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已经整整一年了。
2021年初,碳中和正式首次被写入“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六十年计划。2021年双碳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完成,这一年也被外界称为“碳中和元年”。
近期,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为2021年一整年的低碳转型进程提供了一份“素描”:中国在2021年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8%,但碳排放总量则上升了4%,比上半年的9%回落不少。
可再生能源增长保持强劲,2021年中国风电新增46.95吉瓦、光伏发电新增53.13吉瓦,分别占全国新增装机的26.6%和30.1%,极大缓解了碳排放的隐患。
除此之外,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也是碳中和计划的重点。据报告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渗透率为13.4%,同比增长8%。
在商业上来说,史无前例的巨量资金正在奔涌向脱碳产业,碳中和概念热到发烫。据天眼查显示,目前国内已有近2000家与“碳资产”相关的公司,其中一年内新注册的公司占比近三分之一。
涉及到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需求(硅料、铜、锂、镍、钴等上下游的原材料),供给侧(煤、化工等工厂),配套设备(环保设备、可降解塑料等)等十多个领域赛道。
据2021年高盛发布的《碳中和技术展望报告》,列举了根据碳中和需要,目前在电力能源、交通、工业、新材料、建筑、农业、负碳排放、信息技术与数字化等八大领域中,值得投资的71家中国碳中和概念公司。其中不乏中石油、广汽、理想、蔚来、宁德时代等巨头。
除了能源公司和新能源车企以外,互联网大厂也不甘示弱开始了第一年的努力。
从2021年到2022年,华为在连续两届世界移动大会(MWC)都提及自己的碳中和计划。
如果将4G比喻为绿皮火车,那么5G无异是“和谐号”动车组,但带宽速度十倍提升的后果就是数据与算力呈指数级增长,碳排量随之水涨船高,运营商不得不将节能降耗和减排列入首要攻克问题。
华为提出“更多比特,更少瓦特”的绿色电能概念:通过极简架构,以柜替房、以杆替柜,帮助客户实现省电20%-30%的目标;通过高效电源、站点叠光、智能锂电、高效配电、冷却技术等高科技术,华为数据中心预计能将PUE低至1.15。
除了“极简”以外,华为也在青海省建造占地约1200亩的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区。利用青海省丰富的水电、风电、光伏等自然资源,降低了数据中心制冷系统能耗。
据华为方面表态:新数据中心相比传统的数据中心,能效提高30%以上。
腾讯在今年2月24日发布《腾讯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路线报告》,统计出腾讯2021年整体二氧化碳排放当量约为511.1万吨。其中“范围1”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为1.9万吨,占比约0.4%;“范围2”排放当量234.9万吨,占比约45.9%;“范围3”排放当量274.3万吨,占比53.7%。
腾讯将碳中和计划的重点,放在数据中心的主动减排和新能源项目开发两个方向。
据了解,腾讯通过新研发的第四代数据中心技术T-Block,让拥有30万台服务器的园区,一年可以节电约2.5亿度,减排二氧化碳量达5.24 万吨,碳排放当量约为种植286万棵大树,约合2500个足球场面积的森林。
在腾讯强势软件领域,研发出新系统TencentOS,可以降低约10%的整机能耗,预计在2022-2023年大规模,平均将节省2亿度电/年。
为了向用户普及对碳中和的基本认知,腾讯在今年1月上线公益小游戏“碳碳岛”,通过轻松、休闲的游戏方式将碳中和话题简单化、趣味化。
2021年12月,阿里巴巴发布了《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报告》,报告统计阿里巴巴在2020年,阿里巴巴温室气体排放总计951.4万吨。其中阿里巴巴的碳排放主要源自三类:
化石燃料燃烧所导致的直接排放以及逸散排放(约51万吨);
电力和热力等外购能源所导致的间接排放(约371万吨);
数据中心、物流服务采购、员工商务旅行、员工集中通勤租用车辆等供应链上的相关间接排放(约529.4万吨)。
因为阿里巴巴线下电商业务众多,导致碳排放量近乎是腾讯的2倍。但在过去两年中,阿里员工人均能耗下降10%以上。
