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人类思维方式的17种共性(二)

人类思维方式的17种共性(二)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人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思想和行为。尽管如此,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因为在这些不一样里面,大部分人都存在着一些思维的共性,而且可以说是误区,正是因为存在这些误区,才会导致各种问题。本文总结了十七种人类思维的共性,如果你能够认识到这些误区,恭喜你,你已经具备了成为异类(outlier)的条件。但就像异类的定义一样,这样的人注定是少数。文章来自编译,篇幅关系,我们分三部分刊出,此为第二部分。

划重点:

人类往往为了推动效率最大化而不给犯错留任何的余地

最好的故事取胜

我们被复杂左右,但智慧和理解的真正标志是简单

你相信一个预测的意愿,要取决于你有多希望或多需要这个预测为真

如果你没有别人的经历,就很难对别人的信念产生共鸣

人会幼稚地否认自己的缺点,这是因为你能在自己内心为自己的错误辩解,但别人不能

7. 尽管容错空间是取得长期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但我们仍为了推动效率最大化而不给犯错留任何的余地。

这是一个你争我夺的世界。如果机会你不利用,你的竞争对手就会利用。所以,大家往往都会尽量尽快利用机会。

挺好的——竞争推动了世界的前进。但副作用却令人讨厌:当所有的机会都被用尽,就再无出错的余地,而当没了出错的余地时,任何受波动和意外影响的系统最终都会崩溃。

说到去年的供应链灾难,Flexport 首席执行官莱恩·彼德森(Ryan Petersen) 这样解释道:

是什么导致了供应链的瓶颈问题?是现代金融对“净资产收益率(ROE)”的痴迷。

为了证明 ROE 的出色,几乎所谓 CEO 都把能剥离的资产都剥离了,只留下最低限度的资产。一切都刚刚好。没有过剩产能。没有战略储备。资产负债表上没有现金。最小化的研发。

为了追求更好的短期指标,我们卸掉了经济的减震器。现在,我们面临着百年一遇的需求风暴,而我们的基础设施根本跟不上。

全球的物流公司没有多余的能力,没有底盘储备(搬运集装箱的拖车),没有多余的集装箱、堆场空间以及仓库容量。这些品牌没有额外的库存。制造商手头没有额外的部件或原材料。

他说得没错,但我也部分同情那些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的 CEO,因为如果他们不这么做的话,竞争对手就会让他们破产。人类行为有个怪癖真的很怪,它会激励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直至毁灭自己。

有那么多的人努力追求生活的高效,不想浪费任何时间。但是,如果没有时间可浪费的话,你就没有时间开小差、探索新事物,或者天马行空——而这些也许是最高效的思想形式之一了。心理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 )曾经说过:“做好研究的秘诀一直都是要稍微有点不务正业。因为每天没有“浪费”一点时间,你浪费了很多光阴。”成功人士故意给自己的日程排出部分空闲时间可能会让你觉得效率不够高。确实如此,所以没有多少人会这么做。

从长远来看,容错空间对生存至关重要,但对短期生存来说,以不留犯错余地的方式让效率最大化又至关重要,这个悖论可真够奇怪的。

那些与之抗争的,少数愿意为长期生存而牺牲短期利益的公司、员工或经济体都是怪人,很少会被人理解,很容易被人看低,大部分时间都表现不佳,但却能活得够久,可以笑到最后,并拿到最高回报。

8. 最好的故事取胜。

点子最好,答案正确都没法取胜。只有故事可以——那些能够吸引听众注意,并赢得阵阵点头认可的好故事。

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你到底做了些什么,这倒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如何使别人相信你做了些什么。”

只要有信息交换的地方,不管是产品、公司、职业、政治、知识、教育还是文化,你会发现,获胜都往往是最好的故事。想法再好,解释得不好,可能也推进不了,老套甚至是错误的想法,如果讲得令人信服的话,也可以引发一场革命。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就算念购物单也能令人潸然泪下,但能治愈疾病的科学家却可能因口齿不清而被视而不见。

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没有发现进化论,他只是写出了第一本令人瞩目的关于进化论的书籍;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社交能力与商业头脑看得同等重要;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擅长给投资者描绘愿景,跟工程一样擅长;罗里·萨瑟兰爵士(Sir Rory Sutherland)曾经说过,如果不是因为圣保罗,没有人听说过基督。

哪怕有正确的想法和专家人才,扣人心弦的故事也不能缺席。

作家埃利亚斯·卡内特(Elias Canette)写道:

