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撩数码
先来看一组数据,根据权威调研机构调查显示,中国蓝牙耳机市场在整体下降了18.1%情况下,出货量仍然达到了约9471万台。
此外也有报告显示,游戏影音耳机和降噪耳机的关注度也呈现出了小幅上涨的趋势。骨传导耳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23.6%,占比约为2.42%。
还有一组更有意思的数据更值得关注,200元以下区间是今年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价位段,占比高达37.22%,这类耳机绝大多数都是有线耳机为主,除此以外,鲜有最新“有线”耳机调研报告。
诚然,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讲,随着手机3.5mm耳机口的消失,无线耳机确实已经成为有线耳机最直接的“替代品”。
有线耳机,已经成为昨日黄花,这是不争的一个事实,不仅被各路调研机构纷纷“放弃”,就连大众市场也难寻踪迹,似乎只存在于小红书“有线耳机有多酷”这样的HiFi烧友看了流泪,大众用户看了沉默的词条中。
我所理解的耳机市场定价“理性”区间
现在有线耳机究竟是谁还在消费呢?
除了一部分只“听个响”确实对有线耳机有需求,消费不过几十元的用户外,有线耳机赖以生存的“圈子”,就只在拥有数以千万的HiFi烧友中,也就是所谓的“HiFi圈”。
从去的这几次耳机展,我发现HiFi圈终于不再以“高价”那种万元、几万元作为“主推”产品,而是回归“理性”,开始发力500-600元这个曾经被不少耳机厂商不懈追求的价位段。
“理性”这里在我看来,是指品牌们终于明白什么价位段才是“黄金”定价区间,进而创造更多销量和利润,让HiFi市场回归“正轨”。因为一个成熟的商业市场,是不可能把高价高盈利作为核心的,自古以来都有“薄利多销”这样的说法,它是不变的亘古之理。
对于本就小众的HiFi市场而言,500元仍然是小白非常好“入门”的一个价位区间。
我记得我在刚入烧时候,正式八景儿的耳塞就是一条在当时售价并不高,仅384元,但对于我来讲是“天价”的入耳单动圈耳塞血色围城。
而随着整个发烧环境越来越“浮躁”,记得有段时间已经很难看到这个价位段产品了,“万元听个响”逐渐成为一段佳话,入门都千元起步,5K/6K更是成为“中端”主力,这时候的入门市场,处于一种入门烧友看不上;资深玩家不会看的尴尬囧地。
记得当时这个价位段(500元)都为单动圈,各家为了追求极致利润,并没有很高的投入。
而像铄耳LETSHUOER Tape Pro这样的搭载微型低压静电和动圈的双配置仅千元的塞子,以及之后采用同配置价格更亲民的Singer,再到13mm大动圈的D13以及或许是千元内性价比最高的“平板入耳”S12 Pro,这些耳机配置都和价格“格格不入”,直白地讲,定价定低了。此外,不难发现这些产品有一个共同的“共性”:都把高端旗舰耳机才有的配置,通过一定“优化”,下放到铄耳认为的入门产品端。
500-600元入门价位耳机声音取向应该是什么样的才能吸引小白用户?这是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因为它不像百元耳机只需要追求利益最大化,按照哈曼曲线调整就没问题,也不像例如铄耳自家Cadenza 12以及Conductor指挥家那样,具有强烈个性的对于声音艺术的诠释。
刚接触这个价位段产品的“小白”用户其实是最“困惑”的,这类用户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用户是从百元耳机升级上来,就想找到“一耳朵”提升。
一类用户是准备玩玩HiFi耳机,就要从 500元价位玩起。
那究竟什么样的声音最能吸引这两类用户呢?
