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知识 > 那些“月入十万”的自媒体人,你们还好吗?

那些“月入十万”的自媒体人,你们还好吗?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技不谓侠”(ID:Beaman303),36氪经授权发布。

1

就像上知乎的朋友,总给人一种人均985本硕、人均年薪百万的错觉。

身在自媒体圈子的很多朋友,也总有一种自己可以轻松月入十万的假象,而且还是税后的~

“月入十万”是存在的,甚至“月入百万”也不是不可能,但只是这个行业金字塔尖的那些。

然而今年对所有的自媒体而言实在不友好:一场新冠疫情来得措手不及,经济下行之下,甲方金主爸爸们纷纷缩减预算,总盘子变小了,预算会更加优先倾向头部。

8位数变成7位数,7位数变成6位数,随之而来的则是自媒体人“月入十万”梦想的大批量破灭。

“这个阶段的自媒体红利早已过去”——这句话已经喊了好几年,但一直以来还是有大量的人挤破脑袋往里冲,只是因为“已经过去”完全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而实际上这个界限是跟着发展阶段同步变化的。

不谓侠倾向于把自媒体行业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1.0阶段: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爆发,平台全面红利期,只要下手早,敢于动手,内容搞起来,粉丝追着跑;

2.0阶段:“两微一端”,虽然平台规则趋紧,但大环境尚可,红利尚未散尽。原创、打造IP成趋势;

3.0阶段:监管强度大,平台规则严,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视频开始大放异彩。

目前自媒体行业总体上缺乏全新的增长点,甚至是疲软的,更残酷的现实是:大者恒大,小者更小。

大量成功案例也吸引着许多年轻人将自媒体视作未来职业发展渠道,更有人期待通过这一途径一夜成名、一夜暴富。

普通人做自媒体,当然有可能改变命运,只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挺难的。

自媒体也是一种生意。生意的规则很简单:怎么赚钱?你在卖什么?对方买你什么?

你有高逼格,你卖情怀;你有熟人,你卖资源;你文笔好,你卖价值;你通路广,你卖渠道;总有一款适合你。

当然,你也可以卖得更有趣或无耻一点:或者跪舔、或者抱大腿、或者撒泼耍赖、或者肆无忌惮谩骂。

无论怎么卖,重要的是找到你的价值在什么地方。

2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一点号、企鹅号、大鱼号、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以及各种视频平台兴起。平台最初往往采取比较激进的分成、补贴策略。

成为一个自媒体人很容易,只要一张身份证件、注册一个自媒体号即可。

当人们发现,原来做自媒体是可以发家致富的,暗涌的潮水便成了惊涛骇浪。

做号党靠着一天20篇、每篇5分钟、月入5万……他们其实并不关心内容的好坏,唯一关注的就是流量。

然而随着平台补贴成泡影,曾经的做号者也消失殆尽,本质上,这跟网约车减少司机补贴没什么不同。

曾经以为靠写写文章养活自己很容易;现在一通操作猛如虎,一看收益三毛五。

靠薅平台羊毛分钱而活,已经成为过去式。

当社会信息传播发展到人人都是自媒体时,伪原创文、信息流广告、鸡汤文也开始在网络上泛滥。

现在看来,自媒体的顶流很多都有“原罪”:要么敏感词、要么洗稿、要么造谣、要么贩卖极端情绪、要么疯狂反智、要么拼命刷量、要么套路上瘾吃相难看……正儿八经做文字的,能保住中腰部都不错。

当用户意识到低劣的文章占用自己日常时间太多之后,开始有意识减少无效阅读,自媒体阅读量频次降低,是大部分自媒体运营人在头条无声无息退出的原因。

上面说的是草根自媒体,也有很多媒体人投身自媒体项目创业,感觉自己能够写稿做视频就可以办公司,但实际对于目标领域的具体运营管理和商业化、市场结构等问题钻研甚少。

但并没有深入地考虑商业化问题,大部分是有流量之后卖广告。公司一开始可以启动,但是往往越到后期越累,因为无法保持持续的高质高频产出,创意也会面临枯竭。

在人人都可以做媒体的“自媒体”时代,没有内容就意味着品牌崩塌和消失。

不谓侠认识一个朋友,曾经干过自媒体,也去甲方干过公关,但兜兜转转,最后又回到了自媒体行业,继续码字。

这种现象可能不是个例,在这个行业,无论记者、编辑、写手、公关,往往都是风水轮流转,跳槽跳来跳去非常正常。

究竟是多跳槽多积累经验,还是在一个岗位上坚持“长期主义”,这个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也不能一概而论。 

但自媒体这个行业的一个特点,尤其是对于个体户来说,除了自己,没有别人会来对你的工作指手画脚——一天工作几个小时、创出多大实绩,完全取决于自控能力。

有许多从业者,特别是刚毕业没几年轻人,往往没有“职业规划”的意识,而是在上班下班,撸稿、拖稿、赶稿、deadline之间,在忙碌中,混了一年又一年,最终迷失了自我。

有道是,自媒体有风险,入行需谨慎。

最大的风险,就是你花掉的时间,你失去的机会成本。

教育部最近说了,写公众号算就业了,这算是给自媒体正名了吗? 

