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不下了,真的装不下了。”
这是许多回乡探亲年轻人的心声,也是近日热搜话题“返程行李箱满载快乐与爱”下的一条评论。
随着中秋+国庆假期进入尾声,人们陆续从各地返回了工作的城市,又到了回乡探亲的年轻人“展示”家乡特产的时候。他们纷纷在社交平台上晒出满满当当的行李箱、后备箱,各地家乡味应有尽有,小到瓜果蔬菜,大到米面粮油,还有鱼虾螃蟹。
不过,幸福与烦恼并存,那些后备箱被塞满特产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发愁了,“这么多特产,可怎么吃啊”。
有人的冰箱里还冻着去年的腊肠、前年的腊鱼,导致任何食物一进冰箱就会沾上腊味,为了给冰箱腾地方,还试图用“暴饮暴食”来消耗这些腊制品;有人20寸的行李箱被塞下了50斤特产,怎么吃也吃不完,大概率难逃扔掉的命运;有人的行李箱里,装回了半锅肉,打算和室友每天一起吃晚饭,努力在两周内消灭干净;有人带回来篮球一样大的馒头、整只卤鹅,担心放着放着就过期了。
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恨不得把好吃的都给我们带上,那一箱箱一袋袋,不在于东西有多好,装的是父母的牵挂,还有他们厚重而无私的爱。
我们跟五位年轻人聊了聊,返程行李箱装的家乡味与烦恼。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20寸行李箱塞了50斤特产,担心吃不完只能扔掉
小雨:30岁 河北-北京
离家太近的苦恼之一是,“假期不回家,说不过去”。有一对热爱美食的爸妈的烦恼是,他们总会准备几大箱特产,不管你会不会做这道菜、甚至不管你现在还爱不爱吃。
我在北京工作,老家在河北保定,这个国庆原本没计划回老家,但假期前,爸妈打来好几通电话说,“已经给你准备好东西了”。我推脱说“要加班”,爸妈连连说,“放八天假,都要加班吗”。没办法,我只好回去待了三天。因为即便我不回去,也一定会收到他们寄来的特产包裹。
这一回去不要紧,一个20寸的行李箱,愣是被塞下了50斤特产。而我的行李,只能被装进纸箱邮寄回来。这一大箱特产可太丰富了,主食有火烧,还有自己家做的烧饼,肉类有手掰肠、驴肉、焖子,配菜有咸鸭蛋,还有爸妈做的酱菜。
如果遇上春节回家,我大概率还得带上父母做的炸货,还有专门为我准备的土猪肉。有一次春节,我甚至提了一桶6升的花生油,是自家种的花生榨的。
我在北京是和别人合租的,爸妈总是会把不熟悉的室友的份儿都算进去,原则是“宁可多带,绝不少带”。
我还记得刚来北京那一年,我妈第一次来看我,坐着大巴,扛着两大箱东西,直接震惊了我的室友们。我妈把家里种的柿子、老家的鸡蛋、她自己做的水果罐头,分给大家。有些据我所知被扔了,有些等我妈走了、被“退”回来了,因为实在吃不了,很多也被我扔掉了。
半年以后,我妈再来的时候,又带了两大箱特产,进门就要往冰箱里塞,结果,一开冰箱看到塞的还是上次拿来的东西,我只好说实话:有些东西我小时候的确爱吃,但现在早就不觉得是美味了;他们舍不得吃的香椿,我根本想不起来吃;他们觉得很好的土猪肉,我也没时间做;这些东西我都没法分享给别人,因为人家也吃不惯。
没想到爸妈并没有受打击,而是换了一种思路:给我做熟食和即食的,基本只用简单加热就能吃,还专门买了个塑封机,算好我一个月能吃几份,做好食物后分装好寄给我。
无论多大,我们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孩子,何况是爸妈爱的投喂,我哪敢再狠心拒绝。可从那以后,怎么处理这些家乡特产,就成了我每次回家后的一大任务。
原来,我会分享给室友、同事和朋友,用做顺水人情,但说实话,偶尔分享一两次,别人或许还觉得不错,但总是分食物,就会让人觉得,是在处理吃不掉的东西。
