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女性投资人在创投圈的现状?顶级女投资人是如何进入投资行业?女性在投资、创业乃至整体行业的普遍优势?未来三年内投资行业的变化?以及女性投资人给年轻人的建议…………
2021年3月8日晚21:00,诺亚财富董事局主席汪静波、华创资本管理合伙人吴海燕、源一资本创始合伙人闫怡腾Jeacy在Capital Coffee上,在线连麦36氪、鲸准创始人刘成城,进行了一场题为“女性投资生涯”的在线对谈,与大家一起探讨在投资领域中女性的角色定位与普遍优势,当晚吸引近300人进入房间收听和参与热烈讨论。36氪针对讨论的核心问题进行了精炼整理,以下是详情:
刘成城:今天正好是女性的节日,所以我们做了一场关于女性投资人、创投人的线上讨论,相信大家对这方面都有着很多可以探讨的问题。我们先请三位女性投资人做一个简单自我介绍。
汪静波:我是诺亚财富的创始人,是2005年创业的,我们在诺亚财富旗下有一个做资产管理的歌斐资产,同时也覆盖像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包括房地产投资,目前歌斐大约有一千多亿的规模。
吴海燕: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个活动和大家交流。我来自华创资本,是投资人也是创业者,我和我的两位合伙人是2012年开始创业,2014年开始募第一个基金,第一只基金有一亿人民币,后面又募集了一亿美金,到现在为止7年过去了,我们的人民币基金做了五期,美元基金做了三期。从2012年开始一直创业到现在,我们从一个亿的基金开始做起,到现在31人团队的投资机构,在管金额大概七八十亿,还是早期VC的定位。
闫怡勝:我过去十来年是在IDG做投资,今年1月份正式离开IDG创立了自己新的基金叫源一资本,所以也是一个投资人而且也是创业者,今天很高兴跟大家进行交流。
刘成城:今天我们也请到了36氪媒体的同事小石头,36氪正好也做了一个女性投资人的专题,3年前也做过,今天也做过,我们先请小石头来给大家讲一讲直观感受和观点吧。
小石头:今天特别巧,3年之前我们做过一次投资女神的评选,邀请一些男性投资机构知名合伙人和投资人来投票,评选出谁是他们的投资女神,时隔3年我们又来做了一次,跟大家分享一些有意思的观察。
3年之前的文章提到了一个问题:女性投资人特别少——大概在2008年的时候大概只有几位,但到了2018年的时候去参加活动,就有大概三分之一的女性投资人了,这个数据今天再去看比例是会越来越高的。3年之后再做这个选题,有些数据就会很有意思。
美国的一个非营利组织做过一个关于美国投资人的调研,显示2020年相比于2019年有52位女性投资人成为了VC机构的合伙人或者普通合伙人,这个比例增加了37%。我们自己做的调研也反应相同趋势,同样是采访了50个投资机构的投资人,2018年有28位女性投资人上榜,这一次有38位被提名,比例增加也差不多是在35%。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3年之前邀请50名男性投资人去评价和推荐投资女神的时候,大多数是推荐外部机构的女性合伙人,而今年基本上大家都推荐了自己机构内部的女性投资合伙人。这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大量女性合伙人在过去的3年里,也许获得了比较多的成长。另外, 3年之前今日资本徐新总票数遥遥领先,接近20票,而这次在10票左右,这也侧面说明,其实在过去几年我们有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优秀的女投资人出现。
吴海燕:我们机构的情况是投资团队一共有16位同事,包括我在内的女性同事一共有4位,在投资团队里面大概占我们团队的25%。但是在整个华创,前中后台加起来一共有31位同事,我们女性的同事占到了50%的比例,换句话说中后台我们的女性同事会多一些,在前台就是大家跟创业者交流接触比较多的看投资的同事女性比较是相对偏低的,只有25%,跟刚才大家提到的业内的平均值可能占到30%左右,我们还要努力再增加一些女性的同事来看投资。
汪静波:首先我觉得我不算是典型的投资人,因为我主要还是运营诺亚财富,主要还是财富管理,我们下面还有歌斐资产,歌斐资产的领头人也是男性,而且刚才想了一下主要的合伙人也是男性的,所以要努力的空间更大。
整个公司我们大概有3000多人,目前还是男性占比多,但有一个趋势是我们公司的高管里,越来越多的女性出来了。女性比较有韧性和忠诚度,现在家庭负担确实也越来越少了,所以确实看到很多的高管都是女性起来了。
但投资端还是男性多。我之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整体来讲我们公司还是比较平等的,没有特别要求是男性还是女性,但是回想可能是投前男性为主,投后女性为主。
汪静波:我入行还是比较早的,开始是在想湘财证券的资产管理部,后来到了2003年就加入了湘财荷银的公募基金,到2005年再创建了诺亚,2009年创建了歌斐资管,我觉得第一还是喜欢这个行业,也看到了这个行业在中国的发展。
