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检验了上市公司的成色,在众多公司业务遭遇断崖式打击之际,白马标杆格力电器上半年业绩也遭遇下滑。而对于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来说,疫情“天灾”刚来时,她首先考虑的不是企业利润,而是员工不能失业和如何利用自主创新技术对新冠病毒发起进攻。
7月24日,《红刊会客厅》对话董明珠,就疫情对制造业的影响、格力的渠道变革以及“后董明珠时代”格力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交流。她表示,格力对投资者的承诺没有改变,但不纠结于短期数据。线上渠道破局,渠道经销商已经在释放库存。格力分红的承诺不会变,给股东创造更多财富的承诺不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证券市场红周刊(ID:hzkstock),作者:谢长艳,头图来自:原文作者供图
在本周播出的《红刊会客厅》中,董明珠独家回应了当年个人举债投资银隆一事。她表示:“因为有了银隆这个平台,(才帮助格力)打通了汽车模具、驱动电机和汽车空调三大领域。虽然我借的债仍在还,可格力却得到了真实惠。”
《红刊会客厅》对话董明珠:我个人用分红还银隆的债,但格力得到了真实惠
不纠结于短期财报不好看,“长跑健将”的中场休息
《红周刊》:我们先聊聊疫情对公司运营的影响,从格力电器半年报预告看,上半年业绩同比有约50%左右的下滑。
董明珠:我们的半年报确实不好看。在我们半年报预披露前,财务同事就问我,“董总,今年业绩怎么办”?我说,“如实公布”!
实际上,渠道经销商已经在释放库存了。我们不纠结于短期数据,不像有的上市公司,企业快没钱了就开始做假账,这就像一位久病在床的病人,活一天是一天。而问题一年拖一年到最后爆雷,可怜了小股民。对于格力来说,在疫情面前首先考虑的不是企业的销售或利润。
《红周刊》:是企业层面之外的事情吗?
董明珠:新冠疫情来得很突然,是“天灾”。既然是“天灾”就要勇敢去面对,疫情之下,人人都需要帮助。首先,疫情期间不能让员工失业。虽然我们停工一个月,但还是要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员工避风港。其次,“休眠”并未让我们停下脚步,我们继续专注于技术研究做更多技术储备。如格力在疫情期间研制的空气净化器,可以将空气中的新冠病毒进行彻底消杀。
大家看到的(营收)数字的减少,好像很悲观,但空调永远有需求,只不过是短时间异常。就像一个长跑健将,偶尔也需要找个驿站坐下来休息一下。
《红周刊》:疫情还引发了逆全球化趋势,您怎么看?
董明珠:对此每个人看法不同,我还是坚持全球化趋势不变,因为疫情的影响是短期的。因为通过创新技术来给消费者提供健康、舒适、便利的生活,谁也挡不住,人总不能和自己的健康过不去吧。
《红周刊》:世界需要创新,企业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核心科技。
董明珠:是的,格力的技术对行业已经起到了引领作用。但格力没有(核心)技术时强调质量,这大家都知道,就算(到达使用寿命)卖废品,格力空调也会比其他空调多卖100多元,就是因为用的是真材实料。
通常,大件白电使用寿命是8年左右,但国内许多同类品牌的使用寿命仅为三年左右,就是偷工减料造成的。就拿空调来说,外观上没有太大差异,但消费者的反馈是,某些空调看起来便宜,但买回去不到半年就坏掉了,耗电高、噪音大。很多消费者二次购买空调自然会有甄别。
要让“专利流氓”倾家荡产,同时需要立法追究责任
《红周刊》:格力对技术侵权行为是不容忍的,比如格力和奥克斯的专利之战。
董明珠:是的,很多企业被我们起诉、索赔。
目前国内大部分制造业都处在仿制阶段,抄袭非常严重。而地方政府因为税收又要保护企业活下去,虽然有专利保护条例,但打击力度并不大。
而我们愿意去分享(技术),但你要尊重别人的成果,不能不劳而获。窃取别人的技术最为可耻。比如“能效”,消费者肉眼看不到,使用后才知道是否耗电。有的空调“省电”的口号喊得响,但一个月多耗电100元,一年就1000多元,10年就是一万多元,这个钱可以买三、四个好空调了。
现在很多很便宜的空调卖给谁了?都卖给租赁房了,因为是临时出租的房子,所以都买最便宜的,一千几百元可能就可以买个空调。但住进去可就倒了霉了。电费很贵,噪音很大,根本没办法用。
《红周刊》:就像您之前提的,所谓“一天一度”说法是不妥的?
