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八点,李峰都会准时现身中国西部的一个通航机场,不论烈日艳阳,还是狂风骤雨。“基本上没有休息日”。
李峰大学学习飞行器设计,有十多年军用及民用飞机研发经历,现在是一家大型无人机公司的副总裁。2018年底开始,他就和团队前往西部的四川陕西等省,为无人机物流在通航机场的适航做准备。
投身物流以来,他大半的时间都待在通航机场,跟起飞重量近4吨的飞机打交道。尤其在广袤的中国西部,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山路崎岖,沟壑纵横,高速公路网络并不发达,无人机物流被寄予厚望。
随着电商下沉和农产品上行,为了打通物流的毛细血管,一场“扩军备战”正在升级加码。除了多年扩张的“地面部队”,巨头的野心正在悄然转向“空天部队”,尤其是部署无人机这种“特种部队”。
亿邦动力调查发现,无人机已经进入核酸检测样本、血浆、药品、松茸、海鲜等品类的物流运输,试运营和常态化飞行正在多点开花。随着细分市场的探索,无人机物流必将迎来鏖战,刺刀早晚要见红。
2017年10月30日,陕西渭南蒲城内府机场,顺丰系货运无人机AT200首次公开飞行。
在蒲城机场,一块远离人群的平地上,AT200受智能操控,很快启动、滑翔、冲刺,然后进入云海之中,只能听见回响的声音。AT200的原型为新西兰“空中力士”P750,经过无人化改造以后,性能相当稳定。
首飞当天,顺丰董事长王卫出现在现场,标志性的大背头,再加上黄色裤子和浅色上衣,显得意气风发。这些年,大批无人机公司相继成立,应用场景从航拍向物流等拓展,王卫显然嗅到了苗头。
顺丰AT200首飞,在无人机圈子里炸开了锅。此后,大量无人机企业都进入这个领域,甚至一些以植保为主的无人机公司,也踏足物流。
拓攻机器人创始人兼CEO张羽,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电子工程系,后赴美留学,获得纽约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系和伊利诺伊大学的硕士学位。再后来,他在软银赛富做了5年投资人。
2015年,张羽参与创办了拓攻机器人。他认为,物流是中国最大的行业之一,如果有更好的工具,就会有更好的物流产品,也就可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2020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6.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4.6%,约为发达国家的两倍。
2019年初,拓攻的支线物流无人机星辰650完成首飞,有效载荷0.25 吨。支线物流无人机,航程不超过1000公里,载货量1-5吨,目前是中国航空物流的短板。支线物流无人机也算航空物流运输中的“大飞机”,除了拓攻的星辰650,目前市面上还包括顺丰的飞鸿98和AT200,京东的京鸿等。
去年,拓攻星辰650已飞行几百个架次,在内蒙、陕西等地做商业化试运营。“可以肯定的是,比通航飞机要便宜一半以上。”张羽告诉亿邦动力,无人机物流为拓攻三大业务线之一。
一个月前,拓攻刚完成B+轮1亿元融资。与此同时,拓攻还与顺丰旗下丰鸟航空达成合作,共同拓展支线物流。按照合作协议,拓攻将为对方提供20架大型货运无人机,订单金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
过去几年,顺丰在无人机物流方面的版图也越来越大,主要有支线无人机和末端配送无人机。末端配送无人机也叫“小飞机”,主要是多旋翼和垂直起降的无人机,载荷多在5-10公斤之间。
目前,顺丰系的支线无人机包括AT200、拓攻星辰650,以及最大载重1.5吨的飞鸿-98;而末端配送无人机,包括方舟、魔鬼鱼等。
1月25日,丰鸟科技取得支线物流无人机试运行许可和经营许可,成为中国首家可在特定场景下开展吨级载重、长航时支线物流无人机商业试运行的企业。不少观察家据此认为,2022年是中国支线物流无人机商业运行元年。
与支线物流的相对“慢节奏”相比,末端物流配送的进展相对较快。末端物流由于直接接触消费者,能够积累数据,并建立用户服务的入口,通常也是电商争夺与火拼的关键。
2017年,美团就启动无人机配送服务探索,号称要打造3公里、15分钟的标准配送服务。据最新报道,美团已在深圳8个社区和1个商圈落地无人机配送,完成近3.5万订单的配送。
