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是法国作家、学者、精神分析学家,也被认为是结构主义者。他提出的欲望理论非常高深,他的著作也是出了名的难懂。最近网上大火的《鱿鱼游戏》在很多地方都体现了拉康的欲望理论。在本系列文章中,作者将抽丝剥茧般地向读者展示拉康欲望是如何主导剧中人物行为的。在系列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将向读者介绍拉康欲望理论中的一些难懂的“知识点”,比如“客体小a”、“凝视”、“欲望是他者的欲望”等等概念和结构,以帮助大家认识拉康的思想。在第二部分,作者将结合《鱿鱼游戏》剧情,基于拉康欲望理论,为大家剖析剧中人物的行为。本系列文章篇幅较长,本篇是第一部分第五篇。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鱿鱼游戏》近期火爆全网,一群大人玩小孩子的游戏,胜利者拿走巨额奖金,失败者则要留下性命。在剧中的第2集有一个特写,警察黄俊昊前往失踪哥哥黄仁昊的住处寻找线索时,书桌上很显眼地放了两本书,一本是超现实主义法国画家马格列特的画册,另一本是韩文版的拉康(Jacques Lacan)《欲望理论》,而后排左起第三本是拉康最重要的研讨会讲稿《研讨会Ⅺ:精神分析的四个基本概念》。这似乎在暗示我们,这部剧可能是拉康欲望理论的映射。
这篇文章将向读者介绍拉康的欲望理论,并解释为什么《鱿鱼游戏》要特意地引用他的作品。我想说的是,即使是对拉康的欲望概念的初步熟悉,也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旅程,涉及到诸多概念,但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情。
本文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将介绍拉康的欲望理论,第二个部分将从拉康视角解释这部剧。如果你已经具备了拉康欲望理论的知识,那么你可以跳过第一部分冗长的介绍,直接进入剧本的拉康式分析。我假设读者已经看了全部九集,所以文中也会有一些剧透。
在拉康的欲望理论与《鱿鱼游戏》:欲望理论(1)中,我们介绍了“符号性阉割”和“客体小a”,在拉康的欲望理论与《鱿鱼游戏》:欲望理论(2)中,我们介绍了拉康所谓的“欲望是他者的欲望”,在拉康的欲望理论与《鱿鱼游戏》:欲望理论(3)中,我们介绍了他者的欲望和“客体小a”的矛盾同一性、欲望和升华、欲望和爱情等概念。在拉康的欲望理论与《鱿鱼游戏》:欲望理论(4)中,我们介绍了“凝视”和“欲望的莫比乌斯带”。在拉康的欲望理论与《鱿鱼游戏》:欲望理论(5)中,我们将介绍“欲望和精神分析的关系。
现在,我想通过对欲望和精神分析本身之间关系的简要讨论,来结束对拉康欲望概念的介绍。我们必须记住,拉康对人类欲望结构的洞见是从他作为一个实际的精神分析学家的临床经验中收集来的。1975年在耶鲁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拉康说,“我从我的分析者那里学到了一切,我学到了什么是精神分析。我的干预来自于他们,而不是来自于我的教学。”问题是,在欲望方面,精神分析试图完成什么?总的来说,拉康和精神分析主要关注主体的无意识欲望,这正是主体无法表达的。我们都喜欢认为自己是欲望的主人。在自我意识的自我层面上,我们告诉自己,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当然,这只是我们对自己开的一个玩笑。事实上,我们从未真正了解自己的欲望。精神分析试图通过主体自己的语言媒介,让主体了解他或她无意识欲望的真相。
