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年轻人不愿「进工厂」,是「送外卖」的问题吗?

年轻人不愿「进工厂」,是「送外卖」的问题吗?

年轻人应该少送外卖多进工厂?

最近这几天,一则「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的建议,成为了热议话题。

起因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当下不少年轻人选择送外卖、送快递,不愿进工厂当产业工人,导致制造业招工困难,这不利于社会长远发展。「近年来,外卖、电商、网络直播等吸引大量的年轻人就业,甚至快递外卖行业内卷到有研究生也成为从业者。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厂上班,导致产业工人空心化现象愈加突出。」代表建议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鼓励支持更多年轻人成为产业工人。

此言一出,有人赞同,认为这一说法符合自己基于日常经验的观感——愿意进厂,成为产业工人的年轻人的确越来越少。也有人拿出玻璃大王曹德旺之前在一次采访中的言论作为佐证。在2019年9月份的一次采访中,曹德旺表示:「现在的年轻人宁愿去做物业保安,宁愿去送外卖,也不愿意去工厂上班,这是制造行业当前所面临的困境」。

当然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送外卖、送快递、直播等新业态下的灵活就业,对年轻人来说,未必是比进工厂更差的选择,年轻人有择业的自由。

从各自的立场来看,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

在大家的争论不休之际,其实还有一个话题,是值得再去讨论的,那就是: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去工厂上班?真的是外卖、快递、直播这些行业「抢」走了产业工人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年轻人为什么不爱进工厂了?

正如这位人大代表所说,「造成这种局面,与制造业收入不高有关。」

除此以外,在大众的认知里,进工厂,就意味着开始了一种「流水线式」的稳定生活。

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大型工厂中,厂弟厂妹们往往是「工位—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活动空间有限,社交和自由支配的时间都少得可怜,更别说司空见惯的额外加班、单休这些事了。

这对受教育程度更高、思想更自由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缺乏吸引力的。

当下年轻人择业,薪资很重要,职业体验感同样重要。这种体验感,包括了自由度、社会认可度、个性化、发展空间等等。

相比于进厂成为流水线上的螺丝钉,灵活度更高,社交性更强,对自己的时间有一定主动权的工作,不管是送外卖、送快递,还是直播,亦或者其它「灵活就业」,都更得年轻人青睐。

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也许是发展的必然

曾几何时,年轻人也是爱进厂的。

如同如今的年轻人「不进工厂送外卖」,在并不算很久的过去,年轻人也曾「抛弃了土地进工厂」。

2012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年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当时的数据显示,2011年末,中国大陆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从「十亿国民九亿农」到「过半国民住城镇」,经历了仅仅三十余年。

随着这一数据的公布,其后的一段时间里,一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即出现的担忧,再一次成为当时人们讨论的焦点:大量农村人口进城了,那么谁来种地呢?

一如今日所担忧的「谁进工厂」,当时关注三农的专家们,也提出了「谁来种地」的疑问。

2011年,曾有媒体报道称,「目前我国进城务工农民总数已经超过2.46亿,且以每年近1000万的速度不断增加。这每年增加的近1000万人,不断地从农村转移出去,而回去的甚少,农村正以每天消失20个左右行政村的速度在不断萎缩。谁来种地、谁来养猪、谁来养鸡等问题正逐渐凸显,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更让当时的许多人感到忧虑的是,「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农业后继无人,粮食安全如何保证?

然而,十年过去,城镇人口比例还在增加,但不少所担忧的「无人种地」的现象并没有发生。因为生产关系的变化(土地流转)、效率的提升(农业机械化)等因素,虽然农业人口越来越少,但粮食产量连续多年增加。

从年轻人脱离土地的束缚,走进城镇,走进工厂,再到年轻人不进工厂送外卖,这种变迁,都是在市场条件下,年轻人择优的选择。

制造业工厂还需要那么多人吗?

与年轻人不愿意进厂几乎同时发生的,是工厂其实也不需要那么多工人了。

中国制造业吸纳大量就业人口始于世纪初。

2001年,中国加入WTO,随之而来的大量订单,令中国制造繁荣一时,成群结队的中国农民工涌入长三角、珠三角,低廉的劳动成本使得「中国制造」行销全世界。不到十年间,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与之密切相关的是,中国不仅是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第一大国,也是制造业就业第一大国。

但是,在2013年之后,虽然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不断攀升,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滑。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在2013年达到了1.48亿的峰值。之后,制造业就业拐点出现,就业规模年均下降逾200万。

这当中,工业机器人等的广泛应用带来的效率提升,使得用人大幅度减少,最显而易见。

早在2011年,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就表示,到2014年,富士康要装配100万台机械手臂,在五到十年内完成首批自动化工厂。这被称为富士康的「百万机器人计划」。

