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Notion能否规避水土不服?

Notion能否规避水土不服?

10月中,一家海外公司的融资,震惊了整个企业服务界。以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起家的Notion,因为转型协作办公平台,而获多轮资本加持,加上2020年疫情的催化,已经起死回生,本次更是因为2.5亿美元的C轮融资,而成为资本界的宠儿。

要知道,2015年,Notion还是一款知识管理软件,其背后的公司甚至濒临倒逼。不过5年之后,却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工具明星之一。据了解,Notion是成立于2012年的协作平台,本轮融资由蔻图资本及红杉资本领投,Base10 Partners等机构跟投,投后估值103亿美元。

一款只是管理工具的产品,估值百亿美金已经足以令人惊讶,而其成长速度之快更是令人瞠目结舌。尤其是疫情来袭后,其估值更是一路飙升。

据了解,与2020年4月的上一轮融资相比,Notion的估值翻了5倍有余。而且,2019年-2021年,该公司披露的用户数分别为100万、400万和超2000万,今年的收入则大涨70%。这是否意味着,这款产品,早已不只是简单的工具而已,还具有常人难以看见的商业价值?

不过,在国内的知识管理软件赛道,这样的产品可谓随处可见,各大云端协同平台,更是如雨后春笋,它们也在疫情到来的这两年,争相跑马圈地、疯狂掘金。国内是否是海外产品Notion的掘金之地?

大而全与小而美,Notion如何取舍

众所周知,国内的互联网产品,都遵循了由简及繁、由轻到重、由单一到生态的发展过程。例如快手,早期不过是一个gif动图工具、而微信也只是一个聊天工具。不过如今,他们一个成为了直播电商平台,一个成为了基于熟人圈的内容生态、服务生态平台。

Notion则有所不同,从最早的知识管理工具,到现在的协作管理平台,已经走过了近10个年头。虽然在海外发展的过程中,也几经迭代,但是却显得有些臃肿。

据了解,Notion可以说是Google docs、Evernote、Onenote、Trello、Confluence 、Github、Wiki 、Quip等的符合体,看起来像是一个多功能的生产力工具,不仅有大众化的笔记文档,也有知识任务管理、数据库、团队协作、历史记录等协同办公功能。甚至一度被视为下一代微软的颠覆者。据称,麦当劳、英特尔、Adobe等巨头都是它的企业用户。

不过,也正是因为Notion是一个大杂烩,总让人感觉有点抓不住重点,所以来华之后,能否泛起大的浪花,依然难以料定。一方面,国人经过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洗礼,见过太多高效办公、知识管理的软件,Notion在任何一块的功能,都可以找到替代品。

另一方面,一个来自海外的软件,虽然有着大而全的愿景,却也想安安静静的做一个小工具。但是其生长背景却在大洋彼岸。因此,国内市场的用户是否会对其另眼相看,尚待验证。据观察,业内几乎达成这样的共识:国内不会有中国版的Notion,更不会有下一个。

而且,Notion的产品也有被人批评的地方,尽管入门导航很详细,但产品本身并不容易上手。过度的灵活性反而让用户无所适从。

因此,有用户这样吐槽:使用Notion做笔记,就像是用高射炮打蚊子,太浪费表情。要知道,Notion自称是一款效率工具,不过却要很多教程来给用户做操作培训,其易用性可想而知,也令人啼笑皆非。

「于见专栏」注意到,尽管Notion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与用户拥趸,但是其全球化的野心尚未暴露。因此在跨境生态上,并未深度适配。

而且,国内已经相继有了Notion的追随者。例如,“我来wolai”就是其中之一。据了解,借鉴了Notion的“block信息块”思维,“我来wolai”也有类似的功能,因此也获得了一大批忠实粉丝,同样在2020年获得了资本加持。

不过,「于见专栏」认为,这类产品虽然为后来者,却有着比Notion更强的竞争力。毕竟,这个市场更需要更懂本土化市场的玩家,才能聚焦战略力量,与众多竞争对手一争高下。

Notion如漂洋过海来华,恐会水土不服

Notion来华发展的难点,是显而易见的。「于见专栏」也曾亲测下载其PC端的客户端,但是却是英文版。虽然也有汉化方法,但是却是一些行业爱好者在知乎等平台分享的使用攻略。整个操作过程,还需要将软件安装包中的部分文件夹进行移动编辑,使用门槛,不可谓不高。

