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听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消息,有些机构已经悄悄地不再投资所谓的AI人工智能了。为啥有意思?对应的另一个层面,AI公司们还在扎堆上市以及排队等上市,他们的投资人们却已经不想再做公益了。
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自2012年加拿大教授Hinton及其学生以深度学习算法赢得ImageNet大规模图像识别挑战赛之时,AI这只煽动翅膀的蝴蝶,在全世界范围内,如同蒸汽时代的蒸汽机、电气时代的发电机、信息时代的计算机和互联网一样,推动人类彻底进入智能时代。
甚至AI还开创了很多先潮:放眼全球,中国在AI方面的发展已经从跟随到了引领;科学家创业从AI开始,逐步蔚然成风;在资本的支持下,国内的AI公司融资额一涨再涨,独角兽的数量相较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加地群星璀璨。
所以在本文中,我们想借回溯探讨且提出的是:
1、AI大厂已经自成一派,利用自身血厚的优势,不断推陈出新,利好自身的主要业务发展,也更加从实际出发,更加务实;
2、AI创业者们前赴后继,当下已经从技术派、产业派,向技术+产业融合派逐渐过渡,且资本的态度已经证明。
更重要的是,只有证明自身造血能力,讲自身业务模式可以规模复制化,深度参与到产业中,润物细无声,最终才能成为集大成者或者独领风骚者。
01 科技巨头的先锋示范
此前,Cade Metz通过自己的大量采访,还原了2021年Hinton主导的一场拍卖。在这场拍卖中,百度出价甚至比谷歌还要高,参与的还有微软和DeepMind,但最终花落谷歌,并最终改变了整个世界AI的发展和走向。
为什么这么说?正如导语所说,在2012年AI领域的顶级会议NIPS上,Hinton带着其学术成果参与其中,其成果甚至在ImageNet比赛上赶超了谷歌的庞大研究团队。
百度最先发现并直接下手:李彦宏安排当时负责百度战略投资的副总裁汤和松与Hinton取得联系,并提出出价1200万美元聘请Hinton及其学生,合约期三年。
只是在协议马上要谈成之时,Hinton问百度,自己可否评估一下其他邀约。随后,结果就变成了:美国科技巨头Google和微软,中国科技巨头百度以及英国的AI初创公司,用竞拍的方式争夺Hinton刚刚成立的、没有任何产品的小公司DNNResearch。
竞价也很快攀升至4300万美元,但可惜的是,受限于某些原因,最后Hinton团队选择了谷歌。当然,Hinton也让谷歌物超所值,其正是深度学习的开山祖师,并在2018年获得了图灵奖。
随后的2014年,谷歌还以4亿英镑的价格直接收购了Deepmind。后续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2016年,谷歌Alphago(阿尔法狗)一战成名,大败李世石,这场人机大战,也被称之为计算机史上的“登月事件”。
2021年7月22日,Deepmind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报告:该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fold”预测出了98.5%的人类蛋白质结构,这对于人类攻克医学难题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谷歌的坚持让其成为了美国AI公司之中的翘楚,并将AI应用于基因测序、芯片设计和操作系统之中。当然,这其中值得指出的是,谷歌为了AI烧钱无数,一直到2021年,DeepMind才扭亏为盈,获利4380万英镑。
同样坚持付出到如今的还有国内的百度。《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显示,过去十年,中国AI专利申请量近39万件,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百度连续多年排名国内第一,仅2020年就申请了9364件。
在百度回港上市之时,李彦宏还将其定义为百度的“二次创业”,究其原因就是,2005年冲刺纳斯达克时,百度还是一家纯粹的搜索引擎企业;时隔十六年后帮助百度叩开港交所大门的,则是深耕了十年之久的人工智能,百度已经彻底成为一家AI生态型企业。
毕竟,早在2012年,百度的AI战略就已经初现端倪,陆续成立了深度学习研究院IDL、人工智能实验室,并在2014年开始涉足自动驾驶领域,建立了Apollo 自动驾驶平台不算,还先后推出了深度语音系统、百度大脑、度秘等等技术以及相关应用。
