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BT财经”(ID:btcjv1),作者:BT财经,36氪经授权发布。
近日,商汤科技再次传出将启动A+H上市,计划2021年下半年交表,现在暂定的保荐投行团队有中金等。
若消息属实,中国“计算机视觉(CV)四小龙”——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和云从科技将都在这个“AI大年”开启上市之旅。
对此消息,商汤科技官方回复“不予置评”。据界面新闻报道,一位商汤科技的高管称目前还没有启动上市,还没有具体规划。但据BT财经从商汤科技内部员工处获知,其内部的确有准备上市的说法。
像商汤科技这样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独角兽,由于其对资金需求大,上市是迟早的事。何况其他公司都已经抢跑,即使商汤科技账面还有现金也难免蠢蠢欲动。所以与其纠结这次商汤科技上市的消息是否属实,不如先来研究一下商汤科技的投资价值。
商汤科技虽然成立晚于旷视科技和依图科技,但发展相对更快,按IDC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国CV应用市场份额数据,商汤科技的市场占有率为“CV四小龙”之首。
同样,根据《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商汤科技凭借500亿元估值在“四小龙”中位列榜首,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的估值分别为300亿元、200亿元、140亿元。去年完成Pre-IPO轮融资后,商汤科技的估值再次提升,目前约为120亿美元。
商汤科技能获得高估值,除了市场占有率高、发展速度快外,还有其盈利能力的因素。商汤科技在2017年的融资新闻稿中曾表示,公司营收连续三年保持400%同比增速,并且已实现全面盈利。这在“四小龙”中还是独一家。根据公开信息计算,依图科技亏损72亿元,云从科技亏损超22亿元,旷视科技更是亏损96亿元。
所以,商汤科技受到投资基金、互联网巨头、国资等各路资本的青睐,成立至今共有10条融资记录,共融资超过30亿美元,成为“四小龙”中在一级市场吸金最多的企业。
不过,2017年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就曾对媒体表示,正考虑在美国、中国香港或内地上市。为何过了三年都迟迟没有动静?最新流露出的融资计划书数据显示,商汤科技2019年营收50.6亿人民币,毛利率43%,但并未披露净利润和净利率。据《财经》报道,相关人士称2019年商汤科技没有盈利。这可能是商汤科技上市计划一再推迟的原因,同时也是2019年商汤科技未拿到新融资的原因之一。
《财经》的同一篇报道中相关人士还称,商汤科技此前融资速度过快,估值太高,不少投资人认为现在投进去并不划算;一些老股东开始私下交易商汤的股份,但很难卖出去。
上述人士表示商汤科技估值高还是在最后一轮融资完成之前,彼时的估值是90亿美元。目前还没有商汤科技2020年的财务数据流出,估值已经涨到120亿美元。除非商汤科技去年的营收增速够高、市场占有率增长够快或者盈利能力变强,否则其估值依然太高,投资风险极大。
此外,商汤科技的毛利率43%在同行之中也不算高。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9年“四小龙”中只有云从科技的毛利率低于商汤科技,其他两家的毛利率都在60%以上。43%的毛利率同样低于阿里、海康威视等大厂。
2017年,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同样透露出公司以上市为目标,但同样拖到2019年8月才在港股提交申请,2020年6月又中止在港股的上市进程,10月在科创板提交上市申请,目前在科创板上市辅导中;依图科技、云从科技于去年11月、12月先后启动科创板IPO,目前审核状态均更新为“已问询”。“四小龙”还没有一家经历过二级市场的检验。
疫情推进使人脸识别、在线教育、智慧医疗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化落地速度有极大提升,加上智慧城市、智能安防、智慧驾驶等的迅速发展,CV行业再一次获得瞩目,“四小龙”凭借其在细分领域相对出色的表现和名气,描绘出让人信服的发展蓝图。
但这个领域的发展究竟是怎样的?以商汤科技为例,其产品服务项下有9个大类,据BT财经了解,目前CV的最佳应用领域是智慧城市下的智慧安防。