讲故事的人吸引最多的人。他们周围的人最密集,驻足的时间最长……他们说的话更加有力,余音绕梁的时间更长。

乔治·帕克(George Packer)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故事不是最经得起事实考验的那个,而是能满足我们最深层次需求和渴望的。

如果你认为左右世界的是事实和客观性——如果你认为最好的想法会获胜的话,你会发疯的。但大家就是这么以为的。这其实是乐观主义,因为当你意识到可以用新方式诠释旧事物,而非只能靠创造新事物来改变世界时,你就会看到巨大的潜力。

9. 我们被复杂左右,但智慧和理解的真正标志是简单。

有时长度是必要的。二战结束后,盟军在开会讨论如何处理德国问题时,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指出,“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关乎八千万人的命运,八十分钟是远不够的。”

但是计算机科学家艾兹格·迪科斯彻(Edsger Dijkstra)曾经写道:

简单是真理的标志——我们本该明事理,但复杂性仍然有着病态的吸引力。当你为学术听众做一个从阿尔法(alpha)到欧米茄(omega)都一清二楚的演讲时,听众会觉得被骗了,然后在离开演讲厅的时候就会互相评论道:“这也太简单了吧,不是吗?”残酷的事实是,复杂性更好卖。

残酷的事实是,复杂性更卖座。

当然是这样的。

一条推文也许比一本书更有洞见,但大家宁愿花 20 美元买书,却永远不会为成千上万条推文付一分钱。你送客户十句话然后想收钱,他们会厌恶地离开。给他们一份电话簿那么厚的详细说明,他们会付给你一大笔钱,还推荐给他们的朋友。

既然有简单明了的真相,为什么复杂冗长的事物却更受欢迎?

有几个原因。

一是篇幅通常是下了功夫和考虑周到的唯一证明。信息的消费者很少会尝试去客观剖析一个论点;这太难了。在阅读的时候,他们只是想弄清楚作者是否可信。这听起来对吗?能通过气味测试吗?在这个论点上作者投入的思考时间时候不是超过了几秒钟?一个论点是经过了深思熟虑,还是随性直觉,篇幅和复杂性通常是唯一的证据。

第二是你不理解的东西会给理解它的人制造神秘感。当你了解的东西我不了解时,我就很难判断你在这个领域的知识局限性,从而更容易仅凭表象就对你的观点信以为真。

第三是复杂性会给人以控制的印象,令人宽慰,而简单性很难与无知区分开来。你可以摆弄的旋钮越多,就越感觉能控制局面,因为知识的印象会加深。只关注少数变量而忽略其他一切,可能会让你看起来很无知,哪怕这才是正确的做法。如果客户说:“这个呢,这儿发生了什么?”如果你回答说:“呃,我不知道,我不看那个的。”在客户眼里,这也许表明了你的无知,而不是掌握了大道至简,前者的机率更高。

10. 你相信一个预测的意愿,要取决于你有多希望或多需要这个预测为真。

你这辈子最快乐的是哪一天?

纪录片《如何永生》(How to Live Forever)向一位百岁老人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幼稚,但那位百岁老人给出的回答却很惊人。

“停战日。”她指的是1918 年一战停战协定签订的那一天。

制片人问道:“为什么?”

她说:“因为我们知道再也不会有战争了。”

21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造成 7500 万人死亡。

在生活当中,有些东西我们之所以认为是真的,因为我们希望那是真的。这样的东西太多了,无论是人际关系、职业、投资还是政治观点都是如此——你被拥有快乐生活的渴望支配着,任何的向前看都要受到这一点的影响。

人人都是梦想家,因为当你真心相信未来会很艰难时,你的日子就会很难过。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一部动人的小说——相信你想要的结果,即使它不太可能实现——通常是唯一的慰藉。

赌注越大,就越是这样。几个世纪之前,现代医学还没有出现,放血疗法、饥饿疗法、在身上挖洞以驱除恶魔等,那时候为什么盛行这些只会让一切变得更糟的疗法,因为它能给人们一丝希望。如果你迫切需要一个解决方案,但还未发现好方案或者不易获得,此时阻力最小的一条路就是愿意相信任何事情。不仅什么都愿意尝试,而且还对尝试的事物深信不疑。

投资也是这样,那些预测专家的业绩其实与瞎猜无异,但人们仍会非常热切地聆听。越是不确定,赌注越大,你就越容易被最令人满意的答案说服。如果你说的都是别人想听的,你就可以无限期地错下去而不会受到惩罚。

