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知识 > 如何把握市场周期,抓住推动产品增长的关键指标?

如何把握市场周期,抓住推动产品增长的关键指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雅格布(ID:​jacoblab)

这一期接着上周的那篇文章(确保产品有效增长,看这四个关键指标就够了),来说说如何找出眼下最具指引性的关键指标,在说这个之前,我先说个小结论,也算是一种社会现象。

根据我自己的观察:

有两种兴趣爱好以上的人,都会过得比只有一种或没有兴趣爱好的人更充实、幸福以及开心。

有副业的人,在做正职工作的时候,会比只有一份工作的人更投入、用心以及充满激情。

当然,这两个现象只是我自己观察所得,并没有很强的数据支撑,如果有数据证明结果是不对的,也欢迎来纠正我。

但如果你是拍脑袋的那就算了,你未必拍得过我。我相信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只有一份爱好以及一份正职工作,就现在来看,或许会有点危险。

周期,能破坏你过分单一的专注

我的一个朋友,他是一名很出色的建筑设计师,有着比一般人都高的设计天赋,尤其在商业建筑和住宅设计方面有着过人的能力。

这几年,在国家去库存去杠杆的紧缩房地产政策底下,他们的设计业务也备受影响,经常只能帮政府帮小开发商做些擦屁股的项目。

他和我说,他真的很喜欢做设计,他几乎就是那种生下来就具备成为设计师条件的人,但是慢慢地,他对设计的初心也渐渐地失去了,终日打打游戏、吃吃零食,对生活不做规划,对人生也不想负责。

可惜吗?我觉得是挺可惜的,但是问题出在哪呢?绝对不是因为他不够努力,不够坚持。而是他一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东西:周期。

如果再往里说一点,就是:没有结合着周期来保持专注。

当巴菲特和盖茨第一次见面时,他们被要求写下一个对他们来说最有价值、最有帮助的单词,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写下了:专注。

专注是对任何一个目标起码的尊重,与此同时,你还需要保持着持续的专注,战胜周期。因为周期,你会遭遇行业下滑、需求萎缩、你会遇到顺利的项目、棘手的案子,同时,自己本身也会有开心的时候以及情绪失落的瞬间。

这些林林总总的变数,都必定会影响你所有的决策,更会摇摆你原本专注的决心。

人的大脑也习惯存在着周期性的疲惫期,我们称为疲劳阈值,当你持续做一件事,达到做这件事的疲劳阈值时,就会产生抗拒情绪,打游戏久了会累,看电影久了会厌恶,学习久了也会感到想吐,这都是人的正常生理反应。

当你有一份在正职工作状态以外的副业时,你能在正职工作受阻,感到疲惫的时候,把激情转移到副业上,相反,当你在副业上越到难题或遇到瓶颈,你却能把接下来的激情转移回正职工作上。

当正职工作和副业都指向着你终极的目标时,这个就是一个正循环,时时刻刻都在充满激情中工作,持续专注。

这其实源于我们小学就学过的成语:劳逸结合。

为什么要说这个呢?因为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日常反应和行为,在《产品不强调设计,它理应是一种服务》这篇文章我们就曾论证过,我认为当下最好的商业模式,是服务一群人,而不是服务一群人的某个高频场景。

基于这种模式,我们对人的日常共性反应就需要有更深入的了解。

你的前期量化指标,量化的是一个周期

前期的量化指标,是产品增长最关键的四个指标之一,也是最难量化的一个指标,在上一遍文章《确保产品有效增长,看这四个关键指标就够了》中,我们曾有所提及。

因为这个指标的量化和周期高度相关,借此机会,我想谈谈我对周期的理解:

什么是周期,我觉得用债务的原理来解释是最简单明了的了,当你现在需要用钱,你向银行贷款,银行会收取相应的借款利息,并允许你分期支付,直至还清。

最终你还给银行的钱肯定会比当初你向银行借的钱要多,多出来的这部分就是借贷利息,虽然表面上你是在向银行借钱,实质上你是向未来的自己借钱。

所以你必定会有一段时间“突然间很多钱”,有一段时间却需要减少开支不断还钱。借来的钱在之后的日子还上了,如果再次有资金需求,你还是会再继续借贷,这就产生了周期。

周期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有了人的参与。

这里插一句补充,我们所说的周期,并不是某个行业的周期,更多时候我们指的是整个市场,整个大环境的周期,因为就单个行业周期而言,是没有太多的讨论价值,行业更像是大小不一的齿轮,彼此依赖,共同运转,才推动了社会这个巨轮。