董明珠:现在没有企业敢再打“一晚一度电”的广告了。这种说法偷换了一个概念,他指的是在恒温状态下使用空调的能耗,但实际上温度是在不断变化的,空调需要根据温度变化来进行统筹。
按照那个说法,格力的空调4天才用一度电。因为在恒温的环境下,它一天使用的能量是15瓦,这是空调耗电最省的一种模式。但实际上可能一关机再启动就需要一两度电。所以,我经常对消费者说,号称一晚一度电都是骗人的,但是格力可以保证用电省一半。
《红周刊》:怎么做才能彻底清除“专利流氓”呢?
董明珠:要立法,不但要行政处罚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国外在这方面很多都是追究刑事责任,甚至因为侵权,企业会(被罚得)倾家荡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创新型企业。现在国家已经开始重视民事起诉的专利侵权行为。从最早白电企业侵权被罚款200万,到后来一些企业被侵权罚款300、500万。
去年,奥克斯因侵权格力被判赔偿4000万,今年还有一个更大的侵权赔偿案正在诉讼过程中。这个赔偿力度就是要制止企业再去侵权,它(指奥克斯)赔我4000万,讲老实话,后面要再加个“0”才对!我宁可把这些侵权赔的钱捐给国家,也要加大侵权的打击力度。
经销商和企业是鱼、水关系,但不能升级的经销商会退休
《红周刊》:我们接下来聊聊格力“新零售”的破局。上半年您力推直播带货,这是一个战略动作吗?您怎么思考新的零售模式?
董明珠:消费行为在变化,我们自然要采取措施。格力3万个专卖店,每一个都做全新的营销变革。但还是很多(经销商)已经到了退休年龄,跟不上这个时代了。叫他们在网上卖东西,(其实是)不知道怎么做的。所以格力在三年前就有了“董明珠的店”。刚开始做时我也没有方向或者说不知道怎么掌控,我们做了很多尝试。
而直播是把线上服务的强化,延伸到线下。消费者下单,瞬间就到经销商那里,会马上派人去安装。同时,还有很多人会到店里看实物,所以没有线下店铺也不行。
渠道经销商释放库存,和直播有直接关系。
《红周刊》:您刚提到很多老一代的经销商可能快退休了?
董明珠:是的,原有的一代经销商不能升级到二代、三代,那就没办法再继续待在格力的销售团队了。现在更多的80后、90后经销商加入进来,销售队伍可能超出原来的队伍。
《红周刊》:线上销售可以让消费者和企业完全点对点对接,经销商的角色会不会很尴尬?
董明珠:不矛盾,也不尴尬。江苏的消费者不可能跑到珠海下单,即使在珠海运过去还要好多天。消费者都是在某一个区域里下单,这样配送和安装都会更便捷,也更贴近当地人的需求。线下安装最终还是会面对面,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红周刊》:未来的经销商会像“仓库”的角色吗?或者像苹果体验店?
董明珠:不能叫仓库。有的消费者,虽然在线上买了一个产品,买了产品以后,他又想到店里来看看,他对格力品牌有了感情,就会再去体验购买其他的产品。
我觉得企业有各种销售模式吧。苹果也是一样,消费者线上购买,它给你寄过来的。
《红周刊》:在您直播带货中,最大的销售额是102.7亿,但如果纯按照直播的价格销售的话,经销商似乎没有利润可言。经销商的获利点是什么?
董明珠:大家都错了。我不同意直播就是“打价格战”。虽然现在直播“必须便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直播也应该推最好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需求。
通过格力这几次体验直播,实际上数据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消费者全部买的不都是低档商品,很多人在里面选择了高档。
而经销商的获利点体现在销量增加了,销售半径增加了。
《红周刊》:格力的发展是需要经销商,还是在拽着经销商走呢?
