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知识 > 华为“造车”,重庆三兄弟身家暴涨150亿

华为“造车”,重庆三兄弟身家暴涨150亿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市界”(ID:ishijie2018),作者:有趣有料有深度,36氪经授权发布。

“现在订车的话,提车要等到10月了。”

对于赛力斯华为智选SF5的提车周期,华为上海南京东路旗舰店的工作人员这样回复。而多家其他华为及赛力斯门店的销售人员表示,现在订车到交付需要两到三个月。

早前消息,赛力斯SF5上线两日订单突破3000台。

华为加持和突如其来的订单,点燃了资本市场。4月19日至今,仅15个交易日,小康股份斩获了8个涨停板,股价已然翻番,市值猛涨至800亿元。

虽然赛力斯SF5的前景尚不明朗,但小康股份背后的重庆张氏三兄弟,身家已水涨船高,达到了287亿。如从4月16日收盘算起,重庆三兄弟的身家已涨了150多亿。‍

小康造车路

小康股份的故事,最早可以上溯至1986年。

小康股份的前身是1986年创立的“重庆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时年23岁的重庆人张兴海,带领十几个员工从弹簧手工作坊开始创业。

当时,国内家电行业曾面临和汽车行业类似的零部件困境,这种弹簧的技术被国外企业垄断,一根进口弹簧的价格超过1美元。小康研发并生产出了同样性能的弹簧,价格只需1块多人民币。凭借这项技术,小康在该领域站稳脚跟。

从1984年长安汽车“军转民”开始,重庆的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也催生出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需求。借此机会,小康开始涉足汽车减震器和摩托车减震器。从弹簧到减震器,小康的业务迈上了一个台阶。

在当时,重庆有着众多的摩托车企业,这是因为山城重庆地形崎岖,爬坡费力、交通拥堵,天然适合骑摩托。小康也想在摩托市场分一杯羹,2002年成立了“新感觉摩托有限公司”。

此时,同在重庆的力帆摩托已经成立了整整十年。

作为市场后来者,小康虽然少了自己摸索的风险,但是后发的劣势也非常明显,在重庆本地,小康的摩托车业务都排不进前十。

2003年,一个对于小康来说最为关键的机会出现了。

一位业内人士向市界介绍,作为共和国嫡子的二汽东风汽车,当时眼红长安汽车在微车市场风生水起,也开始谋划自己的微车业务。微车走量但是利润薄,东风自己做没有成本优势,于是瞄向了给它供应零部件的民营企业小康。

二者一拍即合,当年双方各持股50%,成立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

张兴海曾在接受凤凰网汽车频道采访时提到,“2003年,我开始第二次创业做整车,之前根本没有做过整车,也是从零起步,而且作为民营企业又很难拿到生产资质,后来通过和东风汽车合资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两年后的5月22日,第一辆东风小康上市。

2007年开始,王宝强成为东风小康代言人。前一年,王宝强正因为《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一角红遍大江南北,他的草根形象与东风小康立足基层的市场定位完美契合。

当时的微面市场中,长安和上汽通用五菱都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留给了东风小康市场空间。

2009年汽车下乡政策刺激之下,微面市场增长迅猛,当年东风小康产销突破20万辆,成功进入第一梯队,与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呈三足鼎立态势。

《重庆商报》2009年12月的一篇报道曾经提到,当时张兴海最烦恼的就是产能不足。消费者排队提车,经销商住在生产基地附近等着“抢车”。

就在这一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增长率高达惊人的52.9%,可以说是汽车厂商躺着赚钱的黄金时代。

但好景不长,2011年起,各项优惠政策相继退出,微车市场进入了下滑期,东风小康2011年、2012年销量接连下滑。

随着微车市场的收缩,东风小康开始谋求转型,2013年推出了东风风光乘用车品牌,聚焦SUV和MPV。

商转乘平稳过渡时,小康股份也开始谋求在资本市场上露脸。

2016年,由张兴海家族控股的小康股份在A股上市。据《经济观察报》报道,2017年张氏家族的财富达到了149.54亿元,成为重庆财富榜上第四位。

此时的小康可以说是顺风顺水,顺利上市后,借助SUV的火热,2017年,小康股份达到销量巅峰40.42万台。也是在这一年,小康股份的净利润达到历史最高值7.25亿元。

