团糟。
大概在 1994 年到 1997 年之间,我终于在家就可以上网了(那种快乐至今仍记忆犹新!)。在此之前,我得跑到叔叔家才能上网(几乎每天都去)。
当时,我人已经变得非常内向,非常害羞。我更喜欢电脑公司。因为在那里一切都可预测、很有趣、很迷人,而且在我的屏幕后面的一切感觉要安全得多。
我就两样爱好:计算以及电子游戏。对这两样东西我完全上瘾了。我每分钟的空闲时间都花在屏幕前。我生活的一切主要都是围绕着它们转,怎么去多了解一些计算机,以及收集/玩电子游戏。
我收集各种纸质杂志、程序,我试过能接触到的所有 Linux 发行版,并从互联网上下载各种各样的东西。我收集 Jeuxvideo.com 上面的图片、游戏解决方案, GameFAQs 、来自 GameCopyWorld 的 PC 游戏破解,通过 IRC 下载的漫画,以及我在 FTP 服务器、新闻组等上发现的东西。
我也写了很多,只不过当时都是只给自己看。
当时,我开始形成一种非常强烈的看法,十分看重能自由获取知识、思想以及文化。我在 IRC 上展开了大量讨论。我很在乎那些对话,所以保留了日志的副本。其他的在线对话我也一样备份下来。基本上我把一切都保存下来了。甚至连旧的 ICQ 的记录都有 。
很快我就积累了大量数据,别无选择之下,我只能开发一套系统来组织这些信息。我为文件和文件夹规范了命名约定,并学会爱上最好的日期格式:YYYY-MM-DD。
磁盘空间在当时已经成为真正的问题。想把一切都装下来是一场持续的斗争。幸运的是,ZIP 和 RAR 格式可以提供帮助。 那是 Windows 用户需要数小时用 Defrag (编者注: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的时代。我还记得自己盯着挪来挪去的小方块也能盯很久.....
慢慢地,硬盘驱动器能够装的数据越来越多了。但那时候的硬盘并不便宜。幸运的是,我叔叔很早就有了一台 CD 刻录机。太酷了!
CD 很酷,但 CD 刻录机是酷上加酷。拿到我的刻录机之后,我发现了 Nero Burning ROM 这个软件,并且爱上了它。我开始像杂志一样制作自己的 CD。我把那些 CD 叫做“PlayZone Rxy”。我还有 20 个左右的第一版。我找到的各种很酷的实用程序、Demo、技巧以及有趣的东西我都会刻录起来。我还创建了自己的 autorun.exe,插入 CD 后会显示一个列举内容的精美菜单。那真是快乐时光。我还设法兜售一些拷贝给学校的其他人。我想这大概是我第一桩成功的生意吧?
我记得当时这些 CD 的文件夹结构是这样的:
* 音乐
* 备注
* 软件
* 音频
* 游戏
* PC
* <游戏名称>
* 备注
* 游戏存盘
* PSX
* 工具
* 破解
* FAQ
* 互联网
* 沟通
* 下载
* 操作系统
* 系统
* 驱动程序
* 工具
* 实用程序
* 视频
* 写作
结构化带来了易用性,并减轻了精神负担,不用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我需要的东西。命名规则让一切变得美丽。我慢慢地迷上了数据组织。
从 1997 年到 2000 年间,我不断地刻录了大量的 CD。我开始制作 PSX 游戏以及音乐专辑的拷贝。
我收集了数以千计的漫画篇章。现如今,其中的大多数可能已经无处可寻。我收集的那些是被铁杆粉丝从日语“扫描”(即扫描和翻译)成英语的。
为了组织好我最喜欢的那些漫画书,我用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文件结构。最顶层我用了只有一个字母的文件夹:
#
A
B
C
...
在每个文件夹里面,我都会用一个文件夹放漫画系列,括号里面放的是元数据:<Name> [<Metadata>]。元数据要么列出我拥有哪几章/卷,要么会显示已收藏完整(针对已写完的系列)。同时还标注了漫画的语言。下面是一些例子:
足球小将 [c001-c114 EN]
浪客剑心 [COMPLETE EN]
乱马 [01-15 FR]
按字母对这些内容进行组织很有用,原因有这几点:
如果空间不够的话,我可以将一两个字母文件夹移到另一个硬盘驱动器
操作系统从来没有因为有太多的子文件夹和文件而挣扎过
找东西更快更简单了
对于每一个文件夹里面的文件,我都要确保命名的正确性:<Name> <Number>.cbr
如果要重新开始的话,我可能会用某些更有条理的命名体系。但当时还没有那样的东西。
组织成千上万的漫画需要大量工作。我小心翼翼地折腾了几百小时。我想这算是一种强迫症吧。如果看到文件夹/文件没有正确命名/组织,我会无法忍受。(显然,我是自成一派,因为我在其他人的计算机上看到的文件大都非常混乱,以至于我连碰都不想碰)。
大概在那个时候,我开始维护起一份没完没了的清单。我所有的东西都有一份完整清单。一想到这个就让我感觉很糟糕,尽管我知道这也是我之所以成为这样一个人的部分原因:一个非常有耐心、有条理、一丝不苟的人。
除此以外,我还收集漫画书、书籍、音乐、模拟器以及 ROM、PSX 游戏、PC 游戏、操作系统等。
每一种类型的数据我都会定义特定的文件夹结构以及命名约定。我显然已经变成一个数据囤积狂。我就是想“得到一切”,希望有朝一日我全部消化掉。别问,问就是十分幼稚的野心。
学校的生活总是那么平淡……所以电脑、游戏以及囤积数据就是我逃离现实的避难所。
译者:boxi
相关推荐
25年+的个人知识管理经验:从碎片化到网络化(一)
信息碎片化时代,这些产品在创造“能留下来的知识”
可能诞生独角兽的新机会:垂直化、碎片化的劳动力市场
智能家居走了20年,依然“碎片化”?
BAT都在悄悄“拆”中台,“碎片化中台” 时代已来
从“知识付费”到“训练营”,内容行业的2.0版本
从吴晓波到罗振宇, 知识付费IP有哪些“脆弱点”?
个人知识图谱:你的第二大脑
信息碎片化时代,深挖奥运营销背后的品牌传播形态
推动医院数智化、网络化升级,「医众影像」想用影像SaaS服务链接医院数据
网址: 25年+的个人知识管理经验:从碎片化到网络化(一)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25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