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知识 > 基于AI自主开发Me-Only药物,「埃格林医药」如何找到创新药高效开发的密码?

基于AI自主开发Me-Only药物,「埃格林医药」如何找到创新药高效开发的密码?

干性黄斑病变患者的福音要来了。

近日,深圳埃格林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格林医药”)对外宣布,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治疗干性黄斑病变的口服药物EG-301,其IND申请获得美国FDA批准,正式进入二期临床试验。据悉,这是世界上首款针对该靶点进行二期眼科临床研究,以证实EG-301对Dry AMD的临床疗效。

埃格林医药是一个以人工智能(AI)为主要核心技术的创新型药企。据介绍,EG-301是用于治疗50岁以上的干性黄斑病变的口服药物,目前有完整的人体安全数据,并在动物实验中证明其有效性。

干性黄斑病变是老年黄斑病变(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的一种(另一种是湿性),AMD是一种慢性不可逆的眼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中,会导致处于其中的眼细胞受损,死亡从而导致视力丧失。据统计,2020年全球黄斑病变患者约为1亿人,其中干性(Dry AMD)占总数的90%左右。

然而,目前没有用于治疗干性黄斑病变的特效药物,只能通过让病人服用维生素,锌剂延缓病情,可以说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市场潜力无可限量”;湿性黄斑病变则能通过抗VEGF药物及减少血管生成的手术治疗使症状得以改善。

值得关注的是,EG-301是基于埃格林医药自有的、基于AI驱动的药物作用机制评估平台研发而成,后者对EG-301全新靶点,病机,眼内药效,溶酶体药代和开发风险进行了深入探讨和预测,显示EG-301增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抗炎和抗氧化功能,改善上皮细胞自噬体转运功能,抑制上皮细胞补体活化,具有保护线粒体的作用。

已经被行业所证实的是,AI在提高新药研发效率上具有显著优势。以此为思路,埃格林医药目前在美国搭建了以AI和药物研究为核心的药物创新平台。 该平台主要用来支持 AI 技术在药物新分子设计与筛选、新制剂的研发和优化、药物开发上的深度应用。

据埃格林医药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杜涛博士介绍,有别于市面上第三方公司的AI技术平台主要聚焦于靶点发现、化学合成等临床前阶段不同,公司已将自己的AI应用在开发阶段,包括受到法规监管的毒理研究,药代动力学和临床试验设计等。

不过,这也只是埃格林医药在“高效研发”布局上的一环。此前,埃格林医药还以“老药新用”的思路开发了创新药物。一个典型的成果就是,公司在成立不到2年的时间就有一款创新性候选药物EG-007已获美国FDA批准,开展与靶向药物以及抗PD-1抗体类药物联用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III期关键性临床试验。该临床试验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与EG-007联用,来提高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应答率/有效率。 

36氪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杜涛博士在医疗领域经验丰富,医生出身的他曾在美国FDA任职新药审评官员长达7年,后又在大型CRO和国际药企任职高管,也从事过医药投资和医药开发与法规相关咨询顾问,这些职业履历让他对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创新开发,还是新药申报都有丰富经验和深刻洞察。 

2015年药监局改革以及2018年港交所推出的18A新政让创新药成为了资本和创业者眼中的“香饽饽”。经过数年的观望和考察后,杜涛也认为,目前的产业形势已经“空前繁荣”,“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都具备了,要实现弥补中美医药工业的差距的目标,现在就该去做了”,于是在2019年正式创立埃格林医药。 

与一般创新药企业追逐热门靶点(譬如扎堆PD-1)或大适应症(譬如押注肿瘤赛道)的思路不同,埃格林医药制定了四条开发策略:关注临床需求、面向国际市场、高效开发、迅速进入临床试验,并锁定了在免疫类(含肿瘤免疫)和眼科药物两大领域。

所谓关注临床需求,杜涛博士和团队将其锁定到了“目前为止还尚未有药获批”的一线用药领域,也可通俗地理解成“无药可治”。这从埃格林目前的关心布局即可窥一斑。

埃格林医药研发管线

以治疗子宫内膜癌的EG-007为例来看,尽管免疫治疗类药物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试验中占比超过60%,但仍普遍面临免疫检查点药物应答率偏低的问题。据悉,动物实验显示EG-007可以增强抗PD-1/L1抗体的治疗效果,将EG-007和免疫疗法联用,有望成为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一线疗法。