根据拉康的说法,“重要的是教导主体去命名,去清晰地表达,去使这种欲望存在(《Seminar II: The Ego in Freud’s Theory and in the Technique of Psychoanalysis》,第228页)。”欲望能够被命名和表达的唯一方式是通过主体的言语,尤其是在他者在场时的自由联想。拉康的思想不是让主体简单地面对他或她的无意识欲望,因为欲望已经被决定了,而是,实际上让主体产生一个决定性的欲望。正是通过对欲望的“命名”过程,主体追溯性地确立了一种确定的欲望。主体的欲望,就像我们看到的,会在不同的方向上转喻跳跃,但欲望的命名希望实现的是给欲望一个更清晰的轨迹和稳定性。只要人类的欲望已经从生物参数中解放出来,它就可以自由地渴望任何东西,但欲望实际上会受到向它敞开的无限可能性的折磨。“欲望”的命名可以帮助“欲望”不必总是转移到下一个。
然而,主体顽固地抵制这种命名无意识欲望的努力,这就是为什么精神分析者的欲望对精神分析工作如此重要。分析者的欲望,即他者的欲望,对被分析的主体具有客体小a的功能。换句话说,精神分析者对主体从事精神分析治疗的渴望必须导致主体对分析本身的欲望。布鲁斯·芬克解释说:
从弗洛伊德/拉康的观点来看,很明显,治疗师不能依赖于病人的某种“想要变得更好的意志”,或者某种“想要改变的愿望”。没有这样的东西。事实上,病人接受治疗往往是因为他们不再有任何活下去的意愿,或什么都不想做。简而言之,他们的欲望正在消失。那么,它怎么可能成为改变的主要动力源呢?如果在治疗中有一种欲望作为动力,那是分析者的欲望,而不是病人的。在大多数情况下,病人会找借口退出,几乎任何借口都可以。当病人意识到他们被要求放弃或做出他们不准备做出的牺牲时,他们往往会跳过疗程,甚至中断治疗。是分析者的愿望,而不是他们自己萎靡不振的愿望,让他们得以继续。即使精神分析者非常微妙地表达出自己的愿望,也可能足以让某些病人在没有自己继续的意愿时继续接受治疗。分析者说的“明天见”可能足以让某些病人回来,尽管他们认为自己没什么可说的了。
(《拉康精神分析临床导论》,第3-4页)
这里必须澄清几点。首先,分析者不寻求使病人(被分析者)有特定的欲望。这并不是说,分析者要把某些确定的内容推入分析者的不确定的欲望中。分析家的欲望想要引起的,都是对精神分析工作的欲望,这使它成为一种净化的欲望。这最终取决于分析者自己来命名他们自己特定的欲望。第二,欲望的命名永远不会耗尽无意识的欲望。换句话说,完全把一个人的无意识动态带入有意识的言语是不可能的。无意识本身就是一种无限的过剩。语言永远不能一蹴而就地抓住无意识的欲望,但它仍然可以让被试者与欲望的关系不那么神经质。
拉康所谓的“分析者的欲望”指的不是分析者的感情,分析者不是作为一个有感情的人,而是作为一个函数,或者一个角色。“分析者的欲望”是一种专注于分析并且只专注于分析的欲望。许多治疗师告诉我,他们为病人制定了计划,他们默默地希望一个病人变成这个样子,另一个变成那个样子,一个和丈夫分手,另一个安定下来生孩子。这些愿望与拉康所表述的“分析者的欲望”完全无关。“分析者的欲望”不是让病人变得更好,在生活中取得成功,快乐,理解自己,回到学校,实现他或她所说的他或她想要的,或说一些特别的话比如说,梦中的猪代表她的父亲,或者她的心理与十一岁时家里发生的灾难有关。这是一种神秘的欲望,它不会告诉病人分析者希望他或她说什么或做什么。神经质的人太急于弄清楚别人想从他们身上得到什么,这样他们就能满足或挫败那些人的欲望。
(《拉康精神分析临床导论》,第6页)
但是我们不应该让精神分析家纯洁的欲望这一概念误导我们,使我们认为精神分析家并没有对分析者的话语采取特定的立场。精神分析者以一种非常具体的方式倾听病人自由联想的话语。精神分析者倾听并等待强调的是病人话语中的那些时刻,这些时刻暗指他或她的无意识欲望,以及他或她不想有意识地认同的享受(欢爽)的形式。
