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虚拟新闻主播,最鸡肋的虚拟人

虚拟新闻主播,最鸡肋的虚拟人

随着元宇宙的兴起,虚拟人赛道成功被点燃:不论是唱跳爱豆、带货主播还是节目主持,都能找到大量承担相同功能的虚拟人。

️ 被疯狂吐槽尴尬的湖南卫视小漾  © 必应 

科技大厂、娱乐公司、传统媒体纷纷下场的原因,自然是虚拟人所谓不眠不休、没有失误、不会塌房、方便管理等种种优点。

但与此同时,盈利路径不明晰、影响力难以破圈也一直是困扰虚拟人发展的关键问题。

而其中面临问题最多的,莫过于新闻主播虚拟人:没有受众的它们就像鸡肋一样,飘荡在元宇宙当中。

01 一波一波的热潮

虽然虚拟新闻主播近几年才成为热门话题,但它们的出现远比想象中的更早:早在2001年,英国便推出了世界首位虚拟新闻主播“阿娜诺娃”

️  © 必应 

CNN将其描述为“一个可播报新闻、体育、天气等的虚拟播音员,堪比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主持人”。

这份吹嘘是否夸大暂且不论,不过阿娜诺娃确实可以根据新闻脚本快速制作视频,并实现24小时持续播报。

种种优点的加持,让虚拟新闻主播在20年前便掀起过一次播的热潮,世界各国的媒体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虚拟新闻主播。

日本推出了寺井有纪、美国推出了薇薇安、韩国推出了露西雅,CCTV电影频道也在2004年推出了国内首位虚拟电视节目主持人小龙,主持《光影周刊》栏目。

️  © 必应

 但这些可以实现不眠不休的虚拟主持人们,却并没有在数字时间中迎来“永生”:

这些主播在上线一段时间之后便纷纷销声匿迹,以至于小蓝只能在互联网淘到各种包浆图片。

在这份虚火沉寂十多年之后,随着近几年AI、3D建模技术的进步,虚拟新闻主播逐步回到大众的视野,而元宇宙的兴起更是为这股热潮添了一把柴。

与它们的前辈相比,新一代的虚拟主播形象更为多样、数量更为庞大,出现的场合也更为丰富。

️  © 必应 

2019年6月,首位俄语AI合成女主播丽莎正式上岗,这位虚拟新闻主播以塔斯社国际关系部首席专家泽连斯卡娅为原型。

丽莎由新华社、俄罗斯塔斯社和搜狗公司共同研发推出,实现了中国AI技术向海外市场扩展的探索,相关报道中称,丽莎在虚拟新闻主持人在外型、口型、声音和姿态方面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而作为向来快速跟进新技术的韩国,MBN电视台也在2020年11月6日推出韩国首位AI主播,并顺利播报了当天的主要新闻和若干条快讯。

️  © 必应

 这位AI女主播以该电视台主持人金柱夏为原型,可以在发生灾难等紧急情况时,迅速向观众播报新闻内容,

她还可以根据深度学习的数据,模仿金柱夏本人的声调、语气和口形进行新闻播报,并在1分钟内快速生成1000字的文案。

而在国内,各种各样的虚拟新闻主播更是层出不穷:

去年10月13日,北京卫视发布了依据主持人春妮开发的数字人主播“时间小妮”。

团队对春妮自然朗读的7000个句子与形象表情进行影像采集和智能处理,经过情绪仿真引擎,赋予“时间小妮”如同真人的情感表情。

️ 春妮:我报道我自己  © 必应 

官方声称,其形象气质、语音语调、口唇表情、肢体动作跟真人的相似度达到97%(很好奇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经过和北京时间客户端稿件系统、知识系统、互动系统、大数据系统进行API对接,“时间小妮”可以在北京时间App里实现播报新闻、讲解知识、广告代言、交互问答、客户服务等全智能视频服务能力。

虽然这些叠buff的每次统统来自于通稿,不过确实能从一个侧面佐证“时间小妮”的强大,它也确实是目前国内较具代表性的虚拟新闻主播。

当然,小蓝选取的这几位新生代虚拟新闻主播远远不足以覆盖全部类别、各种节目,但其实不论官方如何宣传,它们也并没本质区别:内核依然是一个读稿机器人。 

而在十多年前已经经历过一次虚火的虚拟新闻主播,真的能够在元宇宙时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吗?

02 一个伪需求

作为虚拟人庞大系统的一个分支,虚拟新闻主播存在的基础同样是市场需求,那么这份需求是否真正存在呢?