很显然,Notion并未做好来华发展的准备。要知道,一家企业全球化,面临不只是产品形态的问题,还有其在网络资源、政策监管等方面的现实矛盾。这从其由小变大的过程中,经历的各种问题就可以窥见一斑。据了解,此前Notion也曾被爆出服务器宕机,在线数据不能及时获取等等。

而对于中国本土用户来说,Notion显然也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选择。据了解,Notion目前在中国大陆还没有设立服务器。因此,其连接稳定性甚至也会是一个较大问题。

另外,中国与世界上其它国家所不同的是,内容审查、政治因素更加复杂,因此其产品本土化面临的,也将是重重考验。可以预测,其在中国大陆的产品本地化,也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与此同时,可以预见,即便其高调来华,也势必会被各种在线协同、办公软件、生态平台狙击,很难找到生存土壤。尽管其在产品逻辑架构上,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但是在本土市场如何优化迭代,也尚需时日。

因此,其大面积覆盖国内用户的可能性较为渺茫。或许,这也是Notion在进击国内市场上,相对保守的根本原因。

协作办公市场日趋成熟,Notion难以见缝插针

仅是将Notion定位为单一的工具,显然会限制其未来的发展。因此,其创始人与对标者都看到了这一点,正如我来wolai创始人马锐拉说:“如果你的格局小的话,你对标的就是印象笔记;如果有大格局,你会觉得这是未来的一个新的Office的生态。”

然而,即便Notion能在海外称王称霸,却无法沿用海外的发展思路,在中国本土市场分得一杯羹。

据了解,Notion在海外的热度之高,超出常人的想象。倘若你尝试在海外搜索平台对比搜索Notion和Office两个词,其搜索量都在100亿级。更为夸张的是,其搜索热度甚至超过了Office。

不过,在国内市场却是另一番景象,不仅早就看不到微软Office的影子,而且各大云办公软件、远程协同办公软件也早已瓜分了2B的市场。

因此,我们也会看到,在这个市场上,各大互联网巨头几乎无一缺席。阿里的钉钉、腾讯的企业微信、字节跳动的飞书,无不是瞄准了这个巨大的流量入口和潜在的市场机会。

因此,Notion布局全生态,或许不只是出于战略考量,更是为了寻求生存而迫不得已。

而且,中国众多2B模式的SaaS产品,也正在凸显出这样的弊端。因为他们靠传统的销售驱动方式,锁定的也是一个十分有限的市场,无论是增长还是扩张,都面临着难以裂变放大的问题。

而由C端带动B端的模式,不仅利于品牌建设,对于销售收入的增长,也将带来第二曲线。而对于巨头纷争的办公协同工具市场来说,这无异于也是一种新型的破局方案。

不过,三大互联网巨头显然不会给Notion太多机会。阿里、腾讯、字节跳动不约而同的押注2B市场,也基本把这个市场瓜分殆尽。

而对于最常用的文档协同场景,也是这几家企业产品的标准配置,甚至是很小一部分。例如,钉钉云文档、飞书文档、腾讯文档。对比之下,Notion也显得相形见绌。

同样,在2C的应用场景下,Notion来华,其也将面临诸多的竞争对手。首屈一指的是网易云文档、石墨文档、金山文档,便与其有着同质化的功能与产品布局。

无独有偶,资本看重的是这些工具的流量入口,以及空间无限的延展能力。因此,2B场景下的产品,也在不断打破其工具属性,并向全办公生态看齐。

例如,今年10月中阿里在2021未来组织大会上发布了“钉闪会”,通过文档连接视频会议、日程、项目等协作功能,让云钉一体的战略再度升级。

而腾讯几乎在同一天,宣布进一步打通腾讯会议和腾讯文档,进行功能整合与生态升级。而另一巨头字节跳动,则更具前瞻性,早就将飞书视频会议和云文档综合成“飞阅会”,为其产品生态赋能加码。

因此,也不难理解,资本为何会重金砸入Notion,或许是寄希望将其打造为全球化的、BC端通吃的办公协同平台。只是,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实力不容小觑,无论是资本、营销、品牌、用户优势,可能都不会给Notion太多机会。

商业化存疑,估值虚高

工具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的存在,会大大提升生产力。这也造就了Notion之类的产品,无论是作为知识管理工具,还是作为高效协同的办公工具,都有着具有巨大的需求与市场。