董明珠:拽着走也对,需要也对,不矛盾。不引导(他们转型),经销商就坐在家里(等顾客上门),别人不到你店里,(你)一年都没有收入。
《红周刊》:我们看到某知名白酒龙头在渠道变革中,经销商几乎成了“障碍”。
董明珠:这话不全对。经销商没有从企业受益,早就走了。没走,是因为企业给他创造了财富。再者说,如果经销商帮助了企业发展,企业把他们抛弃,就是企业不对。关系是相互的,要辩证地看,还要存感恩的心。
所以我很难回答刚才您那个问题,直播是否会导致经销商没有利润。我相信,没有利润,叫经销商留下他们也不会留的。
企业跟经销商是鱼与水的关系。面对一个新世界时,要共同去面对。
《红周刊》:今年五月份在做2019年的业绩说明会时,您提到“格力销售渠道的变革晚了一些,这些年放松了警惕,现在亲自抓销售”。
董明珠:也不是放松,当时是希望把年轻人培养上来。这个过程中,有三年时间,我基本不过问销售。现在回头看,特别遇到这样的疫情,确实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红周刊》:未来什么样的高管会接销售这副重担呢?
董明珠:我希望搞销售的高管一定要对市场有特别强的判断能力,同时服务意识要强,消费者就是上帝。此外,在做营销过程中,要与经销商实现共赢,(经销商)通过服务获取合理的利润。因为经销商做了应该做的事情,理应获得利益。
外界感觉格力多元化较慢,是因为大家对我期待太高
《红周刊》:小家电是格力的重要业务之一,但营收占比还不到3%,接下来小家电业务和同行比,如何做差异化竞争?
董明珠:我们做小家电依然还是坚守质量第一,让消费者得实惠,不会哗众取宠,更不会单纯为了降低成本而去做一个(低质)产品。小家电我们都是自己生产不做贴牌,就是为了能保证质量。格力展厅灶台上的铸造锅,都是我们自己生产的。
《红周刊》:我试了一下,锅很沉!
董明珠:不是沉,是好(笑)!
《红周刊》:就是有点贵。
董明珠:很多人说现在年轻人不要好的,就图便宜,用一年坏了再换。那是刚刚步入社会的人,当他们成家之后,就会知道,买东西一定还是要以品质为先,另一个是安全。
《红周刊》:格力生活类的家电,在智能、物联网方面是否有突破?
董明珠:主要通过智能语音系统。
IT提升了制造业效率,但IT本身并没有价值,只有附着在产品上才会显示价值。智能家居的前提是产品质量要过硬,不能本末倒置。互联网是替代不了这些制造业产品的。
很多互联网企业倒掉,因为它没有自己的制造业来支持。
《红周刊》:格力还有高端智能装备、精密模具等业务,未来这部分业务会继续做大做强吗?
董明珠:做强做大谈不上,但永远不会停步。做高端智能装备、精密模具等,其实是支撑我们家电产品的生产。工业装备就像你做饭必须要用到的锅一样,起到基础作用。
《红周刊》:未来多元化之路,会坚守家电主业吗?
董明珠:不存在所谓的主业(第二主业之分)。我们做的都是主业,也不会说哪个是利润点或者布局重点等。没必要这样做,否则规划又会落脚在哪个领域赚钱做哪个。
《红周刊》:在外界看来,格力的多元化转型之路并不顺利,您的感受是什么?
董明珠:我从来不认为不顺利,我觉得很好,大家对我期望太高了,希望我明天装备业务就可以做到1000亿,跟空调规模一样。世界上还没有哪个企业能做到,我更不可能。我们的战略基本上没错过,只是现在的成长速度是不是能够快一点?(笑)
未来20年格力仍会给投资者创造较高收益,格力在投资方面偏重稳健和协同
《红周刊》: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投资人在1996年格力上市一开盘就买入一手,持有到今年7月23日价值3000多万元了。往后看,25年后格力还会再现这样的复利奇迹吗?
董明珠:最起码买格力股票,肯定不会本钱都“买没了”。我相信格力对风格的坚守,每年对股民分红的承诺不变。
但就格力电器而言,我们从来不重视股票市场,也不研究怎么把股价提高,我觉得股票要更实一些。现在很多企业爆雷,原因就在于炒概念,但很多IT行业公司估值都几百倍了,很多投资者还认为是好股票。
对于投资格力,我还是主张长期投资的,格力也是可以长期持有的股票。但比如因为家庭急需或股价累计涨幅过高等因素导致投资者短期投资的行为,我也不反对,这是投资人自己的选择。但短期投资格力,意味着将损失未来10年、20年收益。
《红周刊》:《红周刊》的读者有很多长期持有格力的小股东,他们对格力的一举一动都会关注,而且常常“爱之深责之切”。您会关注小股东的建议吗?
