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清和社长
看到很多人反馈,感觉今年比去年还难。
这让人感到困惑。今年经济在复苏,按理来说消费和投资修复,生意应该更好做,那么,为什么你觉得2023年比去年更难?
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哪些行业今年比去年更难?
我随便举几个例子。
比如说,自媒体人。前段时间出现了一轮大v停更潮,还在做的很多自媒体人也是苦苦支撑,流量大的不少也是在赚吆喝。
去年,很多人在家里刷视频、刷抖音,自媒体可能还好一点。今年,大家都出去忙生意、忙工作、忙找工作,刷视频的时间少了。更重要的是,自媒体的金主广告商不投钱或少投钱了,靠广告收入的自媒体就很难经营下去了。
还有直播带货,也说比去年还艰难。去年出行不方便,很多家庭在网上买东西。今年大家可以出去了,线下消费多了,出去吃烧烤、看电影、旅游。网上购物自然就少了。
还有什么行业叫苦连天的?
比如,做贸易出口、制造业出口的。去年上半年,出口是不错的,但是从四季度开始就不行了。今年除了汽车、储能等少部分产品,其它大部分产品,特别是服装、鞋帽、箱包等廉价商品,还有电子产品,出口都很低迷。
还有送外卖、送快递、做滴滴、做货拉拉的也说艰难。
有一次公司搬运一点东西,我叫了一个货拉拉,问师傅今年有没有比去年更好做。他说不行啊,今年很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都来干这行。今年订单虽然多了,但做的人也多了。
送外卖、送快递的情况更明显,这行就业门槛相对比较低,今年很多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包括一些大学生,去送外卖、送快递。非常不容易,竞争很激烈。
体制内的也说难。去年忙着防疫,今年忙着借钱发工资、忙着应付债务。现在很多地方都在盘活国有资产,把几十年的经营权一次性拿去银行抵押,然后发工资。体制内的薪水减少了、奖金减少了,一些编制外的临时工还被清退。
还有卖手机、卖汽车、卖家具家电都喊难。很多人感觉,今年经济复苏,但赚钱比去年似乎更难。
这是为什么呢?
可能有预期差的因素,大家对经济复苏的预期太高了。但是,除了预期差,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因素被忽略。
这轮价格下跌,正全面冲击经济
这里,我从价格开始讲起,重点讲价格下降带来的冲击。
这轮价格下跌正在全面冲击经济,尤其是企业和家庭的收入,导致大家这段时间白忙、穷忙。这轮价格下跌周期带来的风险,被市场严重低估了。现在大家要重视起来,要高度关注价格走势,这是我重点要讲的。
今年CPI持续下跌,4月份已经跌到了0.1%,很多产品价格在下跌。PPI已经连续7个月负增长了,接下来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负增长。
我们看昨天发布的PMI:
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跌到41.6,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跌到40.8,都是历史性低位。非制造业的投入品价格和销售价格也在快速下跌,跌到47点多。这是非常惊人的下跌,从上游到下游整条产业链都在下跌,而且大多数行业价格都在下跌。
为什么价格持续下跌?
我之前讲过,这轮价格下跌,主要是上游原材料出清和下游需求不足双重夹击。
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经济刺激开始讲起。你们发现没有,每一轮经济刺激过后,都会出现产能过剩,然后价格快速下跌。
2009年那次4万亿救市,全国建高铁、地铁,地方城投崛起,修路造桥建房。但是,到2011年下半年,上游大规模投资引发产能过剩、库存高企,PPI快速下跌。
2014年下半年全球刺激政策衰退,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暴跌,PPI进一步下跌,到2015年年底,PPI下跌到-6%。
这轮价格下跌的周期非常长,维持了4年时间。这是非常惊人的。当时,上游钢铁、水泥、煤炭和下游房地产去库存压力非常大,同时负债率上升。我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
那么,现在这一轮价格下跌是怎么来的?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国和美国都在救市。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国家好像在分工合作。
美国给普通家庭发了2万亿美元,刺激消费需求,拉动需求快速增长,商品价格大涨,带动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涨。中国也扩张货币和财政,但不是刺激需求,而是刺激投资需求,也就是大规模投资基建和制造业,然后疯狂地向美国出口。
不过,去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的需求开始降温,上游产能明显过剩,原材料价格开始下跌,到四季度,中国出口快速下跌。国内家庭购买力又不足,没办法承接这么大的产能,原材料价格又进一步下跌,特别是煤炭、钢铁、化学材料。到今年5月份,从上游到下游,价格还在下跌。
为什么每一轮刺激,
都会带来产能过剩?