多数这个价位的耳机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通过堆单元来达到声音的“广度”,这在我看来是个非常“投机取巧”的做法,对于小白用户来讲,似乎觉得堆的单元越多,声音越好,因此就看到了8单元/10单元动铁。
多单元就意味着分频点一定要调校好,但凡出现一点问题,都会有衔接问题。自己调整,需要花大力气调整,所付出的成本投入不符合产品定位;如果直接使用公版方案,节约成本但是产品毫无特点,甚至会出现搭配不好,因为动铁单元自身特性而出现声音干瘪、低频敲铁皮、高频刺激的情况时常c出现。
挑选这类价位耳机的朋友,我也在论坛和线下着重观察了,搭配的前端五花八门,上到万元播放器,下到手机直接推,甚至是用蓝牙耳挂来搭配,因此不管是何种前端,保证声音风格“一致性”是关键。
前边我也讲了,铄耳每次推出的耳机其实都和定价差异过大,很多烧友在听后都“wow”的一下之后就下单了这在耳机圈实属罕见,尤其是这次南京耳机展,铄耳带着铄耳LETSHUOER DZ4(下方简称DZ4)亮相后这样的现象更为普遍。
这就是我说的铄耳为500-600这个入烧“黄金”价位段给出的答案。
入门价位也要“卷” 还要选择不一样思路
首先是包装,和产品具有“强关联性”,整体风格非常简约,只在正面印有自家logo,以及产品特性,三个类似“齿轮”图案以及一个类似飞机“引擎”的巨大圆形图案,这似乎在说明,三个齿轮相互影响彼此,还和左边的巨大圆形设备有“强关联”,而这正是这款产品独一无二的设计。
采用三颗6mm钛球顶动圈单元,以及1颗尺寸同样为6mm的动圈被动单元。多动圈耳机在高价位耳机中比较常见,但在入门而且是500多元价位中,确实是首次,其他品牌也出过三单元动圈耳机,但价格就远高于DZ4.
这款动圈耳机其实有两个关键技术,其一是主动动圈3单元的结构,其二是被动单元加入对声音影响。
不难从官方给出的示意图中看出来,四个单元均有独立腔室,它是将各个单元,主动也好被动也罢,通过导管输出到耳塞出音孔,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各个单元之间的相互干扰,还能保障各个单元在自身独立“腔室”中的调音不受到腔体外观形状影响,而在耳机中采用被动单元的设计同样不常见,至于具体作用原理属于品牌机密,再探索下去就真的会被其他别有用心的友商拿去了。
简而言之,被动单元在音箱和大耳里面常见,而且已经逐步从传统HiFi音箱“扩散”到蓝牙音箱,比如之前评测的华为Sound X 2023款,就集成了被动单元,借助主单元的振动,而引导出从单元,也就是被动单元的谐振,增强低频量感和氛围感,来提升整体能量的效率。
而DZ4不仅采用3+1动圈单元,在腔体结构设计上,为了让低频能够“最大化”呈现,在腔体外壳部分直接使用半开放设计,这样可以让低频单元最大冲程和振动幅度不会受到封闭阻力影响,对于低频释放和量感提升会起到正向作用。
LETSHUOER铄耳DZ4官配3.5mm声音解读
毕竟声音部分不能“纸上谈兵”,咱们还是以具体搭配来进行分析。
介绍详细听感之前,需要强调下,DZ4整体耳机外观和做工同样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不管是最外联合黑格科技3D打印的前腔,还是通过CNC精雕铝合金外板,以及4股54芯铜镀银耳机线配置,已是这个价位段配置“上限”,此外,配置高且佩戴舒适。
DZ4我这里会使用两条线进行搭配,一条线是管配线,另外一条线是我买的官方4.4铜镀银升级线,我是没想到耳机线包装都如此隆重,而实际听感也没让我失望。
这段话我本来是想总结在我个人年度平头横评自主选题中,但破例还是放在这里形容最合适,虽然有偷懒“嫌疑”,但却能其如其分地形容这条塞子。
“在我看来这是一条挑战500元“上限”的入耳塞子,如果说这是一条目前音质最好的500-600价位耳塞,难免有些俗气。
这是一条易推,但驱动好想找到自己想要的声音,还需要下一番精力研究的塞子,不管是用小尾巴甚至是用手机直推这样的前端,都能让你感受到这条塞子的潜力,而在搭配像海贝R6 Pro二代这样的“中流砥柱”前端后,就可以试探到这条塞子所要表达的声音是什么,中正,有如音箱的声场和低频量感以及准确细腻的声音表现力,是这款耳塞特点,它可以为“听音迷茫”的小白指引方向。”
