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歪道道”(ID:daotmt),作者:歪道道,36氪经授权发布。
尽管在播出前因原著作者陷入女权风波而备受争议,可《赘婿》还是成为了开年以来的首个爆款,而这很大程度上却得益于编剧的“魔改”。
电视剧版《赘婿》不仅将主角三妻四妾的情节大幅减少,而且还增加了不少性别转换的桥段,
比如赘婿既要像古代新媳妇一样向长辈奉茶、遭七大叔八大伯刁难,还要学习女红、厨艺和抱娃,另外,“男德学院”的出现更是好好讽刺了一把封建女德,这类反操作瞬间赢回不少女性观众。
《赘婿》的成功在于把一部男频爽文改为讨好女性的甜剧,但隔壁的《斗罗大陆》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热度低于同期播出的其他剧集,豆瓣评分也仅有6.2,毫无例外地又为男频经典IP改编的扑街之作增添一员。
然而《赘婿》的取巧再次透露出男性观众在影视剧市场的尴尬。男频爽文影视化从原来选择流量明星主演以迎合女粉,转变为赤裸裸地抛弃男性而逢迎女性,与此同时,耽改剧又大行其道,正在播出的《山河令》意外地放大了耽改的尺度,彻底把男性观众隔绝在外。这些现状带来一个问题:未来留给男性看的影视剧还有吗?
2015年,《花千骨》播出,以网络点击量201.35亿次登上热播剧网络点击量年度榜首,尽管其没有承接住《甄嬛传》开启大女主题材时的的高开高走,却直接引爆了国产大女主的春天。《武媚娘传奇》、《芈月传》、《锦绣未央》、《欢乐颂》等多部热门影视剧收视火爆,女频小说IP改编一棒接一棒。
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男频也被搬上荧屏,2016年由《诛仙》改编的《青云志》,算是男频小说改编“划时代”的标志。可是与女频改编剧截然相反,这些在网文时代令无数宅男风靡的经典IP,被改编后几乎逃不脱收视、口碑双双下滑的宿命。
不仅如此,男频改编还把原来的不少“顶流”拖下了水,从而引发外界对流量明星的集体质疑。
男女观众的分化至此也越发严重。根据微影在2017年3月发布的数据,中国整体的观影兴趣用户为1.2亿左右:其中男性占比为42%,女性占比则达到了58%,接近六成;这一数字在电视剧的观看比例上更为悬殊,女性观众达到了69%,而男性观众只有区区31%,女性观众是男性观众数量的两倍还多。
过度失衡的受众比例导致资本倾向于迎合女性,《赘婿》由一个男频爽文被改编为带有大女主色彩的甜剧,正是对于这一现状的妥协。
而这种尝试的成功固然给男频改编指明了一条新路,可导致的结果可能是男性观众将彻底失去对男频小说改编的话语权。换句话说,当男频小说改编抛弃原著的内核,不再顾及男性原著粉的“爽”度,以后为男性观众打造的影视剧只会越来越少。
当然,更让无数男性“避之不及”的是耽改剧的破圈和流行。自《镇魂》、《陈情令》两部耽改剧获得空前的成功后,爱奇艺、优酷以及影视公司加大了对耽改剧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正在拍摄或等待播出的耽改剧数目高达56部。今年上半年,《皓衣行》、《杀破狼》、《默读》等重量级耽改剧,纷纷传出定档或官宣的新消息。
耽改成为影视剧市场上的香饽饽,更成为爱、优、腾“三国杀”的新战场,三大视频网站铆着劲囤积耽美IP。尤其是正在播出的《山河令》收获高口碑和高播放量,再次提升了资本对耽改剧的信心。只是,耽改剧越流行,留给直男们看的剧就更少了。
2019年,一则质疑周杰伦没有流量的帖子,引发了微博上一场史无前例的打榜大战。一大群平时都不知道微博超话是什么的周杰伦粉丝们,自嘲像“老年人”学习做数据,靠着一些教大家“怎么去用超话积分”的帖子,不熟练地操作手机给周杰伦打榜。
数据绑架粉丝经济,他们则是被当前粉丝经济排斥的用户群体,而其中不少男性“罕见”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一位男粉丝表示,“一开始打榜还好,到后面每天都要做重复的事情,新鲜劲儿就过了…其实挺机械挺枯燥的”。这是大部分男性粉丝的普遍心声,如果不是这次偶然的对决,他们绝对不会主动去微博给喜欢的明星做数据。
男性粉丝在整个粉丝群体的比例,其实比影视剧市场更失衡。且不说女性粉丝占绝大多数的男爱豆们,就以女明星为例,从杨幂、赵丽颖、刘诗诗、刘亦菲等人的一些微博粉丝群可以看出,有八九成的粉丝是女性。