所以我后来只会分给关系亲近的朋友,剩下的如果吃不掉,就只能扔掉,因为下一茬美食已经来了。
这次的一大箱家乡特产,我正发愁怎么处理呢,有些朋友已经离开北京,我只好先往冰箱里塞,以后大概率也会扔掉。
现在退休后的爸妈,非常热衷于做各种小吃寄给我,每次一有时间,我就会拍张吃饭的照片,告诉他们,自己在北京能随时吃到家里的味道,太幸福了。爸妈不就是要这一份生活的盼头嘛。
8个粽子、半锅肉、两箱小苹果,直接把我惊呆了
小姚:30岁 河北-北京
回家前,我拖着笨重的行李箱,里面塞满了给长辈带的各种礼物,一路上可费劲了,当时还想返程能轻松不少。结果,回来的箱子更重。
半边全是父母和爷爷奶奶准备的好吃的。而我的行李箱有26寸。
在外打拼有七八年了,我每年回家的次数不多,也就国庆、春节这两个长假。每次我都看着他们拿着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往我箱子里放,因为根本拦不住。
老妈先是打开冰箱的冷冻层,一袋袋往外拿。“这是端午包的粽子,特意给你留的,没几个,都带上。”我数了数,足足8个,个头和馒头差不多。接着又翻出了一袋冷冻玉米,还是煮熟的,让我回去加热几分钟就可以吃。
奶奶特别怕我在外面照顾不好自己,所以趁着过节,她提前炖好了一大锅肉,一部分留着一大家子吃,一部分给我带上。里面有猪肉、鸡肉,还有一些我根本不认识的东西。
我们那流行“上车饺子下车面”。我是上午的动车,老妈和奶奶早上5点起床和面,吃完还给我装了一盒饺子,让我中午在车上吃。
这还不够,奶奶又拆了一盒别人送她的月饼,塞了三个给我,“饺子是咸的,吃完再吃点甜的。”
我爷爷虽然不爱表达,但行动力超强。他一直记得,我爱吃家路边小摊上的炸鸡架,返程前一天下午,他就买好放冰箱了。在其他人忙着给我装东西时,他没吭声地把鸡架放进我的行李箱,正好被我看见了。
知道我喜欢吃水果,他搞来了两箱小苹果,这可把我吓坏了。原本他想把一箱直接倒进我的箱子,还好被我奶奶拦了下来。
两箱小苹果
我原本不想拿,觉得水果太重了,结果他把袋子塞到我手上。我挑了十个左右,他让我再多拿点,最后估摸着得装了30个小果子。
从早上到出发,他们一直往我的行李箱里放东西,直到没有一点空隙才肯罢休。
对于家里给我准备“特产”这事,我刚开始是不太乐意的,主要是觉得太重了。而且这些东西算不上特产,都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食物,买起来很方便。不过,近几年我转变了看法。
每次把箱子塞满,他们都会说一句,“带的(东西)应该够你吃两周,不用怕你上班忙没饭吃了。”而我看到这些他们自己亲手做的食物,也感到很幸福。
但与此同时,我也多了许多幸福的烦恼。由于东西太多,一个人根本吃不完,于是我和室友商量着每天一起吃晚饭,争取把这些东西在两周内消灭干净。
篮球大的馒头、整只卤鹅,一个月都吃不完
文亮:28岁 山东-北京
我来北京工作7年了,每年只要回家,爸妈都会让我带很多特产回来,不但行李箱装满,手上还要提两三箱东西,这次也不例外。
每次带的东西也很固定,比如山东特产大馒头,山里长的山楂,整只卤鹅,还有当地的老字号特色糕点礼盒。其中最沉的是山东大馒头,一个馒头有一个篮球大小,一般这种都是需要一大家子人一起分着吃,我妈给我带了4个。我如果自己吃,可能一个月也吃不完。
特产大馒头
面食、水果、糕点、卤味,这些都是我小时候经常吃的东西,都是高碳水高热量,不过,已经不适合现在追求相对健康饮食生活习惯的我了。
但要准备这些特产,其实并不容易,比如那个老字号糕点,需要排队很久才能买到,有时甚至要凌晨四五点钟就去排队。我妈是托朋友、找了关系才买到2盒,都给我带上了。
长辈的想法是我们难得回去一次,家乡的特产在外地吃不到,能多带点就多带点,但其实我自己并不是很需要这些特产,自己不太喜欢吃,送朋友感觉也送不出手,怕不符合别人的饮食习惯。
