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知识 > “杠铃效应”的另一头:风投的解绑

“杠铃效应”的另一头:风投的解绑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科技这个行业的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靠风投推动的。如果没有这些风投资金,初创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作大做强。随着科技的发展,风投这个行业也在不断演变,而且呈现出一种杠铃效应:一方面是大的越来越大,比如像软银的愿景基金这样的怪兽,但另一方面则是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了个人资本家这样的风投角色。Marvin Liao对此进行了分析,原文标题是:The Slow & Steady Unbundling (aka Democratization) of Venture Capital

First Round Capital 的Phin Barnes强调:“投资是卖方产品。资本是一种商品,在这个市场上更是如此。在term sheet里面说的东西其实意思是说你认为创始人的股权价值超过了你的投资。” 这意味着投资者必须用汗水去弥合价值的差距。

在过去五年的时间里,风险投资一直都不缺钱。在技术投资的成长阶段和后期阶段,我们已经看到了大型的多阶段风险投资基金的兴起。这些基金的规模从4亿美元到40—50亿美元不等。为此,我不得不提到1000亿美元的 Softbank Vision Fund(软银愿景基金)规模的可怕。

这就是“杠铃效应”的一头。在杠铃的另一端,我们看到了数百名(估计超过800名)新的种子前和种子阶段基金经理和投资者的崛起。但是,如果更深入地研究一下早期阶段的话,你会发现支撑这股趋势的大量有趣的潜流。

我会重点介绍一下过去五年当中的一些更有趣的发展。

Angellist即平台

基本上算是天使投资人和VC的Amazon Web Services:

“Shopify的存在基本上是为反叛者提供武装。我们希望有很多人能够站出来跟Amazon竞争。” --Tobi Lütke ,Shopify创始人兼CEO

跟Shopify的呼吁类似,Angellist 也在为早期风投做同样的事情。这是传统风投基金“自下而上”进行解绑的延续。

Angellist 首先通过搭建后端基础设施来做到这一点。这使得顶级天使投资人可以从高净值的个人那里筹集资金到“单笔风投基金”用于投资特定的初创企业,比方说Syndicates这样的。我们看到像Zach Coelius 、Flight.vc 的Gil Penchina 以及Jason Calacanis这样的人确实通过这个来给他们的投资活动增强火力。

然后,Angellist 在2018年启动了Spearhead计划,“其任务是发现前途不错的初创企业创始人,为他们提供资金自主地投资初创企业…..该计划会寻找有前途的初创公司创始人,并向他们提供200000美元的可投资资本,而且上限可高达100万美元。计划还为这些创始人设立了合适的法人实体来进行投资。”

Angellist 是新投资者自下而上出现爆发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合理的下一步发展则是Operator Angel Funds的计划。

Operator Angel Funds:

事实上,大多数创始人更愿意从其他创始人或者有着很好的相关运营经验的人那里获取融资。

Harry Hurst在Twitter上说:

“早期阶段创始人希望有着狂热Twitter粉丝的独立资本家能出现在他们的cap table上面,就像无风险资本支持的DTC公司希望名人出现在自己的cap table上一样。品牌、分销、网络、放大”

这些运营者离市场也更近。他们看出什么能行的速度要快得多。特别是在B2B方面。他们必须先于任何其他人利用和实现Stripe、Twilio 或任何产品之类的东西。与远离这些东西的风险投资人相比,他们能够得出更多更深刻的见解。

经营Operator Angel Funds这支基金的人当中很多全职工作都是重要企业的CEO或者高管。不过他们角色的最大优势是什么?他们看过并且结识了很多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和公司。这让他们人脉很广,商机很多。

2017年Ryan Hoover创建了他的Weekend Fund,这是行得通的。他之前创立了关注初创企业前沿动态的Producthunt。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与此同时帮助和投资其中一些崭露头角的创始人呢?此外,由于他已经有了一份全职的零工工作,所以并不需要靠管理费来谋生。因此再设立一支小规模的基金作为副业是很好的,是对其日常工作的有益补充。

从创始人的角度来看,接受这些经营者的投资有很充分的理由。我同意,在很多情况下,这群人正在取代“家人、好友和傻瓜”的融资轮,成为某些最好的创始人的资金来源。

Brianne Kimmel表示,他们这么做是为了“降低技术依赖的风险,加快推出时间,并为下一轮融资创造动力。”

除了Ryan Hoover的Weekend Fund, Todd&Rahul Fund, Sri Krishnan的Kearny Jackson也是兼职基金的代表。

Jeff Morris Jr的Chapter One和Brianne Kimmel的Work Life Ventures则是这里专职基金的代表。

滚动基金(Rolling Funds):