在目前关于虚拟人的各种宣传中,虚拟人最大的宣传噱头,或者最能满足受众需求的特点,就是“永不塌房”这四个字。

此次小蓝暂且不论依托中之人的虚拟人已经塌房的种种事例,仅从依托AI存在的虚拟人角度来看,稳定、可控确实是虚拟人最大的优势。

️  © 必应 

但作为一个需要严格训练,对业务能力具有颇高要求且工作内容随机性较低的职业,主播的日常工作很少存在不确定性:

极少存在工作失误的新闻主播,真的有被虚拟人替代的必要吗?

此外,大部分新闻主播与偶像不同,很少与观众产生直接交流。他们既不需要太多营业,也不需要经营人设,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便能赢得观众的认可。

这便与虚拟人存在的根基产生了矛盾:主播很少塌房,也无需与观众产生过多的情感交集,那虚拟新闻主播的存在究竟能解决什么需求呢?

确实,虚拟新闻主播24小时播报还能做到零失误的能力真人新闻主播难以比拟,但这是观众对于新闻主播的刚需吗?

️ 还是新华社的AI主播  © 必应 

首先,目前国内真正24小时播报新闻的电视频道十分有限,以现有的人才储量完全可以实现合理的排班播报。

其次,在观众与媒体双向选择的时代,又有多少人会去主动观看按部就班播报的新闻呢?这就要来到下一个问题:新闻节目受众的萎缩。

与其他种类的虚拟人一样,在诸多关于新闻主播虚拟人的介绍当中,小蓝同样经常见到类似于“面向Z世代”、“吸引年轻人”等字眼。

而这同样是一个伪命题,首先随着获取新闻消息渠道的拓展,微博热搜、抖音热榜、头条推送等成为了年轻人获取新闻消息的主流渠道:

传统电视媒体年轻观众的流失在流媒体兴起后就成为趋势。

️ 甚至已经出现了虚拟人脱口秀演员的赛道  © 必应 

此外,年轻人追逐虚拟偶像是因为它们可以实现更为多样的艺能,作为即时互动的陪伴,追星过程中获得的愉悦,是虚拟偶像们最具吸引力的特点。

而新闻主播最具吸引力的特点又是什么呢?是24小时不间断播报?还是永远不会出现口误?似乎都不不是。

反而是疯狂押韵的“段子手”朱广权、总是口误“贷款上班”的李梓萌等具有鲜明特点的主播,在消减主播正襟危坐的形象中逐渐出圈,获得了年轻人的喜爱。

当然不仅是年轻观众不需要虚拟主播,在其他年龄段的观众中这同样是一个伪需求。

本来在目前的各大媒体上,新闻主播们已经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所以归根结底,人们并不需要更多“完美无缺”的主播。

而在几乎没有市场需求的前提之下,不论技术层面再如何飞跃,实现的效果再如何完美与完善,虚拟新闻主播终究是无源之水。

️ 确实很逼真  © 必应 

或许他们可以在不同的场合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十多年前那轮热潮的消退,已经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作为在彼时更为新颖的存在,那时的虚拟新闻主播难道不应该更具生命力吗?

只见各种花样百出的虚拟新闻主播在不同的节目与报道当中纷纷亮相,却不见他们的后续发展:

这些本该用来播报新闻的虚拟主播们,更多时候反而作为新闻本身而出现,这本身就很滑稽。

而在传统新闻节目受众群体进一步缩减的大背景下,不再新颖的虚拟主播又为什么有信心迎来下一轮的爆发?

小蓝当然希望技术进步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但虚拟新闻主播或许并不是一个好选择:最鸡肋的虚拟人,或许也是届时虚火最早散去的领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元宇宙创习社”(ID:metainthehouse),作者:创习社小蓝,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虚拟新闻主播,最鸡肋的虚拟人
头部虚拟主播带货,销量却不及罗永浩零头,虚拟人能抢走李佳琦们的饭碗吗?
虚拟主播,困在二次元
虚拟主播上电视,Z世代“眼红”了
虚拟主播“内卷”,但离直播带货还有些距离
困在To B的虚拟人创业
“虚拟人”角斗场,基于“硬实力”下的人性平衡法则?
最前线丨“小明”问世,光明日报也有了自己的虚拟主播
这届冬奥会,虚拟人含量有点高
2022,李佳琦的对手是虚拟人

网址: 虚拟新闻主播,最鸡肋的虚拟人 http://m.xishuta.com/newsview6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