不过,在商言商。资本重金押注,自然是看中了SaaS生态下,Notion商业化的未来价值。因此,其如何商业化,以及放大变现规模,也将是摆在其面前的一道难题。

据了解,Notion的团队极为精干,十分高效。在业务连年翻几倍的情况,2019年团队只有3个人,今年完成融资后刚刚超过180人。

在融资层面,团队也非常冷静,成立近10年仅对外宣布过3轮融资,公司对外宣称,其也一直以良好的现金流。不过,在营收规模上,Notion却鲜有对外公布。通过其商业模式,也可以对其盈利能力窥见一斑。

据Notion向资本讲的故事,它是一个“All-in-one workspace”产品—一站式在线工作平台。因此,B端才是Notion的生命动力。而其得以有百亿美金的估值,也许是归因如此。

据了解,Notion也曾尝试向C端用户收费。例如,其一种版本是Personal Plan,就是免费的,而Personal Pro则是收费的,甚至免费的版本,限制用户上传的文件大小小于5M,邀请guest不超过5 个,而且不能保存版本历史API。

这从Notion官方的角度,自然会加大用户的迁移成本,更利于留存用户。不过,在免费软件横行的当下,这种付费的模式,显然是不受待见的。

或许在欧美发达国家,人们的消费意识很强,勉强可以接受。但是,对于国内工具付费,在C端用户那里,显然还需要培养。

要知道,智能手机和 PC很多自带了那个免费的app。对于全球用户量最大的苹果、微软和 Google来说,也都有免费的版本供应。而且,巨头开发的产品,基本功能也大差不差。

因此,Notion也把多人协作当作了付费点。但是很显然,这无异于另一个版本的2B逻辑。这样的收费模式,在国内尚无巨头尝到甜头。Notion欲将其模式移植到2B的市场,胜算几何?

以阿里钉钉为例,钉钉从早年的来往折戟后,半路杀出程交金,固然在很短的事件内拿下了2B的市场,但是却在商业化方面,显得不愠不火。

钉钉甚至大到视频会议、电话会议,小到办公硬件视频会议一体机门禁、考勤机等2B模式都尝试了一个遍,但是也没能找到很好的规模化盈利模式,最终只能向阿里云看齐,来进行新一轮的商业化探索。

而腾讯的企业微信,也同样遇到了商业化困境,甚至只能靠上门的售后服务、开放第三方接口等维持生存。2020年疫情来袭后,侥幸通过打通个人微信,在与钉钉的较量中扳回一局。

反观Notion来华,且不说其没有阿里、腾讯这样的本土化资源、背景,对于本土企业的了解,可能也只能浮于表面。其未来面临的商业化难题,是国内B端用户如何相信一个舶来品,如何转变使用习惯的问题。很显然,在这种模式下的竞争,Notion胜算几率很低。

结语

原本濒临破产的Notion,显然有些来势汹汹,更有着雄心壮志。但是,其之所以对来华发展抱有持疑,或许也是看到中国本土市场上已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果其“知趣”,或许会在准备好足够的筹码,才会到这个汪洋大海一般的市场来搅局。

但是,无论是各个中小企业,还是终端的用户,是否会为其买账?恐怕还是一个未知数。毕竟,以其目前的定位、用户量级,其终究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知识管理工具。如果将其定义为一款办公协同软件,甚至是一个办公场景下的生态平台,可能为时过早。而其是否有这样成长壮大的机会,可能时运与造化占据了更大一部分。

只是,这款被海外用户认可的产品,能否为其拓展国内市场加分?恐怕结局难料,凶多吉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于见专栏”(ID:yujianzhuanlan),作者:于斌,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Notion能否规避水土不服?
协同办公产品纷纷定位于下一代微软Office,谁是中国版Notion?
知料 | Notion的百亿美金之路:下一代微软Office?
估值100亿美金的Notion,比飞书、石墨贵在哪里?
出海日报|软银放弃以30亿美元收购WeWork股份的要约;美国独角兽Notion估值从8亿窜升至20亿美元
特斯拉还是水土不服
Facebook水土不服,WhatsApp为何在印度“寸步难行”?
Salesforce“水土不服”
卓越网首任CEO谈亚马逊关闭中国电商业务:水土不服
为了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创业公司们动了哪些心思?

网址: Notion能否规避水土不服? http://m.xishuta.com/newsview53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