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草木皆兵:我们为何对“生命的存在”如此敏感?

草木皆兵:我们为何对“生命的存在”如此敏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神经现实 (ID:neureality),作者:董达、董岩鑫、邢骏浩、陈巍,原文标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从狼群效应管窥生命性感知》,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东晋时期,前秦皇帝苻坚亲率大军80万进攻东晋。东晋任命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8万兵马迎战。苻坚听说对方只有8万兵力,态度十分傲慢,根本没把小小晋军放在眼里,他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速战速决。谁料,双方刚一交锋,苻坚便领教了对方的厉害,自己的25万先锋部队在寿春一带被晋军打得大败而逃。

前秦锐气被挫,人心惶惶,军心动摇。他慌了手脚,再不敢掉以轻心,赶紧与弟弟苻融趁着夜色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视察敌情。当晚阴雾蒙蒙,双方军队相隔淝水,苻坚远远望去,只见对岸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向北望至八公山,那里驻扎着晋军的大本营,阵阵夜风呼啸而过,山上随风而舞的一草一木,俱像是漫山遍野的晋军。苻坚转回头,面有惧色地对弟弟苻融说道:“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呀,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

这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而成语——草木皆兵——也早已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我们沉浸于刀光剑影的古战场或儒将谢玄“弈棋定天下”的风流倜傥中时,你脑中是否会一闪而过一个疑问:世事练达如苻坚,即使身处大战先败的窘境,又怎么会将黑暗中的草木误认为举止规范的士兵呢?

AI绘画:草木皆兵 by Stable Diffusion

事实上,你有这样的怀疑是合理的,即使是史学家,也曾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认为故事本身十分荒诞而其真实目的是用以丑化苻坚这个前秦帝王的英勇形象。在草木皆兵的故事中,苻坚将黑暗中的草木误认为是士兵,而在心理学界,这种现象有一个专有的称谓——狼群效应(wolfpack effect),它与对生命性(animacy)现象的感知密不可分。如果你曾了解过“狼群效应”实验,你就会明白,将不会动的草木感知为整装待发的士兵是完全可能的。同时,它或许会为你的生活提供一些新的启示。

我们从生活的视角切入,让大家先对生命性进行一些了解。简言之,心理学意义上对生命性的感知颇为正确地(同时目前又缺乏合理的科学解释)与生物学意义上的外在的生命对象相对应。当你拜访朋友时,走进朋友家的庭院遇见了一只正在奔跑的小猫。在我们的视觉经验中,猫与你朋友在庭院里的椅子是不同的。小猫是有生命性的;而椅子不是。

视觉上的区别不仅仅是猫会四处走动而椅子不会。你朋友刚买的遥控变形金刚可以活动四肢,甚至迈动行进,但是并没有显得有生命性。此外,这只猫可能会突然躺下睡觉,同时继续显得有生命性。有些对象在视觉上呈现为有生命性的,有些则不是。

当然,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认为遥控变形金刚是按照既定的程序来运行的,具有很强的可预测性,从而使我们在视觉经验中觉得它没有生命性。而朋友家的猫所进行的运动则缺乏科学已知的规律加以描述,它具有难以预测的性质从而使其在视觉上显得有生命性。

但是,可预测性与不可预测性并不能解释有无生命性的区别。很多不可预测的事物也并没有显得有生命性的,比如,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纸飞机从楼上被扔下来,它的行动轨迹是难以预测的(这几乎取决于外力),纸飞机也并没有表现得有生命性。此外,通常有生命性的运动是认知主体明显可预测的(在生命具有目的性的意义上)。也许你会预料到小猫会在门铃声响起的时候飞跃而起向门口跑去。那么小猫的运动是可以预测的,且表现得有生命性。

并且,从我们对外部事物的认知上来讲,朋友家的小猫是“活的”,而遥控变形金刚、庭院里的椅子则不是。但是,假如我们不把目光局限于是或不是具有明显生命性的一隅之物,我们将目光定格于植物——通常而言显得没有生命性。但同样也存在例外,比如猪笼草可能被描述为有生命性的植物。其次,我们在观看加速播放的植物生长的视频时似乎又会让人产生疑惑。这些例子非常有趣,它们表明在生命性的感知(心理学)与生命(生物学)之间显示出了科学解释的鸿沟。