11. 如果你没有别人的经历,就很难对别人的信念产生共鸣。

《华尔街日报》的杰森·茨威格(Jason Zweig)上周写道:

要是调查问卷问你是否怕蛇,你可能会说不怕。如果我把活蛇扔在你腿上,然后再问你是不是怕蛇,你大概会说怕——如果你还能再和我说话的话。

局外人与当事人的感受之间的鸿沟可能有1000米宽。

有理论认为,大型战争往往会每隔 20 到 40 年就会发生,因为这是没有收到上一次战争创伤的新一代选民、政治家和将军走上历史周期需要的时间。其他一些政治趋势——比如社会权利、经济理论、预算的优先事项等——也遵循类似的路径。

这不是因为人容易忘记。而是因为同理心与开放心态也没法重现那种真正的恐惧和不确定感。

我的猜测是,如果你能从对手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并经历过他们的生活的话,那么超过一半的分歧——无论是个人的、国内的、国际的、还是财务上的——都会消失。

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对此做了很好的总结,他说:“如果某件事看起来不理性,而且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很可能你对理性的定义是错误的。”

每个人都应该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如果我出生在不同的国家或世代,我目前持有的哪些观点我会不同意? 哪些事情我没有亲身经历,导致我对其运作机制的看法显得很幼稚? 什么样的问题我曾以为只会发生在别的国家/行业/职业,但最终也会影响到我的?

但这些问题不可能完全都回答上来。所以其实关于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不了解,当他们觉得与其他人有不同意见时,其实不过是发现了一段自己从未有过的经历罢了。

12. 幼稚地否认自己的缺点,这是因为你能在自己内心为自己的错误辩解,但别人不能。

乔治·卡林(George Carlin)曾开玩笑说,发现蠢人实在是太容易了。 “随身携带纸和笔。一天下来,就能写上 30 到 40 个名字。找到一个不需要多久,不是吗?大概八秒钟即可。”

像大多数喜剧一样,这一条很有趣,因为这是真的。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著作《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里面提到了一条更重要的事实:“发现别人的错误比发现我们自己的错误更容易。”

我要补充一条我自己的理论:把别人的错误归咎于愚蠢和贪婪比较容易,把自己的错误归咎为愚蠢和贪婪比较难。

那是因为当你犯错时,我只根据所看到的去看来做判断。简单快捷。

但是当我犯错时,我的脑海里面就会浮现一段冗长而有说服力的独白,那个声音会为错误的决定辩护,还会增加其他人看不到的重要背景。

每个人都这样,很正常。

为什么会这样?我的姐夫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他最近告诉我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只要信息足够,一切行为都说得过去。”

多好的一个观点啊。

你看到有人在做一些疯狂的事情,然后想不通,“你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然后当你和他们坐下来,倾听他们的生活,过了一会儿,你就意识到,“啊,我现在有点明白了。”

人人都是自己生活经历的产物,但这些经历很少有人能看到或知道。

对我有意义的事情对你可能没有意义,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样的经历塑造了我,反之亦然。

问题是,“你为什么不同意我的观点?”这个问题可以有无穷的答案。

有时候是因为一方自私、愚蠢、盲目或无知。

但更好的问法往往是这样,“你有哪些跟我不一样的经历导致你会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我跟你有一样的经历的话,我会像你一样看待这个世界吗?”

为什么人们会不同意对方?这个问题包含了最多的答案。

问题是好问题,但是问起来比较难。一想到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可能会改变自己的信念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因为这是在承认自己的无知。假设那些不同意你的人没有像你那样认真思考,这要容易得多,也更常见,尤其是在判断别人的错误时。

相关阅读:

人类思维方式的17种共性(一)

人类思维方式的17种共性(三)

译者:boxi

相关推荐

人类思维方式的17种共性(一)
如何过上你想要的生活:一种多学科的思维方式(二)
世界首富马斯克,底层有一套强大的思维方式
如何过上你想要的生活:一种多学科的思维方式(三)
短视频是否改变了我们的思考方式?
险峰创:非常时期,2B公司“守正出奇”的思维方式
如何过上你想要的生活:一种多学科的思维方式(一)
投资人今年关注什么方向?我用最朴素的方式厘清了(2)
非常时期,2B公司“守正出奇”的思维方式
全球最权威17种量产辅助驾驶系统大PK:特斯拉再输通用

网址: 人类思维方式的17种共性(二) http://m.xishuta.com/newsview64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