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现在整体的出货量实际上还是比较大的,这两年增长速度比较快,已经达到百万台以上的规模。”近期,东软集团副总裁兼东软汽车电子事业本部总经理孟令军向钛媒体等媒体透露。
除了本土的车厂,东软智能座舱跟合资车厂的合作也取得了突破,已经处于供货状态。
东软主推智能座舱平台化产品集,能满足车载市场对座舱系统的不同需求,覆盖从入门级到中、高端座舱系统,可支持多种尺寸屏幕。
东软汽车电子事业本部总经理 孟令军
孟令军还透露,搭载高通平台的东软智能座舱产品,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据了解,东软智能座舱高端平台基于高通8155高性能芯片,依托东软在虚拟化技术、自主整体座舱软件平台的积累,支持集成AVM、AR导航、DMS、OMS等高算力算法,可实现多尺寸屏幕、双系统共存,并深度整合多种主流应用,助力车厂打造智能驾驶座舱平台。
之所以从英特尔切换到高通平台,他解释称,英特尔公司目前没有规划下一代座舱CPU,为了应对高端需求,像支持座舱一机四屏、一机五屏、多摄像头以及包括AI算法这样的功能,因而选择了高通。
东软智能座舱高端平台
不过,面对当下芯片供应紧张的局面,车厂与东软也在积极与国内芯片厂商沟通寻求国产化方案。
同时,5G BOX也是东软汽车电子目前向市场推广的重点,并率先将5G、V2X技术融入BOX中。除与长城、红旗、吉利都有合作外,东软也在拓展海外市场,基本处于领先状态。去年11月份,孟令军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透露,“基于5G V2X产品,我们拿到了国内知名车厂的定点,目前已经逐步开始量产。”
此外,为推动汽车智能网联化发展,东软汽车电子在全球导航、智能网联云平台等领域也在进行投入。
现在汽车越来越智能化,不断有造车新势力出现。同样,供应商也有类似华为这样新的入局者,相中了汽车软件这块蛋糕,东软到底有没有感受到威胁呢?
孟令军对此表示,过去纯做硬件的供应商生存压力会比较大,但是软硬结合是东软的一个优势,再加上东软集团在IT解决方案领域有近30年的积累,能够适应未来车厂技术发展的趋势。而且从软件的角度来说,东软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车厂。
他还提到,座舱是车内智能与对外网联的结合点,东软汽车电子要考虑的是怎么把人机交互与自动驾驶等智能化的衔接与融合做好,这也是东软汽车电子未来要做的事情。
类似这样的问题,孟令军去年也在公开场合回应过,“像华为做车载芯片也好,做产品也好,跟东软更多的是合作关系,我们会基于华为的模组做相应的产品开发,再交付给车厂。”
谈及小米这样新入局造车的互联网企业,孟令军认为,传统车厂的优势在于底盘、动力、机械等基础设施以及包括整车研发、品质上的把控,但向智能化汽车发展时,恰恰缺得是小米这样的互联网基因。如他此前所述,汽车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移动智能终端,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将基于中央计算机概念构建,智能化将是未来汽车品牌差异化的核心要素。
“传统车厂焦虑的就是如何实现智能化,恰恰小米有基因来做这个事情,我还是看好这些新势力前景的。”他说。
尽管造车新势力拥有自研软件,但跟东软不是竞争关系。他们也需要合作伙伴,像软硬件平台东软就可以参与进来。
“我们跟造车新势力实际上也是合作伙伴,因为我们可以提供基础的软硬件平台,供其在这个平台上做相应智能化的场景,”他说,“从软件角度来说,造车新势力也需要这个领域的合作伙伴,我们可以在整个系统集成方面提供服务和帮助。”
东软集团创立于1991 年,1996年登陆上交所,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也就是说,东软布局汽车电子领域30年了。目前,东软的车载信息娱乐软件应用于全球TOP30汽车品牌中的85%,全球市场累计销售5000万套以上。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曹天鹏)
相关推荐
东软孟令军:智能座舱增长速度比较快,已突破百万台
智能座舱爆红的真相
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争夺战:陷入屏幕误区的智能座舱
「PlantData」研发认知智能中台,为行业提供知识图谱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体验观察
从智能座舱到数字化转型 | 上海车展
智能座舱,一个被大众忽略的千亿级市场
36氪独家 | 余承东总负责,华为汽车业务将与消费者业务整合
36氪首发 |「亿咖通科技」获百度领投13亿人民币A轮融资,推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和汽车芯片研发
5G概念车即将亮相 「威马汽车」2020年要发力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两方向 | 新基建创业2020
网址: 东软孟令军:智能座舱增长速度比较快,已突破百万台 http://m.xishuta.com/newsview42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