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如何正确看待华人外籍科学家?

如何正确看待华人外籍科学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风云之声(ID:fyvoice),作者:袁岚峰,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不久前,我写了一条纪念生物力学创始人冯元桢教授去世的微头条。有人在评论区说:“科学有国界,美国人!”“我就想问问他为国家做了什么贡献没有?”“如果是中国人,要点赞。如果是美国人,就是路人!”“美国人民的好儿子!”“美国人罢了,关心他们干啥。”“美国人,与我何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牺牲的重于泰山!为美帝国主义卖命的轻于鸿毛!”如此等等。

每当我提到华人外籍科学家,就有人这样说。这种愚昧狭隘真是可悲。先不讲大道理,来看看冯元桢的事迹。

1946年,冯元桢到美国求学,时刻怀念着慈母和故乡。1958年,他听说母亲患青光眼,情急之下就在图书馆里寻找治疗这些疾病的最新信息,翻译成中文寄回国内,供大夫参考,后来母亲的手术非常成功。此事激发了他对医学的兴趣。他阅读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到课堂旁听,又请医学教授单独讲解释疑。他发现生理学书籍存在物理概念不清晰的缺陷,便针对这些问题自己着手研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

后来母亲因糖尿病等其他原因,下肢血液回流不畅,医学界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冯元桢来说,这又是一个新的课题,促使他的团队不断开拓新的领域。起因于老母眼疾,冯先生孝子反哺;进而立志惠及众生,扩大到生物医学的多个领域,这是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正因为此,冯先生才能矢志不渝,创立了“生物力学”这门新学科。

1973 年,冯元桢作为团长,带领十位华人教授的访问团率先回国访问。1973年到2004年,冯元桢共回国 16 次(《破晓时分,加州教授团访华记》),培养了中国在生物力学方面几乎所有的研究人才(《怀念我的老师冯元桢先生》),对领导推动中国的科学研究有极大的贡献。

在学术活动和参观访问之外,冯元桢其余的时间就是侍奉在母亲身边。他从美国带来一台便携式收录机和许多空白录音带,每时每刻收录母亲的声音。每次返回美国时,他的行李中最多的就是母亲的录音带。他给每盒录音带按照时间顺序编号。冯元桢睡眠少,起床早,他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播放母亲的录音带,在慈母的殷切叮咛声中开始一天的工作。

冯元桢身兼多个学校的荣誉教授、顾问等,他说荣誉职务也是职务,也要办事情。他辛辛苦苦地四处讲学,帮助做各种规划,从不厌倦。他强调做学问要有老实诚恳的态度,尤其看不起剽窃抄袭或者假造数据。在冯元桢这里经过训练的中国学生和学者,绝大多数都谨遵师训,承袭先生的作风。

对这样一位卓越的科学家、至诚孝子和忠厚长者,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什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风云之声(ID:fyvoice),作者:袁岚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科技袁人”节目主讲人,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入选“典赞·2018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相关推荐

如何正确看待华人外籍科学家?
图灵奖得主LeCun及7位华人博士当选美国科学院2021院士
MIT华人科学家打造线形机器人:灵活穿行脑血管,还能轻松急转弯
真空竟能热传导,甚至能传播声音!华人团队新研究突破认知,登上Nature
美的请个外籍CFO,估值能继续吊打格力?
华人科学家开发塑料降解新工艺,最快两天内完全分解
科技神回复 | 任正非:外籍人员可以当华为CEO,外籍人员看到两个条件表示告辞了
华人工程师失落硅谷
华人科学家Cell文章揭秘:你为什么能对某些人的手机号码过目不忘?
至暗时刻,硅谷华人工程师终于开始抱团

网址: 如何正确看待华人外籍科学家? http://m.xishuta.com/newsview46538.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