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知识 > 当我们在讨论商业航天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 火山特写

当我们在讨论商业航天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 火山特写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火山石投资”(ID:VolcanicsVenture),作者:小火,36氪经授权发布。

 

每月一期的「火山特写」是火山石投资微信公众号推出的新栏目,在这里我们会讨论智能科技、创新医疗、科技消费领域里值得瞩目的新趋势。人类史上最热血的事情之一一定包括太空探索,而这一期的「火山特写」就聊聊今年的热门——商业航天。我们也邀请了火山石投资成员企业凌空天行的创始人王毓栋和火山石投资的董事总经理王晨晖一起聊了聊星辰大海与远方。

 

今年7月,维珍银河创始人布兰森和蓝色起源创始人贝索斯争做太空旅行第一人,前后一周的时间分别乘坐自家飞行器上了天。美国的商用航天公司如火如荼,其实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也同样涌现出了诸多民营航天公司,火山石投资成员企业——凌空天行,也于一个月内成功完成了两次火箭飞行试验和两轮数亿元融资。商业航天看似离我们的现实生活遥不可及,但实际上和我们每个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近年来商业航天的发展,使火箭发射的价格大幅下降,带来了一系列对通讯、交通、旅行等行业的颠覆。就交通为例,SpaceX的星链计划是一个由4425颗卫星组成的小型卫星网络,除了可以提供覆盖全球的天际互联网、甚至可以给火星提供互联网以外,星链也可以为特斯拉汽车管控数据。实现自动驾驶的前提之一是实现汽车与云之间稳定、高速的数据传输,卫星网络能够为自动驾驶服务提供连续稳定的网络连接,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车厂的未来竞争在太空」的观点并不是毫无依据。

 

星链计划示意图,图片来源网络


 

商业航天对交通工具的影响除了汽车外,还带来了「洲际交通」的巨大变革。北京到纽约的直飞时长目前为13小时,但随着高超音速技术的成熟,火箭可以被用作洲际交通,北京和纽约的距离缩短至一小时以内。一小时,就可以从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到达另一个地点,这将完全改变我们的生活。

 

凌空天行作为中国第一代商业航天公司,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民营高超音速科技公司,在近日成功发射的两枚火箭就是为「高超音速飞机」的研发做技术验证飞行。

 

全球高超音速飞行示意图

 

而「洲际交通」甚至「太空旅游」,很多情况下是在「高超音速飞机」或者「全球高速运输」的研制过程中先产生的商业应用。像维珍银河和蓝色起源的「亚轨道太空旅行」,以及SpaceX在昨日启航的全球首次全商业私人「太空旅行」,未来的最终产品形态都将会是「全球高速运输」。

 

 

四名无宇航背景的太空旅客与SpaceX 龙飞船Resilience号合影

 

 

接下来就请凌空天行的创始人王毓栋和火山石投资的董事总经理王晨晖一起展开讲讲「高超音速飞行器」,以及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乘坐凌空天行的火箭上天。
 

 

 Q: 为什么会选择做“高超音速飞行器”。

 

王毓栋: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自己的能力储备,我不会将它按照90分去做,而是100分甚至120分的位置去努力。我们现在的团队,可以说在高超音速领域不仅是拥有国内顶级的水平,在全球高超音速领域也是极其稀缺的。当我们的能力储备好后,第二点要看我们做的事情是否符合当下大环境以及市场的需要,也就是符合最基本的商业逻辑。航天产品主要有两种形态:去太空或者去远方。去太空就是离开地球进入宇宙,去远方就是在地球上任意两点间飞行。我们擅长去远方,也喜欢去远方,所以我们选择做“高超音速飞行器”。

在高超音速领域其实是可以做很多事的,例如马斯克的星舰,就是高超音速应用的典型代表。我们选择的是一条服务的路径,我们的产品为这个行业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服务模式。高超音速这条路除了有可观的发展规模与收入,我们目前做的事情也像互联网的发展一样,第一步是给所有从业者提供一个基础平台,让行业研究可以更好的发展。建立基础之后,第二步是努力2025年实现国内任意两点间一小时飞行。第三步就是2030年实现全球任意两点间两小时飞行。高超音速领域有巨大的市场机会,我们掌握核心技术,有明确的目标与发展路线。
 

 
 

Q: 为什么投资凌空天行

 

王晨晖:关注民营航天一段时间,但民营航天是一个「很远方」的事,很难用理性的商业逻辑去判断市场空间和商业潜力。我们也看过一些分析说,SpaceX 起来是因为之前美国的火箭发射市场是被波音垄断的,成本很高,但SpaceX把成本降低了。这是在美国的现状,所以我觉得是一个有商业基础的事情。我们开始探讨同样的逻辑在中国能不能落地,所以看了一些公司、做了访谈,发现还有压力的。所以我们看过一些往太空做发射服务的公司之后在第一波的时候并没有出手。后来见到毓栋做高超音速有种觉得眼前一亮的感觉。

 

凌空天行产品型谱示意图

 

其一是整个团队扎扎实实在国有航天体系内做了10年以上的时间的,其他的公司背景未必是在行业有扎实的积累的,我们相对来说比较喜欢厚积薄发的团队。毓栋在商业航天也做过,也了解民营航天在发展中会遇到的问题。毓栋和他整个团队是我们在其他团队中没有看到过的,我们在看带有一定方向性质的项目时,希望团队有自己的积累,最好是这个事情只有这个团队能做,其他团队做不了的。最后就是基于现实的商业考虑,他们一开始选择了去做围绕核心能力的商业服务,这是有明确的市场需求的,也有相关潜力的事情。当时我们也聊到过星辰大海的事情,更远的例如提供To C方面的太空商务旅行、能不能走的更远更广,这些我们都有探讨,但其实觉得眼下三五年来说,公司有一个比较可以落地的商业模式是更加现实的问题。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所以当时我们做了投资凌空天行这样的一个决策。

