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E法(ID:CAIJINGELAW),作者:易芊梓,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饿了么的“春节奖励”被指“玩套路”,一度成为众矢之的。
事情是这样的:饿了么为了留住骑手,推出了“畅跑春节优选系列赛”活动,活动共7期,每期都要完成,才能拿到最终奖金8200元。前5期的任务量普遍都是200多单,第6期突然提高到380单。很多骑手表示根本就完不成,认为是平台恶意提高“游戏难度”,目的是少发奖励。
“饿了么大概真是饿疯了”“饿了么该注意吃相了”……被骑手网上质疑后,饿了么被推向风口浪尖。
近年来,外卖骑手的生存境遇受到广泛关注。屡被提及的问题是,算法对骑手的单向不透明,使得骑手缺乏与平台博弈的能力。此次饿了么与骑手的冲突,无疑又是平台基于大数据算法的“套路”。
那么,平台何以“套路”不断?
依托算法玩的“套路”?
今年饿了么为了留住骑手,推出了“畅跑春节优选系列赛”共7期8200元的活动奖金,总时长从1月11日至2月28日,共计49天。想要领取到8200元奖金有积分要求,具体为:1期350积分需跑290单,2期140积分需跑265单,3期140积分255单,4期420积分需跑235单,5期积分140积分需跑94单。然而到了第6期2月15日至2月21日,310积分需跑380单。
有网友表示,2月15日是农历正月初四,很多商家都没有营业,没有这么多单子给骑手们接,且前面5期是在有单的情况下都没有超过300单,然而到第6期却要求达到至少380单。这显然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骑手们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有些骑手为此一天工作15小时,到头来说好的激励,却“一个套路就秒没”,成了一张“空头支票”,情绪激动也属情理之中。
针对这些质疑,饿了么回应称:“随着假期结束,平台单量回升明显,后面几天的骑手单量也会随之提升”。随后其再发官方说明:“承认该活动确实在一些城市和商圈的单量预估出现偏差,导致第6期(2月15日~2月21日)在这些区域目标偏高”。
在“真诚向骑士朋友们致歉”的同时,饿了么也诚恳表示已经采取两项行动,一是第6期结束后,会整理全国所有的订单有偏差的区域名单,额外增加补偿;二是优化最后一期活动的单量设计,让更多骑士得到奖励。
尽管如此,舆论仍未平息,连央视网也发表评论《饿了么套路骑手终将套住自己》。文章认为,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平台,用游戏化的外衣,把没有议价能力的骑手们锁定在“系统”里,暴露了目光的短视。
在某种程度上,饿了么通过大数据“套路”骑手,仅仅是互联网平台“套路成性”的缩影。
算法下的秒杀砍价、大数据杀熟、互联网金融借贷广告,都隐藏着平台惯用的套路。快递员、快递员、网络主播、社区团购团长等平台催生的新职业群体,常成为被套路者。
人非机器,一个外卖骑手再玩命跑单,也赶不上大数据算法。饿了么玩的“套路”,说到底就是依据大数据分析的“算计”,而前提则是绑架了一定规模的商家、骑手。
商业运营上,顾客一个差评,直接影响的是入驻商家与骑手,平台扣钱而两头通吃,仍稳稳赚钱。其中最无议价能力者又是广大骑手,不少人为了少个差评不得不卑躬屈膝,但却不会影响平台收益。
“套路成性”使平台丧失“社会性”
类似的事件还有许多,“算法变算计”几乎成了互联网社会的“新常态”。外卖骑手、快递员,以及互联网金融平台借贷者,这场互联网算法游戏里的群体,或多或少都遇到数不尽的“坑”。
譬如,某购物平台擅用“砍价游戏”营销,网民们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到了最后甚至一分钱都成了“无穷数”,砍也不砍不完。有些用户用尽所有招数,把能接触到的人都联系了一遍,几百上千人助力,却没能砍掉一块钱。
当然,还有一种声音认为,既然知道饿了么如此“套路”,那也可以用脚投票,选择不做骑手。这也就是老板们最喜欢的台词:“你可以不做。”
但平台如果缺失社会责任意识,没有摆正科技伦理观,骑手、快递员等这些没有议价能力的新职业群体,再有十八般武艺,又怎能逃得过算法的手掌。
为了避免被“大数据杀熟”,一些用户也想了种种办法。但在当今的算法时代,不断安装、卸载平台伪装成新客户,并无法改变你所在的数字人际关系网,以及数字化生存的规律。大数据算法依然可以通过你朋友的朋友,或者其他的数字化轨迹来操控你,这就是所谓的“链路预测”。
在某种意义上,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平台的商业模式缺失“社会性设计”,一味追求“经济合理性”,不断走向生态失衡失控的边缘,毫无社会责任及最起码的伦理意识。这些平台的可持续性,仅仅是不断地烧钱,扩大用户规模,挤走竞争对手,让用户及相关利益方别无选择。这何尝不是当前一些互联网平台的商业逻辑呢?
