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苹果 App store 允许订阅应用涨价时自动续订,引发争议

苹果 App store 允许订阅应用涨价时自动续订,引发争议

在苹果的 App Store 里,那些订阅制的应用总是会让用户挂心。之前笔记软件 Nobility 计划从买断制改为订阅制时,就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没想到,如今苹果也「盯上」了订阅制,并且已经向所有开发人员公布了「更新订阅通知」。其中最大的改变,就是订阅制应用的续费机制。

图片来自:Unsplash

根据更新后的订阅模式,开发人员可以选择自动续订订阅价格上涨,需要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并提前通知用户,这样无需用户采取行动,也不会中断服务。换言之,就是只要用户不取消订阅,即便应用涨价,也会「自动续费」。

这样的订阅制度下,如果开发人员不节制地涨价,对用户来说明显是不利的。因此,这个机制对开发者也有一定的限制。具体条件是每年涨价不超过一次,并且涨价不超过订阅价格的 5 美元和 50%,或年度订阅价格的 50 美元和 50%,且要遵守当地法律。

并且,苹果会通过电子邮件、推送通知和应用程序内的消息等形式将涨价告知用户。如果愿意的话,苹果也会通知用户如何查看、管理和取消订阅。

虽对开发者有限制,但与目前的订阅机制相比,对用户似乎依旧「不友好」。目前,当自动续订订阅价格上涨时,订阅者必须在应用价格上涨之前选择加入。对于未选择新价格的订阅者,不会在下一个计费周期续订。

对比之下就会发现,订阅机制的变化,是将用户的订阅主动权从「主动订阅」变为了「主动退出」。虽然能避免部分用户无意中中断了某些服务的情况,但对于只是对这些订阅应用有短期需求的用户来说,其实也无意中增加了订阅成本和学习成本。

图片来自:Apple

从订阅模式的更改来看,苹果似乎是在给用户「添麻烦」。而对于开发人员来说,苹果对 App Store 的应用更新策略,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过去三年内未更新且未达到最低下载阈值的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意味着该应用程序在连续 12 个月内根本没有下载或下载次数极少)会收到一封电子邮件,通知他们自己开发的应用程序可能会从 App Store 中删除。

图片来自:Twitter

为了让应用程序留在 App Store 上,App Store 团队会与开发人员联系,要求他们进行任何必要的更改,并且更新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无法不能按时进行更改,应用就会从 App Store 中删除,直到开发人员提交更新并获得批准为止。

如果是启动时崩溃的应用程序,则会立即从 App Store 中删除。

图片来自:Apple

苹果公司之后表示,其实早在 2016 年,在开发人员的建议下,也为了确保出色的用户体验,苹果就启动了 App Store 改进流程,删除那些不再按预期运行、不遵循当前审核指南或已过时的应用程序。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有超过 200 万个应用程序被删除。

目前苹果也更改了方案中的部分细节,将开发者更新受影响应用程序的时间从 30 天延长至 90 天。

图片来自:Apple

原本应用程序想在 App Store 上架,开发人员需要付费(人民币 688 元)成为「Apple Developer Program 」的会员。但碍于种种原因,有些开发人员无法按时进行更新,自己的心血就会从 App Store 里「消失」。

虽然应用从 App Store 后,依旧与开发人员的账户相关联,当前用户也能继续使用。但对于出钱又费力的开发人员来说似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图片来自:Twitter

总的来说,这个改进对用户体验有好处,但也有开发人员认为这个方案有些苛刻。苹果的App Store 作为连接开发人员和用户的平台,最好的局面应该是三方共赢。

但接连的这些改动却让人不禁疑惑,用户和开发人员付出的成本好像更高了,「真正的赢家」似乎只有 App Store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邓南,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苹果 App store 允许订阅应用涨价时自动续订,引发争议
苹果:无须用户同意,App 涨价时自动续订,网友吐槽“App Store 毒性越来越大”
亚马逊因自动续订被起诉,APP自动续费套路何时能解
苹果 App Store,正在从「解放」变成「反动」吗?
苹果App Store,正在变成“独裁的反动者”?
苹果App Store认栽,应用商店一本万利时代终结?
App Store中诈骗应用横行,网友:苹果只顾抽成
苹果App Store诉讼案:击穿苹果生态的一颗子弹?
苹果将允许第三方支付,App Store规则更新,但网友却不买账
已被骗数百万美金,App Store 中诈骗应用横行,网友:“苹果只顾抽成”

网址: 苹果 App store 允许订阅应用涨价时自动续订,引发争议 http://m.xishuta.com/newsview63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