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料地,折叠屏手机市场忽然又掀起了一股热潮。
在刚过去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折叠屏手机成为展会最吸引眼球的产品。华为、三星、荣耀、TCL、OPPO等厂商均推出了相应的产品。
趁着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Magic V发布的势头,荣耀CEO赵明表示,今年折叠屏手机市场有望增长十倍,将是一个新的增长领域。
统计数据里,2021年全年可折叠屏手机出货规模为721万部,同比增长170.9%。预计2022年全球可折叠屏手机出货规模到1440万部。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马上就可以达到千万级出货量的品类。与此同时,整个产业链上下游订单量已经爆表。
从三星与华为在2019年2月掀起的“军备竞赛”算起,折叠屏手机这个略带科幻感的新产品进入消费市场已经三年。
在这三年间,三星与华为对各自的折叠屏手机进行了迭代;小米、OPPO与荣耀各自用实际产品宣告进入这个细分市场;vivo在撤销旗下高端子品牌NEX系列的同时,也传出即将要推出其首款折叠屏手机。
撕开拐点、爆发、风口、行业洗牌......这些被强加在折叠屏手机的标签后,三年来,这个新的手机形态距离市场预期,实际还有多远?
当头部安卓厂商全部入局之后,作为曾经的鸡肋,折叠屏手机只是炒作的一个概念,还是真的要在消费者市场迎来一波爆发?
折叠屏手机从概念走向大众,有两大标志性事件。
其一,是2019年开年柔宇与小米的跨界Battle;其二,是三星与华为的首发抢跑战。
彼时,手握“PPT量产认证”的屏幕研发商柔宇科技与“开创全球视频首发先河”的小米,在社交媒体上隔空对骂,宣称自己才是折叠屏手机的全球首发厂商。
一边是小米林斌视频演示真机上手、雷军发布长文阐述小米的创新理念,另一边是柔宇创始人刘自鸿与副总裁樊俊超通过社媒大骂小米公然造假。
一时间,两家无实质业务竞争的企业把折叠屏手机概念炒得沸沸扬扬。
事件最后没有迎来吃瓜群众想要的折叠屏真机,但小米收获了“追求创新”的好口碑和“酷”公司的美名、柔宇为下一轮融资积累了宝贵的资本。
骂战的话题性与火爆程度,更让手机行业深刻认识到,折叠屏手机这条赛道大有可为。
当小米与柔宇还沉浸在舆论战带来的热度时,行业领军的三星与华为用实际行动表明,在折叠屏手机的军备竞赛上,自己已经远远抛离其他对手。
2019年2月20日,三星正式发布Galaxy Z Fold,被认为是全球第一款大规模商用折叠屏手机;4天后,华为发布Mate X。两大安卓厂商相继“亮剑”,折叠屏手机距离消费市场只有一步之遥。
但这一步,三星走了8个月,华为走了10个月。
由于媒体测评机频繁出现故障,原定4月推出市面的Fold被迫延期发售。三星的首款折叠屏手机最终于同年9月才在韩国首发;而华为Mate X也紧接着在11月迎来限量发售。
手机市场迎来了两款实现大规模商用的折叠屏手机,尽管从使用角度来说折叠屏手机并没有带来太多的革新体验。
作为市占率最高的柔性OLED屏幕厂商和安卓手机商,三星拥有从研发到商用的绝对优势,而提前布局产业链上游的华为是国内唯一能跟上三星脚步的厂商。
时隔两年,在经历产业链加速布局研发、产能爬坡后,其他安卓厂商也拿到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入场券。
先是小米在2021年3月发布MIX Fold,随后是OPPO在同年年底发布Find N,荣耀也在今年1月份上推出了Magic V,而vivo的首款折叠屏手机距离市场也仅剩一场发布会的距离。
此时,三星Fold和后续的Flip系列已经经历三次迭代;华为在遭遇禁令黑天鹅期间,也陆续推出了Mate Xs、Mate X2和P50 Pocket等多款折叠屏产品。
安卓厂商围绕折叠屏手机大打创新、风口攻势,大有要把折叠屏这种产品形态打造成继跑分、拍照、全面屏、5G后,评价高端智能手机的又一项重要指标。