就像我在前边讲的,这是一条阻抗仅有12欧姆非常容易驱动的塞子,好推并不意味着会推好,比如我看部分在试听过的朋友就形容这款耳机的低频“克制”且有所收敛,大家一定要注意,这就是还没有“煲开”时的声音表现。
一定要煲机100小时,重要事情说三遍。
在煲机100小时后,即使是使用官配3.5mm耳机线,在低频部分的表现,也值得肯定,对于我来讲,量感适中,这个“适中”我需要解释下,目前我的听音观更加青睐于高密度高频而不是均衡向,所以在听3.5官配线后,低频对于我来讲已经“足够中性且自然”,当然如果喜欢动次打次的风格,可以更换JVC螺旋套或者索尼哥套。
先和大家讲讲搭配海贝R6 Pro二代,3.5mm接口,中增益下的听感表现。首先是整体风格,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能量感”要高于“还原”,这是我这一段非常长时间后的总结,《boom》这首曲目基本是低频集大成者,整首曲目低频非常多且密集,鼓点密集,DZ4下的低频量感有一部分大家觉得没有“过量”的问题,是因为整个低频是有一定扩散性,因此在氛围感上,其实要比量感更容易感知到。低频量感不多,但因为本身耳机具有较为强劲的力量感,所以低频回弹速度以及凝聚力以及瞬态响应上,干净迅猛,直接干脆,不拖泥带水。不过《boom》低频量感属于“轰头”类,毕竟是夜店常驻歌曲,但DZ4仍然可以清晰地表现出低频分离度。
和高频和迅猛的低频表现就完全不一样,如果低频用“干脆”来形容,高频就像是在温水中抄了一下,会有“柔化”的表现,当然这也分听哪种器乐,比如钢琴弓弦摩擦后的泛音,就和三角铁敲击有很大不同,前者泛音要更有力量感和冲击感,线条突出,而三角铁则在泛音方面延伸并不算远,稍显“保守”。而在形体感上,要比低频凝聚力、弹性更具有可塑性。
中频就和低频与高频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个人感觉DZ4高频和低频声像并没有太大惊喜,完全是靠低频来“烘托”出下盘形体感,这个听感和我在北京耳机展,宝华韦健展厅听到的马兰士搭配805 D4的下盘力量感、声像距离以及形态极为类似,倒不是说低频有多“讨耳朵”,它更像是和技术一样,是从音箱系统中拿出来特意为能够接受这种“高级低频”感的玩家准备的。
中频在3.5mm口下中频就有极高密度表现,声像距离要比高频和低频要更近,且更加追求演唱者的口型线条,不过我在听了阿黛尔、蔡琴、韩红、霉霉等不同风格不同年龄的演唱者的不同曲目后,其实很难下定义,阿黛尔口型较大,突出了一种气势感,而蔡琴部分情歌又会有小家碧玉这样秀气表现,但需要肯定的是,线条感都比较明显,在气韵韵味方面,也不是那种突然展示在你面前,而是较为舒缓的介入,通过低频烘托来和人声“融合”,慢慢形成一种独特的,对流行乐有极强张力表现的风格。
音质解读有点多了哈,当然这篇会和以往有很大不同。
因为我准备在视频中详细解读4.4平衡口下的声音表现,这和目前市面上所有评测都不一样,好像截止到目前,还没有博主使用4.4平衡口搭配过。
先卖个关子,4.4平衡口下的LETSHUOER铄耳DZ4,或许是目前千元内入耳耳塞的“音质上限”。
咱们也别最后总结了,评测还没有结束。如果你对这款耳机有很大兴趣,想了解下,欢迎在评论区进行评论,我会进行详细解读,咱们视频见。
查看文章精彩评论,请前往什么值得买进行阅读互动
相关推荐
【首发详评】别人卷动铁它卷动圈 LETSHUOER铄耳DZ4可“意难平”啊
流水的咖啡新贵,铁打的星巴克?
评亚马逊新品:移动战局,有心无力
“你管得着吗”热搜背后:日渐尴尬的中国乐评人
大厂中层“再就业”:路难选,意难平
车圈撕起来,饭圈都得靠边站
当互动成为「Z世代」本能,「互影」想用“互动能力”重做一遍内容行业
长音频——难做的中国“好声意”
几千个饭圈富婆,在闲鱼打了一架
剑桥酷炫新发明:卷起来,一块布就是一个显示屏
网址: 【首发详评】别人卷动铁它卷动圈 LETSHUOER铄耳DZ4可“意难平”啊 http://m.xishuta.com/newsview85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