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如果遇到这几种心理咨询师,快跑!

如果遇到这几种心理咨询师,快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郭兰心,编辑:李小葵,题图来源:《女心理师》

“好想去找心理咨询师聊聊,但感觉这块市场非常乱,我又不了解心理学……”

这是很多人需要心理帮助时的真实想法,最后便对心理咨询一事不了了之。

心理咨询市场的确很乱,打开裁判文书网,能看到上百例跟心理咨询相关的纠纷:

有让来访者一次交几万块钱的咨询师;

有让来访者学“心灵易经”的咨询师;

有转头就私自把咨询内容告诉来访者领导的咨询师;

还有告诉来访者可以用心理咨询代替精神科治疗的……[1]

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怎么分辨咨询师是否靠谱、是否适合自己呢?

不说太专业的内容,今天我只告诉大家,咨询师的哪些行为预示着对方很可能不靠谱。

一、名号太多的咨询师

你第一次走近心理咨询机构,面前的咨询师微笑着给你打招呼:

“你好,我是CIPC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王老师。”

“我有4年从业经验,咨询时长在8000小时以上。”

“同时我还是婚姻指导师,也是很多人的心灵成长导师。”

哇,乍看是不是好厉害?

我们一个个来说。

第一个:CIPC?

这个几年前被曝光过,就是个山寨名号。交钱、学习几十个小时、通过简单的考试,证书就到手了。这个“证书”毫无含金量,在业内也得不到承认[2]。

第二个:从业4年、咨询时长8000小时?

如果这是真的,意味着他每周咨询40个小时。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ta有没有接受督导以保持自己的工作效果?他有没有时间精进自己的专业技能?他真的可以认真对待每一位来访者吗?

第三个:名号这么多,可信的有几个?

目前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与心理直接相关的职业只有7类:心理学研究人员、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技师、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3]

所以什么婚姻指导师、心灵成长导师,都是他们自封的。

二、N次包挽回

咨询师盯着你的眼睛,笑着说:

“小张啊,你讲的和女朋友的问题呢,我推荐你买这个5999元的心理辅导套餐,可以保证1个月内,你和你女朋友就不吵架了!”

“你到我这里来咨询,最多5次,你就能提升自我,挽回感情。”

情感咨询是心理咨询的重灾区。许多人打着心理咨询师的名号,宣称可以1个月内帮助你成功挽回伴侣心意,或是追求到你喜欢的对象。

可是,情感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每个人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怎么可能一口咬定3次、5次就让对方“回心转意”呢?

更别提,这种骗局利用了当事人焦急的情绪,收取高昂费用、不断交费升级VIP套餐,最后还很可能解决不了问题,给当事人带来二次伤害,真是造孽啊!

三、没有工作协议/知情同意书

你坐在咨询室,发现咨询师没有夸大资质,也没有保证效果,似乎挺靠谱的,要不就选这位了吧?

“xx老师,您看我们要不要签个协议?毕竟我是第一次做咨询,很多事情不明白。”

“这个你不用担心哈,我们都是有职业道德的,而且签协议还容易搞得你很紧张。你放松点,我们直接开始咨询就可以了。”

充分讨论和签署工作协议/知情同意书、让双方都明确咨询方式和咨询目的,是必需的!也是必须的!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中明确规定心理师应让来访者充分了解双方在服务过程中的权利、责任、费用设置、保密原则及例外等[3]。

工作协议是对咨访双方的保护。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去咨询,一定比稀里糊涂去咨询更好。

四、随意改变咨询时间

在咨询完后,咨询师对你说:

“我的工作是以来访者为中心,咨询时间不固定,你有需要就联系我的微信。”“如果你的困扰特别强烈,我们咨询时间可以延长到90分钟左右;要是你感觉好一点呢,咨询做半小时也行。”

这种服务看起来可以为来访者提供全方位无死角的支持,但它真的有利于来访者自我成长吗?