最近微信开始猛推“视频号”,再度发力短视频。经常看到有人问,微信视频号是自媒体的下一个风口吗?

不谓侠想说,其实当你看到“XX红利”的时候,这个红利,往往已经结束了。

拿科技互联网行业距离,肉眼可见的是,绝大部分的媒体曝光量和广告主的订单都被机构媒体账号拿走,留给个人自媒体的部分极少,并且这种趋势还在加剧。

但即使如此,在一些“冷门“领域依然有很多机会去创新和突围,仍然每年都会冲出一些黑马(比如科技不谓侠~)。

也总有一帮人精会在另一个平台上出现,一样坑蒙拐骗一样精神抖擞(对不住同行兄弟们了)。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现在开一个自媒体做做副业可以,全职运营大概率养不活自己。

一年之后,自媒体会怎么样?两年之后,自媒体会怎么样?

无论如何,不谓侠认为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对于热爱内容创作的人来说,市场永远不会关闭这个大门,只不过做起来慢一点,难一点。

自媒体风口不再,但只要内容创作者不死,自媒体行业就还有未来。 

不谓侠认为,哪怕做不到头部,在腰部耕耘也是一种选择。

哪怕现在只是一个小透明,坚持输出优质内容,隐形价值远远大于短期的金钱收益。

如果你找到了任何一个方向,像艺术家一样,全心投入,去学习去创作去定义这个方向对你的意义。

要知道,一个内容创作者对于高质量内容的追求,是你自己可以掌握并深耕的。

不谓侠上个月在和媒体同行交流的时候,获取到了一个趋势性的信息:个性化算法所代表的潮流正在慢慢褪去。

受今年新冠的影响,人们宅在家的时间大大增多,对于内容的审美标准也随之提高。

这意味着,这时再拿标题党来糊弄他们,恐怕不行了。

这对那些自始至终扎根创作的自媒体来说,就是红利、就是再一次的风口,他们的深耕可能在内容产业蓬勃发展带来的短暂混沌后,再次获得认可。

2015年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时候,有个名为“汤计典频”的账号也逐渐浮出水面。

汤计大家未必认识,但要提起当年的“呼格案”,相信各位都会记忆犹新。

这个历时9年的追踪报道为他赢得了一个记者职业生涯中几近所有的荣誉:新华社荣记个人一等功、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CCTV2015年度十大法治人物……

这样一位即将从新华社退休的媒体“老炮儿”,拿起笔杆子重操旧业,在自媒体的地盘儿另起炉灶,从开始不太会用电脑,直到账号运营短短两个月总阅读量超700万。

“汤计典频”对不谓侠影响很大,可以说这是一次老媒体人角色传奇般的转换,但之所以可以成为传奇,靠的是他对热爱和专业的追求。

至今,“汤计典频”仍能保证日更,截至发稿时,账号原创已将近2000篇,汤老先生可谓自始至终笔耕不辍。

这让不谓侠想起“半佛仙人”的一个练习写作的理论:每天强制自己写一千字,不管是什么题材;第二天读自己前一天写的一千字,然后再写一千字;第三天读第一天、第二天的一千字再写一千字,这样下来一个月你的写作技巧一定突飞猛进。

成为一个作家的诀窍不是学习如何写作,而是确保自己每天都能坐下来写上几小时,多年如一日。

做好一个自媒体同样如此。

相关推荐

那些“月入十万”的自媒体人,你们还好吗?
我在国外做奢侈品代购:从月入几十万,到卖面膜螺狮粉
我在下沉市场做自媒体:“暴富”童话如何破灭?
没有小黄图,Tumblr 这一年过得还好吗?
我34岁,曾月入10万,给前员工修汽车
“流浪大师”不见了,是被抖音网红和自媒体吓跑的?
自媒体如何走出焦虑?
疫情下的“世界睡眠日”:你睡得还好吗?
透视自媒体乱象 避开“人人皆为记者”的陷阱
短视频创作难救“自媒体”?(下篇)

网址: 那些“月入十万”的自媒体人,你们还好吗? http://m.xishuta.com/zhidaoview12130.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