每个“反稀缺”的过程,都是让其他特定的产品服务“贬值”的过程我们找到了这个稀缺的商品,如何让它变得不再稀缺,便是我们需要极力去追求和创造的。

而整个市场的周期,都是围绕着供需关系来演化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提出了一个观点,每一个“反稀缺”的过程,都是围绕着一段特定的供需关系在变化,而这几个特定递进的供需关系,就形成了所谓的周期。

怎么说?我来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理解:

大家都知道所有的产品和所有的服务都是围绕着人来设计,而社会上有一套需求黄金法则叫做: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几乎每个从事产品设计的人都把他奉为研究用户需求的圣经。

但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如果单纯是研究用户的需求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真正的产品设计,是要结合着时期来研究用户的需求。

因为你需要了解你的用户此时处于什么“心境”,也许有些需求在更早的时期已经被满足了,有些需求在这个阶段已经不再需要关注了,而有些已经不是需求了。

为此我归纳出用户在使用每种产品的时候,会经历的五个阶段,这里的每个阶段都会存在一段供需关系,产品的正向增长,都离不开每一个“反稀缺”的过程:

阶段1:  关注是否方便/容易

阶段2:  关注是否价格便宜

阶段3:  关注是否安全/稳定

阶段4:  关注是否达到效果

阶段5:  关注是否符合形象

处在不同的阶段下,都有一个特定需要量化的指标,直至这个极端被“反稀缺”了,供需平衡了,就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继续被“反稀缺”,然后被平衡。

阶段越到后面,稀缺的东西就越难控制,供需越难平衡,价值就越大,产品溢价也就越高。

举个例子,就好像滴滴打车这个产品,最早的时候网约车介入出租市场,对用户来说,用户正处在阶段1,这个时候用户只关心我能不能很容易地叫车。

这个时候,产品的前期量化指标,就是你能拉多少车进来,在试验区域空跑,让用户叫车的等待时间变短。毕竟这个时候,滴滴司机是稀缺的,供需并不平衡。

所以滴滴在前期大量补贴,为的就是通过利益勾引更多的人来开滴滴,让用户的叫车等待时间变短,平衡供需,而且这个时候价格通常都是很低,为的就是吸引用户使用。

待后面滴滴司机越来越多的时候,大部分用户就开始看重价格了,这个时候产品的前期量化指标,就从能拉多少车,转变为打车费能降到多少钱。

如果你在这个时候还在标榜自己的打车随叫随到,就为时已晚了,毕竟打车随叫随到,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相同的例子还有很多,就像现在开始做公众号的,还在标榜自己方便、免费,每天准时发推送这些特征,就已经跨掉一半了,毕竟前三个阶段早已被“反稀缺”了,供需早已平衡。

所以在市面上,很多公众号相关的创业,都明确地把自家的服务和作用说得一清二楚,为的就是在用户心中烙下一个印,强调各自的效果与作用。

那些走量、买集体广告、鸡汤满满、无用信息一堆的营销号,可能很快就会消失殆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创业公司经常有,超百亿的公司也会每年增长,独角兽公司尽管再难形成,每五十年总能翻一番,但惟独奢侈品品牌这种公司,已经好久没有新鲜的血液加入进来了。

我们现在熟知的那些无论是手表、汽车、皮包里的奢侈品牌几乎都是很久以前家族企业沿袭下来的品牌资产。因为他们在与用户交互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早已跨过了这五个阶段,在最后一个阶段里,他们一直屹立不倒,他们就是这个周期里的稀缺本身。

如果未来世人的价值观被改变了,也许它们才会真正地被“反稀缺”。

结论

产品的正向增长,五个“反稀缺”的过程:

阶段1:  关注是否方便/容易

阶段2:  关注是否价格便宜

阶段3:  关注是否安全/稳定

阶段4:  关注是否达到效果

阶段5:  关注是否符合形象

 

 

相关推荐

如何把握市场周期,抓住推动产品增长的关键指标?
前快手首席增长官:互联网下半场,如何破解产品的增长密码?
刘新华:疫情进入全球下半场,中国创业公司如何抓住反脆弱的增长契机
华映资本季薇:关注周期,把握变量,新消费机遇何在?
双周期下中国企业四大战略变革选择
民营企业发展困境怎么破?需要把握3个关键
TO B公司客户成功的制胜关键——如何持续提升续约率? 36氪Pro·未来智库第二期闭门会回顾
峰瑞资本黄海:抓住消费行业的「变与不变」
如何把握「黑天鹅」带来的机会?
如何抓住中国游客的购买力?丝路支付 Silkpay 帮助欧洲商户掌握跨境支付能力

网址: 如何把握市场周期,抓住推动产品增长的关键指标?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1624.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