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视场角达60度的AR广域光学模组投产,「灵犀微光」认为有望开启消费级市场

视场角达60度的AR广域光学模组投产,「灵犀微光」认为有望开启消费级市场

本年度苹果WWDC21(全球开发者大会)AR眼镜不出意外的继续跳票,这不是第一次,估计也不是最后一次。媒体和用户都充满了期望,同时也都做好了失望的准备。对于投资界而言,AR从来不乏热度,即使在2019的寒冬期,国内外众多AR硬件厂商也都拿到了风投,国内短短的几个月,出现过十余笔涉及AR硬件的投资,单笔规模都在数千万人民币以上。

还可以参考一下海外大厂,谁能想到成立以来只推出过一款硬件的Magic Leap,在2020年裁员近千人后,居然又拿到3.5亿美元的融资,其豪华的资方名单谷歌、阿里、AT&T、华纳兄弟、NTT继续扩大,总融资额已达29.5亿美元;微软Hololens从美国军方拿到超200亿美元订单令人咋舌;Facebook20%的员工在从事AR/VR相关业务;Facebook两次失手的Snap完成了自己史上最大单笔收购,5亿美元买下衍射光波导龙头Wave Optics;在这里还值得插播一下,虽然Facebook没有成功收购Snap,但是腾讯买到了10%,而且腾讯还分别入手过Epic、Roblox。

大厂的消费级AR眼镜为什么迟迟无法推出?资本为什么看好AR?AR光学模组不同技术方案的优劣?C端市场何时能够初具规模? 36氪带着诸多问题和国内知名AR光学模组厂商灵犀微光进行了一次交流。

1 不同技术路线的对比:

衍射光波导

微软发布HoloLens并且使用了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技术、Snap5亿美元收购衍射光波导头部公司Wave Optics,使得衍射光波导在国内受到了重要关注。

灵犀从2015年开始就对衍射光波导进行布局,2017年上半年开发出了基于表面浮雕衍射的光波导样机。但是,经过深入研究发现现有的衍射方案有一些根本问题还没有解决,从显示效果而言

1)彩虹效应是基于衍射原理性的固有缺陷;2)光能利用率低,需要搭配高亮的光源才能够得到足够的入眼亮度,MicroLED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在消费级市场应用彩色高PPI的MicroLED会是一个难点;3)外界漏光导致的光眼效应对于C端市场来说难以接受。不解决这些问题,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很难在消费级AR眼镜市场获得大规模使用。所以在量产之前,灵犀微光会先专注于解决以上核心问题,几年来通过深入研究衍射光波导技术,发现采用特殊的微纳米结构以及特殊材料,可以使单个光栅的衍射效率提高,并进一步减弱其他级次的衍射强度。

体全息光栅波导

苹果收购的Akonia是采用体全息光栅波导方案主要公司。其主要产品HoloMirror,只需一层用于显示信息,就能够实现在一个轻薄透明的镜片上显示动态的、全色彩、广视域的图像。但体全息衍射光波导的门槛是综合性的,涉及到材料体系、设计软件、系统设计仿真、体全息光栅制造工艺、体全息光栅后处理工艺。

灵犀微光在2017年下半年研发出了基于体全息光栅的光波导样机,在体全息的材料和表面浮雕衍射的制备上取得的一些突破性的进展,部分公布在其公开的专利上,并在去年拿到了北京市科委的重大研发专项。在明年会开始布局体全息光栅波导方向的量产准备。

阵列波导

阵列波导生产的工艺是成熟光学加工工艺,如镀膜、抛光、胶合等。这些工艺在的镜头行业和光通信行业中已经广泛使用并且年出货量都在百万量级以上,相应的设备如镀膜机、多轴抛光机、铣磨机等都相对成熟且绝大多数可以完全国产化。

但是,要制备性能优良的阵列光波导镜片对于抛光的精度、复杂膜系制备、光学贴合能力都有要求,必须要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有持续的突破性的创新,否则会有重影等显示效果缺陷以及带来的产品一致性较差的问题,从而影响量产化生产,这对众多厂商来说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普通观点认为阵列光波导难以量产化。

灵犀微光通过设计和工艺团队的持续性努力,通过改进工艺方法及自研特殊的制备方法,制备出来的阵列光波导在亮度、对比度等指标上显著高于衍射光波导。

综上所述,研发波导片不能局限于某一种技术路线,要解决核心技术问题、要解决工艺中的难题,要在提升良品率、提高产能、降低成本等诸多目标导向上探索一条渐进的路径。

2 灵犀微光在阵列光波导方向的进度

阵列光波导的技术潜力非常巨大,业内公认在当前阶段其显示效果要显著优于其他的光波导方案。但是近几年的普遍观点是阵列光波导难以实现二维扩瞳。灵犀微光在今年4月份率先发布了二维阵列光波导,突破了业内难点,相信国内的厂商也会持续跟进。

