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江湖”,作者:互联网江湖团队,36氪经授权发布。
时间入股回溯至七年前,在纽交所敲钟的姚劲波绝对想不到在经过“七年之痒”后58同城会以私有化的方式退市。
一个月前,根据58同城发布的公告,58私有化议案在特别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这笔约87亿美元的私有化交易,也创造了新的历史——中概股最大资金规模的私有化交易。
与此同时,58同城的到家业务宣布分拆,并改名“天鹅到家”。
一方私有化退市,一方通过分拆独立、改头换面力求抹去58的痕迹,此消彼长之间难免让人有一丝时过境迁的感慨:本地生活属于58同城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对于58同城来说,14年获得腾讯的7亿美元的投资,是其与赶集网竞争的转折点,在资本市场上赢得先机的58先后并购了赶集网、安居客、中华英才网等竞争对手。16年58投资瓜子、今年又以1亿美元收购优信拍,58同城的业务已经触达招聘、房产、家政、二手车等数个领域。
在这冗长的业务线中,姚劲波始终寄希望于58到家,他也毫不避讳的公开表示:“58到家和转转任何一个做成功,58都能跨越到数百亿乃至千亿美元的市值。”
实际上,姚劲波的这样一番话,其实也指出了多年发展以来58必须解决的一个核心的问题:做交易平台对于58来说,一直以来似乎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不可否认的是,做信息分类平台,58同城做到了极致,从营收增速上来看,2015年到2019年间,58同城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69.8%、69.54%、32.62%、30.48%和18.56%。增速虽然逐年下降,但整体上仍然是增长的。至于增速下降,根本原因在于本地生活分类信息的价值天花板见顶了。
这也是这些年姚劲波一直想要真正做交易平台的原因:在双边甚至多边的平台经济商业中,平台参与交易链条的程度越深,其价值天花板也就越高。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为什么电商平台的估值要远远高于单纯的信息发布平台?
互联网江湖(VIPIT1)认为,一方面是平台离人和货的距离更近,直接参与到交易的全流程中去,另外一方面,平台本身的价值不单单是引流的流量价值,而是深度参与到供应链中的基础设施,比如交易双方的信任担保,再比如物流等基础设施的提供者(比如京东物流、阿里菜鸟网络)。
一句话,深入到交易环节,平台能够直接参与人货流通的价值分配。
那么,为什么58没能够参与到这样的价值分配中去,一方面是因为58涉足的多为ToC的非标行业,比如二手车二手物品市场、人才招聘市场,再比如家政服务市场。
一是,非标意味着很难建立一个服务、货物实际价值与需求端付出的价格对等的交易体系,所以平台很难去深入交易环节,深挖价值分配中的利润。
二是,在这些非标的行业,互联网技术除了解决信息透明度的问题,并不能真正地去改变原有行业的成本结构。
滴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什么资本市场那么看好滴滴,那是因为现在的滴滴解决了运力分配的效率问题,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成本结构——有效降低空车率,降低燃料成本,而滴滴未来的价值也在于,当AI驾驶代替人力之时,可能颠覆出租车行业的成本结构。
二手车平台为什么那么难做?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透明的问题,但本质上并没有改变行业的成本结构,传统渠道该有的成本非但没减少,反而又增加了品牌广告投放成本、流量运营成本等。
换句话来说,作为一个信息平台,58同城本质上不是一个信任中介,不能为服务货物的质量做担保,但如果服务、货物的价值大大低于C端的心理预期,这种情绪便会成为58自身品牌的公信力成本。买东西的消费者才不管平台有没有担保责任,只要是体验不好,消费者一定会认为是平台的责任。
这样一来,无论是信息、服务或是货物,整个交易生态必然会陷入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58到家业务分拆之后,要改命“天鹅到家”极力避免与58在发生任何品牌上的联想。
成也“58”败也“58”。客观地来看,在商业上很难说过去的58同城是失败的,但作为600亿市值的行业“巨头”如今只能私有化退市,难免让人唏嘘。在品牌上,58同城却很难让人认可,而作为一个同城信息分类行业的代名词,从“一个神奇的网站”到网友口中的“骗子网站”,58同城确实应该反思。
58到家CEO陈小华表示,58到家要从一家线上服务线下的公司,变革为线下服务线上的平台。换句话来说58到家更名“天鹅到家”背后,不仅仅是要彻底摆脱58同城的品牌“魔咒”,而是要扎根本地生活领域。
那么,换个“马甲”之后,“天鹅到家”在本地生活领域还有机会吗?
