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远读重洋”(ID:readabroad),作者:ReadAbroad,36氪经授权发布。
未来的某个时刻,你的微信或者支付宝里会多出一项支出:二氧化碳排放费。
就像今天的手机流量一样,你排放的二氧化碳少就少缴费,排放的多就要多交费。
假如你开的是汽油车,用的是塑料产品,经常吃牛肉,假如你所在地区的发电厂用烧煤发电,那么你都要支付额外的碳排放费用。
你愿意花这份钱吗?这种生活真的会来到吗?今天我要用一本重磅新书,解读气候变化之下我们所有人的未来。
这本书就是比尔·盖茨最新出版的《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英文原书的出版时间是今年2月16号,国内出版社光速引进,现在已经有中文版了。
有人肯定会好奇,比尔·盖茨?他不是搞软件的吗?这么想你就out了!
比尔·盖茨的确是微软的创始人之一,但是从很久以前,他就把注意力放到生物科技和气候变化上了。这本《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就是他在气候研究方面的集大成之作。
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吧。
地球气温的升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你知道,相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代,现在全球的平均温度到底升高了几摄氏度吗?给你个机会猜猜。
正确答案是:仅仅1度。目前全球平均温度只比工业化之前上升了1摄氏度左右。
但就是这1度之差,搞得冰川融化、物种灭绝、灾难频发、气候异变,把很多良田变成了沙漠,把我的家乡武汉活活变成了一座人间蒸笼。
假如全球平均温度继续上升1.5到3摄氏度呢?
欧洲南部的小麦和玉米就会减产一半;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时间就会缩短20%;
贫困地区粮食价格就会上涨20%;
无数人会流离失所,甚至饿死。
假如全球平均温度上升4到8摄氏度,我们将会“回到”恐龙时代。恐龙时代的全球平均温度只比今天高4度,那个时候南极的水里还有鳄鱼。
到底为什么今天的地球温度会比从前高呢?有且只有一个原因:碳排放。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罩在地球上面,就像个温室大棚,慢慢地把地球给“捂热”了。碳排放越多,地球就越热。
比尔·盖茨在书的第一页就告诉我们,人类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竟然有510亿吨!
510亿吨有多少呢?
假如把美国各级政府所有的减排政策加到一起,到2030年一共能减少排放的温室气体只有3亿吨,是这个数字的0.5%;
假如签订《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190多个国家都兑现承诺、积极减排,到2030年温室气体的年排放量会减少30~60亿吨,大概只是这个数字的十分之一;
假如从今天起一点也不排放温室气体了,那么之前排放的那些温室气体,一万年之后仍然会有五分之一留在大气里。
这些都是赤裸裸的真实数据,形势真的已经刻不容缓。
气候变化会带来一系列的灾难。有些最近一两年我们已经亲身体验过了。
首先,气温升高会直接导致旱灾。假如中国南方的“鱼米之乡”出现旱灾,不知道多少中国人会一夜回到解放前,别说拍美食视频了,可能连饭都吃不上。
温度升高还会让更多的水从地下蒸发到空气里,但是水蒸气没办法一直留在空气里,它非要下来不可,这就会造成暴雨和大洪水。
还记得去年夏天南方的大洪水吧?全国16个省区的198条河流发大水,3000多万人受灾。假如这样的大洪水每年来一次呢?
高温还会让一些重要的农作物减产,最典型的就是玉米。玉米是用来干什么的?主要不是人吃,70%的玉米都加工成了饲料喂给动物。
要长出一斤鸡肉,就需要3斤玉米;同理,每一斤水产品的背后是4斤玉米。假如玉米减产了,那么鸡肉、鸡蛋、鱼虾全都会集体涨价。今后还想大吉大利、今晚吃鸡?No,你吃不起了。
按照书中的推测,到2050年前后,预计全球升温会造成跟大规模流行病一样多的死亡人数;到2090年前后,气候变化导致的死亡人数会是大规模流行病的5倍之多。
在下一个10年20年里,气候变化对经济造成的破坏相当于每10年爆发一次新冠肺炎。所以,比起气候剧变,新冠肺炎的杀伤力简直弱爆了。
你会不会好奇,每年排放的510亿吨温室气体,都是怎么来的呢?原因只有一个:燃烧化石燃料,也就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我知道有人肯定会说:我很热爱环保,我很少消耗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好吧,请想象一下你今天早上怎么过的:
你早餐可能吃了面包,喝了牛奶。种植小麦需要肥料,养牛需要饲料,这些都会造成碳排放;收割小麦的拖拉机是钢做的,炼钢会排放大量的碳,拖拉机要烧汽油也会排放大量碳。
你早上用塑料牙刷刷牙,而塑料是石油制成的。你擦嘴用的卫生纸,需要砍掉很多树木才能造出来,而树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你挑了一件纯棉的衣服穿上,衣服的原材料棉花需要肥料,采摘棉花需要机器,这些背后都是碳排放。假如你的衣服不是纯棉的,是聚酯纤维的,那我要告诉你,聚酯纤维是乙烯制造的,而乙烯来自石油。
然后你坐地铁或者公交去上班,这些交通工具要耗费大量钢材;你所在的公寓楼,需要耗费大量水泥,制造这些材料都会造成巨量的碳排放。
所以,每个人其实都在无心当中加剧了全球的碳排放,积小流、成江海,那510亿吨温室气体就是这么来的。
为什么我们离不开化石燃料呢?因为它们的性价比实在太高了,让人欲罢不能。
随便比较一下,你觉得同体积的石油和纯净水,哪个更贵呢?咱们一起来算一下。