董明珠:格力小股东经常会给我发信息,我都会回。他们反映问题都是善意的。甚至有股东买了产品,迟迟不到货,也会告到我这来。这是好事,人都不是完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能提出更好的建议,我们为什么不采纳?就怕坚守错误不改变,这就不行了。人最大(的智慧)是能改变。
《红周刊》:很多小股东也正是因为使用了格力的产品,最终才买了格力的股票。
董明珠:借助《红周刊》的平台,真的要感谢我们很多的股东,他们真正成了我们的推销员,在后台能看到这些股东在帮我卖产品。
《红周刊》:因为疫情,格力今年现金分红比例在减少。但从一季度账目上看,现金流仍有1000多亿。这些储备的现金有没有一个规划方向呢?
董明珠:2003年也有人说,你赚了二十几个亿,为什么不投资?如果投资有风险,我当然不能投。钱放在银行里,虽然收益小(但安全),最起码我对投资者还是负责任的。一定要有把握了再去投,没有把握是不能投的。
《红周刊》:格力电器也会在一级或者二级市场做一些投资的,例如举牌或投资闻泰科技、海立股份等。这基于怎样的考虑?
董明珠:首先考虑的就是风险。但投资也可能没达到预期,这很正常,因为企业管理者不是你,虽然概念、战略很好,但执行不一定好。所以我们在投资一个项目的时候,更多看到的是未来的前景,或者从战略需求考虑,是否与格力有协同效应,比如我们投资闻泰科技,投资三安光电,我看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但投资即使失败,对格力也会不伤筋动骨。既然不掉一根汗毛,那我们为什么不去尝试?这可不等于(投资)失败。(如果没有回报)权当扶贫,帮助一下!这个失败对我来说,
就是一个总结,这也算是成功。
这一生把格力做好就行了,举债投资银隆也是为了格力
《红周刊》:您个人曾经举债投资银隆,您对个人的投资是如何规划的?
董明珠:那是为了格力而做个人投资。我个人从来不喜欢投资,我这一生就把这件事(经营企业)干好就行了。因为投资无非就是在利益上能够得到更多,但现在对我来说,钱多少并不重要。
《红周刊》:您个人投资银隆的举动,很多人都说您“疯了”,您的回应是“您愿意赌”。现在看“,赌”的结果是什么?
董明珠:我个人举债投资银隆,是为了“搭桥”,来把格力的产业(链)扩大。
首先让格力切入到汽车模具市场,因为有了银隆的试水,很多汽车企业开始找我们帮忙开模,这对格力来讲是最大的价值。其次,格力现在做的驱动电机,也是汽车上使用的。另外,汽车空调也是格力多年来想要切入而没有成功的赛道,有银隆这个平台,现在这三大领域都打通了。我们的模具业务已经服务了更多的行业,不仅局限于汽车行业,而且越做越好。
如果没有这个通道,格力的电机、电控、汽车、空调、模具几个产业都做不起来。甚至以后规模大了,包括像银隆等汽车的车体,格力都可以去做。这样格力的产业就会真正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实,而不是一夜之间做大。
虽然我自己举债了,借的债仍在还,但分红了我就能还债,可(从)格力(来说)得到了真实惠。
我的接班人一定比我更优秀,目前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红周刊》:很多投资人投资格力,除了把空调业务看成是现金奶牛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您在掌舵格力。格力的“董明珠”符号非常明显,完全是捆绑。
董明珠:就要“符号”明显!企业是要有文化传递的,一把手的思维、决策肯定会影响企业发展。而我并没有刻意捆绑,只是我对格力心血浇筑自然形成这种现象。如果大家对一家企业的一把手是谁都不知道,企业一定是一盘散沙。
但不是说只有我董明珠代表格力,每一个格力的员工都应该代表格力。这和看一个家庭一样的,一看就知道谁家的孩子,家人很优秀、孩子也很优秀等。
《红周刊》:您是否考虑过接班人的问题,“后董明珠时代”格力如何基业常青?
董明珠:他(接班人)一定要比我更优秀。大家关心格力“董明珠”的烙印太深了,那“后董明珠时代”会怎么样?我相信这种文化沉淀下来,后面它依然会坚守这种文化。
《红周刊》:您选择接班人的标准是什么?