在这场新技术与高端产品狂欢背后,存在着一个所有国产手机厂商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国内手机市场的增长已经见顶。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中国手机市场在2016年迎来顶峰,出货量达到5.60亿部,随后便是连年的下滑。这个数字在接下来的四年分别为4.91亿、4.14亿、3.89亿、3.08亿,尽管在刚过去的2021年稍有回升,但实际的出货量也仅为3.51亿。
事实是,由4G带来的智能手机换机热潮已经过去。在存量市场的争夺过程中,锤子、金立等一批手机厂商从市场中消亡,魅族、努比亚等逐渐淡出主流视野。
剩下的华米OV,或者说是“荣米OV”,四分安卓手机市场。在这片手机红海中,千元机级别的下沉市场战事已经难以掀起波澜,向上探成为头部厂商的一致共识。但怎么“探”,却是一个大难题。
游戏手机、自拍美颜手机等细分市场玩法没有奏效;5G高速、低延时的特性至今没有在手机领域带来真正的应用革新,预期中的换机潮没有到来。除此以外,安卓厂商还要应对苹果iPhone近年来的价格下沉攻势。
消费者对于厂商口中的高端化战略、研发投入数字并不敏感,市场需要实际看得到的产品作为参照。
折叠屏手机的出现,成为一剂缓解国内手机厂商增长焦虑的良方。
在这波折叠屏手机热潮中,一批产业链上游企业快速成长了起来。
其中,作为影响折叠屏手机的两大关键技术,柔性OLED面板与铰链的相关上游企业受到广泛关注。
在全球范围内,三星自研的柔性OLED面板无论是研发程度还是市占率都保持领先。在国产手机厂商对于折叠屏手机的研发需求驱使下,国内面板厂商近年纷纷大规模投资柔性OLED产线,极大推动了柔性OLED的研发和产能。
目前国内厂商中,有供应或布局柔性AMOLED的企业主要为京东方、维信诺、深天马、柔宇科技、TCL科技旗下华星光电。
以华为Mate系列折叠屏手机屏幕供应商京东方为例,目前京东方拥有三条第六代柔性AMOLED产线。其2020年柔性AMOLED产品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超100%,市占率位居全球前二,2021年前三季度出货约4000万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另一家屏幕研发商维信诺方面表示,2021年以来,公司控股的昆山5.5代生产线、固安6代柔性生产线产能持续释放,良率、稼动率进一步提升,产品持续交付一线品牌客户。
另外,公司参股的合肥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广州增城柔性模组线均已实现对品牌客户的量产交付,产能稳步爬升。
据维信诺披露,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昆山第5.5代AMOLED面板生产线出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约85%,固安第6代AMOLED面板生产线出货量同比增长约135%。
影响折叠部分的铰链技术在解决折叠屏手机弯折角度、折痕、提升开合手感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折叠屏手机研发的另一关键零部件。
在折叠屏手机起步阶段,多数品牌厂商选择自研设计铰链并交由韩国或台湾供应商代加工,以此实现自身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随着国产手机厂商更多进入产业链上游,与供应链厂商共同推进对铰链设计的研发,铰链领域也迎来了高速发展。
据证券时报报道,A股公司中,东睦股份、宜安科技、精研科技、弘信电子有布局折叠屏手机铰链领域。
其中东睦股份已成为华为手机MIM件最大供应商,也是华为第二款折叠屏手机MateXs铰链的核心供应商;宜安科技生产的液态金属铰链结构件已为客户批量供货;精研科技表示目前公司具备折叠屏手机转轴件(铰链)的研发和量产能力,已为主要客户进行转轴件的生产并陆续出货;而弘信电子产品已应用到折叠屏手机、OLED屏手机上,且实现对折叠屏手机中连接铰链的多层板FPC的供应。
此外,产业链上游与柔性盖板、电池、触控技术相关的企业也在这波热潮中快速发展。
手机厂商态度明确,供应链研发技术日渐提升,但问题在于,消费者是否愿意为折叠屏手机买单?