如上,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定义生命性概念的内容,它是引向狼群效应的重要一环。来自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Mason Westfall在文章《感知自主性》(Perceiving Agency)*中写到生命性是知觉呈现的,生命性的表征也具有知觉表征的功能轮廓,比如对有生命性的刺激的偏好眼跳是非常快的,而有生命性的刺激负责的是自下而上的对注意的捕获,同时以任务相关和任务无关的方式进行识别,并干扰视觉运动任务。

此外,认知神经科学认为负责视觉分类的脑区是围绕着在一个非常深的层次上区分有生命性和无生命性对象来进行组织的。如果“生命性”表征具有知觉表征的功能特征,那么我们就应该认为它们是知觉表征。在此理论基础上,在对生命性的实证案例实验分析中,狼群效应也便随之出现。在一项关于生命性的实证研究中,Tao Gao和Brian Scholl等人设计了一个有关飞镖与光标的追逐实验,从而引出了狼群效应*。

在这个广受关注的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在一个满是飞镖图标的显示器上移动光标。这些飞镖有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种是不断指向被试的光标,另一种是飞镖不断地指向与光标呈90度方向。飞镖以这两种情况在显示器上随机移动,当箭头指向光标而不是指向其90度方向时,人们看到并认为它是在“追赶”着光标。通俗来讲,就是人们把这些飞镖看作是有生命性的。Scholl等人将这种现象称为“狼群效应”(The Wolfpack Effect)。

接着我们将向大家介绍关于狼群效应的系列拓展实验。这些拓展试验将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狼群效应。

“搜索-追逐”(Search-For-Chasing)实验:如图A所示,此实验要求被试判断一个飞镖(狼)是否在持续地向另一个飞镖(羊)移动,被试将在不同的条件中进行判断任务,这些条件分别是:在每个飞镖都始终朝向绿色方块时进行判断,在每个飞镖始终与绿色正方形正交时进行判断,每个飞镖总是朝向它运动的方向时进行判断,以及对照实验——所有的飞镖都被圆盘所替换的情况下进行判断任务。

飞镖本身的移动和绿色方块的行为是与判断任务无关的,实验者想以此来验证这些无关的变量(在指向绿色方块状态下)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绿色方块在实验中起到类似坐标系的作用,用于判断垂直或指向的方向关系,以此模拟出狼群效应。

实验结果表示在飞镖处于垂直情况下和飞镖被替换为圆盘的情况下进行的判断任务正确率显著高于指向情况下(即狼群效应条件)的判断任务。这表明有狼群效应存在的情况下会影响我们的判断能力。

图A:“搜索-追逐”实验

“不要被抓”(Don't-Get-Caught)实验:如图B所示,此实验的实验任务是被试使用鼠标控制绿色圆盘(羊)的运动,以避免被“狼” ——一个不断向羊移动的圆盘触碰,而所有其他圆盘和飞镖都是随机移动的,与任务无关。这类似于模拟自然界中狼抓捕羊的过程。这个实验所进行的不同情况下的测试有二:在每个飞镖始终朝向用户控制的绿光盘的情况下,与每个飞镖始终与用户控制的绿光盘呈正交的情况下。

实验提供两个版本的动画方便读者进行理解,其中一个近似被试看到的显示器,其中所有的飞镖特征完全相同。而在另一个“作弊”版本中,狼被画成红色,羊被画成绿色,这也许有助于引导读者注意到在其他条件下很难探测到追逐,但注意到被试只看到了单色的飞镖。

实验的结果是垂直条件下的成功“逃脱”率高于狼群条件组。这表明相对于垂直条件,狼群条件损害了被试对“狼”的觉察和躲避能力。它会影响一些交互行为。

图B:“不要被抓”实验

“让我单独留下”(Leave-Me-Alone)实验:如图C所示,该任务是要求被试在显示器上移动一个绿色圆盘,并试图避免与任何白色飞镖接触。显示器上具有四个象限,每个象限包含3个白色飞镖。有两个象限为狼群象限,另外两个则为垂直条件象限。在两个狼群效应象限中,每个对象始终朝向用户控制的绿色光盘。在两个垂直象限中,每个对象始终与用户控制的光盘正交。

实验旨在发现被试在狼群效应象限与垂直象限中所停留的时间差异,结果显示,被试所操纵的圆盘在狼群效应象限停留的时间显著少于在垂直象限停留的时间。这可以解释为被试在狼群象限中,感受到狼群效应的影响,将这些随机移动的飞镖看作是有生命性的,飞镖似乎变得像自然界中的狼一样在指向着羊(被试所操纵的圆盘),使被试察觉危机感,从而减少在狼群象限中的停留时间。