董明珠:选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平台在这里,你如何展示自己的风采。你自己都不能展示,我怎么会选你?当然,我们会把道德摆在第一位,必须有大道、大爱,能全身心奉献,只有小智慧是不够的。
《红周刊》:没有德,发展空间很快会到瓶颈。而业务是可以教、去学的。
董明珠:对,就是“你能把世界装下,世界就能容下你”。
比如有的离职员工说,平台不够大、发展到顶了。实际上,真的到顶了吗?其实在格力的平台发展空间很大,你真的很优秀,那就展示出来,大家会认同你,你的职业成长空间自然会破局。
我也是作为普通业务员发展起来的,没有谁给了我董明珠平台,而是我做的业绩,让别人需要用我。
你的能力让别人认同,必须要用你,这就是人才。
《红周刊》:很认同您的说法。但很多人当二把手时能做到120分,当一把手的时不一定能够做得那么好。
董明珠:的确。一把手和二把手差别太大了。我这一路经历过来,感觉一把手和副手最大不同在于二把手不太承担责任、也不做决策。
但有些二把手也很努力。比如我做副手时特别努力,承担了很多一把手的事情,冲锋陷阵、挡子弹都是我(笑)。我也希望能有这样一位的副手,但目前还没有看到,很遗憾!
《红周刊》:是不是您太能干了?
董明珠:也不是。每个领域都需要有一位独当一面的人,这个人要有责任、有担当、有思想。最重要的是不怕吃亏。有的人会说“我今天很累了”,而我首先想到的不是累,而是今天这个问题解决了没有。
有的人也能吃苦,但是光能吃苦,没有思想、没有处理问题的应急解决能力,也不行。所以挑选二把手人选需要进行非常复杂的考量。
今天也有人骂我,说董总那时我们跟你,你对我们怎么好,现在我们不信任你了,因为你根本不管我们了。但事实是,我把你养大了,(接下来你得学会游泳,可)你掉到了河里却还不会游泳。(难道)还要让我驮着你,还要弄个船来载着你,那行吗?
孤独没什么好享受的,作为高管不能说有时间分配
《红周刊》:再和您聊聊企业家修养的话题。您平时如何做时间分配?
董明珠:如果你问一个普通员工,他可以分得很清楚。但作为一个高管,我觉得没有时间概念,也不可能很清楚地分配哪些时间是工作,哪些时间是休息。如果能把时间这样分配的领导,我觉得他是神,因为市场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所以我认为,作为高管不能说有时间分配。
《红周刊》:投资或者是做企业做到一定高度,是要学会享受孤独的。
董明珠:不是享受孤独,孤独有什么好享受的,我们难道不愿跟三五个朋友在一起吗?是应该孤独!
《红周刊》:那您是如何在长期的繁忙管理中获得心灵宁静的?
董明珠: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宁静,也没有什么喧嚣,全部都是投入到工作中去。
《红周刊》:您平时会读一些什么书,频率如何?
董明珠:看到了就看,没有刻意去选,也没固定频率。
《红周刊》:外界对您的评价就是女强人的形象,感觉却不像。
董明珠:那是因为你没跟我工作!(笑)
《红周刊》:您的员工也说您挺亲和的。
董明珠:他们没讲真话(笑)!我还是希望通过非常严格苛刻的要求,在这些人群里把尖子拔出来。
《红周刊》:您在公开场合,那些服装服饰的搭配都很得体、有气质,这些都是您个人的搭配么?还是有设计师打造?
董明珠:我既没设计师也没有特意去挑选,都很随意。自己开心就好,舒服就好。我买衣服没有固定的地方,有贵的也有便宜的,40元、50元的衣服我也穿,5000元的衣服我也穿。今天接受你们采访的这个衬衫大概200多块钱。
《红周刊》:最后请您对《红周刊》读者说两句寄语。
董明珠: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格力的支持!我们也不会辜负大家的支持和信任。我们惟一努力的,就是把企业做成世界一流的企业,给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
(本文已刊发于8月1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非投资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证券市场红周刊(ID:hzkstock),作者:谢长艳
相关推荐
对话董明珠:我个人用分红还银隆的债,但格力得到了真实惠
董明珠和格力的三个时代
那些被格力和董明珠举报过的企业:美的 银隆 奥克斯
董明珠和张磊: 两个狠人的进与退
董明珠和张磊:两个狠人的进与退
格力电器混改冲刺 董明珠:千万不要说公司是我的
董明珠和她的“三个格力”
格力“在劫难逃”,股价已“飞龙在天”
格力电器易主:高瓴资本接盘,能否治好格力的症结?
格力电器重启分红模式 向全体股东分红36.1亿元
网址: 对话董明珠:我个人用分红还银隆的债,但格力得到了真实惠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12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