可能机会渺茫,一方面,美团阿里本地生活领域竞争愈演愈烈,已经从局部竞争升级为行业竞争,另一方面,抖音、快手摩拳擦掌,也准备下场。此时58到家更名入场,热度是有了,但面临的市场环境造就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58集团家底丰厚,但一方面流量劣质化,流量属性与本地生活不符,另一方面,做到家,实际上做的线上+线下的融合,既要形成流量闭环,又要在现实中有完整商品、服务供应能力,也需要完整的评价体系,在美团与阿里的夹缝中想从0到1的做起来,几乎没有可能。
互联网江湖(VIPIT1)认为,近几年的互联网商业的爆发,实际上都基于两个互联网商业的基本要素,一个是流量,另外一个是供应链,典型的比如说当下火热的直播带货,再比如,美团。
美团为什么能够做到本地生活的头部,两个核心;一是具有自我造血能力的流量生态,二是基于现实的完善服务供应体系(比如配送能力)。
实际上,天鹅到家要想深入做本地生活服务,一方面,产品的工具属性下形成流量生态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在现实的世界中搭建一个基础设施体系,形成一个高效供给端的供应链体系。
从这两点上来看,天鹅到家似乎都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
在流量方面,不同于美团形成的流量生态,58同城的流量纷繁庞杂,很难给天鹅到家足够的协同,这意味新品牌建立之后,难免要增加流量采购、品牌宣发等预算,获客成本可能会是一个新的问题。
在供应端,就像陈小华说的那样,天鹅到家通过互联网方式去赋能阿姨,帮助阿姨完善服务,协助服务管理,但本质上这并没有改变家政行业的成本结构,做的实际上还是传统家政服务的生意。
本地生活2.0时代,58同城实际上失去了在本地生活领域的话语权,这是因为赛道变了,在互联网信息与服务衍生的商业不断细化之后,本地生活供给端的主流不在是信息,而是能够满足各种各样需求的服务。
目前,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正在发生着一场3.0时代的变革——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对于刚刚准备夸人2.0时代的天鹅到家来说,这可能意味着其将要面临“出师未捷,模式先死”的尴尬境地。
本地生活的1.0时代,本质上是人找信息的时代,但随着本地生活服务赛道愈发拥挤,市场供需失衡,本地或服务逐渐从“满足信息”演化至“满足需求”的2.0时代,美团、饿了么在建立起庞大的同城配送体系之后,迅速崛起。
如今本地生活2.0时代,供给侧又发生的新的变革,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在形成自有流量生态、实现流量造血能力之后,也在不断深入洞察C端需求,以算法推荐和流量广域触达,正在把“满足需求”变为“发现需求”。
换句话来说,美团等本地生活平台,正在强化本地生活服务的入口价值,不仅是流量入口,可以说也是一个本地生活服务的需求入口、本地生活商业的入口。未来,随着本地生活行业竞争的持续,这样的入口价值也将进一步显现,最终形成平台最核心的壁垒。
对于58同城来说,视为突破口的家政服务业务员,可能58到现在都还没做明白。比如,《新周刊》就曾撰文报道,今年9月份有消费者在58同城预约疏通马桶服务,疏通费用竟然高达4800元。看看新闻也爆料称,该家政公司没有工商注册信息,却可以在58同城营业。
也许,品牌分拆之后,天鹅到家可能会做得更好,但另外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做家政是切入本地生活赛道的一个好的选择吗?
从本地生活的价值象限上来看,在高频高价、低频高价、高频低价、低频低价几个区间内,除了月嫂这需求较为刚性的细分服务,大多数家政服务需求频次和客单价都不是特别高。这可能也是为什么美团和阿里本地生活虽然竞争烈度一再升级,但“战火”始终都没有烧到家政服务领域。
那么,对于美团阿里在寸土必争态势下都默契的“退避三舍”的领域,58到家改名天鹅到家究竟能够挖掘出多少商业价值,可能是颇为值得姚劲波深思的问题。
相关推荐
流量、供应链双核驱动,本地生活商业格局再变?
游戏复苏金融发力,腾讯有望迎来双核驱动
阿里本地生活再改版,意在狙击美团?
马化腾:5G 和 AI 双核驱动产业互联网进入“快车道”
本地生活“激战正酣”,地图商业化或将开辟“西线战场”
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背后:新零售的底层商业逻辑
阿里本地生活降维新攻势,美团危险了?
阿里收购客如云:本地生活“四路大军”助商家疫情下弯道超车
专访阿里本地生活CEO王磊:下沉是核心策略,仰攻乐趣无穷
美团在本地生活终于迎来了真正对手
网址: 流量、供应链双核驱动,本地生活商业格局再变?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14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