此外,这个实验还有一个拓展实验,将白色的飞镖替换成带有两个红色“眼睛”的圆盘,其他条件不变。最后的实验结果依然与原实验相同,但有人发出疑问,是否被试被两个眼睛吸引注意力,实验并不能完全排除注意力干扰对被试的影响。

于是,一个新的拓展试验出现,新的实验去掉了原有的两个“眼睛”,但一半的圆盘都会闪烁,闪烁也会对被试产生注意力干扰。其余的条件依然不变,最终的结果依然与原实验的结果相同。因此我们可以排除掉注意力干扰的因素,确认狼群效应的显著性。

图C:“让我单独留下”实验

“不要被抓”和“让我独自呆着”混合实验:如图D所示,被试使用鼠标控制绿色光盘的移动,需要避免触碰以下三种情况:(1)白色飞镖,(2)显示边框,(3)持续朝向用户控制的绿色光盘移动的红色“狼”圆盘。本实验分别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情况(1):在每个飞镖始终朝向用户控制的绿光盘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情况(2):在每个飞镖始终与用户控制的绿光盘正交的情况下测试;

以及情况(3):在每个飞镖总是朝向红色的“狼”盘的条件下进行测试。

这个混合实验与最初的“不要被抓”任务不同,此时的被试并不需要努力确定狼的身份,因为它总是以独特的颜色显示;也不同于最初的“让我独自呆着”任务,显示器中的一个物体(即狼)具有与用户控制光盘运动相关的运动轨迹。

最后的结果是,被试在狼群条件下的“逃脱”率低于垂直条件下的“逃脱”率,并且与垂直条件指向羊和狼群条件对狼相比,狼群对羊条件下的被试表现受损。这意味着狼群效应的存在会产生一种类似于抗拒力的因素干扰被试的注意力。我们可以想象为一个现实生活中狼群捕猎的场景,群狼朝向着猎物,前后移动试探,一只狼突袭而出,打猎物一个措手不及。

图D:“不要被抓”和“让我独自呆着”混合实验

自此有关Gao和Brian等狼群效应系列实验的内容我们已经全部了解了,想必你或许也已有所了解。最后让我们再接着回顾故事吧:

公元383年的冬日寒冷且萧瑟,一双不甘的双眼死死地望向那淝水对岸郁郁葱茏的八公山,在脑海中浮现出一段刀光剑雨的争夺画面之后,苻坚回身下出了撤退的命令。一场中国历史上悬殊的以弱胜强的战役诞生了,苻坚与撤退的数十万大军将会在不太远的将来连同身后崭新而强大的前秦帝国一样崩裂在历史的沼泽里,而东晋却因八公山上那个弈棋论战的白衣儒士将国祚延续了近50年。

生命性的干扰,狼群效应的迷惑,使苻坚终究在历史的长河中凋落。若非如此,那么在中国历史最混乱的五胡乱华时期统一中华的千功伟业也许就真的被苻坚实现了。遗憾的是,历史只能是历史,而我们终究都不是苻坚。不过,狼群效应所蕴含的生命性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我们或许还可以在下一次的朋友聚会的席间,和朋友们侃侃而谈,畅谈这狼群抓羊的奥妙。

*作者注

《感知自主性》:DOI: 10.1111/mila.12399

有关飞镖与光标的追逐实验:DOI: 10.1177/0956797610388814

狼群效应:以下说明亦可参见Scholl官网:https://perception.yale.edu/Brian/demos/Animacy-Wolfpack.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神经现实 (ID:neureality),作者:董达、董岩鑫、邢骏浩、陈巍(绍兴文理学院)

相关推荐

对称虽美,但不对称才是宇宙和生命存在的原因
金星上存在生命吗?
地球体内的“深碳”,正在冲击我们对生命的理解
英美团队发现神秘信号:金星上可能存在生命?
草木皆兵!瑞幸财务造假,SEC主席称不要投资中概股
为何真核生物如此多样?因为祖先就形色各异
隼鸟2号发现地外氨基酸,我们离地外生命还有多远?
Uber、Waymo纷纷收购仿真技术公司,仿真模拟为何对自动驾驶如此重要?
探索火星生命之路任重道远,这 3 个奥秘值得关注
36氪领读 |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

网址: 草木皆兵:我们为何对“生命的存在”如此敏感? http://m.xishuta.com/newsview70232.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