所以经常是拿回家后,选出好的送给朋友和同事,尤其是一家人一起生活的朋友,他们其实更适合吃。还有的自己慢慢消化,放着放着有一些就会放过期。有一次,在东西过期前,我怕浪费,把东西送给了保洁阿姨。
我每次都说不用带,但拗不过长辈每次都会准备,他们的出发点当然是为我好,并且传统观念里总觉得孩子出门在外,潜意识里怕孩子吃不饱穿不暖,家里要准备点东西带着以表心意。我其实能理解他们的心情,但是一直不太赞同这种做法,因为在我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为了不让父母带特产,我们曾经有过好多次争执,我一度很生气他们为什么一定要让我带特产,因为只是带着行李来回倒车坐车就已经很累了,还要带上一堆特产,只会更累。但是他们不听劝,也不理解我的心情,只是一个劲地让我带东西。后来我放弃了说服和讨论,他们让我带我就带,不再在这个环节上耗费精力。
我很想告诉爸妈,我在外面有好好吃东西、好好生活,不需要家里带任何东西了。谢谢你们为我准备的这些特产,我更希望你们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比带东西更让我安心。
从整只腊鸡到整块腊肉,我的冰箱“含腊率”超高
木木:30岁 湖北-北京
作为一个南方人,每次从老家回城市,父母强塞给我的东西里,一定少不了腊肉。更准确地说,少不了各种“腊制品”。
腊肉、腊肠、腊鱼、腊鸡、腊排骨……在老家,一切皆可“腊”。每年冬天,父母都会批量制作一批腊肉,吃一整年。但他们在家吃的不多,于是每次我回家,不论是春节还是平时,都会强塞给我。
我带过一整只腊鸡,是被烟熏成金黄的那种,肉质很硬。它还放不进行李箱,我只能拎着上火车,两只锋利的鸡爪总是会戳破袋子,肆无忌惮地露在外面,藏都藏不住。
我还带过一整块腊肉,大概长六七十公分、宽二十多公分,特别重。在家里,这块腊肉是挂在房顶上,下边用柴火烟熏的。在路上,就变成了在我手里拎着,跨越一千多公里,到达遥远的北方。
我记得当时我拎着那只腊鸡上火车时,同车厢的人都递来一种一言难尽的目光。有一个哥们蹲下来,认真研究了露在袋子外边的一只鸡爪,然后得出了鉴定意见:“是真鸡!”让我哭笑不得。
每次父母强行把这些“大块头”塞在我手里时,我都很难拒绝,因为他们说,这就是给我准备的,这次不拿,下次也得拿,反正也放不坏。
现在我冰箱的冷冻室里,还储存着去年的腊肠、前年的腊鱼,以及不知道哪年的腊肉,根本吃不完。它们占据了冷冻室接近三分之二的空间,导致夏天我买来的冰棍都没处放。
冰箱的“含腊率”太高,任何东西放进冰箱里,拿出来都有一股腊味。
我尝试过用暴饮暴食的方式来消耗这些腊制品。有一次我炖了整整一锅腊排骨,把冰箱冷冻室腾出来一大块空间,狂吃两天。那次之后,我有好几个月都不想吃腊肉,一闻到腊味就饱了。
父母每次来看我,都会大包小包,从腊制品到鲜鸡蛋,从红薯土豆到辣椒白菜,恨不得搬过来一个菜市场。很多东西的保鲜期很短,每次我都吃不完,不是扔掉就是吃到不消化。
这次国庆假期,父母又塞给我好多农产品,腊肉、鲜鱼、橘子、鸡蛋......我知道拒绝不了,就全部接受了。
以前我不理解,觉得这样很浪费。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渐渐开始明白,这是很多父母特有的方式。
所以后来,每次回家后再离开时,我的行李箱都是满满当当,父母给什么我都收下,因为我知道,我带走的,也是他们的牵挂。
吃不完、不会做、不爱吃,特产总是逃不掉被扔
团子:33岁 山西-北京
今年国庆我没回老家,但父母不久后要过来,最近他们已经在准备要带的东西了,有月饼、做面食要用的材料、野生菌菇等。