最近的另一个发展动态是Angellist提出的“Rolling VC Funds”概念。超级名星创始人Sahil Lavingia或者超级巨星投资者Cindy Bi均例证此前的趋势。这也许是有关VC发展的最新话题之一。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成立传统的风投基金不仅十分困难,而且费用高昂。这要建立在向有限合伙人筹集资金的基础上,那是一个很残酷的过程。如果你你没钱或者在硅谷没有人脉,就很难进入这一行。

Rolling Funds基本上是这么一个订购服务,LP通过它可以按季度对在下一代的Operator Investors进行投资。这也是让运营商LP 参与进来的好方法,一旦他们加入进来,就会在财务上跟你保持一致,帮助你完成交易流程,并进一步加强你的关系网络。对与这种趋势硅谷有很多人既觉得好奇又感到兴奋。

滚动式基金的隐含意义是它是开放式基金。有了这个平台,以及通过506c(编者注:美国证券法D法规第506条c条款,允许通过杂志、报纸、广播、网络和社交媒体宣传推广新证券,从而开放了更多集资途径,使更多投资人可以参与其中)进行营销的能力,来自不同地区或背景的优秀人才,现在都有可能成为新的VC了。可以预期,会有新的(在文化和地理上)多元化的投资者会不断涌现。他们会为投资带来急需的新看法,聚到被忽视的新领域、创始人或商业模式上面。 

如果你对这支Rolling Fund的细节比较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这篇文章概述:Rolling Fund FAQ:什么是滚动式基金?

当然,由于这是个新事物,自然也会有一些问题和疑虑。

这篇文章对此作了很好的概括。

我相信竞争对市场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从很多方面来说,投资者联合起来,甚至上游的机构投资者联合起来而不是直接竞争也是很好的事情。

实际上,我把这些发展看作是新兴风险投资的一块很好的跳板或者辅助措施。如果做得好的话,他们可以选择继续利用滚动基金或者Syndicates。或者他们可以选择“毕业”,转去做传统的风投基金,就像我朋友Zach Coelius 所做的事情那样。随着他们的名声和网络进一步扩大,也许他们最终会走个体资本(Solo Capitalists)这条路线。

个体资本家(Solo Capitalists)

我对硅谷的个体资本家现象感到着迷。这就像风投对“热爱经济”的热爱一样。我把它看作是Operator Investor Funds的终极发展,当个人形成品牌,在创始人、受众以及在硅谷经营十多年的关系网络当中拥有的良好声誉发展到一定地步之后,他们就会走到这一步。

像Elad Gil、Oren Zeev、Lachy Groom、Shana Fisher、Ray Tonsing 以及Josh Buckley这样的名字。所有这些人在开始做这件事情之前都是非常有成就的创始人或投资者。Nikhil Trivedi很好地抓住了重点。

“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个体投资的情况出现了增长,这不仅出现在对公司的最早期阶段上面,而且还包括A轮和之后的情况。

这些人投资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资本。他们还向传统的有限合伙人(LP)筹集专用资金和特殊目的工具(SPV)。

他们不仅跟风投公司一起参与融资。这些人经常还会跟风险机构争夺领投权,而且在创业公司开始向传统风险合伙pitch之前就签订term sheet。最重要的是,创始人会选择跟他们合作,在某些情况下来代替跟机构的合作。”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表明传统的和商品化的风投基金正在出现解绑的趋势。Nikhil继续说: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个人品牌对风险资本的重要性一直在稳步增加。创始人往往会基于自己跟对方的关系,基于对方的品牌和专长,而不是跟公司的关系,来选择在融资轮中想要合作的个人合伙人。

那么,公司就是个人,品牌就是个人就是合理的下一步,而个体资本家就是这种情况。”

概括一下:

我个人对这些发展动态感到非常兴奋。如果你是初创企业的创始人或投资者的话,你也应该感到兴奋!这会给整个投资的生态体系带来更多的多样性,而且属于新的资金来源。这对创始人和整个技术生态体系来说都是好消息。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到这些动态也能出现在硅谷以外的地方。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最好的。

译者:boxi。

相关推荐

“杠铃效应”的另一头:风投的解绑
最前线 | 解绑硬件,Apple Music网页版发布
新浪娱乐微博账号短暂被销号?解绑手机导致,已恢复
知名创投机构A16Z:Marketplace早期创业者的必读宝典
孙正义式风投是如何一步步垮掉的?
30倍效应落地:音乐巨头的身价
创投经济学:企业价值应当如何衡量,什么是风投眼中的好公司?
创投圈未解之谜:Python是怎么走红的? | GGV投资笔记第三十二期
知名风投机构 A16Z:企业真正的护城河是什么?
知名风投机构 A16Z:企业真正的护城河是什么?

网址: “杠铃效应”的另一头:风投的解绑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13032.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