多方受益才能成就平台持续发展
在中国互联网开荒红利已近耗竭的背景下,商业性平台盈利是天然的属性,本无可原非,但失衡的商业逻辑,让“算法套路”成为惯用伎俩,终将会把自己也套进去。
除了一些平台比较明目张胆的“套路”,再看看互联网金融、社交电商等这些领域里比较隐性的“套路”。
一是互联网金融供贷市场的“普而不惠”,用户被平台当成牟利工具。
不同于传统的借贷模式,互联网金融科技凭借所掌握的用户数据,打造购物、交易、物流的生态闭环。平台通过土味十足的广告宣传,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过度的超前消费令一些低收入群体或刚入社会的年轻人,陷入“借钱-花钱-挣钱-还钱”的债务陷阱,甚至导致家破人亡。
借钱花了后,年轻人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金融奴隶。平台则持续收取可观的手续费、利息,风险却转嫁给银行和社会。这与互联网金融平台所倡导的普惠理念背道而驰。
二是社交电商专注于“读懂”消费者,却又无限度“娱乐”消费者。
拿“九块九”限时秒杀来说,某平台以前都是口红、衣服之类的日常消费。现在的“九块九”开始高档了起来,宣称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华为手机,以及热销的电动车,这些动辄价格数千上万的商品宣称只要“九块九”。
当点开这些散布于各大平台的“九块九”限时秒杀网页,被要求下载某平台APP,下载了后给你一个福利抽奖的机会。尽管笔者不相信这类营销活动,但为了验证而特意试了几回,基本上都抽中了“九块九限时抢手机”之类的项目,同时被要求邀请4位朋友来助力,就是将链接转发给他们下载App。
朋友完成助力后,随后被提示为“你已获得某某时段购买资格”,还得继续分享拉人来砍时间,比如助力者砍一下,于是“又提前了0.4秒”……这些设置的任务要求没完没了,目的就是为平台拉新用户注册下载。
现实中,各类平台类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在赢家通吃的数字市场,将商业模式建立在“用户数据挖掘+规模效应”上,不惜大量“烧钱”抢流量、抢客户,无视平台的“社会性”。平台利用了用户的数据,不但不寻求一种价值共享的和谐生态,却仍继续借助大数据任意践踏用户权益,违背了市场经济应有的诚信准则。
平台越大,“社会性”应该越强,越不应被所谓的“经济合理性”冲昏头脑。这并非否认利用AI技术来匹配人与货品,精准实现“货找人”,发挥科技与平台的力量,创造该有的经济价值。但同样也不该否认,这一切的实现,必须依赖大量的用户。将用户、客户的价值前置,良好的口碑即最大的无形资产,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效益,实现“多方受益”,才是平台型互联网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换言之,平台只有尊重用户,从维护用户价值的维度去思考,才能实现资本、平台、用户等利益相关方的和谐共存。也只有平衡市场生态,让基于平台的经营者、员工、客户、股东都能受益,尤其是保护那些没有议价能力的普通用户,承担起与平台有关的社会责任,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收益与舆论口碑的良性互动。
毕竟,大型的互联网科技巨头,平台动辄掌握着几亿甚至更多的用户,那它就不再仅仅是一台纯粹的“赚钱机器”。否则,又何以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更不用说百年老店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E法(ID:CAIJINGELAW),作者:易芊梓
相关推荐
平台“套路成性”,究竟能走多远?
对手在开拓,苹果在“堕落”,创新路上,苹果还能走多远
传音控股首日收涨64.44%,“非洲手机之王”神话能走多远
进击的元气森林能走多远?| 品牌创变者
小心!手机下载菜谱App 摇身一变为“套路贷”陷阱
疫情下的演出市场:“云演出”能走多远?
真空竟能热传导,甚至能传播声音!华人团队新研究突破认知,登上Nature
跟老师“隔空”讨论作业,全息技术颠覆教育离我们还有多远?
知料 | 罗永浩退场黄章坚守,“小而美”的手机品牌还能走多远
三星的霸主之路还能走多远?
网址: 平台“套路成性”,究竟能走多远?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1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