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5G时代的生态之乱

5G时代的生态之乱

本文为系列文章第二篇,第一篇:《5G时代的大厂之战》,作者:宁宇,原文标题:《5G时代系列谈:(二)生态之乱》,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上一篇文章(《5G时代的大厂之战》)中,我谈到这样几个观点:

1. 个人数字化时代,企业规模越大,竞争力越强。移动互联网让互联网企业成为最大赢家,同时电信运营商也是受益者,获胜者都是大企业。

2. 互联网企业已经触碰到了个人数字化市场的天花板,电信运营商的个人客户市场已经饱和,都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而5G的技术特性更加适配企业客户的数字化,所以由此开启的数字化新时代称为“5G时代”。

3. 在数字化新时代,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不再携手,各个玩家都有向产业链上下游渗透的意图,试图让自己获取更多的产业红利。

4. 大企业适合做“云+网”的基础设施,然而基础设施的整体价值空间有限,为了在有限的空间中争取更多份额,大企业之间会爆发激烈的竞争。

那么如何进行竞争呢?大企业在争夺产业话语权的斗争中,不约而同地谈到了生态建设和发展的问题。今天就分享下我对于5G产业生态的观察和研究。

5G时代的行业数字化需要生态建设

和4G之前的个人数字化时代相比,5G不仅在无线技术方面提出了很多面向企业用户的创新,还顺应CT产业IT化的趋势,将5G的核心网全面云化;并在此基础上诞生了网络切片,为企业客户提供其所需的底层连接。

在数字化连接基础之上,连接产生的数据上云并在云上进行数字化应用的开发,形成了企业的数字化应用。5G时代,提供数字化连接的通信网络和提供数字化存储与计算能力的云平台共同构成2B数字化的基础设施,这已经成为了共识。

但是,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设备制造商或者云平台提供商,都意识到自己缺乏对各个细分行业的理解,难以独立完成企业客户所需要的端到端数字化解决方案。自己不会做的那部分怎么办?交给合作伙伴啊。于是,提供基础设施的大企业纷纷提出生态建设的战略举措,希望借助合作伙伴的资源和力量,推动企业数字化以及行业应用的发展。

产业生态合作,是相互合作的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懂行业的企业有大平台做技术支持,依托标准化的开放性接口开发应用,能够快速地成长;跨行业的平台和基础设施提供者则会因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而受益。水大鱼大,如果各方携手成功地把产业做起来,参与者都是赢家。

生态建设本意是“做大产业蛋糕”

通过产业玩家的协作来推动创新,共同建设新的产业空间,移动通信网就是极佳的案例。

最早移动通信是封闭的体系,即便是同一制式的不同通信设备制造商,无线基站和交换设备之间都是内部接口,互不开放。所以,如果第一次能为某个运营商提供网络建设所需的设备,之后的扩容改造都是单一来源采购,收益被这个设备供应商独享。

但有些设备供应商看得更长远。他们积极支持通信技术标准组织的工作,甚至将自己的的技术成果贡献出来。虽然这样做会损失一部分市场份额和短期的经济利益;但长期看,提升产业的开放性更有利于“做大产业蛋糕”,带来产业整体收益的提升。

产业生态整体协作,支持电信运营商快速建网;电信运营商的投资获取了巨大收益,于是有能力继续斥巨资购买设备;设备商因此有足够的资金继续进行技术创新,驱动技术持续演进和发展。不仅如此,作为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基础设施,移动通信网络的持续健康发展还带动了终端、移动互联网应用等众多企业的成功,整个产业生态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类似的,还有当年的移动梦网,以及很多IT技术的成功推广,也都是通过产业生态的建设,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收获满满。

对于产业生态建设,产业的主导者要承担起非常大的责任。带头大哥不仅要指明共同前进的方向,还要在技术支持、资源投入以及产业合作等方面做贡献,甚至在制定规则以及执行过程中,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换来团队的整体和谐共赢。

世上本没有路,沿着同一个方向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传统产业生态是固化的产业链

生态,原本是生物学的概念,指的是生物之间和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借鉴过来,就是企业与外部的相互关系与作用。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生态建设是不熟悉也不擅长的新概念,他们习惯的,是产业的供应链管理。

对于传统的产业模式来说,不同的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固化的,产业生态很大程度说的是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管理。企业向上游客户供货时,总希望自己的产品卖得贵一些,以获得更多的收入;而对于产业链下游的供货商,自然希望价格低一些,越便宜越好。合作双方到了价格谈判阶段,都成了斤斤计较的商人,恨不得所有便宜都能被自己赚到。

零和博弈是一定要分出胜负输赢的,你赚到了,就意味着我吃了亏。为争取主动、获得更大的收益,合作伙伴之间的斗智斗勇,那可是相当地激烈啊。

当然,产业链管理不仅是相互之间耍心眼斗狠,更多的是科学化、体系化,EMBA教的运营管理,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对产业链进行持续优化和管理,减少中间环节带来的时间和成本损耗。对于大规模的制造型企业,产业链的重要性甚至超过研发和销售等环节。