为何百度如此看重AI?用李彦宏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互联网是前菜,它的特点是快;人工智能才是主菜,需要温火慢炖,但营养丰富。未来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声称与人工智能无关,吃不到这道主菜,将失去一个时代。”
也正是因为先锋的带领之下,美团将算法勇于优化骑手的配送,并开始不断地研发“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字节跳动用推荐算法撑起了自己整个“App工厂”的美誉;更不用说阿里建立达摩院、不断延伸自己的触角,等等。单单国内的大厂就撑起了整个国内的大半个AI宇宙。
IBM近日的报告也直接指出,2022年有35%的公司称在其业务中使用了AI,数量比2021增长了4%。且大公司在其组织中采用AI的意愿比小公司高了一倍,相比之下,2021年则是只有69%。
但其实,这也给AI的发展曲折之路埋下了阴影,大公司尚能饭否,AI生态下的创业公司又该如何赚钱?始终,技术可以推动发展,但只有盈利才能真正带来春天。
02 资本推动下的创业热潮
春江水暖鸭先知,创业者和投资人总是最先知道风向的。这样说的背后,是截至2018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总额就超过了700亿,占全球的30%以上。
尚普研究院根据CB Insights数据统计,全球现有人工智能企业超过11000家,累计融资总额超过2500亿美元。其中,美国拥有AI相关企业达到4171家,累计融资金额达到1601.9亿美元,在公司数量和融资规模上均位居世界首位;中国拥有1275家AI公司,融资总金 额为470.7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
单单语音识别赛道,就有科大讯飞专美在前,1996年,还在中国科技大学读研二的刘庆峰带队做的“语音合成系统”获得了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并且还被华为邀请去帮助优化电话语音平台,这也让他看到了语音商业化应用的前景。而之后,科大讯飞和他的十八罗汉自此诞生。
这十八个人里,除了刘庆峰之外,还有中科大电子工程系的胡郁、计算机系的胡国平等实验室师兄弟,以及六位中科大BBS黑客版版主。这种同学、校友的组合方式也成了日后AI创业的一种常规操作。
但以代际来论,其实国内已经算是兴起了两波,乃至当下已经进行到了第三波的AI创业浪潮。为何这样划分?
2012年就成立的云知声,其创始人黄伟就在经过盛大等锤炼之后,凭借着自身的过往和积累,勇敢地站出来;巧合的是,同为语音识别的公司,云知声和科大讯飞都师出中科大,就是那个在科大创业群众,“技术和Pr哪个更重要”的话题,几乎百分百都把票投给了前者的学校。
更巧合的是,几乎就在同时,李志飞也毅然辞去谷歌的高薪工作,选择回国创办出门问问,并立志要打造中文版的Google Now。语音识别的赛道日后的活跃者们就开始初露头角了。
而除了语音识别之外,AI的“显学”图像识别更是开始自这个阶段在国内发力。2011年,从清华姚班毕业的印奇与同学兼好友唐文斌和杨沐一起参加了清华大学“挑战杯”创业比赛,作品是一款基于人脸识别和人脸追踪技术的游戏《乌鸦来了》。依靠这款游戏,他们不仅获得了冠军,还让天使投资人联想之星注意到他们,从此开始走上创业之路。
随后,2014年商汤科技成立、第四范式成立、云天励飞成立,2015年云从科技成立,这些图像识别的佼佼者们也开始登上创业的舞台。
当年9月,汤晓鸥团队参加了“人工智能奥林匹克”ImageNet大赛,与包括百度、谷歌、微软在内的37个世界顶级团队竞争,取得了全球第二的成绩。这也让汤晓鸥团队声名鹊起,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飞到香港,拜访汤教授。在港中大多媒体实验室里,他听到了徐立的“猫脑”、“猴脑”理论,并让他在不久后后掷出数千万美元,助推研究团队走出实验室。
据悉,在之后2017年到2019年的三年时间里,AI“四小龙”一度占据国内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 60%的份额,仅2018年就获得了合计超30亿美元的融资,占据中国 AI 企业融资总额五分之一。其中商汤科技的单轮融资就有10亿美元,迅速跻身独角兽阵营,可谓风头无两。