然而,国内智慧安防的市场有限,基本已经被海康威视等大厂瓜分,留给独角兽企业的市场空间不大。在商汤科技的成功案例中,智慧安防只有两个客户案例。
现在重点发展的智慧城市领域,“四小龙”因为业务范围限制,主要是阶段性参与项目,参与比例很小。“AI智道”整理的数据显示,2015-2020年BATH(即百度、阿里、腾讯、华为)共中标117个智慧城市(城市大脑)项目,充分说明互联网巨头们对智慧城市项目的重视和该领域竞争之激烈。在未来的发展中,“四小龙”更有可能的业务模式依然是与巨头合作,参与其中的一小部分项目。
目前“四小龙”在人脸识别这样的基础产品上的能力并没有显著差异,竞争比较激烈,在市场开发的差不多时价格战将愈演愈烈,短期内不会停止。2019年,商汤科技来自智慧商业的收入同比增长了236%,但毛利率却从51.2%下降至23.9%,很大程度上说明为了抢市场,商汤科技压缩了自己的利润空间。
IDC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2019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市场规模达28.9亿美元,CV行业独占一半;到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127.5亿美元,如果依然按现在的占比,CV行业的市场规模大约在64亿美元。这样的市场估值能否支撑得起数家几十亿美元至几百亿美元估值的公司,值得思考。
CV行业独角兽的困境是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的缩影。不只是“CV四小龙”规模化落地困难,持续盈利遥遥无期,AI领域的其他细分行业同样如此。例如前几天中止上市的云知声,同样深陷市场占有率不明、亏损持续扩大的泥沼。
AI技术现在已经在快速发展中,市场推广和概念普及已经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和财力。不过,赛道变得成熟意味着竞争变得激烈,马太效应开始显现。AI行业前期研发投入极高的特点,让新企业很难参与竞争,尚未盈利的独角兽企业也在不缺钱的互联网巨头围困下步履维艰。只有少数得到大金主持续支持或者获得二级市场认可的企业,才有机会得到充足供给,干掉其他人,获得更好的发展。
独角兽企业业务范围往往相对较窄,而现在的AI最有前景的落地场景,例如智慧城市、智能汽车等,对综合生态的要求越来越高,各涉及AI的业务之间界限慢慢模糊。这也成为独角兽企业在面对互联网巨头时的另一个劣势。
另外,在AI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新的伦理、道德、法律等问题出现,引起人们强烈的反应。去年2月27日,美国人脸识别企业ClearviewAI客户名单被盗。该公司与600多个执法机构及一些私人安保公司都有合作,还曾从网络社交媒体上抓取了超过30亿张照片,拥有庞大的生物特征信息数据库,信息和图片储备量甚至比FBI还高7倍多。
如何限制AI企业的数据获取,更好地保护人们的隐私数据,人们与AI应该怎样相处……这些问题都尚未有任何答案,整个行业还在野蛮生长中,而这些问题一旦有定论,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2021年虽然是AI大年,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从蓝海向红海转变、从荒蛮到有序探索,尚处于“倒春寒”阶段,不知有多少企业要倒在此时。
相关推荐
“AI大年”来了,为什么却说行业在经历“倒春寒”?
朱啸虎:创业企业不要倒在疫情结束后的“倒春寒”
美国得州极寒停电,科罗拉多市长却说“弱者只会被淘汰”?
120座工厂停产,全球车市遭遇罕见“倒春寒”,中国市场渐渐转暖
远程办公带热软件服务业,投资人警告“倒春寒”
Q2 每股净亏损同比扩大667%,Zscaler新财报迎来“倒春寒”?
马斯克想去火星,马云却说他不是星际移民的粉丝
2019年年报报喜,华为却说今年争取活下来
对话「追一科技」:推出中文NL2SQL数据库驱动底层技术进步,期待NLP将迎技术大年
2019企服大年,36氪要做点“给CEO做嫁衣”的服务
网址: “AI大年”来了,为什么却说行业在经历“倒春寒”?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17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