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全明星VC组队,8亿投了这家芯片公司

全明星VC组队,8亿投了这家芯片公司

成立仅10个月就融资8亿,这意味着,已经打败了国内90%以上的创业公司。

但如果放在芯片行业来看,似乎又没必要大惊小怪。毕竟,前有壁仞科技18个月内累计融资超47亿,后有摩尔线程100天内募资数十亿,还有同一时期成立的沐曦集成电路一年内斩获四轮融资,在芯片国产化巨浪下,这波芯片新势力的吸金能力有目共睹。

就在近日,杭州鸿钧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8亿元Pre-A轮融资,而这家初创公司刚成立还不到10个月的时间,更令人惊讶的是,其背后已经聚集了一批豪华投资团队,由华登国际、高瓴创投、鼎晖VGC(创新与成长基金)联合领投,壁仞科技、芯岚微、晨道资本、星睿资本等众多头部产业合作伙伴跟投,其他投资人还包括松禾资本、六脉资本、C资本、中益仁资本、海河启睿资本、小即是大创投等。

能吸引如此豪华的投资阵容,这家初创公司究竟是什么来路?背后有哪些值得投资的亮点?市场风口波动下,芯片现在还是VC的心头好吗?

01 10个月融资8亿,高瓴、鼎晖都投了

成立于2021年8月的鸿钧微电子,网上公开信息其实并没有太多,但根据官网介绍,鸿钧微电子是基于ARM架构,开发面向“云原生”的“更高效能、更易部署”的服务器CPU,并为合作伙伴提供完整的参考解决方案;公司由一群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在通用处理器和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有着多年的研究积累和产业化经验。

那么核心团队究竟是何背景?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荣曾在英特尔、浪潮等龙头企业任职,在英特尔的工作经验超过20年,曾参与x86架构服务器替代传统RISC架构服务器项目,实战经验丰富。

要知道,x86架构曾占领了整个服务器CPU市场90%以上的份额,但随着近年来,Arm架构的性能提升,生态也逐渐完善,x86在数据中心CPU市场的统治地位正受到挑战。沈荣选择此时开始创业,也是希望抓住新一波浪潮。

而鸿钧微电子CTO陈伟祥,也曾任鲲鹏内核主架构师,还是阿里平头哥团队“倚天710”项目中担任SoC设计负责人。

此人曾在公开采访中说过,高效能服务器CPU一直以来都是芯片设计领域皇冠上的明珠,除了需要采用最先进的半导体生产工艺,其所面临的PPA约束以及芯片微体系架构设计中的各种“平衡设计”,都会成为挑战。而鸿钧微电子公司研发团队具备丰富的开发经验和多次服务器CPU流片经验,会基于获得的授权,进行10项围绕性能、功耗、安全的主要设计创新优化,打造“更高效能、更易部署”的服务器CPU。

除了两位门面担当,鸿钧微电子还曾被媒体扒出,核心团队背后还隐藏着多位行业大咖,尤其是GPU明星企业壁仞科技,与其“关系匪浅”。

根据天眼查资料,鸿钧微电子董事长最早为ZhangWen,巧的是,壁仞科技创始人、董事长&CEO张文日常所使用的英文名正是“MichaelWenZhang”。有媒体为证实二者关系,曾咨询过壁仞科技,但未得到公司回复。而在今年3月份,董事长已经由ZhangWen变更为沈荣。

还有巧合的是,华登国际创始人兼壁仞科技董事王林也在鸿钧微电子里面担任董事,或许,壁仞科技真的不仅仅是鸿钧微电子的投资方那么简单。

而作为法人的盛艳亚,也有一个未经验证的关联人物。原UT斯达康的盛艳亚,2003年至2013年,任全球网管开发部总监,高级总监,全球研发副总裁,宽带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和总经理等,2013年之后任UT斯达康中国公司COO等。

如果此公司核心人员关联消息为真,那杭州鸿钧微电能够赢得多家知名基金和企业资本的青睐,也不足为奇。

虽然,壁仞科技自身创立时间并不算长,但作为芯片领域的新晋独角兽,壁仞科技很早就开始通过投资协同性企业来增自身势能。2021年10月,壁仞科技第一次投资试水,就与IDG资本、字节跳动等,共同参与了国产DPU初创企业云脉芯联数亿元天使轮投资,壁仞占股比2.0661%。

而此次投资服务器CPU初创企业鸿钧微电子,其实也非常符合壁仞科技意图打造的生态蓝图。早在2021年11月初,壁仞科技创始人张文就在公开场合透露,除了DPU之外,从布局整体计算产业出发,壁仞科技正在密切关注国产CPU的最新发展,未来形成“CPU+GPU+DPU”的全国产系统级解决方案。