这些首批的创业者们,以自己心中的技术为蓝图和愿景,用创业在不断地实现着当初的目标,在开始更加专注于技术的研发和平台的建设;到了2016年之后,AI的创业者们反而选择了不跟前期同行正面交锋,反而是更加专注在细分的行业赛道之中。
如果要下一个定论的话,则是AI公司的商业模式,一种是平台型,做的是“赋能百业”的生意,一种则是锚定某一领域,往纵深里要效益。且不说自动驾驶这个分支,单单AI+医疗细分赛道中,这一变化,从2016年开始愈加明显。
2016年初,陈宽从深圳过关去了香港,经人介绍,拜访了原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当时的吕传伟刚经历完打车的大战,从风口之中全身而退,在香港疗养。听完陈宽的商业设想,吕传伟决定以个人的名义投资,英诺天使基金也愿意参与投资,陈宽获得了共1250万人民币的天使轮投资。在拿到天使轮融资后,陈宽注册了AI医疗公司——推想科技。
随着Alpha GO带火AI,资本密集的进入,开始寻找能与AI相结合的产业,医疗成为一个绝佳的选择。从2012年成立之初就聚焦安防领域的依图科技也在这年切入AI医疗领域,成立依图医疗公司。
不过,雨点虽大,但雷声不大,医疗业务并未给依图的业务带来质变,尤其是在IPO遇阻后,朱珑决定把“拖油瓶”依图医疗出售给同业公司深睿医疗。对于这次收购,雷锋网此前曾提到,本来是数坤要收购依图,谈到一半深睿得知插进来抢。
数坤又是谁?2018年,因成功投资小米等企业而被业界熟知的五源资本创始合伙人刘芹,在北京四季酒店见了一个创业不到半年的AI医疗公司创始人,这人就是数坤科技创始人、CEO马春娥。
此前,马春娥曾供职于IBM,但在2017年,她正担任IBM中国创新研究院的高管,但她希望自己去做更复杂、更有挑战性的事情,于是于是义无反顾的加入创业大军,和丈夫毛新生联手创办了数坤科技。这次见面后的2018年7月3日,数坤完成由五源资本等四家风投机构共同投资的1亿元A轮融资。
当下,推想科技、沈睿医疗、数坤科技,不是在上市的路上,就是在奔赴上市的路上,早已经在AI医疗的路上越走越远。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刘芹看上的AI公司不只这一家。早在2015年,他就和余凯在北京的一个酒店从晚上8点聊到凌晨3点。当时余凯离开了自己一手打造的百度IDL,宣布辞职,顺便挖走了实验室主架构师黄畅,成立地平线,五源资本也成了地平线天使轮第一个投资人。
现如今,地平线大D轮系列的大手笔超额融资,以及其和理想等新势力的合作早就将其推向AI芯片的代表公司之席。
03 处处是AI,处处不是AI
乃至到现在,即便是有些机构已经不再投资人工智能,但从数据来看,人工智能依然是科技投资中所不容忽视的赛道之一。
只是,对于当下的人工智能产业来说,反而不再处处强调自己来自何处,而是更加看重AI赋能百业之时所带来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毕竟,我们当下看到的是,大厂之中,众多科技大牛已经出走,或者直接回归产业,或者直接自己往产业更深处延溯,并进一步弱化AI本身的存在,而是强调给产业带来了哪些价值。
浮在表象的是,大厂里的AI大牛们,正在劳燕分飞,比如近日,清华大学就官宣,聘任周伯文博士为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清华大学惠妍讲席教授。而此前,周伯文曾加盟京东集团,负责京东AI研究与平台部相关业务,历任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智联云总裁,京东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等。
这个名单或许从2017年吴恩达宣布从百度辞职投身教育开始,到谷歌副总裁、首席科学家李飞飞回归斯坦福,腾讯AI Lab主任张潼出任港科大和创新工场联合实验室主任,原字节跳动副总裁、AI Lab 负责人马维英加入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字节跳动AI Lab总监李磊加入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蚂蚁金服副总裁、蚂蚁AI首席科学家、达摩院金融智能负责人漆远加盟复旦大学,就可见一斑。
让学术的归学术,让产业的归产业,对于大厂整体的AI发展之路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当然,更重要的是,大厂也在为当下AI创业的天女散花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这也是AI更加深耕产业的所在。