加入到这个行业也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因为是学经济和金融,出来以后就加入证券公司。是比较顺理成章就做了金融,但是真正出来创业也是碰到了一些市场环境的变化,2005年证券市场也不怎么好,很多券商都碰到挑战了才开始出来创业了。但是资管行业在中国过去15年都是蓬勃发展的15年,有很多市场的机遇和机缘。
吴海燕:我的偶然性比较大,我在大学毕业之前从来没有想过加入一个叫风险投资的行业,因为我大学是核物理专业,当时如果顺利的话,其实我签了一个外地的研究所,本来要去研究所里面的,因为我从小的愿望也是做数学家和学物理之类的,压根没想过会做别的事情。但因为各种原因我要留在北京,所以当时就把一个已经签好的研究所的协议给违约了,然后在北京重新找工作。
因为学的是核物理,当时在北京重新找工作也比较难,经一个老师介绍,稀里糊涂的就加入初创的华兴资本,那是是2004年的时候,其实在国内风险投资行业还比较小众。
闫怡勝:研究生毕业以后我一直在金融行业,因为硕士读的是金融工程,我先去纽约工作了一年,做债务交易,后来觉得还是想回中国这边来发展,所以后来就去了香港做投行。
当时去香港之前就想好最终还是要回国的,但是具体做哪个方向没有想的特别清楚,只是觉得还是做金融,所以先去了香港做投行。工作两年以后,我觉得投行每个人更像一个流水线上的螺丝钉,比较难有自己个人的积累,同时也特别忙没有太多思考和成长的时间,所以当时到第三年的时间就想到要换到买方,
因为我经历过trading desk的情况,所以当时不太想去对冲基金这一类的,所以最终当时就在PE和VC里面选择。当时VC见了两家,IDG是其中一家,PE也见了几家,后来觉得IDG这边给我的感觉特别接地气,师父也特别多,就想先进门想跟师父学习,所以当时就去了IDG,也就进入到了这个行业,到现在刚刚满13年。
汪静波:女性创业者或者投资人其实跟男性没有什么差别,我们的成长环境男女都还是蛮平等的,很少感觉男女之间有什么差别。
之前一位男性的基金经理说他们做了一个分析,发现女性基金经理的业绩要好一点,所以当我们遇到一个女性的基金经理我们要很珍惜。女性她在投资的过程中更加能够如实如是,面对很多真实的情况的时候、在投资方向上会更谨慎一点,男性可能对市场或者对未来的乐观性会判断的更好一点。
女性的感情比较细腻,所以她对于周边很多的观察和细微的变化也会更敏感一些,能够刚柔相济。另外,女性的同理心会更强,比较善于沟通,沟通的品质对于大家的合作还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女性没有男性那么强势,或者对于短期目标不会过于执着,会更加柔和一点,也没有那么硬碰硬。当然,对长期目标还是很执着的。
吴海燕:我过去也打交道过很多女性的创始人和创业者,身边的男性创业者和男性的同行也更多一点,从数量上不管是从创业还是从投资上来讲,男性的确会更多一些。
之前大家闲聊的时候也提到,很可能像创业也好、投资也好,它偏一些业务的属性或者偏一些进攻的属性,因为大家要有一个开放式的任务去达成一些事情,在达成一些事情的过程中有一些进攻性和主动性,涉及到要把一些直接的结果拿过来用。不管是国内的传统文化还是社会的约定俗成和习惯也好,女性在中后台的事情做的会更多一些支持性事务,教师也好、护士也好,或者机构中后台等等。即便是从创业者方面来看,男性创业者会在战略上更投入,女性创业者通常是长于执行、短于战略,这也是我会去提醒一些女性创业者去关注的地方。
我自己其实在做投资时候,有时也缺乏特别强的进攻性,我会观察别的投资人他们的做法和选择,发现的确有时候他们会更激进一些。而我可能在一些交易节点、交易细节上没有那么进去,没有为额度、估值花那么长的时间,激烈程度上少一些;但另一方面也能看到女性投资人通常来讲会稍微更平衡一些,或者风险控制的意识会更强烈一些。投资行业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是忽冷忽热的市场,每两三年来一波小高潮、小泡沫或者某些行业里面来一些热气腾腾都是正常的现象,相对来讲女性投资人观察身边的人会更冷静一些,会在风险控制上做的更好一些。
实际上在任何行业里百花齐放是更美的,尤其投资是一个非标的行业,创业也是非标的行业,如果特别偏某一方面,性别比例失衡,哪怕是不同团队的性格特点等等都是一类人的话,也都不是好事,繁多的统一或者统一的繁多才是更美好的团队组合。
闫怡勝:就像刚才汪总分享的,女性是比较敏感的,第六感“小天线”天生就比较发达,所以对一些人情绪的变化和局势的变化是天生有敏感性的。我主要是看消费行业的,投消费投的比较好的有很多也都是女性,因为她对消费者心理的洞察和产品的洞察是先天有优势的,另外女性是比较有同理心的,所以在沟通协调方面就会比男性有优势。
另外,我也特别同意汪总讲的女性特别有韧性,做一件事不管经历多少挫折最后都会坚持到底,还有一点我觉得女性比男性的激进程度普遍会小,所以这样的话更能把一群人捏合在一起做一件事,而不是特别容易产生很多的冲突,当然这有时候也会被说成女性ego小、不够aggressive,但是总的来说在整个创始团队里面有女性的团队相对凝聚力和捏合力会好一些,包容度会相对高很多。