常规的个体咨询通常会在每周的固定时间进行,每次50分钟;咨询师会依照自己流派的不同设置咨询频率,通常是1周1次。

这是因为,不稳定的咨询时间和时长,通常对应着不稳定的收费模式、咨询设置,整个咨询的框架也是不稳定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咨询师很难给来访者有效的帮助。

五、咨询费搞活动

心理咨询机构正在搞活动,前台亲切地告诉你:

“现在预付20次咨询费,可以打8折哦!还有充10000元送1000元的活动,特别划算!”

“不过为了咨询效果,您这边至少要先交10次咨询的费用才能开始咨询,中途也不能退费。放心,如果你对咨询师不满意,我们可以免费给您换一位。”

有很多心理咨询工作室是商业运营的,难免受到商业运作的影响;但心理咨询又和普通商业服务不一样,它与来访者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搞不好可能会让来访者更痛苦。

所以预交10次费用才能开始咨询,是真的为来访者心理健康考虑吗?还是只为了盈利呢?

尽管对于心理咨询收费模式并无规定,但打折的做法,很容易让已经交费的来访者难以离开。

比如你交了10次咨询的钱,但咨询到第7次,觉得咨询师不太行,或者自己受到了伤害,却因为已经投入的金钱而难以离开,而换一位咨询师,需要投入的无形成本也是很大的。

这样一来,咨询的效果一定不会好。

好的心理咨询,应该让来访者有“随时离开”的自由。

六、建立其他关系

你跟咨询师合作已久,咨询期间都聊得很愉快。有一天咨询完,你邀请ta一起吃晚饭,“好啊!”

在那之后,你越发觉得咨询师人很好,既是专业权威的帮助者,又是生活中亲密的朋友。

“这是不是不太对劲啊……”你心里暗暗想。

这种情况,就是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双重关系。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对双重及多重关系有明确的说明:

“心理师应尽量避免多重关系,在多重关系不可避免时, 应采取专业措施预防可能的不利影响。

心理师不得与当前寻求专业服务者或其家庭成员发生任何形式的性或亲密关系, 包括当面和通过电子媒介进行的性或亲密沟通与交往[3]。”

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越复杂,咨询就会变得越不纯粹,越容易给来访者带来风险,或咨询效果不佳——比如来访者可能会想:他和我有那么多共同认识的人,我能向他敞开心扉吗?我知道他做过这样那样的事,我能信任他吗?

这也是不建议找生活中熟识的咨询师来为自己咨询的原因。

最后,身为一个负责任的心理咨询师,必须声明以上情节纯属虚构,如有咨询师对号入座,请反思。

参考文献

[1]https://wenshu.court.gov.cn/

[2]《焦点访谈》20191108 哪来的“国际认证”https://tv.cctv.com/2019/11/08/VIDEyh7Un4hLfuumxDKLcNxm191108.shtml

[3]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J].心理学报,2018,50(11):1314-132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郭兰心,编辑:李小葵

相关推荐

我做了个心理咨询,差点把咨询师整不会了
心理咨询迟来的“春天”:1.9亿潜在消费者,却存在百万咨询师缺口
美国心理求助电话暴涨10倍,斯坦福AI聊天机器人抚慰受伤心灵
「测测星座」公司孵化心理社区类产品「趣鸭」,基于AI技术解读用户心理状态
年收入过亿、MAU超百万,泛心理服务平台「测测」获得腾讯双百计划孵化
疫情期间心理咨询人次增加3-5倍,「壹心理」想要打造心理健康服务综合体
摆摆玩具,玩玩沙子,就能解决心理问题?
36氪首发|昭德心理互联网医院上线,加速心理医疗数字化进程
覆盖3.5亿人的“心理阴影”,撑起千亿美元蓝海市场
50万粉就能年入百万?心理类账号如何靠内容升级变现

网址: 如果遇到这几种心理咨询师,快跑! http://m.xishuta.com/newsview69487.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