在折叠屏手机销量的宣传口径上,国内厂商习惯于使用“售罄”、“补货”、“供不应求”等字眼,去营造自家折叠屏手机的火爆热销,而产品之所以未能普及,是因为上游供应链的产能问题。
但是市场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实际上,除了三星以外,暂时还没有厂商正式公布自家折叠屏手机的销量情况。
据三星公布的数据显示,三星Z系列(即Fold、Flip折叠屏手机)在2021年全球范围内的销量约为800万台,占了其手机总出货量约2%。
对于早已把S旗舰系列卖到万元级别的三星而言,并不存在寻求高端化的压力。因此,这个数据可以作为全球手机市场对于折叠屏手机需求情况的一个参考。
而在国内,根据IDC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折叠屏手机的总出货大概为150万台,约为市场大盘的0.4%。
可以看到,无论是全球范围还是国内手机市场,折叠屏手机的需求情况远未到厂商频频宣传的火爆热销程度。
事实是,目前折叠屏手机的定位更像是一种“高科技玩具”,而不是手机,自然也难以跻身年出货3亿台的手机市场大盘中。但这不丝毫影响手机厂商们继续手摇折叠屏手机这面旗帜,为各自的高端化呐喊。
这与长期以来,中国手机厂商一直蒙受着与市占率不相符的指责脱不开关系。
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曾经直言国产手机厂商都是“方案整合商”:
“都是供应商供的,都在那装什么孙子呢?”
“我们都是方案整合商,完全取决于产品的定位和成本售价这样综合考量的商业行为。”
上一个靠卖“玩具”卖成超级独角兽与中国骄傲的大疆,其创始人汪滔更是一针见血地批判了国产手机厂商的“小家电”思维:
“现在的手机产业就是套了一层互联网的皮,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小家电产业,甚至还不如做空调的门槛高。”
“有一堆互联网思维的人把手机套上互联网的皮,感觉好像很高大上。”
“我们的产品......国内卖饱和以后,再跑到一个更落后、更没品味的地方卖出去。”
华为的自研芯片策略,曾经帮助华为手机拿下将近四成国内市占率的惊人数据,并且开启了一众厂商的自研芯片热。直到一道禁令落下,一切戛然而止。
“用自研敲开高端的大门”,巅峰华为留下的启示,已经刻在了国产手机厂商的DNA里。华为手机暂时从一线厂商退场,但自主研发这个标签,永不过时。
这一次,手机厂商有机会更大程度参与到上游供应链的研发中,去消除外界长期以来“方案整合商”与“小家电产业”的偏见,实现品牌形象的突破。
但在手机红海激烈的存量市场竞争中,头部厂商需要采取更激进的策略去赢得先机,因而出现了厂商扎堆推出还不够成熟的折叠屏手机这种现象。
普遍认为,中国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因此折叠屏手机最大的问题是其昂贵的售价。然而,价格敏感不代表没有消费力,甚至可以认为,中国消费者是最热衷于用脚投票的群体。
苹果用多年的实际销量表明,中国消费者愿意为品牌定位、体验与售价三者高度一致的产品买单。
事实是,三年过去了,折叠屏手机先行者三星与华为还在小众市场探索。小米、OPPO以及荣耀各自的折叠屏手机都未能掀起市场波澜。其中,希望借助MIX Fold冲击万元价位线的小米,在一年内对这款折叠屏处女作进行了多次降价处理,如今售价已经跌破7000元价位线。
从购买一款“高科技玩具”的角度来看,用户不介意花费上万元购入折叠屏手机,并且接受这个新产物的种种缺点。
但当手机厂商敢于将一款不成熟的产品推出市面,并试图用不足万元的“高性价比”售价打动消费者时,智能手机这个早已高度成熟的市场自然会给出自己的回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金角财经”(ID:F-Jinjiao),作者:吾兮,编辑:原野,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折叠屏热潮,手机厂商的虚火
三星等厂商逐鹿折叠屏手机,价格高、技术不成熟等不容忽视
当小米补齐折叠屏和电动车:衣食住行将是手机厂商必争之地
折叠屏手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折叠屏手机还没普及,折叠屏就要换代了?
苹果正在开发的“折叠屏”手机,其实是“折叠手机”?
折叠屏手机阵亡,三星的手机梦会不会被彻底折叠?
折叠屏手机如何「闹革命」
折叠屏手机迟到的未来
不性感的折叠屏,难揣摩的5G潮水流向
网址: 折叠屏热潮,手机厂商的虚火 http://m.xishuta.com/newsview6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