原因很简单,通过货币超发刺激经济,短期内名义价格上涨。价格扭曲误导了企业,企业误以为需求旺盛,盲目扩大产能。
但是,货币刺激不会增加家庭的真实购买力,反而导致通货膨胀爆发。所以,市场真实需求没有太大变化,但是企业的产能却扩大了,这样就会出现产能过剩。
在中国,长期把货币投放到上游投资,下游家庭的购买力长期不足,更容易出现一轮一轮的产能过剩。
在去年的报告中,我一直使用一条线来跟踪,什么线?去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下降,规模以上工业利润下降得更快。这说明什么?说明投资收益率持续下降。上游持续投资,下游没有足够的购买力来消化,库存上涨,价格下跌,企业利润自然减少。
到今年,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下跌,下游价格进一步下跌,但是需求还是起不来,工业企业利润就大幅度下降。
所以,每一轮经济刺激过后,定然迎来一轮价格下跌周期。
那么,价格下跌有什么影响?
影响非常大,我们不能低估这轮价格下跌带来的冲击。炒股的人最清楚,高买低卖,就会亏本。在股票价格单边下跌的时候,越买越亏,没有赚钱的机会,除非做空。
在实体经济中,从上游到下游价格下跌,整条产业链的人可能都不赚钱、甚至亏本。如果价格持续长期下跌,越投资就越亏本,这是很要命的。
比如说汽车制造。去年四季度,汽车的原材料很贵,尤其是新能源的原材料价格很高,汽车厂商采购原材料组装汽车,这个汽车的成本就很高。
但是,当汽车制造出来后,今年3月份,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下跌,汽车价格也下跌,厂商大打价格战,以价换量,利润明显下降,一些新能源汽车卖一辆亏一万。
之前,我们讲过庞巴维克的迂回生产理论。迂回生产有周期,投资有周期,有周期就会有风险,这个风险具体来说就是价格下跌的风险。为什么说企业家的事业是一项风险事业?因为企业家干的是迂回生产事业,这是一种风险事业,最怕遇到价格持续下跌,手上一堆库存。
所以,整条产业链的价格持续下跌,“面包比面粉便宜”,整个行业利润下降、甚至持续亏损。
今年前4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下降20%左右,国有、股份制、外资、私营企业全面下降,其中私营企业利润下降22%。
价格下跌,利润下降,企业怎么办?
第一,拼命清理库存。
5月份,制造业新订单下降,库存也在下降,这说明企业在主动去库存,经济正在进入下行周期。价格越是下跌,企业越是甩卖库存。
PPI和工业品库存走势是一致的,而且PPI大概领先库存周期五六个月。按这个推算,工业品的去库存还没结束,还在中途,还需要继续去库存。
第二,忙着甩卖资产,甩卖不赚钱的业务。
除了甩卖商品去库存,还可能甩卖资产和业务,把之前过度投资、但又不赚钱的业务卖掉,回收现金流,先活下去。
第三,减少贷款、减少投资、减少招人。
今年大家都在讨论,私人部门不贷款了,不投资了,怎么回事?这轮价格下跌对他们的冲击太大了,价格持续下跌,越投资越亏本,他们在忙着清库存、甩卖资产,忙着还债。
今年就业形势为什么没有好转?企业没有赚钱,不会扩大投资,自然就会减少雇佣,尤其是减少没有经验的年轻人,现在青年失业率反弹到20%。
第四,想办法转行,做其它还能赚钱的生意,这样内卷更加严重。
今年复苏,总还有些行业是复苏的,比如餐饮、酒店、旅游是复苏的。
之前,我在讲消费的时候讲过,今年消费复苏是分化的,日常消费偏刚需,反弹比较明显,部分价格还有上涨。但是,可选消费、大类消费,比如汽车、手机、家电、家具、化妆品、奢侈品,依然低迷,有些可能比去年更糟糕。
为什么有些行业今年反而更难做?
原因很简单。
今年,企业利润没有增加反而大降,就业状况没有明显的改善,家庭收入没有明显增加,自然购买力没有明显增加。
疫情放开后,一些人出去吃饭、吃烧烤、去看电影、去旅游,把钱花得差不多了,其它消费自然就会减少,尤其是那些短期内非必要的开支会减少。比如,衣服能穿先穿着,汽车能开先开着,手机能用先用着,苹果新款暂时不买。
还要注意的是,有些中产家庭的收入在减少,比如大厂裁员,公务员降薪,这些家庭是消费的主力军,特别是大类消费。但是,现在他们的收入在下降、消费预期也在下降,对大类消费的冲击很大。
所以,有些行业,尤其是大类消费,短期内可有可无的消费,可能比去年还差。如果你是企业老板怎么办?
你可能会转行,这行赚不到钱,找个还能赚钱的行业去卷一卷。
这两天经济学家圈一个大家议论比较多的事情是,一位知名经济学家转行卖产品、带货,有人嘲笑他“脱虚入实”“实业救国”。
我还是比较认真看待这个事情的。这说明经济学家,尤其是非体制内的经济学家,生存不容易。他们的产品,不是刚需产品,现在市场下降的比较多。怎么办?这位经济学家,像企业家一样,想转行,卖一些偏刚需的产品。
经济学家这样,企业家这样,打工人也会这样。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不容易,学软件工程的,大厂裁员,不好找工作,怎么办?也到偏刚需的市场去卷一卷,每家每户都要做饭买菜吧,那就去送美团外卖,很多大学毕业生也去送外卖、送快递。
所以,在这轮价格下行周期中,家庭购买力不足,可选消费的生存处境非常艰难,企业不愿意继续投资,有些会往日常消费市场挤,整个市场都会很内卷,都在“抢”家庭那一点点的购买力。一句话:赚钱不容易。
这轮价格下行周期会持续多长时间?怎么才能走出价格下行周期?