吴海燕:其实女性的很多问题在我自己身上也还是挺明显的,比如说我实际上也没有主动去创业,也是被动创业到现在,所以我刚才也问到对这个事有什么回顾的话,讲两个小故事也能看到我们想的和他们想的有什么不一样。有两个瞬间,有两个人的话我记得还是挺清楚的:
一个是很早的时候,我刚工作两年的时候,听到一位男性朋友说起他想创业的缘由,他说:“我已经30岁了,我现在已经不太满足于把别人交给我的任务去完成好了。我不但想把一件事做好,我还想用自己的方式去把它做好。”这段话对我的触动很大,因为2006年那个时候,我还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去考虑过自己的工作,还分「我自己的方式」和「别人的方式」去做成一个事这样的区别?
后来到了2009年初的时候,我当时在一个创业公司工作,碰到了另一个从投资行业后来走到创业公司,然后又即将要回到投资行业的一个朋友,是我的一个校友。这个校友我2004年刚毕业的时候就认识他,他是比我低两届的一个清华计算机系师弟。他当时在一个创业公司里面做CEO助理,跟我当时的位置一样。跟他聊天,他说他还是要回到投资行业里面去,我说你创业做的不也是挺好的吗?为什么又要回到投资行业里去?那是在2009年的时候,他才26岁左右,他说他已经深入思考过了,他觉得自己不适合创业,他就只适合做投资,在创业和投资之间还会选择做投资,这个人就是曹毅。
这些男性朋友们在很早的时候就把自己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想成为什么、不想成为什么,似乎都想得特别清楚,而身边的女性朋友们,大部分和我一样,一般只一心一意地想把手头的任务完成好。
2012年开始,我有一个机会跟现在的两位合伙人共事,比较集中的开始做天使投资。直到2014年成立第一支VC基金,也是唐宁(宜信创始人、CEO)和我们交流时,有一次提建议:你们做了几年天使投资了,投的也还可以,要不要去尝试成立一支VC基金?是啊,为什么不呢?但我为什么没有自己主动去设计、规划这些事情呢?
“主动树立、追求和达成一个高远的目标”,我觉得这是过去这些年我一直在向身边的男性朋友们学习的地方。
汪静波:我觉得女性比较有韧性,刚才闫怡勝说她EGO比较小,她碰到问题比较愿意去看自己的问题和不断的找到解决方法,我的感受是这样,但男性可能比较容易冲动。我自己觉得女性的管理成本会比较低一些,特别是在进入了高管层以后她的忠诚度、韧性、自我觉察和改进的能力,我现在回想应该都是要好一些的。
我以前也没有想过要创业,就是比较被动,但是当你做了这个决定和选择以后,韧性就比较强,所以我创业以后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这也是一个比较独特的点。后来我就觉得当你很有韧性也不是很着急,然后持续做的时候,慢慢的这个路也就越走越宽了,就像成城说也碰到很多挑战和问题,这也是我在创业中发现的女性管理者比较有韧性,所以我经常在公司要来面对的辞职者都是男性,但是我觉得女性的管理层就很不一样。
男性一般自我评估,比如说他自己是8分,他会评估成9分,女性她可能是8分,她自己评估成7分,所以个人认知能力男性一般会偏高,但是我感觉对自我的认知稍微偏低一点那样的人其实绩效表现会更好。
闫怡勝:我们现在新的团队三个合伙人有两个都是女性,我们团队里面目前女性比男性多一个人,可能跟我们看的行业也有关系,就像我刚才分享的我们看的主要是消费行业,所以女性比较多。
另外,我也觉得女生也确实像汪总刚才讲的,女性会比较自我觉察和自我反思,尤其是在职场上比较出色的投资行业里的女性,通常内心都是比较坚强且比较有韧性的,就是更多会反思自己如何能做的更好,所以我也觉得女性的管理成本相对会低很多,男性就像刚才汪总讲的,他8分就会觉得自己9分,因为他觉得自己是9分,所以他的预期就会比较高,所以你给他的跟他想要的就会有差距,然后整个的maintenance的成本就会比较高。
汪静波:我觉得女性还是要独立,在职业中要找到自己,这个还是很重要的,在中国还比较容易达成。我曾经有个秘书,她也是特别好的学校毕业的,从国外回来,但可能在职场上碰到一些倦怠感,很快就要结婚了,回家就不工作了,我觉得这样的女性还是挺可惜的。我觉得现在这个时代特别好,特别是像我们这种成长经历,一个女性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精神上能够独立,在事业上能够独立生活会更幸福一点,如果从生活工作的角度来讲的话。
吴海燕:刚才通过我那两位朋友的故事,他们在20多岁到30岁就已经想清楚了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做事,回顾我过去的话,我要是能在更年轻的时候想明白的话就更好了,我可能要到了35岁之后才比较了解自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和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已经比他们晚了好多年,希望大家能够更早的找到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和想要做的事情。