另外,去年夏天,美团还在上海金山落地中国首个低空物流运营中心。美团无人机业务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先在咖啡店、生鲜店等场景应用,使配送时效平均提高一倍。
在一众巨头的竞争之中,无人机物流似乎越来越热络,可供选择的运力也开始多元化。除了平台和大厂,一些零售企业和无人机企业也在探索之中。
2018年6月8日,广州,亿航智能在永辉旗下超级物种漫广场店试点。据媒体报道,用户搜索超级物种漫广场店,小程序下单,15分钟内保证必达。
深圳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杨金才告诉亿邦动力,现在能进入无人机物流领域的,首先是平台和物流企业,如顺丰、京东、美团、中通、菜鸟等,其次是无人机运输服务企业。随着这些企业的进入,无人物流的市场规模正在快速扩大,更大的市场规模,才会有更低的成本。
新昌,浙江绍兴的一个县,离杭州大约110公里,也是中国轴承之乡。新昌也是典型的山区县,当地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说。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中国各地核酸检测需求暴增。2月,一台负责医疗配送的无人机,落户浙江新昌县人民医院。在新昌,无人机配送可以快速将核酸检测样本送到实验室。
为新昌县人民医院提供无人机的叫迅蚁,2015年在杭州成立,创始团队多人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疫情爆发前两个多月,2019年10月,这家公司获得全球首张城市物流运行许可“牌照”。目前,它主要的业务为to B和to G项目,运送应急物资、药品和常规电商中小件。
一开始,迅蚁的商业化方向多样,主要做各类即时配送,比如给星巴克和肯德基等送餐,给中国邮政做末端配送,用无人机把报刊送到偏远的山村,还有一些医疗急救。而现在,迅蚁主要的应用在医疗场景。
新昌的配送,让迅蚁意识到无人机配送在医疗领域的潜在市场。此后,这家公司深扎下去,陆续拓展了第三方检测机构和医共体的合作。
疫情期间,人们就可以在社区门诊做核酸检测,由无人机运送检测样本,能够缩短运输时间,方便尽快做出下一步的判断。
这样的好处是,一部分人留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完成核酸检测,而不用跑到大医院。无人机物流可以7*24小时服务,一天最多时可以运送2000多支核酸样本。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迅蚁的业务已覆盖到浙江、江苏、陕西、广东等地。
在这些应用场景中,比较多的业务有医疗机构的常规送检和血液的运输。随着订单增加,迅蚁更加坚定了在医疗场景方面的信心。
除了医疗场景,迅蚁还在浙江湖州和四川达州,探索用无人机送餐。目前,迅蚁在这两个城市各设了4个站点,每个站点辐射半径10公里。比如在湖州,无人机送餐服务主要面向学校,一天有30单左右。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称,迅蚁的商业化还处在比较小的规模,但公司整体是盈利的。目前,迅蚁承接的订单,多数是来自医院、学校和血液中心等。
目前,除了迅蚁,还有更多公司正在探索无人机在特定场景的应用,试运营和常态化飞行正在多点开花
比如,据《四川农村日报》报道,顺丰在四川雅江县投入百余台运输松茸,时效提升4倍,市场价格提升10%。
去年夏天,在浙江舟山,一架无人机如白色大鸟,装上梭子蟹、大黄鱼等舟山海鲜,1小时就能从舟山飞到上海。这些海鲜,2小时就可以送到上海人的餐桌。这次试飞背后的无人机公司叫峰飞航空,已在云南、西藏试飞成功。
据媒体报道,如果按照一趟20公斤的载重计算,运输成本将在60-80元之间。如果采用另一款无人机V400信天翁,单次载重可达100公斤,飞行成本也将更低。
如果用车辆运输,一次可以运送更多成本更低,但如果交通不便利,可能会延迟一个小时,或甚至延迟一天。“这一天的时间,或者几个小时的价值,在医疗领域有多珍贵不言自明,很可能起到的就是救命的作用。”峰飞航空高级副总裁谢嘉告诉亿邦动力,“这不是几百上千块钱的运费可以衡量和比较。”
新技术发展需要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全面铺开和覆盖。只要有好的场景,慢慢的使用,产生真正价值,相应的应用就会自然发展起来。“电动车也肯定首先是概念验证,然后是小规模试点、小规模示范,再到大规模商用。”谢嘉说,“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时间。”