为了降低云计算数据中心与物流运输造成的碳排放,阿里巴巴首先将使用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办公建筑、运输等的排放。再将本地部署的IT基础设施转向云,平均能降碳84%;
然后优先选择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数据服务商,目标是2025年前,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占比达到30%;到2030年,云计算电力供给将100%采用清洁能源。
据科技日报报道:阿里巴巴为碳中和目标成立三层治理架构,在董事会设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设立“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负责日常统筹和管理;在各业务单元,设立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工作组。
2021年6月,百度集团公布了《碳中和全景图》,宣布2030年实现集团运营层面的碳中和目标。
百度将着力建立绿色数据中心、构建智慧办公楼宇、碳抵消、智能交通的全链条减碳技术赋能、智能云的节能减碳技术赋能、绿色供应链伙伴机制等六个方面构建碳中和目标。并在阳泉数据中心采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年发电量约为120000kWh,大大降低了碳排放。
近些年,百度将公司的业务核心放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这次响应碳中和的号召,百度也推出“ACE智能交通引擎”,通过智能交通、新型车路协同方式降低拥堵,从而减少了碳排放量。
据正和岛报道:目前百度已经在近二十个城市落地“ACE智能交通引擎”,为当地交通管理提供智能化服务。
汽车、物流、运输,无疑是碳排放的大户。
京东多项核心业务涉及到碳排放,让京东没办法向腾讯、阿里、百度许诺2030年实现全面碳中和,而是表示到2030年京东碳排放量与2019年相比减少50%的目标。
为了实现“减少50%的目标”,京东物流陆续在全国7个大区、50多个城市投放了近12000辆新能源车;在全国建设及引入充电终端数量1600多个;预计每年能够减少约12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除了通过新能源汽车改善碳排放以外,京东在上海嘉定建立“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光伏发电机组,由8600块单晶组件构成,一年发电量达311万度,这些绿色电力白天可供园区的办公照明使用,夜间可以通过“汽车+车棚+充电桩+光伏”的项目试点,为电动新能源车充电。
京东预计在2022年,还将在江苏宿迁和陕西西安继续建立“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光伏发电机组。
再过去的一年里,虽然有近2000家“碳中和公司”陆续成立,互联网巨头也在不断入局,但对于长达60年的碳中和计划来说,第一年只能作为筹备期。
据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报道:国内互联网科技企业对于能源数据信息披露普遍不透明,在碳中和行动上,互联网企业比起传统行业(电力、钢铁等)仍然落后。例如,目前仅有百度、秦淮数据等少数几家企业披露可再生能源用电的能源占比。
碳中和,注定是一场任重而道远的计划。
普通人对于碳中和的概念依然“不接地气”,并且难以切身体会到碳中和与自身日常生活的关联。如何普及低碳、减碳的绿色概念,也是需要花费漫长时间去完成的用户教育。
若要完成“双碳”目标,势必会把各行各业全方位进行变革,这注定难以速成。但拨开这些混乱的“战争迷雾”,碳中和也是一片广阔天地。
不管是互联网公司、能源公司、车企,都将迎来一场时代的机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锌财经”(ID:xincaijing),作者/孙鹏越,编辑/大风,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互联网的碳足迹、碳中和
碳中和,互联网巨头的战略指北针?
碳中和,中国企业的五大误区
互联网企业碳中和:怎么看?怎么办?
最前线 | 腾讯云数据中心使用光伏发电,国内大厂跻身“碳中和”大军
一家十年前就成立的碳中和公司,忽然一天接到1000个投资人的电话 丨36氪专访
谈碳 | 腾讯SSV副总裁许浩:没什么碳排放的腾讯,为什么要碳中和?
反光镜 | 花6000元学习「碳中和」,换来一张废纸
真伪「碳中和」:一个千亿行业浮出水面|深氪lite
最前线 | 腾讯公布碳中和目标是2030年,互联网大厂们将更重视环保
网址: 一年后的“碳中和”:互联网大厂都做了啥? http://m.xishuta.com/newsview62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