闫怡勝:我挺认同两位的想法,因为我一直认为人生就像一个修行,你要不断丰富自己人生之旅的经历,让自己的灵魂更丰富一点,让自己灵魂更丰富的方式可能是创业也可能是其他,所以这个形式并不是很重要,那对于我来说可能到这个点上也许我选择创业这条路能让我整个人的成长和心力再上一个台阶,这也是我希望在人生之旅里去经历的一件事,我觉得不是对每个人一定要创业,但是我觉得就是追求个人的成长。
吴海燕:我自己觉得不管是在团队里还是在外面,还是要更加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要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因为在很多会议上,尤其是在咱们中国人的会议上,不管男性还是女性,首先大家不太爱发表不同的意见,不太主动去提自己的建议意见,这是普遍的一个观察。
因为我们作为投资人会参加很多的董事会,在董事会上敢于去提一些不一样的意见或者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投资人,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作为一个意见者敢去提异议的人也还是相对较少的,反而能进到董事会的人性别的差异化已经变少了,一个观察就是大家都是提异议提的比较少,在公司内部的会议上也是提不同意见,这不是个别公司的问题,我观察过不同公司的会议都有这样的可能性,但是的确在一些公司文化里面大胆的去说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或者去提一些不同的意见,可能在一些场合里面的确会容易受到非议,但是即便如此还是要敢于去做这件事,敢于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以及推动、执行和付诸实施,我觉得这会帮助大家在职场上走的更远。
汪静波:女性就是要勇敢做自己,当我们愿意去把自己体会到和看到的东西真的如实表达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也会很有洞察力,这也是工作中的快乐,所以就很认同。
闫怡勝:因为我刚开始创业,所以我觉得管理也是还在学习的一门功课,我觉得最好的管理是基于一个共同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的基础上,大家能够保持真诚透明的共通,团结协作把共同的事业做成。我认为这是最好的管理方式,而不是好像要军队式的管理,尤其是在我们这个行业。
吴海燕:我觉得往后看几年的话,其实不管是男性投资人还是女性投资人,面临在VC环境里第一都是越来越专业,因为投资的细分领域变多了,在我们内部也发现软件组和科技组、科技组和医疗组大家很难再在一起讨论项目了,换句话说过去所有投资人都投TMT,所有投资人都能听所有投资人对话这个时代很可能要过去了,越往后走的话投资人自己的行业专业性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其二,在投资的本质上还是要回归常识,这两年还是一个非正常的环境,如果大家瞄准非正常的二级市场或者非正常的疫情时代,去设置一些高估值,很可能就会有很大的偏差。所以就是两点,一个是要做在行业上越来越专业的投资人,以及在价值判断上要回归常识。
汪静波:我觉得还是比较难的,每个人都想做到家庭和事业的平衡,但是你要在事上脱颖而出或者做的跟别人不一样确实还是要投资时间的,但是我觉得中国女性非常幸运就是不用做家务,所以家人的理解和配合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自己感觉不要去追求绝对的平衡,但是你要知道你在这个阶段没有平衡是因为你做出了选择,可能你的心态会更好一点,我的答案是完全平衡不太可能。
相关推荐
Coffee with 顶级女性投资人:一起聊聊女性的投资生涯
定位女性主导交友App,创新男性评分入场,「来蜜」要做“中国版Bumble”
女性领导力:看见她的光芒
「VC看全球」直播栏目第六期 | 成功之道:新加坡第一位女性投资人的故事
女性领导的初创企业,为什么无法获得更多投资?
女性题材霸屏,不等于女性力量的崛起
东南亚女性投资者:我们才是新生力量
我们找了30+全球顶级PoS团队,聊聊Staking经济
富达:女性更适合长期投资
科技女性们的光环与暗影
网址: Coffee with 顶级女性投资人:一起聊聊女性的投资生涯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18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