从某种程度上讲,很多男性不是不追星,而是不愿意像饭圈中的其他粉丝一样追星。而且除了做数据,消费行为也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CBNData《报告》指出,由于年轻消费者更愿意为明星同款支付溢价,明星各品类跨界周边带动了粉丝经济不断升温。90后尤其喜欢购买明星同款,其中女性贡献了3/4的消费。36氪研究院发布的一份《粉丝经济下的用户行为观察报告》也显示,购买明星同款的粉丝中,女性占比为76%,男性仅为24%。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男性观众的需求在影视剧领域逐渐被忽略,因为即使影视剧讨好男性,资本无法从他们手中掠取更多粉丝经济的红利。所以说,在整个影视产业链上,男性的地位和电商中的“鄙视链”一样尴尬。
当然,这不应由男性观众来背锅。IP改编热潮兴起,男频小说的接连失利致使大部分男性观众失望不已,男女比例进一步失衡,但真正让他们放弃追剧或追星的,则是流量明星的崛起和饭圈文化的流行。
男性大多厌恶流量明星,他们认为流量明星的实力和颜值、收入不成正比,“长得好看人气高,但是不敬业,演技差,业务能力比真正的演员差得很多,可偏偏收入还不菲”。
当初的“坤伦对决”,本质上其实就是在释放广大用户尤其是男性心中压抑已久的、对“流量至上主义”的抗议。打榜的人不见得都是周杰伦的粉丝,但对于流量明星的厌恶却使他们站在了同一阵营。
观众群体的变化和需求,最终会反应在影视产业的内容制作、主演选择、营销造势等各个方面,在国外也是如此。
2017年,女性为主导的作品成为了这届艾美奖最大的赢家,一大波女性演员、女性编剧和女性导演的获奖,彻底宣告北美电影电视圈中女性势力的崛起。而这一改变最大的意义还在于带动了很多女明星的薪资,由此对一直以来维持着男女不平等薪酬的好莱坞造成冲击。
这种积极的变化,可以说也源自女性成为主力观影者的事实。但是,当女性观众或粉丝的话语权过于庞大,男性观影需求逐渐被忽视,似乎也正在带来烦恼。
近来,越来越多的影视剧触及到性别对立的“雷区”。《赘婿》原创“男德学院”,惹恼男性原著粉,《唐探3》暴打小护士的情节被批“侮辱女性”,《你好,李焕英》过了女权主义者这关,没能逃过直男们在社交媒体上的冷嘲热讽。以往,我们认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现在对于作品的关注,越来越喜欢拿性别说事。
这和影视剧讨好女性的趋势不无关系。以《赘婿》为例,《赘婿》将对女性规劝的那一套照搬到男性身上,固然戳中了女性观众的笑点,可这本质上仍是在激化男女的对立,而“女尊男卑”也不是真正独立女性所追求的。
相比较而言,《庆余年》改编后,叶轻眉出场不多,但她的存在及其给主角带来的“光环”贯穿全剧,这种处理比直白地讨好女性更巧妙。
《权力的游戏》也曾引起过无数有关女性的讨论,该剧中热衷于展示针对女性的暴力和鄙视,而且无故地诉诸一些性方面的交易来推动其情节的展开。不过,这部剧没有展示出一种绝无任何妥协的女性权力,但同样也没展示绝无妥协的男性权力,与随时“领便当”的男性角色相比,那些从绝境中挣扎和成长的女性角色反而最后成为游戏的核心参与者。
不少国产影视剧对女性的重视和尊重,更像是一种迫于无奈的讨好,通过塑造概念上的“女尊男卑”、“重女轻男”,凸显女性的地位,而不是正视女性在现实中的地位。长此以往,这种做法可能既得罪了男性,也得罪了女性。
事实也是如此,男性观众话语权式微的状态下,女性变得越来越难讨好。《我是余欢水》因为一句讽刺女权的话,遭遇集体打一星,一部神剧的评分骤降;宋轶一组“好嫁风”穿搭,被解读为不尊重女性,不得不深夜道歉。这种过激行为表现出的心理,对于以后女性题材影视剧的制作,无异于一个“定时炸弹”。
数年前,《亮剑》、《士兵突击》、《潜伏》等谍战或军旅题材的剧都曾掀起收视狂潮,《军师联盟》、《大秦帝国之纵横》这些带有正剧气质、以男性角色为主流的历史剧,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和收视。但是,类似的影视剧正在减少。
还有什么剧值得追,已然成为男性观众们的共同疑问。
相关推荐
男性观众已经“不配”追剧?
男性彩妆崛起:从“他不配”到“30倍”
争抢剧式综艺,优爱腾芒再陷概念炒作?
这届年轻人,喜欢扎堆在B站看剧
×2快进!为什么年轻人看剧都用倍速
爱优腾押注微剧抵御快抖,但微剧会不会只是“昙花一现”?
女性题材霸屏,不等于女性力量的崛起
腾讯视频爱奇艺被起诉 观众缘何对超前点播不买账?
在线视频VIP啥也不是?追剧《庆余年》得充“VVIP”
还在尬买热搜?头部大剧们早就不这么玩了
网址: 男性观众已经“不配”追剧?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17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