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第一批 00 后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他们有着“毕业后月薪过万”“ 10 年内年入百万”的自信 [1]。
到今年,这届毕业生不再夸下月薪多少的海口,变得更务实了许多。
社交媒体上“年包几十万,什么水平?”的帖子也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谈薪攻略,彼此在交流如何提高薪资又不至于因此错失 Offer。
毕业季来临,相比起前辈,今年的应届生衔接校园与职场之路更为坎坷,他们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求职预期。
和“狼来了”有着差不多效果的笑话大概有两个,一个是班主任口中的“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学生”,而另一个是每年春夏流传出的“最难毕业季”。
年年毕业人数都是新高,所以每一年都不容易。但在 2022 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很可能第一次突破千万大关。
根据教育部的预测,2022 届毕业生数量将达到 1076 万人 [2], 算下来同比增幅将高达 19%。要知道,十年前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只有 673 万,人数只有今年的六成。
大学生如雨后春笋冒出,不再是“天之骄子”,考研考博的人也越来越多,不少人吐槽如今连学历都通货膨胀了。
2020 年硕士扩招了 18.9 万人,扩招比例极罕见地达到了 23.5% [3],这使得两年后的这个求职季竞争变得更激烈。
像“春江水暖鸭先知”,人多,在努力找工作的毕业生是最充分感受到的。
以往可能看不上的岗位,今年却突然变成“香饽饽”,一些 985 学生甚至名校海归都要争抢工资不算漂亮的工作:
当我去面试一份月薪 3500 单休的工作时一个下午来了 8 个人面试。
上周群面了一次我才知道,一个我都瞧不上的岗位,也有一大群本硕双一流还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来和我抢。
那些十二分努力的选手在各大企业、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考试之间奔走,还可能发现每次四面八方都坐着同一批人,甚至体检、签约时还能尴尬地碰面。
今年春招季,毕业生为了谋求合适的工作已经拼尽全力。
然而,根据智联招聘《2022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截至 4 月中旬,在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仅 46.7% 已收获 Offer,低于 2021 年的 62.8% [4]。
另外,15.4% 有求职计划的毕业生已签约,也要低于 2021 年的 18.3% [4]。
分情况来看,选择到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下降了 6.5%,而选择自由职业或者慢就业的毕业生分别从去年的 15.8% 与 12.8% 上涨至今年的 18.6% 和 15.9%。
脉脉招聘市场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表示“今年是求职大年,招聘小年” [5]。
而这几年,一些行业的发展态势也发生了变化,一部分以往能吸纳较多毕业生的岗位萎缩,而制造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却不足,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加大 [6]。
2022 届毕业生的社会第一课,便考验重重。
工作不容易找,这种不自信首先反映在期望薪资的下降上——应届生不敢多要了。
在智联招聘的调查中,2022 届毕业生的期望薪资为 6295 元,比 2021 年下降了 6%。
别看 00 后意气风发,总说着要“整顿职场”,但从实际情况看,恐怕不少求职人到谈薪时就变得唯唯诺诺。
豆瓣、微博、小红书上存在着不少谈薪和选择 Offer 的求助帖,求助者们大多有着相仿的心境:
开口前字斟句酌,揣摩 HR 的底线到底划在何处,试探着多要点薪水;开价后面对 HR 的沉默或者压价感到忐忑不安;最后收到 Offer,虽然薪资离设想的有不少距离,但还是没有干脆拒绝的勇气……
不只是期望薪资下降,目前已签约学生的实际平均薪资,也从 2021 年的 7395 元缩减为 6507 元。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希望能找到一个能端得久点的“饭碗”,哪怕工资可能不够有竞争力,但胜在稳定,不用担心哪天睁眼就收到“毕业”通知。
根据智联招聘的调查,国企仍是毕业生首选,并且期望在国企就业的比例比去年多了近 2%。
另外,2022 届毕业生期望到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也上涨了 1.5%。
考公氛围进一步升温,2022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高达 212.3 万,平均竞争比达 68:1 [7],公务员再次被证实为“宇宙尽头”,竞争越发激烈。
除此以外,今年更多毕业生愿意选择中小微企业,期望到大型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同比下降了 8.6% [9]。
与此相对应的,以往大家青睐的互联网和房地产行业的人才需求和热度有所下降。
互联网行业的 CIER(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从 2021 年 1 月的 5.53 降至今年 3 月的 1.36 [8];去年分别有 25.4% 和 10.9% 的毕业生期望投入这两个行业,而今年选择比例都降低了 1-2% [4]。
渴求到国企和国家机关上班,折射出这届毕业生求稳的求职倾向。而更愿意投身小微企业,这是他们的务实选择。
薪资是重要的,发展前途是重要的,与个人的契合度也是重要的,但这些重要的求职因素可能在 Offer 由 0 到 1 的时候都排在了稳定之后。