产业链管理已经被大企业们玩到极致,而且还在不断地优化和完善。但是,即便是这方面的专家也容易忽视这样一个问题:

对于相对固化的产业链,不断强化管理可以提高效率,提升企业的利润;但是这种管理手段只是专注于成本的压缩,却不能带来产业的增量,所以主要应用于成熟市场和模式,在新增市场不能这样搞。

生态乱相:借建设之名,行摧残之实

云网基础设施提供商发力产业生态建设,逻辑是正确的,心愿也是美好的,但到了操作层面,却变了味道。

首先,基础设施企业习惯以降本增效为目标的供应链管理,挤压合作伙伴的利益空间。

面对不熟悉而且缺乏确定性的新市场空间,合作伙伴承担了更多的风险,理应获得相应的回报,因此产业生态的建设者应该在分配利益时向创新者倾斜。

但是大企业习惯于用传统方式对待合作伙伴,不对风险因素和创新的价值进行合理评估,只是简单地依据产业链贡献度论功行赏,觉得分出去的钱越少越合理。

有不少案例是主导企业把自己“不想做”的任务甩给合作伙伴,说是生态合作,其实只是把费时费力的苦活累活外包了出去,本质还是产业链管理,以降低成本为目标,所以不认可合作伙伴的开拓创新的功劳,只愿意为“苦劳”支付尽量低的费用。

于是到了操作层面,“善待合作伙伴”成了空话,生态主导者不但没有把利益向合作伙伴倾斜,还会主动压缩合作方的利益空间,刁难不仅体现在金额,还表现在付款周期等环节“以大欺小”,加大合作伙伴的生存压力。

任正非有句流传很广的话:“钱分好了,管理的一大半问题就解决了。”其实合作伙伴收益越多,拓展新空间的积极性更高,作为基础设施的提供方也会受益;反之,如果对方觉得合作吃亏,就会找机会远离你,貌合神离的合作能维持多久呢?

其次,基础设施企业拿到了项目自己“不会做”,找到合作伙伴后冠以“建设产业生态”之名,然后甩锅。

大型科技公司在个人数字化时代的成功,以及在企业数字化方面的营销宣传投入,确实产生了不错的效果,客户想做数字化转型项目的时候,更倾向于选择大企业。

但是隔行如隔山啊,不能直接告诉客户说自己不懂,可是“行业know-how”到底是什么?专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专家确实不了解。好在一旦拿到了单子,就不愁没有厂商找上门来谈合作,所以即便自己没有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客户面前也得硬着头皮承诺下来。

有不少案例是主导企业签约之后,先把自己“会做的”事情承接下来,然后打着生态合作的旗号,把其他事情转手丢给了合作伙伴。

有的项目,客户的要求不明确或者范围过大,但合作伙伴没有参与前期与客户的沟通,导致交付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

有的项目,合作伙伴与基础设施供应商的技术磨合不好,长周期和高成本让合作伙伴苦不堪言,赔得一塌糊涂。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所以再苦的项目,也会有人愿意接。但是在我看来,如果产业生态主导者身边的合作伙伴一个个都牺牲掉了,还有所谓的产业生态么?杀鸡取卵、产业生态畸形发展的结果,就是难以持续发展。

可惜,操作层面对这些问题并不关注,他们认为是自己打下了项目,给合作伙伴带来了生意,所以自己企业应得的利益不能少,至于其他问题,留待后人说又何妨。

更有甚者,有的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关注合作伙伴有哪些利益空间,试图取而代之,这些“以大欺小”的行为会挫伤合作伙伴的积极性,完全背离了生态建设的初衷。

这些打着“生态建设”大旗的人,其所作所为是在摧毁脆弱的ICT产业基础。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和失败之后,还会有多少人会坚定地认为,企业数字化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赛道。

结语

看到产业生态中出现的诸多乱象怪事,我内心非常焦虑。产业发展是要集中各方资源,拧成一股绳,作为ICT领域的大企业,在生态建设问题上切不可过于短视和功利。

超常规发展往往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5G技术自身还在不断完善,而之前对5G过高的期望,以及在推进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很容易让舆论导向迅速倒向相反的方向。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等到力竭的时候,悔之晚矣。

相关推荐

5G时代的生态之乱
最前线丨深圳率先进入5G时代,生态和标杆要一起抓
5G时代的大厂之战
5G赛道中的视频网站:重估IP生态的商业化价值
移动、电信、联通的对手不是腾讯,5G消息要再造互联网生态?
中美贸易战下的5G云时代
宽带汇·2019 5G高峰论坛,共建「数据驱动产业互联网」新生态
5G时代手机厂商在憋什么招?
无人驾驶驶向5G时代
还没凉透的VR,5G时代会迎来春天吗?

网址: 5G时代的生态之乱 http://m.xishuta.com/newsview41913.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