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社会问题(员工的身心健康问题)转化为经济问题,企业才会在乎——听起来冷血,但这是事实。你得让公司有办法直接衡量,员工的身心健康到底会如何影响公司的盈亏底线。”
2020 年底,23 岁的拼多多员工在下班路上猝死,随后企业的知乎认证官方账号在相关话题下评论“你们看看底层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引起网友对企业的愤怒。
2021 年,广州一位 41 岁的员工在连续长时间加班后,于 7 月下夜班回家后脑干出血死亡。猝死后法院让公司担责 20%。
保障员工权益和在工作中的安全是企业应尽的义务。而员工过劳等问题不仅会影响公司绩效,由此带来的负面新闻也会影响公司形象。
长久以来,大多数公司都在以休假、团建这种隔靴搔痒的方式,短暂地抚慰员工。科学、对症下药的心理测量工具,市面上鲜少出现。
荷兰一家初创公司「Quan」就用一套系统的测量手段,帮助员工从五个维度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并且有针对性地给公司、团队管理者以及员工个人提出可行的建议。2022 年 1 月,该公司获得了约 115 万欧元预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美国创投公司 Y Combinator、荷兰一家投资机构以及数名天使投资人。
图源 | TechCrunchQuan 创始人 Arosha Brouwer(右)和 Lucy Howie(左)
着陆TouchBase 将围绕公司基本面、ESG 分析、赛道分析三个维度,详细分析 Quan 这家公司和海内外市场状况:
公司基本面:公司的创始人背景、产品功能和它能解决的问题。
ESG 分析:Quan 这类公司,涉及了 ESG 中的哪几点?
赛道分析:中国职业心理健康市场现状如何?未来走势是什么?
Quan 成立于 2020 年,两位创始人 Arosha Brouwer 和 Lucy Howie 均为女性。Quan 也成为了荷兰第一家获得 YC 投资的女性领导的创业公司。
在成立 Quan 之前,Brouwer 曾在 PwC、DSM、TNT 等跨国公司负责战略咨询、数字商业规划等业务,并于 2017 年在荷兰创办咨询机构 Knack,为心理医生、治疗师等专业人士与企业高管提供交流平台,以帮助后者更好地改善自身与团队的身心状况。
Brouwer 发现大多数公司只会一遍遍地做问卷调研,统计员工的工作体验感,却从未真正地把员工身心健康这一指标纳入公司的商业版图中,像考虑如何赚钱一样研究如何改善员工的身心状态。
“这就是为什么职业倦怠、不良合作关系等问题一直在往一个错误的方向上发展。”Brouwer 在接受 TechCrunch 采访时说,“把社会问题(员工的身心健康问题)转化为经济问题,企业才会在乎——听起来冷血,但这是事实。你得让公司有办法直接衡量,员工的身心健康到底会如何影响公司的盈亏底线。”
而 Quan 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能够科学地量化员工的身心健康程度。根据公司的介绍,团队在创立这套测评体系之前,阅读了 150 多篇相关学术论文,并与全球 300 多名医生、心理学者、治疗师等行业专家展开探讨。最终,Quan 确定了决定人类身心健康的 5 个一级维度、50 个二级维度和 250 个预测因子,并以此建立了一套测试问卷。
员工在完成整套测试后,会获得自己在 Mind、Body、Meaning、Social connectedness、Self-fulfilment 五个一级维度上的分数以及针对性分析与建议。随后,员工的测试结果会以匿名形式按所在部门分类汇总与计算,形成一张给 HR 和管理者参考的表格。该表格记录了每个部门员工当下的整体身心健康指数,并给出相关建议:哪个部门在哪一个维度的近况不太好,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可能的解决办法有哪些。
图源 | Quan针对员工个人(上)和整个组织(下)的反馈
此外,Quan 还“继承”了 Knack 的功能,为有需要的员工和企业管理者提供来自专业人士的指导、建议与协助。
公司的名称 Quan,取自英语单词“量子 Quantum”和“定量的 Quantitative”的前缀。量子是物理学中最小的基本单位,它既代表了测试中 250 多个细分的预测因子,也代表了一个企业中的最小基本单位——人。而单词 quantitative,则代表了 Quan 的特色: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身心健康状况数字化。
目前,这套软件在官网上显示的价格为每人每年 80 欧元,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员工数量进行购买。Quan 会结合企业在员工身心健康项目上的规划与预算,在一年中的不同阶段为管理者提供不同程度的干预建议。此外,Quan 还在面向企业管理者发放免费试用机会,有需要的人可以在其官网留下联系方式,与团队进行后续沟通。
对于职场人身心健康问题的探讨,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开始了。20 世纪 30 年代左右,有实验表明工业革命和程式化的管理法则对员工及其组织的健康都产生了危害。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推动社会关注工作、职员、组织(企业)之间的影响,职业心理健康话题逐渐成为一项国际性社会运动。
1970 年,美国成立了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并将职业安全与心理健康两大因素纳入其研究范围。