2011年到2015年这轮价格下行周期持续了4年。泡沫危机过后,日本价格下行周期走了多久?有人说是30年。
从CPI来看,日本在泡沫危机后价格持续低迷,长期在2%以下,走了30年,直到今年CPI才上涨。但是,综合资产价格、企业盈利状况来看,日本泡沫危机这轮市场出清大概是15-20年左右,也是非常长的时间。
那么,现在这轮价格下行周期多长时间,像2011年那一轮一样几年时间,还是像日本一样十几二十年?
这是很难预测的。
经济学家把价格持续下降定义为通缩。有些经济学家很怕通缩,甚至比企业家更怕通缩。
企业家是灵活的,通缩时,他们会调整,甩卖库存、甩卖资产,开发新产品,或者转行。有些企业家还会把通缩视为一种机会,在原材料价格、土地价格比较低的时候大量买入,默默地扩张产能,等待经济复苏、需求回暖,然后大赚一把。
但是,有些宏观经济学家把通缩定义为“坏的东西”,通缩来了,如临大敌。凯恩斯就很明确地说过,虽然通胀会削弱家庭财富,会带来贫富差距,但是跟通缩相比,他宁愿选择通胀。简单来说就是,宁愿胀死,也不能缩死。很多人也是这么想的,所以货币扩张、财政扩张没办法控制。
不过,有些经济学家并不担心通缩,他们把通缩看作是一种正常市场现象。
只赚钱不亏钱的市场不是真正的市场,只涨价不降价的市场不是真正的市场,也没有这样的市场。价格下降、通缩,跟价格上涨、繁荣,是一样的。价格下降周期是市场出清的过程,是市场在显灵,在调节,企业家会在这里面调整,有人清库存、甩卖资产,有人会乘机抄底资产。这就是市场。
这是两派不同的观点,我们怎么办?
有人说总需求不足,那就要继续刺激,继续借债投资。2011年到2015年这波价格下行,怎么走出来的?其实就是供给侧改革、棚改货币化。通过抵押补充贷款给房地产注入了3万亿资金,还有大规模的信贷,全国大小城市房地产价格大涨,各地新城拔地而起,帮助上游的钢铁、煤炭、水泥清库存。
但是,结果呢?宏观经济杠杆率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企业、家庭的债务都大幅度增加。到现在,借债借不动,投资不敢投,消费没钱消费。所以,用更大的泡沫去盖之前的泡沫,这不是解决办法,会制造更大的危机。
到底该怎么办?
如何走出这轮价格下行周期?
这里我简单讲一下。
首先,政府肯定要救市,关键看怎么救,用什么办法。比如2万亿救市资金,继续投资基建,还是发给普通家庭?
其次,不赞同大规模刺激的办法,要转变思路,实施一系列改善民众收入的政策。
比如,发行一笔国债给普通家庭发现金。
比如,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减轻购房家庭的债务负担。
比如,提高国有企业的利润上缴比例,然后给中小企业减税、退税,实施负个人所得税制度,给低收入家庭提供税收补贴。
今年前4个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1.4万亿元,同比增长15.1%。现在只有国有企业还有这样的利润增长。但是,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偏低,如果算上对国有企业的税利返还,上缴比例是不足的。
提高国有企业的利润上缴比例,然后给中小企业减税、退税,给低收入家庭提供税收补贴。
比如,大规模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大幅度提高农村家庭的养老金额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启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宁要改革带来的4%,也不要刺激带来的5%。
所以,要高度重视当前这轮价格下跌周期的风险,要通过改革开放来突破。
财政、货币、银行、土地、国有企业都需要改革,还有改善国际关系,这样才能走出经济困境。
只要普通家庭有钱、养老有保障、负债不高、藏富于民,GDP是多少、CPI是多少,并不重要。
发布于:北京
相关推荐
2023,比去年更难?
百度正用谷歌AlphaGo,解决一个比围棋更难的问题
马斯克亲口承认:开发安全可靠自动驾驶汽车比想象中更难
戒烟也有性别差异?原来女性比男性更难
贝佐斯:善良比聪明更难,选择比天赋重要
做增长,从0到1难,从1到100更难
华为 2019 年收入 8588 亿:今年很难,明年更难
三家财报一文读懂蔚小理的2023
左晖创业难,贝壳守业更难?
让人类好好说话,比登陆火星更难
网址: 2023,比去年更难? http://m.xishuta.com/newsview77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