2013年,富士康全球员工总数超过120万人,到2017年,全球员工总数约在98.8万人,减少了20多万。但这4年间,公司营收从2500亿增加到了3545亿。

在富士康深圳的「熄灯工厂」里,因为机器人的使用,单条生产线从318名工作人员降低到38名工作人员,减员接近90%,但是生产效率却提升了30%。

不只是富士康,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也曾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介绍了格力电器的「黑灯工厂」(无人工厂)。她说,「在AI的加持下,无人操作对精度、质量、效率带来了颠覆性变化,过去一万人的工厂,现在只需要一千人。企业人员结构也因此发生了彻底变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卓贤也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测算结果表明,2013年—2017年,我国新增工业机器人替换了293万名工人。」

而根据《「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的数据,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

另有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246台/万人,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2倍。

除了效率提升,分工深化和跨境转移等因素,也同样带来了制造业企业用人的减少。

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的同时,市场上的劳动力,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持续增加,近年来,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都在千万以上。

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说外卖、快递、直播等等新业态「抢」走了年轻人,倒不如说是新业态给了年轻人更多的出路。

制造业企业真正缺乏的是什么样的工人?

2019年初,央视财经频道在《经济新闻联播》栏目中播出过一期名为「浙江:招工难,机器睡大觉,车间变仓库」的节目。

节目中,记者在走访了长三角和珠三角一些企业后发现:企业升级生产线容易,但是让工人们随之升级却没那么容易。

懂智能化设备的技术工人严重短缺。企业不仅要花钱买设备,还要花钱培训工人。「懂智能设备的工人还是不多,非常紧缺,有些高科技人才也不愿意进工厂车间,目前唯一的解决办法还是自行培训。」

而在深圳一家电子产品制造企业,记者看到,智能化生产线让原本需要8位工人的岗位减少到3位。但是负责人说,普通工人不愁了,但技术工人存在大量缺口。

这,很可能才是制造业企业缺人的真相:制造业企业缺的是具备技术能力的年轻人,是技工,而非普通工人。

要解决技术工人缺乏的难题,除了企业完善激励机制,最重要的,恐怕还是要从供给端下功夫,扩展技术工人的培训渠道,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而不是批评第三产业抢了制造业的工人。

市场的选择和个人的选择,都应该被尊重

随着网友们的热议,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也参与了对这一话题讨论。

3月8日晚间,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接受人民日报新媒体「2022两会连麦」采访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董明珠表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都需要人才。每个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来对人才进行选择。对于格力来说,来自高校的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到企业来,也需要培养。也会放到一线去,他现场体验之后,可能成长得更快。但是有的人不愿意去,那未必一定要所有人都到一线去。「我觉得还是年轻人自己的选择。」

刘尚希则认为,年轻人不进工厂送外卖,实际上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如果当产业工人收入更高,他觉得更好,自然会去,如果觉得送外卖能挣更多的钱,有更多自由,他自然就选择干这个。要尊重市场的选择和个人的选择。

另外,在数字化的背景下,现在出现了无人工厂、无人车间,机器替代人的速度是很快的。智能化,尤其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以后,很多产品的生产过程可能都不需要工人了。工人可能更多地转向服务业,所以不要用过去传统的工业流水线的概念去看待当前的产业,如果那样的话就又回去了。

数字革命、数字技术带来的新的产业形态、新的经济运行的方式、新的企业组织方式,也需要我们有新的就业心态。

总而言之,通过对这一话题相关资料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种地、送外卖送快递、做直播,还是进工厂,不该是一个「N选一」的问题。年轻人有自由择业的权利,无论个体的选择是什么,不管是哪种,都是年轻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劳动价值,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均应得到理解和尊重。

参考资料:

1.就业趋势报告|中国的制造业岗位都去哪了,《财经》杂志

2.「谁来种地?」——对「农民荒」典型案例的剖析,农业经济

3.「2022两会连麦」:年轻人就业,进工厂还是送外卖?人民日报新媒体

4.年轻人不愿「进工厂」,是「送外卖」的问题吗?中青评论

5.送外卖还是进工厂?该如何理解年轻人的选择,澎湃新闻

6.送外卖还是进工厂,不该是二选一的问题,羊城晚报

7.送外卖还是进工厂?年轻人的选择题如何成了社会的大话题,成都商报

8.浙江:招工难,机器睡大觉,车间变仓库,央视财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冯仑)”(ID:fengluntalk),作者:风马牛,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年轻人不愿「进工厂」,是「送外卖」的问题吗?
“年轻人离开工厂送外卖”不应被误读,也不该有偏见
高校禁止外卖进校园,外卖小哥用吊绳送餐
月入两万五?走,去日本送外卖
我,5年野生运营,30岁突然失业,差点去送外卖
横店外卖员:每天送餐12个小时,请假也要当群演
教育大分流:毕业进大厂,不如进工厂?
外卖是出行巨头Uber的赚钱生意吗?
重庆“立体迷宫”难倒外卖小哥:想准时送靠自己找路
美团外卖与饿了么“不同解”不是公关问题,是战略问题

网址: 年轻人不愿「进工厂」,是「送外卖」的问题吗? http://m.xishuta.com/newsview60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