1992 年,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工作、健康与组织研究所(Institute of Work, Health & Organization,I-WHO)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重要合作机构,承担了其委任的一系列研究任务,探寻如何通过提高员工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职场、商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相关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推行,但正如 Brouwer 所说,现代人在工作环境中面临的压力,似乎并没有减少。2019 年,WHO 将“职业倦怠”作为一种综合症,列入了当年5月28日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1)第十一次修订版中。
同年,英国人力发展协会 CIPD 也发表相关调研报告,称亚健康的精神状态和压力是英国导致英国职场长期缺勤现象的两个首要原因,也是许多员工选择离职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源 | Pexels
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最终也可能影响人的经济、生活稳定。而人的问题就是社会问题,即 ESG 中的 S(Social 社会)。通过商业手段解决人的问题,职业心理健康平台的发展过程,也是整个商业生态对 S 的践行过程。
针对员工的身心健康问题,国内外一直都有一套战略层面的计划,叫做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EAP),又称员工心理援助项目。旨在通过专业人士对组织的精准评估、建议、辅导、培训与干预,提升组织的人文环境,提高组织管理效能。
以此概念为基础,海外各国,尤其是欧洲和美国地区都出现了一批企业,以咨询、测评、干预、产品等方式,帮助企业或员工个人调节身心健康状态。
成立于加拿大的 LifeWorks 曾经就是一家以传统型 EAP 为核心的公司,直面企业,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身心健康咨询服务和一些线上的相关资源。当市面上的类似公司带着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出现在市场,LifeWorks 也将业务扩展至身心健康测评、推送健康相关应用和内容等。此外,LifeWorks 还会为职位是 HR 的用户专门推送行业内的相关文章,例如如何管理缺勤问题等。
图源 | LifeWorks 官网
美国电子消费品和健身公司 Fitbit 旗下品牌 Fitbit Care,也是企业为跟上市场需求而延伸出来的。Fitbit 本身的主要产品为活动追踪器、智能手表等无线可穿戴的智能产品,部分产品可以监测使用者的个人心率、睡眠状况等因素,并基于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反馈报告。Fitbit Care 则为企业提供培训,教授员工如何更好地调节自己的身心健康。
Grokker 更偏向于内容平台,它汇聚了 4000 多条专业视频,视频话题涵盖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营养膳食等。此外,与内容相关的大健康类产品还可以内嵌在 Grokker 平台中,供用户挑选、购买。
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员工面对工作、生活、家庭等因素都产生了许多不确定性,这使得企业对员工身心健康的关注度再升一级。
根据 Grand View Research 的调查,2020 年,全球大健康市场规模已到达 528 亿美元,且在 2021 年至 2028 年间以 7%的年增长率增长。报告指出,在不同行业中,许多企业都开始为员工的身心健康提供服务工具,极大增强了市场需求。Forbes 也曾发表文章称“职场的未来取决于员工的身心健康”。文章表示,疫情导致的居家办公模糊了员工工作与生活的界限,让人更容易过度工作或过度放松。HR 需要格外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以保证工作环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当企业的“S 意识”觉醒,愿意花钱、花时间,甚至从战略层面考虑员工的身心健康问题,Quan 这样关注职场人身心健康状况的平台,也很有可能间接参与企业在 G(Governance治理)方面的发展。
作为企业的“心理健康问题顾问”,这类平台任重而道远,也有着可预见的崛起趋势。2021 年 Google 以 21 亿美元收购 Fitbit 或许就是一个证明。
与海外不同,中国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初期就得到了把控,因此被迫居家办公,并不会成为员工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但这意味着国内员工没有职场心理问题吗?似乎并非如此。
“我压力好大,每天加班到十一二点。我只是想哭一下,我真的是自己要发泄一下。”
“我已经加班半个月了,他们又让我回去。我今天过生日,好不容易早一点下班就又让我回去。就银行给我发了个信息,祝我生日快乐。”
这两句话,分别出自 2019 年和 2020 年,两位在连续加班后崩溃的年轻人。两条相关视频都登上了微博热搜,并引起网友的广泛讨论。大家纷纷回忆自己在职场与生活中的艰难时刻,还有人劝大家不要卖命,放过自己。
近年的网络热词中,没被时间抛弃,依然被网友挂在嘴边的词语,比如“内卷”“996”等,也都和消极的职场形态有关。
图源 | Pexels