2020年下半年,每桶石油的平均价格是42美元,一桶的容量大约159升,算下来每一升石油约等于1.732元人民币。
普通瓶装农夫山泉是550毫升,卖两块钱,算下来每升价格是3块8。超市纯净水的价格足足是石油的两倍!就算淘宝上打折卖的大瓶装农夫山泉,算下来每一升的价格大约是1.845元,也比石油要贵。
但是,农夫山泉中几乎没有任何能量,而石油不仅便宜,还包含大量的能量。比如石油加工提炼成的汽油,每4升汽油中包含的能量,就相当于130根雷管捆在一起爆炸的能量。
正是因为化石燃料这么便宜还这么好用,所以我们的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它们。
怎么解决气候变化呢?当然,为了环保降低生活水准、不去工作是不实际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开发廉价的清洁能源,廉价到让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都优先选择清洁能源而不是化石燃料,这样就能减少碳排放甚至做到零碳排放。
顺便科普一下,零碳排放不是不排放,而是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全部都能靠各种方法消除掉。国家最近在十四五规划里提到的“要在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提到碳中和,现在这个词也很热了。碳中和什么意思呢?根据国际组织IPCC的定义,碳中和指的是:一个组织在一年内的二氧化碳排放,必须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技术全部消除掉。
不知道你看懂没有,这个定义里包含了一个极其重要但没有明说的环节:付费。
试想一下,假如你排放了二氧化碳,又没有消除二氧化碳的技术,那么在一个追求碳中和的社会,你就必须要付费去找人帮你把你排出来的那些二氧化碳给消灭掉。
举个例子,如果你开的是汽油车,那么在一个碳中和的社会,你不光要付油钱,你还要付碳排放费;
如果你的工厂制造塑料牙刷和脸盆,那么你必须拿出一部分的利润,付费请别的公司消除你们厂向空气中排放的碳;
最后国家在年终整体上一算:今年排出去的碳和消除的碳一样多,完美!
现在看来,碳中和已经是国际共识,是板上钉钉的事了。那么将来,无论是公司、组织还是国家,谁掌握了消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谁就能手握无限的商机,获得丰厚的回报。
比尔·盖茨终究是个精明的商人,未来的这一步,他已经提前算到了。
然而,对于中国来说,承诺在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西方国家用了一两百年才做到降低碳排放,而中国才发展几十年,就要担负起同样的责任。很多人觉得不公平,觉得环保和碳中和都是西方站在道德高点上要挟我们、限制我们经济发展的手段。
其实不是这样的,刚才我已经解释了碳中和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碳中和这条路不是别人逼的,而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因为这是中国在能源领域弯道超车的唯一机会。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借助煤炭一举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如今,美国又把石油资源牢牢地握在手里。中国如果在化石燃料这条旧赛道上和它们血拼,会非常被动。中国又是个贫油少气的国家,我们手里的好牌并不多。
但是,清洁能源是我们百年不遇的大好机会。在清洁能源领域,我们不比发达国家落后多少,有些技术甚至比它们更先进。
比如,中国是世界太阳能发电领域的王者级玩家。通过中国人的创新,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从2009年起已经降低了90%。
在2010到2020这十年期间,因为中国人的努力,太阳能电池的价格降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光是在2019年内,整套太阳能系统的价格就降了11%。这是中国智慧对全人类的贡献。
除了太阳能,中国还是世界风电大国,而且中国风力发电所占的份额还在不断增长。
中国的风电技术是如此的成熟,以至于我们已经不需要补贴陆上风电项目,因为它们的电力生产成本已经降到了跟烧煤发电一样的水平,这是大多数国家做不到的。
未来,中国人会在新能源汽车、核电、水电、无污染水泥、绿色炼钢等多个方向上持续发力,争取早日成为引领未来绿色经济时代的头号大国。
正如比尔·盖茨所说,零碳排放不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那些能够达到零碳的伟大企业和建立起零碳产业的伟大国家,无疑将在未来几十年里引领全球经济。
相关推荐
比尔·盖茨重磅新书预言人类未来:每10年爆发一次新冠肺炎,所有人都要为碳排放交钱
专访比尔·盖茨:通过技术创新,可以阻止人类滑向灾难
为什么有人觉得比尔·盖茨是“新冠元凶”?
昨晚,比尔·盖茨对白岩松说了什么?
比尔·盖茨:新冠肺炎可能成为百年不遇的大流行病
牛的碳排放接近美国,如何“碳中和”一头牛?
比尔·盖茨:疫情让我们意识到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马斯克和比尔·盖茨,为什么互相“看不上”?
马斯克和比尔·盖茨,为什么互相「看不上」?
新冠病毒、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网址: 比尔·盖茨重磅新书预言人类未来:每10年爆发一次新冠肺炎,所有人都要为碳排放交钱 http://m.xishuta.com/newsview41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