以盛产自动驾驶人才而著名的百度“黄埔军校”来说,其之前的文远知行、小马智行不断地做robotaxi,再到如今细分到每个垂直场景的自动驾驶都有其身影所在,也象征着AI逐步从主动脉,向产业的毛细血管迈进。
而对于AI创业者们来说,也变得更加务实,相关投资人也更加谨慎,新一批当下能拿到融资的AI创业者们,无一不是例证了AI在产业中的价值,才拿到了巨额的融资。
第一代AI公司们此前广受诟病的“技术外包”模式之下,所有的AI公司都在寻求突围,提升自己的造血能力,其跌宕起伏的IPO征程就是最真实的发展缩影所在,先是云知声和依图科技的戛然而止,再是旷视科技和云天励飞的兜兜转转,即便是上市之后的云从科技和商汤科技的如履薄冰。
用来也科技董事长兼 CEO 汪冠春的话来说,就是,你击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然后发现在这个赛道上也没有取得成功。其也是经过6年的两次战略调整,才最终从开始的To C个人语音助理,成功转化成当下炙手可热的RPA+AI赛道。
再以AI芯片来说,即便是AI功能再强大,也要老老实实一步一步地走出来,已经上市的寒武纪的主要收入和商业化前景来说,云端市场主要客户分布在互联网、金融等领域,互联网约占市场需求的50%以上,边缘市场的主要应用为智能物联网领域(包括智能电网、智慧铁路等);独角兽地平线则已经将其征程系列芯片不断地打入到上汽、理想、比亚迪等主机厂之中。
对于第二代AI公司来说,其确实抓住了场景这个产业的抓手,试图从某个待解的痛点,利用人工智能去解决问题,并将商业变现的周期变得更短,讲出更有话题性的商业故事,确实会更加擅长一些。
毕竟当下,行业人士就指出,由大数据、大算力驱动的人工智能产业“第一增长曲线”开始放缓。推动AI在金融、工业、安全、新基建等领域的价值,挖掘产业“第二增长曲线”势在必行。在其背后隐含的是,如果你不向产业迈进,就势必会有人在你不知道的地方会取你代之。
四年多前,还是百度集团总裁的陆奇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谈到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很多人会联想到谷歌、微软这些以研发见长的科技巨头。但AI商业化的榜样却是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的路径都错了,亚马逊的路径才是人工智能竞争的正途,人工智能技术的最佳商业化方式是打造生态系统。”
再看最近的一些消息,近日,美的就宣布,美的正在为智慧家居、智慧楼宇、智慧能源、智慧出行、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等七个领域构建统一的数字化底座,并为对应的行业提供专属数据驾驶舱和智能决策助手。
也因此,在当下各家AI创业者还没经历过完整的技术成熟曲线,没有真正扭亏为盈,穿越“死亡之谷”时,并不能将自己的命门完全掌握在资本的手里。毕竟,虽然资本青睐本身不是坏事,但资本潮水的方向,则是喜欢一窝蜂地涌向所谓的热门赛道,而不是静待AI的花开。
更何况,我听到的最新消息是,资本开始绕AI而行了呢?最可怕的就是被漠视,视而不见,甚至绕道而行吧?当然,好玩的是,当下,众多行业内人正在将今年标记成产业化元年。
结语
美国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曾在《奇点临近》一书中预测:到2045年,人工智能将逼近甚至超越人类智能。
李彦宏之前也说,“未来10年,AI将成为改变世界的有力工具,千行百业被重构,人们的生存空间将大大拓展,技术的价值将被充分开发。”
但十年时间,真的足以让人看清楚,在通往“诗与远方”的人工智能道路上,商业和产业落地,才是AI独角兽生存的不二法门。
好在,兜兜转转,十年时间,大小周期的经历,终于从元年升级成为产业化元年了。而这也并不是谁一直笑到最后,反而是熬到如今,终见曙光吧。
相关推荐
AI十年熬赢往事
国产操作系统往事:四十年激变,终再起风云
12306的十年往事:宕机不断、验证码晃瞎,订餐与候补姗姗来迟
典型AI公司的非典型十年
十年了,为什么小米华为三星就是打不赢iPad?
苹果手机往事与国产特斯拉的未来
苹果芯酸往事
千亿基金经理熬鸡汤
腾讯AI单挑碾压王者荣耀职业玩家:人类15场只能赢1局,坚持不到8分钟
中国搜索引擎往事
网址: AI十年熬赢往事 http://m.xishuta.com/newsview64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