此时站在最高点上的小康,开始把目光瞄向新的地方——进军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

高端新能源险局

2017、2018年那个时间点上,几乎所有车企都不得不面对一个棘手的难题,做新能源投资大、风险高,不做又难以应对收缩的市场环境。

“摩转汽”的小康,此时钱袋子满满,选择了从美国开始自己的高端新能源“豪赌”。

2018年3月28日,一家名为SF MOTORS(以下简称“SF”)的公司,正式宣告在旧金山成立,SF是旧金山的英文缩写。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是当时年仅29岁的张正萍,他是中国整个汽车行业中目前最年轻的CEO。他的另一重身份,是小康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兴海的儿子。

实际上,早在2016年,小康股份就投入3000万美元在美国硅谷成立了SF公司,定位是打造超级电动汽车。

有意思的是,在科技圣地硅谷,小康很快展示出了买买买的土豪气质。

2017年6月,SF宣布以1.1亿美元收购AMG的美国民用工厂;10月,SF以3300万美元收购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研发设计公司InEVit100%股权,InEVit是一家明星公司,他的创始人之一马丁·艾伯哈德曾经担任特斯拉首任CEO。

也就是说,通过收购美国资产完成了核心技术构建之后,SF才正式对外宣告自己的成立。

张正萍当时表示,美国电动汽车增速没有中国快,是因为参与的人太少了, SF要与特拉斯一起深入参与美国市场。

的确,当时国内如雨后春笋般一下子冒出了300多家新势力,而在美国市场,除了特斯拉以外并没有多少新能源公司涌现。

然而,SF的美国之旅没有张正萍想象中的顺利。

2019年7月,SF被爆出将搁置原本计划在美国上市的产品,并裁撤硅谷办公室,裁员90名。

到了当年10月,坏消息再次传来,因受资金问题困扰并打算聚焦国内业务,小康股份正计划出售SF。

分析师钟师提到,小康当时在美国买到了一些技术,但是还处于半生不熟的状态。

在美国布局之时,小康也在国内筹措新能源业务。不过比起在美国时的大张旗鼓,国内从开局就颇为落寞。

2017年1月,小康旗下公司金康新能源拿到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2018年5月末,小康将SF、金康动力(三电生产企业)的100%股权转让给了金康新能源。自此,SF变为金康新能源的美国子公司。

2018年11月,小康股份以48.3亿元向东风公司购买其所持有的东风小康50%股权,之后小康股份持有东风小康100%的股权。

背后的小康控股依然是小康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小康控股持股比例是,张兴海持股50%,张兴明和张兴礼持股都为25%,三人为兄弟关系。按照当前市值计算,张兴海个人的身家已经高达143亿元。

及至2019年4月上海车展时,SF的产品正式在国内亮相,名字为SERES赛力斯。名字生僻的赛力斯落寞到什么程度呢,在与华为合作之前,很多汽车圈的人都不知道这个品牌。

名气没有打响,赛力斯销量惨淡,2020年销量仅732台。

同期,小康股份的净利润亏损达到了17.29亿元,几乎相当于2015年-2019年净利润之和,也就是说,5年挣的钱短短一年间就全部亏掉了。

传统燃油车下滑,新能源车投入巨大、销量低迷,小康面临的窘迫局面亟待改观。此时,华为出现了。

3000台订单成色几何?

与华为合作后推出的新款赛力斯SF5,订单量2天便飙涨到3000,而小康的新能源车业务也似乎迎来了转机。

但这飙涨的3000订单,成色究竟几何呢?

如今的造车新势力,在交付数量上可以说是玩尽了花样,同比数据好看就发同比,环比亮眼就发环比,又或者是不发单月数据直接甩出季度交付量。

不过,小康与华为合作的赛力斯SF5,一上来就打破了公布交付量的“行规”,上线两日后晒出的是超3000台的订单量。

3000台这个数字,对赛力斯意味着什么呢?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9-12月赛力斯SF5累计销量为732台,2021年1-3月销量为150台。也就是说,赛力斯原本不景气的销量,在今年一季度再次猛跌。

假设3000台订单量能转换成3000台销量,以去年9-12月月均销售量183台来计算,这就相当于一下子实现了过去16个月的销量。

加上后来小道消息所传的订单突破6000台、10000台,华为助攻莫非真的是点石成金?

