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斯坦福校长辞职:学术不端事件尘埃落定,但疑虑未消

斯坦福校长辞职:学术不端事件尘埃落定,但疑虑未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社学术圈 (ID:zhishexueshuquan),作者:知社,原文标题:《原来如此!关于斯坦福校长辞职的几件事》,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Tessier-Lavigne是一位杰出的神经科学家,他在轴突引导方面的工作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自2016年起开始担任斯坦福大学校长,在今年因涉嫌数据操纵而接受校方调查数月后,决定于8月31日辞去校长一职,辞职后他将继续在斯坦福任教。而点燃整个事件的导火索,起源于发表在The Stanford Daily上的一篇调查文章。

图源:MICHELLE FU/The Stanford Daily

小报纸引发大事件

有关Tessier-Lavigne 论文的诸多疑点来源于一位著名学术侦探、“图像女王”Elisabeth Bik ,她在学术打假网站 PubPeer 指出 Tessier-Lavigne 作为第三作者于2008年发表在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杂志(EMBO)上一篇关于大脑受体的论文中的图片有重复使用的嫌疑,EMBO回应说他们觉得论文确实有问题,但是不认为Tessier-Lavigne需要负很大的责任。但是Bik 并非只关注了这一篇论文,在她的分析中,认为Tessier-Lavigne 2001年发表在Science 上的、已经被引用超过700次的论文也有问题,斯坦福大学和Tessier-Lavigne 的回应是他们向Science 发出过更正要求,但是不知道为什么Science没有发表更正。

根据Elisabeth Bik的说法,几条带状图像似乎被镜像复制在图3中  截图来自EMBO J. 2008。  

实际上Tessier-Lavigne 受到质疑的论文远不止这几篇,也并非最近刚刚受到质疑。根据斯坦福大学后来成立的调查组的报告,他们总共对12篇论文进行了调查,虽然结果不一,责任认定也不尽相同,但是共同点是在此之前均没有引起广泛关注。将这些问题汇总并在一定程度上引爆舆论关注的是斯坦福日报(The Stanford Daily)于2022年11月29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作者则是一位斯坦福大学的大一新生Theo Baker,他被称为“史上最年轻的乔治·波尔克奖”获得者,美国重要的新闻奖项之一。Baker 出生在一个记者之家,他的父母都是行业资深人士,他在准备这篇稿件时曾经征求过他父母的意见,他父亲表示“天哪,那可是斯坦福的校长,不过最终的决定权在你。”而Baker决定发表了这篇调查文章。

斯坦福调查组疑云

文章发表后斯坦福大学当即表示会成立调查组仔细调查,但整件事并非一帆风顺。在调查组刚刚成立时,就有一位成员“因为潜在利益冲突”而辞任:Felix Baker 与其兄弟在Tessier-Lavigne 共同发起并持有股份的公司里占有价值18万美元的股份,但是Theo Baker 认为这位成员的退出并不能打消人们的疑虑——调查组主要由斯坦福大学管理层组成,包括董事会主席杨致远在内的成员几乎没有生物学背景,都是律师、合伙人、基金经理等等,退出的Felix Baker反而是唯一的一位神经科学家。在有关最前沿学科的专业学术调查中,专业人士几乎不存在?以批评制药公司药效而闻名的学术斗士Nancy Olivieri 认为这种调查模式几乎暗示整件事“将在内部、非专业、有利益冲突而且完全保密的”状态下进行,最终的结果完全可以预测。

Science和Cell 杂志也对发表在它们刊物上的论文表达了关注,Science主编Holden Thorp 表示:我们尚未做出最终决定,但“数据显然存在问题”,可能会影响读者对研究的看法。Cell 同样表示“大学调查正在进行中,其结果将为我们可能采取的任何进一步行动提供信息。按照Tessier-Lavigne 的说法,他早在2015年就2001年那篇论文的相关问题向Science发去了更正信息,但是期刊没有发表。“巧合”的是,八年没有发布的更正信息,就在The Stanford Daily 调查文章发表的半个月后发表了。

面对舆论的质疑,斯坦福大学董事会迅速作出了改变,将几位重量级学术大咖请进了调查组:

2013年生理学或医学诺奖得主Randy Schekman;

普林斯顿大学前校长Shirley Tilghman,她曾凭借在细胞生物学方面的工作而被评为科学界最重要的50人之一;

哈佛大学前教务长、细胞和再生生物学杰出服务教授Steven Hyman;

斯克里普斯神经科学系主任Hollis Cline;