分析者绝不是中立的听众。他或她说得很清楚,某些观点是至关重要的——这些观点几乎总是与揭示无意识的欲望和先前未公开的享受有关。他或她引导病人的注意力到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直接建议病人认真对待他们。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病人不会自发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主题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自然而然地避开它们。例如,即使他们认识到性应该被考虑在内,他们还是倾向于避免与梦和幻想中最具性意味的元素联系在一起。
(《拉康精神分析临床导论》,第16页)
分析者就像一个指南针,总是指引分析者向性的北边(欲望和享受)。这一切的结果是穿越主体的基本幻想。如果主体要建立一种与欲望的新关系,那么就必须与构成欲望的最根本的以他者为中心的幻想进行清算。“根据拉康的说法,分析不应该是一个无限的过程。相反,它应该包括一个具体的举动,一个主观位置的转变”(《拉康精神分析临床导论》,第213页)。分析特别针对这一时刻。
分析者的干预可以导致分析者的基本幻想的一个新的配置,从而导致与他者——他者的欲望和他者的欢爽——的一种新的关系。被分析者欲望的最初固定被动摇,被分析者的欲望不再作为追求满足的替代品或阻碍。需要注意的是,基本幻想本身并不是先于分析而存在的东西,而是在分析过程中被构建和重建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从整个幻想网络中提炼出来的,这些幻想在分析过程中显露出来。在分析得足够深入之后,我们可以看到,这就是主体所采取的立场,这是对主体的许多选择和行动负责的原因。当这种立场在分析中被发现时,毫无疑问,它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
(《拉康精神分析临床导论》,第70页)
但是穿越幻想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拉康学派经常对它的确切含义有争议,但芬克认为它涉及幻想的重新配置,反过来,使主体最终从大他者(法律、社会权威等)施加于他们的抑制中解放它的驱力(欢爽的形式)。既然主体的基本幻想都是关于解答他者的欲望之谜,主体的欲望从来没有从他者的判断中解放出来。主体欲望的原因总是存在于他者的轨迹上。然而,芬克声称,“在穿越幻想的过程中,主体将他或她存在的原因主观性化,并以欲望为特征”(《拉康精神分析临床导论》,第195页)。换句话说,穿越幻想需要主体的欲望从他者的欲望中解脱出来,并被主体自己所拥有或命名。当主体停止依赖他者的权威来实现他或她的欲望时,分析就结束了。借用存在主义的一个术语,主体建立了一种真实的欲望,一种不从他者那里获得线索的欲望,这相当于一个人拥抱自己的驱动力和他们喜欢的欢爽模式。
欲望和驱力之间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引导我们到达拉康所说的精神分析的伦理,这是研讨会七的主要焦点。精神分析的伦理也可以被称为欲望法则。精神分析伦理学或欲望法则的基本准则是,不要对自己的欲望让步,也就是说,不要以任何方式妥协你的单一欲望。一个人唯一真正有罪的事,就是在自己的欲望中做出让步和讨价还价。这就是为什么拉康说,“我提出,从分析的观点来看,一个人唯一有罪的事情,是相对于他的欲望做出让步”(《研讨会七:精神分析的伦理》,第319页)。当我们让他者的欲望影响我们的欲望时,我们就屈服于我们的欲望,这是我们的默认设置。对于我们的欲望,我们总是做出让步,但我们从未停止对此感到内疚。超我以不断膨胀的罪恶感轰炸我们,因为它损害了我们的欲望。