灵犀微光通过研究发现阵列光波导可以实现不低于其他光波导技术的视场角,预计下半年将发布60度甚至更大视场角的波导片。另外,在透光度和光能利用率上灵犀微光也实现了突破,普遍透光度可以达到82%以上,且光损耗更小,画面更清晰。

阵列波导片的生产中高精度抛光、复杂镀膜和光学贴合是其工艺难点,且一直以来这三点被认为是影响量产的主要问题。灵犀微光无锡工厂中试线具有完整的从光波导片到光波导模组的制备能力,并在工艺上应用创新性工艺方法,解决了以上问题。目前可以达到85%以上的良率,未来随着工艺精度提高,这个数值可以达到95%以上甚至更高。

截止2020年,灵犀微光的极限产能在5-8万片左右,如果未来需要扩充产能,只需要复制产线,可以在6个月内提升3倍以上产能,达到年产100万片在理论上也不是问题,并且随着良率和产能提升还可以进一步压缩单片成本。目前灵犀微光与国外科技大厂已建立合作关系,并进入其供应链,有望在消费级C端市场实现出口。

波导片的原材料是玻璃或者光学树脂,原材料生态成熟,价格低廉且更易获得,按照灵犀微光现有的工艺,未来可以做到100%全自动化生产线,使波导片单片成本可压缩在20美元以下,甚至更低。这对于打开C端市场,进一步压缩AR眼镜整机成本具有很大优势。

3 对于B端、C端市场的预期

对于消费级场景而言真正的好产品是打开C端市场的钥匙,而对于好产品定义,要基于发现硬件的能力极限,又要跳脱出硬件的边界。具有消费级产品定义能力和软硬件整合能力的厂商,还要包含软件生态整合能力和供应链整合能力。

由于AR眼镜的技术门槛较高,上下游的供应链条长,参考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脉络,国外如Apple、微软、Facebook、Google、Amazon这样的巨头具有这样的潜力,当然国内的头部公司也在积极布局。近年来灵犀微光与国内外多家科技巨头保持深入合作。

灵犀微光从2019年开始和国内外多家科技巨头在消费级AR光波导镜片领域开始合作和探讨,但是C端产品对于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和B端有本质区别,部分指标的设定极其苛刻。目前在这个领域,中国和另外几家国际知名公司的差距并不大,在光学领域很难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从B端的角度来说刚需是存在的,很难说是否会有爆款,根据灵犀微光多年以来的观察B端需求比较分散,近几年配合国内AR整机厂商在安防、工业等场景做出很多的尝试,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没有看到具有明显规模效应的场景,目前可以支撑几十万到百万的产量。

灵犀微光的市场定位是与终端硬件厂商合作,为客户解决定制化问题,提供AR核心显示技术,帮助用户设计开发完整的AR眼镜硬件方案。并且会在不同领域尝试终端组合的方式,给予用户更多的应用场景灵感,启发客户做更多种尝试。

4 资本对于AR的态度

近年来,AR领域的投资热度从没有褪去,有风投,也有大厂的并购。究其原因,谁都不想错过这把可能是打开下一代网络大门的钥匙。而想要实现AR应用生态闭环需要强大财力和技术实力支撑,这大概率是大厂之间的竞争,从目前看最有可能的是苹果、谷歌、微软和Facebook这四家公司。

但是当然,完整的生态需要大量创新公司的参与,AR生态的产业链条很长,而且分支众多。经不完全统计,仅今年3月,全球AR行业共完成19笔融资并购,国内6笔,国外13笔,总额约为3亿5千万美元,与2月相比,增长了两倍多。而后Roblox、Epic、英伟达、Snap不断为这条赛道的热度加码,而且从底层技术到上层应用之间的距离在显著的缩短。

在融资方面灵犀微光会根据市场发展按步调进行,阵列光波导的产线成本没有衍射光波导动辄10亿那样巨大,因此在早期融资方面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因为灵犀微光在技术路线采取分列式技术布局,所有技术都有涉猎,在量产产能布局选择上会相对更加谨慎,老资金主要用于提高量产能力,以及体全息技术相关投入等,未来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考虑融资,以扩充量产产能。

相关推荐

视场角达60度的AR广域光学模组投产,「灵犀微光」认为有望开启消费级市场
36氪首发 | AR光波导制造商「灵犀微光」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舜宇V基金领投
潮科技 | 「亮亮视野」发布新一代超短焦 AR 光学模组,已经实现量产
2019是AR硬件冲刺年,「光粒科技」即将发布消费级AR光场眼镜
36氪首发|AR光学模组供应商「珑璟光电」完成B轮融资,超万平方米生产基地即将正式投产
研发AR、VR光学显示模组,「惠牛科技 」已获万级量产订单
Karl Guttag:AR光学到底比VR难在哪?
对标WaveOptics的AR镜片,「珑璟光电」正式发布衍射光波导模组
一文看懂主流AR眼镜的核心显示技术——光波导
量产波导方案AR光学模组,「珑璟光电」获数千万A轮融资

网址: 视场角达60度的AR广域光学模组投产,「灵犀微光」认为有望开启消费级市场 http://m.xishuta.com/newsview47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