当前的赛力斯SF5预订形式包括两种:一种是支付1000元意向金被称之为“小订”,用户可以随时无条件退单;还有一个支付10000元的“大订”,厂家收到大订单之后,也就意味着购车意向正式达成,企业就开始排产。

小康股份近期发布风险提示公告,公司新能源新车型开启预售,预订量不等于最终交付量,在交付前存在消费者取消订单的风险。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4月19日开启预定的小鹏P5,99元即可抢定,意向金可退。4月23日,小鹏汽车官方称,53小时预订量已经突破1万辆。要知道,整个2020年小鹏汽车新车交付数量为2.7万辆。

对于小鹏P5订单破万,一位知乎网友提到,“押金只是形式,把预订者说成是高度关注者更确切。”

威马W6上市也玩了类似的套路,4月19日威马汽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威马W6上市以来,50小时内已收获用户订单数量超过6000单。实际上,威马W6预订只需要6.6元。

赛力斯3000台订单成色如何,恐怕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毕竟订单量同样叫得凶的威马汽车,已经几个月没有披露销量了。

市界联系了多家赛力斯门店,销售人员表示,5月份可以实现第一批交付。

消费者究竟能否为华为赋能买单,还要看后续交付数据。

借力华为翻身?

借力华为成为了小康的关键一搏,那么,华为是如何选中小康,小康又是否真的能借此翻身呢?

正如此前苹果造车寻求车厂合作一再生变,华为的处境也有相似之处。

从软件上来说,无论是“蔚小理”,还是转型的一线传统汽车厂商,显然都不愿意把增值潜力大的软件部分让给华为,“养大”竞争对手。

从硬件方面,资深汽车分析师张翔指出,华为的硬件水平还没有得到充分验证,而通常汽车供应商想进入主机厂供应链,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如果华为去找上汽、吉利,可能就很难被接受。

此前,华为披露选择了三个合作伙伴,分别是北汽、长安汽车和广汽集团,并计划与他们共同打造三个子品牌。合作消息曝出后,三家的股票都出现了短期增长,但是个中情况不像表面上这么一派祥和。

据一位业内人士向市界介绍,华为和北汽新能源极狐的合作主要在软件层面,但是在造车业务上,华为很难参与其中;而在华为与长安的合作中,尽管双方都派驻了员工去对方公司学习,但是两边都相互提防,害怕核心技术被对方模仿。

(华为与极狐合作的阿尔法S纯电轿车)

上述人士还指出,相对弱势的小康,在合作中让渡了更多的空间。华为借此可以在制造上深度介入,学习如何造车,后续可能还是会搭建自己的造车团队。

对于小康来说华为的合作,从短期看,主要是帮助小康在品牌和营销上赋能;从更长远来看,赛力斯后面还会有新车型,会应用华为的硬件,智能座舱、激光雷达等,这可以带来小康产品力的提升,同时也意味着更多利润会被华为分走。

而对于华为的线上线下卖车,钟师向市界指出,“这是华为在探索,能否在销售网络中叠加卖车功能。整体上看,现在华为是从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和下游渠道两头入手,先空出中间的整车制造环节,一方面争取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积累技术。”

此时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是老势力各占山头,新手层出不穷,一片杀红了眼的状态,即使借助华为,赛力斯SF5想要出头也并非易事。

相关推荐

华为“造车”,重庆三兄弟身家暴涨150亿
“宝能系”姚氏兄弟分家,造车惹的祸?
焦点分析 | 华为造车,不做搅局者
华为不是百度,造车不是出路
【虎嗅早报】华为回应何时造车:造车也不一定赚钱;携程今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268港元
华为造车传闻再起
造车三兄弟:股价腰斩后,又到了「忆苦思变」时
揭秘小米造车:大量内部员工争相加入,华为是影响造车的X因素
假期过完,你长胖了,而王兴暴涨30亿身家
华为造车,易如反掌

网址: 华为“造车”,重庆三兄弟身家暴涨150亿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19603.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