02 国产芯片掀起的第二波创业潮

而说起这一波芯片创业潮的冲浪者,壁仞科技明显是一个独特而另类的存在。

回想上一轮国产芯片创业潮的爆发,还是与AI热潮同步,尤其在2018年的中兴事件和2019年的华为事件之后,“芯片”成为一个国民热词,大量的芯片创业公司纷纷创立,诞生了地平线、寒武纪、燧原等一批AI芯片独角兽。

其中,成立仅17个月的寒武纪获得一亿美元A轮融资,成为AI芯片的首个独角兽;随后,地平线也宣布完成了超过一亿美元的融资。与此同时,深鉴科技和比特大陆也分别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投资。除创业公司外,以云知声、依图为代表的AI公司尝试跨界造芯,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也加入了造芯大潮。

投资者内,除了红杉、金沙江创投、创新工场这样关注科技领域的顶级VC之外,也不乏芯片行业的龙头,比如投资了地平线的英特尔,投资了深鉴科技的赛灵思、三星等。而这些创业公司时至今日,有的依然活跃于资本市场,有的被成功并购,还有的已经成功上市。

直到2020年,芯片行业掀起了第二波创业热潮,这次主要集中在GPU领域。

GPU即图形处理器,其核心优势在于解决数据并行计算问题。相较于CPU的十几核来说,GPU上可以承载数千个处理单元,而GPU具备的 “大规模并行计算”优势已在服务器、PC、游戏主机、移动端等众多场景大规模应用,应用领域从图形渲染扩展到通用计算、人工智能。

但目前,能研发高性能GPU的全球企业屈指可数,领先企业主要是Intel、AMD、NVIDIA等国外巨头,尤其是定义了GPU的英伟达,其通用GPU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几乎垄断的地位,市场占有率超90%。还曾在2021年11月,市值一度冲向8000多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芯片公司。

在几乎不可能挤出更多生存空间的GPU领域,却随着全球化的退潮,尤其是2018 年以来的中美科技竞争和脱钩,芯片国产化势在必行,GPU作为驱动着各行各业智能化发展的核“芯”力量,掌握这门硬科技的核心技术成为国家和市场生存的迫切需求。

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此次最先搅动一池春水的,居然是一个“外来者”。

壁仞科技就是第一个试着吃螃蟹的人,从创始人张文的过往履历来看,他并非硬科技领域常见的专业出身的创业者。

出生1970 年代,本科学电子工程,后进入哈佛法学院深造,拥有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及哥伦比亚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做过律师,也曾是华尔街泛美亚市场资深投资人,操刀过数百亿美元的并购交易,回国后加入商汤科技担任总裁,主导中国总部暨全球研发总部项目落户上海。可以说,张文此前的履历足够丰富且出彩,但跟GPU领域却是毫不相干。

连张文自己都曾在一些场合调侃说,自己对中国 GPU 行业的一大贡献就是 “降低了创业门槛”。

但正是这样一位跨界大佬,凭着对人脉和资本极高的整合调动能力,短短2年时间,就聚集了国内GPU赛道的“顶流”纷纷加入。

壁仞核心团队成员基本上都是行业叫得上名号的GPU架构大拿,包括华为Futurewei部门GPU技术首席科学家焦国方、前阿里达摩院首席架构师徐凌杰、海光前海外GPU部门副总裁张凌岚、曾负责海思自研GPU团队的洪洲、EDA软件巨头Synopsys(新思科技) AI芯片架构师唐杉,AMD前全球副总裁及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李新荣、英伟达上海总经理杨超源也先后加入。此外,壁仞科技20%以上成员拥有博士学位,硕士以上比例超过八成,多数来自哈佛、伯克利、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

当然,除了惊人的人才聚集力,令人深刻的还有公司强大的融资能力,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已完成数轮融资,累计金额近50亿元,估值超过100亿元,是国内成长势头最为迅猛的“独角兽”企业之一,获得了启明创投、IDG资本、高瓴创投、高榕资本等40多家机构的青睐。

然而,一石激起千层浪,几乎在同一时期,这波GPU创业潮中不甘寂寞的冲浪者们相继浮出水面。2020年,前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张建中创办了摩尔线程,在100天内募资数十亿元;几乎同一时期成立的还有沐曦集成电路,创始人陈维良曾任AMD总监,一年内获得四轮融资,吸引了红杉、五源、GGV、深创投、字节、腾讯、联想创投、和利资本、真格、经纬、光速中国等投资方。

可以说,大多专业出身、有国际巨头工作背景,融资迅猛、顶级基金加持,是这次GPU创业公司们拥有的共同标签。

03 GPU新势力成色几何?

似乎这一轮国产GPU热潮来得异常迅猛。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截至5月底,国内共有注册芯片企业1.57万家,同比增长230%。全部统计来看,我国共有关键词为“芯片”的业存续企业6.70万家。依此粗略计算,现在有近四分之一的“芯片”公司是在刚过去的2021年上半年成立的,其中融资规模最大的当属通用GPU芯片(通用GPU,用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场景的GPU)。