再例如公司自主研发的面向新冠细胞因子风暴的EG-009A。据杜涛博士介绍,人类白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是对抗病毒的重要武器之一,但有时它们会“失控”,进而攻击自身的器官和组织。新冠病毒感染中期阶段,病毒大致上已停止复制,中重度患者出现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可能出现危害病人自身的“细胞因子风暴”,EG-009A可以对此产生抑制,从而治疗中重度新冠肺炎。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目前包括美国EUA在内的批准药物里,没有一个治疗新冠肺炎所导致的“细胞因子风暴”。目前,EG-009A有口服和肌肉注射两个剂型,可以分别用,也可以联合使用。如先给起效快的注射剂,快速提高血液药浓度,然后用口服剂来保持血药浓度,方便患者使用。

此外,杜涛博士介绍到,面向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先兆子痫、干性黄斑、克罗恩氏等管线也都符合“无药可治”的现状,即便湿性黄斑有药可医,但目前的眼球内注射的用药体验也非常糟糕,严重的影响着患者依从性。 

至于面向国际市场,这也与目前各大创新药企纷纷出海的趋势不谋而合。杜涛博士介绍到,受限于国内目前的医保支付体制,创新药定价势必受掣肘,很容易在集采常态化趋势下败下阵来,如果有全球性的业务布局,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也因此,埃格林医药从创立之初并制定了国际化的研发和市场策略,并在美国FDA率先启动相应的申报程序和临床试验。

杜涛博士认为,在抢占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高效开发尤其重要,“这能直接决定你在很多病种上是一线用药还是二线用药”。 

如何做到高效开发和干净利索,除了利用AI技术快速发现新分子外,他认为主要还有两点:首先立足“高监管”市场的策略,确保在后续注册审批过程中能被充分认可,实现快速获批,“就以香港来举例,如果一个药品在美国或欧洲主要国家获批,其在香港的注册申报会非常简单,大约几周时间即可上市”;其次,要深谙政策法规,确保不走弯路。据悉,目前埃格林团队有5位FDA的前审评官员,在法规方面的知识的积累可支撑团队在“高监管”路线下快速前进。 

在研究老药的过程中, 埃格林医药团队发现了多个与重要疾病相关的全新靶点。针对这些靶点,借助AI技术的应用,合成出了全新的药物分子,“而这些新的药物分子比老药分子有着更高的活性和更低的毒性”,前文提及的EG-301便是这一思路的典型成果。

在此基础上,杜涛博士认为,一定要快速推进临床,“实验室研究再完美,都有可能在后续临床研究中功亏一篑,轻而易举就浪费了几年,快速推进临床除了能节约时间,更能减少后续的沉默成本。”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行动力,目前埃格林已有多款药物进入临床,并与全球各大研究机构合作联合开发,在同一梯队的创新药企里,速度惊人。

他表示,“这个时代是中国医药工业高速发展、走向世界的时代,希望能不辜负自己有幸处于的这个时代,为中国医药工业做点事,思路沿着临床价值链走,在未被满足的治疗领域持续产生突破。 ”

36氪也了解到,埃格林医药现已完成 Pre-A 和A轮融资,目前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以满足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的资金需求。

相关推荐

基于AI自主开发Me-Only药物,「埃格林医药」如何找到创新药高效开发的密码?
新科技创业2019 | 开发创新性肿瘤免疫治疗药物,「阿诺医药」已有三款临床阶段产品
聚焦冷冻电镜+人工智能,「埃空间」要让新药研发更“简单”
AI如何节省新药研发成本?「亿药科技」认为是精确的药物设计和药效学预测
瞄准人工智能药物开发,「Insilico Medicine」完成3700万美元B轮融资,启明创投领投
专注智能药物研发平台开发,「晶泰科技」完成超3亿美元C轮融资
36氪首发 | 「勤浩医药」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推进核心管线临床开发
谷歌启动AlphaFold商业化:成立新公司,专注AI新药开发技术
36氪首发 | 聚焦“Undruggable”肿瘤靶标研发创新药,「奕拓医药」获近亿元A轮融资
抗菌新药将实现商业化,「盟科医药」完成超7亿元E轮融资

网址: 基于AI自主开发Me-Only药物,「埃格林医药」如何找到创新药高效开发的密码?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24045.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