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36氪首发 | 商用服务机器人「优地科技」再获数亿元融资 从室内场景向室外商圈场景扩展

36氪首发 | 商用服务机器人「优地科技」再获数亿元融资 从室内场景向室外商圈场景扩展

36氪获悉,商用服务机器人「优地科技」于2021年3月再获数亿融资,本轮投资由拉扎斯、云锋基金领投

深圳优地科技成立于2013年,是36氪长期关注的公司。优地科技致力于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在最后三公里及室内末端配送领域的商用落地,目前其服务机器人已在文娱休闲场所、酒店、商场、写字楼等室内领域落地;此外,优地科技正在探索从室内场景向室外场景发展,与顺丰、京东、饿了么、美团达成合作,探索商圈、社区的最后三公里无人配送服务。

2020年疫情过后,服务机器人市场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投融资金额也激增,如「达闼科技」拿到超10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送餐机器人「普渡机器人」拿到5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酒店机器人「云迹科技」累计拿到5亿元人民币的C轮,配送机器人「坎德拉」拿到3.75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据调研数据显示,预计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8.6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近30%,2013-2021年年均复合增速为36%,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

优地科技以无人驾驶控制器起家,2015年开始研发室内场景配送机器人,其室内配送服务机器人优小弟、优小妹均已迭代至第三代。截至2021年5月,优地科技智能服务机器人系列产品中的配送服务机器人在文娱休闲板块市场中占有率排名第一;在酒店配送服务场景,拿到华住集团、如家、格林豪泰等酒店集团的战略投资,目前累计已经与8000多家B端客户合作,累计服务数亿人次。

优地科技的一个特点是在多场景铺开,从室内场景向室内外融合场景发展。优地科技总裁顾震江告诉36氪:“酒店、文娱休闲、餐厅等室内场景有着百万市场规模,而室内外融合场景有千亿级市场规模。”

目前,在室外场景,配送机器人赛道有着无人配送车「新石器」、「白犀牛」等创业公司,和美团、京东等领域内巨头,目前「白犀牛」已与永辉超市合作,推出无人配送车产品;「新石器」也在南海子公园、亦城国际等园区提供三餐的售卖服务。

优地科技定位室外末端配送领域的优小哥从2017年开始研发,近期将有第三代优小哥推出。顾震江表示“我们与顺丰、京东、饿了么等物流外卖企业密切合作,探索室内外融合场景配送的规模落地。”

顾震江告诉36氪:“在服务机器人赛道,室内格局已定,室内外场景是未来最大的方向,我们希望今年优地的优小哥规模部署,更好地为外卖及快递企业打造商圈及社区的室内外融合配送服务。

在技术上,优地机器人有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底盘,在机器人自主导航定位/自主回充及核心传感器方面拥有核心竞争力,并形成“硬件+软件+服务+生态”独特的四位一体模式,通过自研具备完善的供应链,可实现大规模量产。

在商业模式上,优地科技的机器人产品采用多种收费模式,提供最后三公里配送服务;另一方面,随着机器人大规模铺开,优地科技业通过服务机器人的大屏提供广告服务。目前,优地科技也在探索与无人便利超市店、外卖柜等场景合作的机会。

在公司发展上,2020年优地科技营收近亿元,2021上半年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9倍。

优地科技的发力场景从文娱休闲场景扩大到酒店服务场景,再扩展到商圈场景,获得华住集团、如家、格林豪泰等国内领先品牌酒店集团的战略投资,以及君联资本、雪球资本、招商局资本、Convivialite Ventures等投资机构的投资。

本轮融资后,优地科技将在科研技术、人才引进、渠道拓展等方面发力,将无人配送机器人覆盖到更多应用场景。此外,优地科技已开始新一轮融资,此次融资主要用于商圈和住宅小区的规模部署和研发。

相关推荐

36氪首发 | 商用服务机器人「优地科技」再获数亿元融资 从室内场景向室外商圈场景扩展
36氪首发 | 「优地科技」完成亿元规模B+轮融资,继续扩充产能
36氪首发 |「优地科技」获数千万B2轮融资,加速拓展室内外“无人配送”市场
36氪首发|自动驾驶小型无人车公司「优时小车」获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切入商圈移动零售场景
36氪首发 | 加速发力酒店机器人市场,「优地科技」获华住、首旅如家两大酒店集团战略持股
加码末端配送,「九号机器人」推出室内室外两款配送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能否跑出现象级独角兽?
创投日报 |「XYZ Robotics」完成A轮融资,Ninebot 推出室内室外两款配送机器人,以及今天值得关注的早期项目
36氪首发 | 从自助洗衣场景拓展至休闲娱乐场景,「企鹅科技」获友宝数亿元战略投资
创投日报 |少儿英语「阿卡索」再获亿元级 C4 轮融资;「纷享销客」完成数亿元融资;以及今天值得关注的早期项目

网址: 36氪首发 | 商用服务机器人「优地科技」再获数亿元融资 从室内场景向室外商圈场景扩展 http://m.xishuta.com/newsview44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