杜克大学脑科学研究所研究员Kafui Dzirasa。

这几位的专业背景和学界地位迅速打消了人们的质疑,并且通过了调查组负责人前副检察长Mark Filip 尽职调查,排除了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虽然最新的成员名单让人们觉得公正的调查总算能够开始了,但是按照人们以往对类似事件的经验,很怕这次行动也会持续几年而没有下文,这其中也包括最初的记者Theo Baker 。

Mark Filip,前联邦法官和司法部高级官员

追加爆料

不知道是早有伏笔还是因为有人担心“躺枪”而举报,有关Tessier-Lavigne学术不端更加严重的指控出现了:2023年2月17日,The Stanford Daily再次发文爆料,Tessier-Lavigne曾经供职的著名生物医药公司Genentech, 曾经对Tessier-Lavigne 在2009年发表在Nature的一篇论文进行过内部调查,该论文声称发现了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脑退化的潜在原因,当时参与调查的四位科学家都认为这篇论文很可能存在数据欺诈。当时Tessier-Lavigne在Genentech担任高级科学家,论文发表后由于其巨大的潜在价值,他被任命为首席科学官,综合年薪约为176万美元。

这篇论文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多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能证实其中的发现,这绝对是诺奖级别的成果,Nature也曾发表评论文章推荐这篇论文,其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在脑神经科学领域,一篇论文的平均引用数不会超过10次,而这篇文章达到了744次。作者所在的医药公司更是如获至宝,成立了专门的执行小组试图按照这篇论文的思路找到相应的药物,还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了一份187页的专利申请,并且在当年致股东的信中表示“我们正在努力开发新的抗体和小分子,这些抗体和小分子可能从一个新的切入点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并帮助数百万患有这种毁灭性疾病的人”。

但是很快他们发现事情不对劲了:执行小组无法重复那篇论文的结果,对其原始数据的分析显示这其中肯定有问题。这可不是一件小事,Genentech 并非讲故事的初创企业,而是一家成立近五十年,出品过生长激素抑制剂、克隆胰岛素等重要药物的企业,2009年被瑞士医药巨头罗氏公司全资收购时价值468亿美元。这样一家企业如果宣布他们将很快生产出治疗艾尔兹海默症的有效药物,其涉及的市场价值和影响力是巨大的,反之,如果这种公开的市场表态被证伪了,后果难料。

企业的执行力毕竟不同于大学,Genentech 当时就成立了内部调查小组进行了调查,发现实验室数据有一部分是伪造的。四位曾参与调查的科学家表示,该论文宣称β淀粉样蛋白的前体蛋白N-APP的氨基末端片段可以与受体DR6结合,这种结合会导致神经变性从而引发阿尔茨海默症。但是调查显示其分析过程没有可靠性统计,实验样本数量也很少,并且对照数据之间的差异程度极低。

更加有力的证据则来自包括Tessier-Lavigne本人在内的后续研究,新的结果都表明这一结论是不准确的。2015年,一项研究给出了N-APP的完整晶体结构,其中显示这种蛋白质会在E2位点与DR6结合,而2009年论文中使用的N-APP片段中根本没有E2位点,这意味着DR6不可能与该片段结合并导致论文中描述的结果。

企业的执行力也同样体现在其他方面:内部调查结束后他们并没有声张此事,也没有向Nature发送撤回申请,而是默默地送走了Tessier-Lavigne,以及他这篇论文的主要助手、第一作者Anatoly Nikolaev。Tessier-Lavigne去了纽约当洛克菲勒大学校长,Nikolaev 则在进修医学后到了一家医院当放射科医生。The Stanford Daily的文章发表后,Genentech 在声明中承认了内部调查的存在,但是否认该论文的研究过程存在“严重的数据欺诈”,只是有一些其他的不当行为。

作为另一家顶刊,Nature 表示他们也是刚刚得知这次内部调查,并且从未收到要求撤回或者更正的邮件,当然该有的姿态还是有的,就在上述文章发布后的一个月,他们在那篇论文下附上了关注声明,至此业内三巨头NCS都被扯上了关系。

斯坦福大学最终的调查报告指出,“Tessier-Lavigne的神经科学研究中存在一些明显的数据操纵行为,并且他本人未能果断、坦率地纠正数据记录中的错误。

但值得注意的是,调查并没有发现Tessier-Lavigne本人直接参与“欺诈或伪造科学数据”的证据,但发现了他所负责的实验室的其他成员操纵研究数据的案例。调查报告认为,虽然没有证据表明Tessier-Lavigne本人操纵了审查论文中的数据,甚至也没有证据表明他当时知晓这些数据操纵行为,但由于Tessier-Lavigne“无法提供充分的解释”为什么他没有及时纠正这些数据操纵的行为。调查委员会认为Tessier-Lavigne有多次机会可以纠正数据问题。因此,报告将调查结果定性为:Tessier-Lavigne对数据操作等学术不端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图源:MICHELLE FU/The Stanford Daily