这个毕业季求职不容易,但不同专业面临的境况或许还不相同。
老一辈总是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虽然这句老话已经不能完全适合职业种类繁多的现代社会,但专业壁垒较高的理工科专业确实有更高比例的学生定下就业去向。
截至 4 月中旬,理学和工学毕业生签约比例最高,而经管类毕业生的签约比例则只有理学的近三分之一。
在《瞭望》记者的调查中,“一些地方单位、企业非常缺乏 IT、电子信息等方面的毕业生,对文史哲、普通技术类等人才需求不多” [6]。
智联招聘的《2022 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
在 2022 年第一季度,就业景气较差的十个职业不少与传媒、文娱相关,广告、记者/采编、公关媒介这些新传相关的岗位,以及场务 / 剧务、舞美设计和编辑 / 编校 / 作家这些文艺领域的岗位都步入供远大于求的状态 [8]。
求学时,理工科学生可能需要天天和实验、数据打交道,为考试头秃,但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和岗位也更加明晰,凭着一技之长更容易找到工作。
不止是在工作机会上,根据麦可思《2021 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理工学科门类的毕业生收入依然更有竞争力一些。
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四个学科门类是工学、经济学、理学和管理学,分别达到 5913 元、5524 元、 5458 元和 5381 元。
从专业上看,月收入一骑绝尘的是计算机类,半年后平均月收入能达到 6800 元。
麦可思对 2021 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显示,计算机类相关的信息安全和软件工程专业分别以 7439 元和 7205 元的平均月收入位列各专业榜首 [9]。
不过,即使是工学也不尽然都意味着更高薪,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类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也只有 4732 元,比文学类学科毕业生的薪资还低。
而最低的,则是就业面窄的历史学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收入比工学低了 28%。教育学、农学门类的薪资也并不高,倒数第二、三,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分别为 4846 和 4984 元。
无法否认,毕业求职总是伴随着焦虑,但把目光放长到整个人生,这也只是一次命运路径分叉时出现的选择题,它可在未来漫长的时光中被调整、被改写。
我们只能安慰自己,“张华继续读研,李萍考上了公务员,我找到了工作: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1] 单恭. (2022). 反PUA不加班 这届00后找工作“挑老板”. 中国青年报. Retrieved 19 May 2022 from
http://zqb.cyol.com/html/2022-03/30/nw.D110000zgqnb_20220330_5-08.htm.
[2] 教育部. (2021).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部署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Retrieved 19 May 2022 from
http://www.moe.gov.cn/jyb_zzjg/huodong/202111/t20211119_581164.html.
[3] 教育部. (2020). 硕士扩招18.9万人:怎么扩,如何招. Retrieved 19 May 2022 from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03/t20200311_429779.html.
[4] 智联招聘. (2022). 2022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5] 程铭劼 & 赵博宇. (2022). 春招·促就业|求职大年遇上招聘小年 金三银四还在吗. 北京商报. Retrieved 19 May 2022 from http://m.bbtnews.com.cn/article/259157.
[6] 刘苗苗等. (2022). 瞭望丨大学生就业新风向. 新华网.Retrieved 19 May 2022 from http://sd.news.cn/news/2022-05/13/c_1128646053.htm.
[7] 任靖. (2021). 2022国考今开考:报考首破200万人 平均68人竞争1岗. 中国新闻网. Retrieved 19 May 2022 from
https://www.chinanews.com.cn/sh/2021/11-28/9617624.shtml.
[8] 智联招聘. (2022). 2022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
[9] 麦可思. (2022). 中国2021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网易数读”(ID:datablog163),作者:网易数读,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大学生迎最难就业季,选择慢就业的人多了起来
Z世代大学生图鉴
日本大学生最想去哪家企业?
中国开发者一年贡献600亿,苹果要扶持更多大学生创业者了
进厂打工的大学生:每天站12个小时,4年存50万
农村大学生兼职赚学费,寒假回来店没了,成了讨薪族
印度半导体要崛起了吗?
年轻人不再执着于北上广——了吗?
小贷公司不得向大学生放款,“花呗”就能告别年轻人吗?
36氪领读 | “领工资的时候不是收入,用工资买各种享受的时候才是收入”
网址: 大学生期望工资6295元,要多了吗 http://m.xishuta.com/newsview63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