尤其在地缘政治、中美博弈等背景下,为国产GPU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再加上大厂精英创业,以及科创板提供的退出机制,都成为资本蜂拥而至的重要吸引力。于是,GPU成为继AI之后,最为性感的芯片投资赛道,也是芯片行业第二波创业热潮的主要方向。

根据IDC数据,2022年全球芯片市场将达352亿美元,其中GPU占比增长最为迅速,预计到2025年GPU占比将达到57%。另外,IDC预计,中国市场2025年服务器出货量将达到525.2万台,市场规模达到350亿美元。

受市场需求以及政策、资本的推动,使得GPU在国内受到疯狂追捧,但究竟国产GPU成色几何,却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号?

一方面,优质标的稀缺、企业估值过高、行业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等因素共同作用,把投资机构开始推至原来越早期项目,在今年5月的半导体投融资事件中,早期项目(天使轮、A轮、B轮)已超过70%,成立一两年的公司动不动就上百亿的估值,也让不少投资人直呼“投不起”。

另一方面,极高的资本热度将半导体行业快速催熟的同时,有限的芯片人才资源也在限制着行业的发展。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曾表示,2021年末中国大陆芯片设计企业数量达到2810家,同比增长26.7%,但其中80%以上是员工规模少于百人的小微企业。因此,在风险更大的早期投资中,人才成为投资机构首要关注的重点。

云岫资本合伙人兼CTO赵占祥也曾在采访中指出,整个半导体行业出现了人才荒的情况。由于市场人才缺口大,有经验的半导体从业者稀缺,融到了资金的项目甘愿砸钱抢人。

但当谈及目前国内GPU创业领域的现状,一些行业内人士则认为赛道过热且拥挤,一些初创项目有估值虚高,鱼目混珠的嫌疑,一些国内GPU创企推出的产品,甚至被认为已经背离了芯片研发规律,成为融资的工具跳板。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国内一些企业推出的产品,不管是在跑分还是在标准测试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但也有不少产品和演示目前还处于“PPT”状态。对于那些成立一年左右就推出多款产品的公司,一位在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人士,表示“颠覆了自己的行业认知”。

“一块GPU芯片的研发周期从立项到上市至少要3-5年,好的芯片要经过架构和应用打磨,这个过程也不可能低于两年。有的产品宣称是自主设计,但明显违反整个芯片的设计规律。GPU不可能一年半载就设计出来并跑通应用,有可能设计全是外包,或是将已流片的设计的Spec配置稍作修改。”

另一位GPU企业高管也表示,GPU新势力尚没有明确自己的细分市场,也没有想清楚未来长远的发展方向,只会用PPT吹牛,发布产品参数和性能对比时混淆视听,实际并不能够正常量产或进行流畅演示,真实性和可靠性大打问号。

事实上,市场过热带来的估值泡沫,已经引起了市场的警醒,今年以来,GPU的融资热度明显开始降温。华芯金通创始合伙人吴全表示,影响企业资本市场表现的,根本还是在于企业品质,当前半导体企业在技术等方面的积淀仍欠缺火候。“能力没变,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还一样,只是价格涨了,那资本市场自然不会接受目前这个基本面上的估值。”

虽然对于GPU创企而言,巨大的研发费用和资本开支是必需,这也导致它们急需得到资本的支撑,才能有希望在赛道上奔跑,但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长期、持续的利润支撑才是跨周期发展的强劲驱动力。

正如一位行业内的人士所说,“烧钱的模式是难以为继的,只有踏踏实实服务客户,服务市场,并且能够不断的回收研发成本,进一步实现创新,才是国产GPU的成功之路。急功近利,疯狂招人,疯狂烧钱的模式,实际上不可能快速弥补国产GPU跟国外GPU之间的差距,因为国外的GPU是一个个应用打磨出来的,国产GPU一定要有耐心,才能够在这个领域实现创新和弯道超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融中财经”(ID:thecapital),作者 | 若风,编辑 | 吾人,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全明星VC组队,8亿投了这家芯片公司
这家VC悄悄投了薇娅丈夫的公司
小米狂投了3家VC
​姚班、麻省理工的学霸们开了个公司,IDG、OPPO都投了
字节跳动,去深圳投了一家芯片公司
欧莱雅,她又投了一家中国VC
雷军大扫货:一口气投了三家芯片公司
最神奇的一群VC:十五年,投了一个时代
70岁温州老板,一口气投了两家VC
芯片烂尾之后:VC蜂拥入局,行业仍面临挑战

网址: 全明星VC组队,8亿投了这家芯片公司 http://m.xishuta.com/newsview64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