在这里,“欲望法则”和“自我理想”之间的差距至关重要。对于拉康来说,自我理想的看似仁慈的代理,引导我们走向道德的成长和成熟,迫使我们通过采用现有社会象征秩序的“合理的”要求背叛“欲望法则”。超我和它的过度罪恶感,只是自我理想的必然的反面,它对我们施加无法承受的压力,因为我们背叛了“欲望法则”。我们在超我压力下所经历的内疚感不是虚幻的,而是真实的——“一个人唯一能感到内疚的是在自己的欲望方面做出了让步”,而超我的压力证明了我们实际上因为背叛了自己的欲望而感到内疚。
(《如何阅读拉康》,第81页)
应该直截了当地说,当涉及到被分析者的欲望时,精神分析并不在意道德上的羞辱。一个人的欲望是否被社会认为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并不重要(法律,大他者,自我理想,等等)——对欲望的主体来说,道德上重要的只是他们对妥协自己的欲望感到内疚。欲望法则唯一关心的是,一个人是否低估了自己的欲望,而不是特定欲望的道德地位。事实上,善(至高无上的善)与主体的欲望(欲望法则)之间存在着一种极端的张力。
至高无上的善的问题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在问自己的问题,但是分析者知道这是一个已经结束的问题。将一项分析进行到底,无异于遇到了欲望问题产生的极限。(《研讨会七:精神分析的伦理学》,第300页)
简单地说,精神分析不是要以至高无上的善(某种由社会权威认可的完美幸福)的形象来创造或再创造主体的欲望,因为这种绝对原则实际上并不存在。相反,精神分析是帮助主体在没有主权善的情况下说出一种真实的欲望。精神分析并不能引导我们走向善,而是会引导我们发现自己的欲望。换句话说,精神分析从来没有把强迫主体的欲望屈从于社会权威的要求作为自己的任务,相反,是要帮助我们从这种“主权”中挣脱出来。
这种对自己欲望的无理由的接受,正是真正自由的时刻,也就是说,在没有他者为中心的幻想的安慰支持下,主体必须对自己的欲望承担全部责任。
这就是精神分析的伦理精神。这不是强迫主体渴望特定的欲望或享受特定的享受。这一切都是关于给予主体自由决定这些事情的机会,而不受“大他者”的“权威”影响。
这就是对拉康欲望理论的介绍。我们已经在系列文章第一部分讨论了拉康的欲望概念的一些基本结构。接下来,让我们看看《鱿鱼游戏》是如何真正体现拉康欲望的。
相关阅读:
第一部分:在拉康的欲望理论与《鱿鱼游戏》:欲望理论(1)中,我们介绍了“符号性阉割”和“客体小a”,在拉康的欲望理论与《鱿鱼游戏》:欲望理论(2)中,我们介绍了拉康所谓的“欲望是他者的欲望”,在拉康的欲望理论与《鱿鱼游戏》:欲望理论(3)中,我们介绍了他者的欲望和“客体小a”的矛盾同一性、欲望和升华、欲望和爱情等概念。在拉康的欲望理论与《鱿鱼游戏》:欲望理论(4)中,我们介绍了“凝视”和“欲望的莫比乌斯带”。在拉康的欲望理论与《鱿鱼游戏》:欲望理论(5)中,我们介绍了“欲望和精神分析的关系。
第二部分:拉康的欲望理论与《鱿鱼游戏》:成奇勋、姜晓、曹尚佑、黄仁浩的欲望、拉康的欲望理论与《鱿鱼游戏》:“贵宾”们、吴一男、张德秀、韩美女的欲望、拉康的欲望理论与《鱿鱼游戏》:智英的道德行为和资本的欲望。
译者:Jane
相关推荐
当代人的欲望是怎么吞噬大脑的?
知识型劳动者的五层欲望
说了一百多年的销售理论应该进化了
微信“话题标签”:六度理论与二度理论的“兼容”悖论
大脑如何产生情绪和欲望?
从需求弹性理论看,为什么高端手机不好卖了?
《鱿鱼游戏》的“真人秀制作启示录”
利用计算机,人类能发现“万物理论”吗?
电视的“面子”和创新,终究逃不开木桶理论
亚马逊无穷无尽的发展欲望:业务扩张优先,不重短期盈利
网址: 拉康的欲望理论与《鱿鱼游戏》:欲望理论(5) http://m.xishuta.com/newsview55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