2018年11月,广东珠海,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到处可以看到物流无人机的身影,环肥燕瘦,鳞次栉比,占尽C位。
多旋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直升机、有人机改造的无人机、大载重的预研模型......此外,动力系统也很齐备,电动、油动、油电混合、氢能源......环肥燕瘦,鳞次栉比,占尽C位。
但此后经年,不少无人机企业开始越来越“低调”。近日,亿邦动力联系到多家之前对物流“热情高涨”的企业,但被告知,尽管物流依然是可能的选项,但目前公司重点并不在物流。
从高光时刻到跌落神坛,无人机行业经历了剧烈的暂停、转型和破产之路。
一家东北的油动大型无人机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告诉亿邦动力,此前确实跟某头部电商企业有过合作,也已交付了好几架无人机,每台无人机加配套设备价值百万元。但在具体合作时,50公斤载荷的油动无人机,来回40公里起降,对方要求将成本控制在200元以下。
“对于我们的大机器来说,这太难了。”该副总经理说,合作搁浅,他们只得另寻出路。
某行业头部级企业与一家无人机巨头,曾称将联合开发物流无人机。几年前,一家日本科技公司跟深圳的两家企业达成无人机物流合作意向。亿邦动力联系上述两家企业,均表示项目并未开展,合作暂无进展。
物流是个高度内卷的行业,多家物流上市公司营收动辄数十亿,但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净利水平普遍较低。最近两年,电商快递价格战不断, 快递单价甚至击穿1元。
亿航智能首席战略官徐华翔说,物流行业也是一个单件利润非常薄的行业,需要在一定的规模下产生。如果没有大型的体量来支撑,很难撑下去。
多位行业人士都认可,无人机物流目前还没有成功先例。除了一些对时效要求极高的场景,无人机物流还很难在边际上替代有人物流。
徐华翔说,无人机公司不适合去做直接参与者,跟物流企业抢客户,或去真正运营物流,而应该做一个赋能者,为物流和平台企业提供设备,提供解决方案,帮助他们降低成本。
徐华翔认为,无人机行业的两大壁垒,一是技术,二是规模。就技术而言,谁能掌握低空物流的痛点,比如长距离运输、载重量问题和起降问题等,谁就能够制胜。至于规模,他认为谁拥有规模,谁就能够碾压对手。
如果各家快递公司都有了无人机技术,这个行业的前景就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吸引人。考虑到物流快递公司眼下的状态,尤其是低利润和受制于平台,恐怕很难有人腾出手去探索无人机技术。
反而有一种可能是,平台企业手握订单,又有资本实力,也有动力推动无人机物流。2015年,毛一年从美国高通辞职,回国做无人机创业。2018年代,毛一年带着团队加入清华同学王兴创办的美团,现在是美团副总裁、无人机业务负责人。
去年,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毛一年说,未来5-10年,无人机配送可以规模化。如果这真是潜在的趋势,平台之间的竞争也将在未来5-10年加剧。到那时,如今集结起来的“空天部队”,必将迎来鏖战,刺刀早晚要见红。
(文中李峰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邦动力”(ID:iebrun),作者:彭辉,编辑:董金鹏,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刀口舔血,又一场巨头的生死游戏
百倍杠杆、暴涨暴跌 刀尖舔血的币圈合约有多疯狂
游资爆炒中烟香港,“严打”前夕砸盘离场
你看“舔狗”的故事,她在掏你的荷包
见证又一场巨头的存亡
马化腾内部发文:我相信又一场大洗牌即将开始
马化腾的2020感悟:我相信又一场大洗牌即将开始
一块“虚拟土地”卖57.2万美元,你敢炒吗?
抖音上的“卑微文学”是个什么梗?数万人做“舔狗”,播放量超5.3亿次
宅神考拉:喝水还要出门?算了,抱着树干舔舔雨吧
网址: 刀口舔血,又一场巨头的生死游戏 http://m.xishuta.com/newsview63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