 

Q: 什么时候凌空天行可以把人送上天

 

王毓栋:我们希望2023年全尺寸6人座的飞行器可以飞起来,最乐观的是2025年以后实现载人。因为其实飞起来和建立一套规则让人乘坐是两件事,我们首先是载物,例如20分钟内飞行1000公里实现物品运输,特殊情况下的应急运输就是很好的应用场景。

 

Q: 洲际旅行商业化后,乘坐的时候会不会像过山车一样刺激,是否需要提前训练适应高超音速带来的压力

王毓栋:其实不用担心生理上的不适应,就像你坐汽车,只有在踩油门加速的时候会有推背感,而在高速公路上,即使匀速开到100公里/小时的速度,乘客都不会有感觉,其实也就是短暂的“加速度”时候乘客才会有所感觉。
 

至于训练,可能相比身体上的训练,心理上的训练我们觉得可能会更重要一些。其实,高超音速飞行在某些程度会比坐飞机更加舒适,我们在平时坐飞机的时候经常会听到飞机在嗡嗡响,但乘坐高超音速飞行器时是不会有这种声音的,因为高超音速飞行相比传统飞机的飞行高度要高出几十公里,外面的空气非常稀薄,几乎没有空气摩擦,在飞行的90%的时间里都会是非常安静的,就像待在家里一样,同时还能透过窗户看到美丽的地球轮廓以及旖旎的太空风光。
 

 

布兰森搭乘其旗下维珍银河进行的太空亚轨道旅行

 

Q: 从太空经济的角度来说,对近地旅游,太空挖矿,太空旅行,太空移民这些怎么看

 

王毓栋:有一个有趣的事情可以与大家分享下。前段时间咱们国家发射的天宫空间站中有一台3D打印机,因为在太空没有重力的影响,打印出来的物品非常均匀,效果非常好,直接解决了日常3D打印的很多问题。这样就带来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如果我们想在太空中做些什么,例如太空挖矿,我们不用运挖矿车上去,可以直接用3D打印机,用月壤打印出各种东西,这样就会彻底改变现在很多行业的商业形态。

火箭企业之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被赋予了很高的期许,因为我们做的是“修路”的事情,只要有路了,之后想要做其他事情就水到渠成了。例如航空领域,一开始的飞机是用在战争中,后来是达官贵人出行用的工具,再后来就变成常态化的运输工具。我觉得这样的发展逻辑也会应用到航天上来,现在我们第一步做的是一个基础工具,第二件事现在能看到的就是太空旅游,第三件事就是高速运输。
 

王晨晖:看来之后可以看太空3D打印方面的公司了。(笑)
 

 

 

Fun Fact:除了以上提到的航天发展带来的技术变革外,航天技术中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成果。就全球航天发展历史来看,航天技术中的95%左右,其实属于工业技术。就像日本小说《下町火箭》中,火箭的重要零件阀门,就被用于人造心脏瓣膜和农业拖拉机变速器上。在现实中的火箭技术的应用中也有相对应的案例。
 

 

航天发展为我们生活带来的看得见的影响外,还有很个人的、但非常深远的情绪价值。我们感受到幸福不是因为目前的生活状态如何,而是我们是否对未来抱有希望。而太空探索使我们感受到对未来世界的好奇、信心、和期待,它提醒着我们所具有的想要寻根究底的本性,它激发人们对科学技术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热情。

 

宇航员Tim Peake从空间站拍摄的地球

 

并且如同卡尔·萨根在《暗淡蓝点》中的观点,“太空探测飞行把科学观念、科学思想和科学词汇都植入公众的心中。它普遍提高了人们智能探索的水平。它鼓舞我们去研究其他领域中从来也未解决过的问题。它增强了社会上普遍的乐观情绪。它向我们传播严格的思考方法,而这种思考方法对解决至今难以处理的社会问题是迫切需要的。
 

 

2000年贝索斯成立蓝色起源,2002年马克思成立SpaceX,2004年布兰森成立维珍银河,2018年中国火箭第一次实现纯商业发射,国外的商业航天史已有20年,中国的商业航天刚刚起步,还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和商业潜力。

 

最后用科幻作家 H.G. 威尔斯在1902年写下的期待为今天的「火山特写」画上句号:

这个世界充满了对伟大事件的允诺,会有这么一天的,这一天是无尽未来里的某一天,在这一天人类将站在其他星球上,像站在一个脚凳上一样。—— H.G. 威尔斯

 

 

 

参考:

1. 华泰证券.(2020).三大前沿科技产业研究:人工智能、区块链、商业航天的未来十年.

 

2. 李向阳.(2018).我国航天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策略.

3. 池井户润.(2019).《下町火箭》

4. 卡尔·萨根.(1995).《暗淡蓝点》

5. 罗恩·米勒.(2017).《带我去太空》

 

 

 

 

 

相关推荐

当我们在讨论商业航天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 火山特写
火山特写:元宇宙是互联网的终结者吗?
当我们谈论出海,我们在谈论什么
当我们讨论一部电影的行业价值
当我们谈5G速度快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凯辉段兰春:当讨论TO B投资时我们到底在讨论什么 | 2019 WISE新经济之王大会
关于鸿蒙的商业讨论
当怀念科比,我们在怀念什么
当我们聊金融科技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聊什么?
苹果造车,我们在期待什么?

网址: 当我们在讨论商业航天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 火山特写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21787.html

所属分类:商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