每年回家,我们的后备箱基本都会被塞得满满当当。春节时,父母通常给带腊肠、粉条、丸子、红烧肉、麻花等,中秋节一定有月饼、混糖饼。另外,我们还常从老家带的东西有花生、花生油、栗子、蘑菇菌类,还有一些做面食用的莜麦面、豌豆面、淀粉等。
这里面大多数东西我是爱吃的,毕竟在大城市生活,常年吃不到老家的东西。但问题在于,因为吃不完、不会做、不爱吃等原因,经常会造成浪费。
一类是我们一时半会儿吃不完浪费的。因为我们不常在家做饭,有些东西在冰箱里放太久最后会变味,多少都会扔掉、浪费一些,比如各种肉类。
还有一类是我们不会做导致的浪费。比如做面食的原材料,如果让我做一顿家乡特产莜面栲姥姥或者抿尖,显然是太高估我了,最后面放久了会结块或长虫。
另一类就是我们不太爱吃的,像月饼、麻花、混糖饼等糖油混合物,我和老公现在基本不吃,近年来年轻人都有共识,要想减肥,少吃精致碳水,糖油混合物更是大忌。但父母觉得,中秋节月饼是必带的东西。而且这类东西都有保质期,刚做好的时候味道还行,放一段时间就会变味、变硬甚至发霉。近年来,我们带回来的糖油混合物,都放到变质扔掉了。
我老公老家也是,每次都给带一大包自家种的花生,但放一段时间就会潮湿、变味,也都没逃过被扔的命运。春节时带来的花生油,现在还有二三十斤放在我们家的橱柜里。
有关特产,有几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有一次家人给我寄来一包腊鸭、腊鹅、丸子等肉类,那段时间我正好从网上买了一些大米,收到特产时,因为包装袋类似,我的第一反应是我买的大米到了,想都没想就拿起来放在了橱柜里。
有一天我猛然一惊,反应过来那包东西不是大米,冲到厨房一看,果然,因为家里的暖气很热,大部分东西都变质了。我不敢告诉父母,谎称东西收到了。后来家人总是追问细节,我才说出真相,挨了妈妈一顿骂。
父母给我准备特产也有特别让人感动的时候。去年冬天,我爸要给我寄一些手工粉条,我随口说可以啊。因为当时我妈不在家,我爸去找了一位亲戚给我做了一大袋粉条。寄的过程也非常曲折,我爸怕粉条变质,先冷冻好才拿去寄,但邮局说冷冻的东西不接收,只得拿回家解冻。第二次寄时工作人员又说需要冷冻才能寄,又带回去了。一来二去,在老家零下十几度的气温里,爸爸跑了三趟才给我寄出。
我爸跟我完全没提这件事,后来还是爸爸的朋友告诉我的,我听了莫名心酸,感觉很对不起父母,其实这点东西我要不要都行,没想到让他费了那么大周折。
每次从家里走时我们都一再强调不要带东西,无奈拗不过父母,再三掰扯,一减再减,还是会拿很多。吐槽归吐槽,不过也能理解,我们一年在外,父母爱孩子的心没有别的表达途径,亲手做的家乡特产是最好的心意。如果他们不这么做,常年在外的我们可能也会失落。只是这些特产到我们手里,很难避免浪费,所以,这也算是甜蜜的负担了。
文中配图来源于Unsplash。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小雨、小姚、文亮、团子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定焦(ID:dingjiaoone),作者:向园、星星、布鲁斯、温故、翰墨,编辑:向园
相关推荐
隔离病毒,不是隔绝返程人员“回家”的权利
历年最惨的一届MWC,也毁不掉行业和希望
旅行前必备:如何选择和准备行李箱
sanag塞那Z65荣获2023年第八届ChinaJoy黑金奖
塞尔凯克卷毛猫:把泰迪披身上的喵
员工拒绝加班被判赔公司1万8?法官:紧急任务不可拒绝
用现金支付就享受不了优惠?不少老年人被“抛弃”
大疆硬气!哪怕无人机被禁售,也拒绝支付19亿
白酒“堰塞湖”
翻拍超级IP:《新蝙蝠侠》红不了也黄不了
网址: 返程行李箱被塞50斤土特产:拒绝不了,也吃不掉 http://m.xishuta.com/newsview93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