报告还表示,在Tessier-Lavigne责任范围内的数据篡改“涉及到三个不同机构的实验室”。Tessier-Lavigne构造了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倾向于奖励‘赢家’(即那些作出了有利实验结果的博士后),并边缘化‘输家’,即对那些无法产生、难以生成此类数据的博士后给出压力。换言之,Tessier-Lavigne通过“无形的大手”鼓励着实验室内部的数据操纵行为。

尘埃落定,疑虑未消

事情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Tessier-Lavigne 辞去了斯坦福大学校长的职务,还将尽快撤回或者更正那几篇有问题的论文,但是他一直坚持声称自己从未参与过数据操纵。但是作为多篇问题论文的主要作者之一,Tessier-Lavigne 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毫无疑问的。

Tessier-Lavigne在拒绝接受《斯坦福日报》采访后匆匆离开。图源:NIKOLAS LIEPINS/The Stanford Daily

涉嫌学术不端的当事人对大部分指控都予以否认毫不稀奇,纠正不当行为从来也没法指望有人会自首。但是如果学界其他主体也倾向于和稀泥,事情可能就很麻烦了。研究学术不端的专家曾指出期刊和大学历来不愿意主动调查学术不端行为,尤其是针对那些有权势的科学家。从本次事件中可以看到,斯坦福大学一开始的调查组不包含具有专业背景的专家,受到质疑才被迫作出改变;而Science将Tessier-Lavigne 更正信息“留中不发”长达八年之久也并未表示需要审核。

Elisabeth Bik 作为著名的学术侦探,在此之前已经带来了1000多次撤稿和1000多次的更正,按说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界影响力。然而她和其他几位研究人员针对Tessier-Lavigne论文的问题提出的质疑已有数年之久,但是作者本人和期刊都长时间没有回应,若不是The Stanford Daily刊发的调查文章,可能整件事永远不会开始。而这份主要在斯坦福大学校区和周围发行的小报,每期平均发行量也不过4000多份,可能是由于它名为“The Stanford Daily”却报道了本校校长的论文疑云带来的新闻效应,才引起了舆论关注,华盛顿邮报等大媒体的加入是促进事情发酵的重要因素。而它能够刊发这样的文章根源于其独立性,虽然是由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创立,但是1973年以后它就与斯坦福大学完全分离了,在经营和财务上都与斯坦福大学董事会没有任何关系。

有关学术界对于学术不端的冷漠态度,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和政治学教授 Andrew Gelman 认为学界的大部分人同社会上无数的普通人一样,平时大多数时候都是遵纪守法的,但是他们对学界的欺诈、伪造和大量不可重复的研究过分容忍了,这导致了越来越多作弊者生产了更多的可疑研究甚至是彻头彻尾的谎言,还有数量更为庞大的“废话”:那些“成果”确实没有数据欺诈和谎言编造,但是同样没有任何用处也不可复制,却永远不会被回收处理。此次事件则是为这位学者的看法附上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案例。

参考资料:

1.https://stanforddaily.com/2022/11/29/stanford-presidents-research-under-investigation-for-scientific-misconduct-university-admits-mistakes/

2.https://stanforddaily.com/2023/02/17/internal-review-found-falsified-data-in-stanford-presidents-alzheimers-research-colleagues-allege/

3.https://blog.pubpeer.com/publications/8C77E3B128C13A22B1768AEA0272DA#5

4.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g2860

5.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07767

6.https://www.mg21.com/genentech.html

7.https://stanforddaily.com/about/

8.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education/2023/01/13/stanford-president-research-investigation/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社学术圈 (ID:zhishexueshuquan),作者:知社

相关推荐

斯坦福校长辞职:学术不端事件尘埃落定,但疑虑未消
斯坦福大学校长辞职:被校报学术打假拉下马
“妲己纣王”事件背后,学术不平等何时休?
“老板学术造假被查了,想退学”
煮熟的鸡蛋还能孵小鸡?校长论文疯传,央媒怒批:伪科学,真骗子
性丑闻案波及学术圈:AI先驱明斯基遭指控,MIT名教授被牵出,同机构副教授愤而辞职
辞去医药研发总监后,她成为了一名全职学术警察
GitLab公开拒收中国人,这个决定他们的员工都惊了
几名高管被指控性行为不端后,育碧承诺彻底改变
如何优雅地辞职?

网址: 斯坦福校长辞职:学术不端事件尘埃落定,但疑虑未消 http://m.xishuta.com/newsview86046.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