疫情席卷,加之近年来“猝死事件”的频发,中国职场人对身心健康的重视程度已然提升。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发布的《2021 职场白领健康图鉴》,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和心理健康成为了影响职场白领生活质量最重要的三个因素。但事实上,调研中 94%的职场白领面临各式各样的健康困扰,每位职场白领平均存在 5.4 种健康问题。当下职场员工的身心健康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国内对员工身心健康问题的讨论,似乎还集中在“自救”的路径上,专注于员工身心健康的 B2B 型企业鲜有出现,但正在萌芽。
所谓“自救”,是指员工和企业都认为,职场压力也好,生活压力也罢,身心健康是个人问题,需要员工自己解决。因此当下的身心健康类平台,大多直面个人用户,有的聚焦一个话题,比如助眠、冥想;有的则作为心理健康咨询平台,涉猎面更广。
潮汐和小睡眠都是以提供白噪音助眠而发展起来的平台。潮汐后来将服务场景扩展至学习、冥想等,并将部分内容设置为 Plus 版本,提供给付费会员。但为减压付费,尤其是虚拟产品付费的观念,国内用户还是处在习惯培养的阶段。2020 年,潮汐约 60%的收入来自海外。
用户嫌贵,促使很多心理咨询平台选择转型。从公众号变成公司的 KnowYourself 以学院派著称。创始人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社工学院的临床精神卫生硕士学位,平台的内容大多也从当下热点出发,再从心理学知识的角度进行解读。但由于心理咨询的价格门槛较高,国内的个人用户又普遍缺乏这方面的消费意识,KnowYourself 还是将重点放在了“预防”上,引导用户获得健康的生活方式。
着陆TouchBase 认为,心理健康普惠化是社会发展趋势。如何给专业的心理服务降价?B2B 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如果有 Quan 这样的平台出现,企业不仅能缓解日益普遍的职场压力问题,提高公司效率,还能帮心理咨询师把“散活”变成“大活”,适当降低心理服务的单价。员工作为个人用户,在这方面的消费压力也能变小。
看到了这片蓝海,国内已经有心理健康平台开始尝试“拥抱”B 端。2020 年,潮汐的创始人郎启旭就表示要尝试 to B 服务。启动于 2021 年的 FLOW冥想也在成立初期就计划面向企业端,认为从企业发展客户可以快速完成市场教育。
有社会对职场身心健康话题的关注,有专业平台做知识输出,有海量数据做分析基础,中国的身心健康平台或许起点并不低。FLOW 的设想是否能实现、如何实现,还需要更多企业一步步地探索。这不仅需要供给端的努力,还需要企业对工作效率、人力资源等概念重新理解,对员工有真正的人文关怀。这应是企业践行 ESG 的初心。
题图来源 | Pexels
参考资料:
1. 人民法院报、观察者网:《最长一天加班8个多小时,员工长期超时加班后猝死,法院认定公司担20%赔偿责任》
2. OBHRM百科:关注职业健康心理学
3. 36氪:身心健康产品成焦点,「潮汐」疫情期国内新增用户涨幅290% | 36氪增长系列
4. 36氪:行业观察 | 数亿人需要的心理咨询,却迟迟无法降低门槛
5. 36氪:36氪首发|精神健康类产品正迅速成为刚需,「FLOW冥想」完成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
6. Forbes: The Future Of Work Is Employee Well-Being
7. GVR Report cover: Corporate Wellness Market Size, Share & Trends Analysis Report By Service (Health Risk Assessment, Fitness), By End-use, By Category, By Delivery Model (Onsite, Offsite), By Region, And Segment Forecasts, 2021 - 2028
8. Silicon Canals: Dutch female-led startup Quan backed by Y Combinator to build its employee well-being software
9. TechCrunch: Quan raises 1.15m from YC to tackle post-pandemic employee burnout
10. WHO: Burn-out an "occupational phenomeno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着陆TouchBase”(ID:Touch-Base),作者:王佳琪,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员工猝死公司要早预防,这家公司让老板为员工的心理健康掏钱
这家估值20亿的心理健康创业公司,没有一个员工心理健康
拼多多员工猝死背后:疯狂公司奔逐疯狂赛道
在线心理治疗公司「Lyra Health」获 7500 万美元融资,帮助企业员工保持心理健康
为职场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一家公司完成5100万美元融资
28岁员工猝死:字节跳动正在失去90后
100位员工总结,创业公司入门级死亡法则
这家公司按摩完你的大腿,又盯上了你的心理健康
专注于工作场景心理健康,英国创投公司Unmind获得4700万美元B轮融资
字节一员工被曝在单位健身房猝死,字节回应:还在抢救中
网址: 员工猝死公司要早预防,这家公司让老板为员工的心理健康掏钱 http://m.xishuta.com/newsview59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