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峻生
编辑|栖木
据相关媒体报道称,去12月25日之前,中国面板厂商京东方 (BOE)已完成向苹果公司iPhone产品的首批AMOLED面板供货,尺寸为6.1英寸,数量为万片级别。
图片来源:雪球、洛图科技RUNTO事实上,早于2017年就有传言说京东方将为iPhone供应OLED屏幕,但由于技术和产量问题一直未能如愿。而京东方这次的正式加入,意味着原本由三星、LG主导的屏幕市场或将改变,不难想象,未来的OLED手机屏幕市场竞争也将因此变得更加剧烈。
为此,本文新眸将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剖析京东方加入“果链”的前因后果:
1、加入果链,实质上是京东方与苹果的双向选择。
2、京东方打法逻辑的关键是什么?
3、为什么果链的中国企业会越来越多?
01
一次权衡利弊的双向选择
要进入果链,京东方必须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产品符合苹果标准,二是产量跟上苹果出货量。
出色的质量是进入苹果供应链的基础,近几年,京东方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17年投入69.7亿元,2018年投入72.3亿元,2019年和2020年的研发投入都达到营收的7%,并在2020年4月以1864件PCT专利申请量位列全球第六。
在实战上,2015年,京东方曾进入过苹果供应链,为苹果的MacBook显示屏供货,次年,京东方为其提供iPad显示屏。与此同时,京东方还与多家大厂建立合作关系,以华为为例,京东方已经连续多年为Mate系列和P系列高端旗舰手机供应屏幕。
目前,京东方在市场上的份额仅次于三星,但在质量上与三星的屏幕还是存在不小差距。主要是由于三星对OLED设备的垄断,使其无法拿到OLED生产的最先进的设备,例如最先进的蒸镀机Canon Tokki、最先进的蒸镀罩、最先进的金属掩膜板FMM等。
除了产品要达到标准外,京东方还需要有能达到苹果订单量的生产线。
自2016年开始,京东方连续三年在国内共投入了3500亿元用来扩建AMOLED产线。2017年,京东方宣布成都第六代柔性屏生产线正式生产,这是当时除了三星外唯一的第六代柔性屏生产线。
截至目前,京东方已经拥有成都B7厂和绵阳B11厂两条生产线。两条产线设计月产能均为48000片,但高额的投入也给京东方带来了不小的成本压力。
再来分析这次事件,在新眸看来,与其说京东方削尖了脑袋也要挤进苹果iPhone手机OLED屏幕面板的供应商中,倒不如说是京东方与苹果的双向选择更为恰当。
对于京东方来说,产品被苹果认可,等同于京东方的OLED屏幕面板技术和质量得到了苹果的背书,首要的好处是立马能奠定行业地位,跻身一流屏幕制造企业之列。其次,京东方可以接到来自苹果的巨额订单,这对不断“烧钱”的京东方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最后,加入苹果供应链体系,意味着可以得到苹果先进的技术指导以及生产流程,不仅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生产技术和产品线良品率,还可以提高对其他品牌订单的议价能力,为京东方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
对于苹果来说,向京东方采购屏幕,很大程度是为了摆脱对三星显示的依赖,缓解苹果的采购压力,使苹果更加灵活地调整供应链。
苹果自iPhone X首度采用OLED面板后,三星显示长期独家供货苹果,三星屏幕质量的确出色,但过度依赖也让三星有了卡苹果产量的能力。虽然之后LG显示加入供应行列,但“绿屏”问题却为苹果带来不少麻烦。
其次,引入新供应商,可以打破韩企对屏幕面板的价格垄断,有效地控制屏幕成本,从而降低整机BOM价格,使苹果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iPhone使用三星、LG、京东方三家公司的屏幕,纠结在所难免。因为LG和京东方的OLED屏幕综合表现不如三星,如果在同样的价格下买到了使用京东方或者LG屏幕的iPhone,不仅体验会存在一定差异,在心理上也会难以接受。
02
京东方的破圈之路
京东方是我国唯一一家集自主研发、生产、制造半导体显示器于一身的企业,其前身为北京电子管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中绝对的龙头。
2020年,京东方显示屏总体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一,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五大主流显示产品出货量和市占率也持续稳居全球第一。
总结京东方的破圈之路只有两个字:烧钱,而且是近乎疯狂地烧钱。
自2001年上市以来,京东方在A股融资金额超958亿,累计实现净利润180亿,总投资额高达4000多亿,创下了中国工业史上单个企业投资额之最。之所以称它为“烧钱机器”不止是因为它花钱多,更多体现在它的投资回报上,2019年净利润仅19.19亿,其市值也只有2100余亿元,一度坊间认为京东方被低估了。
图片来源:财报说
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先来回顾京东方的融资:
2004年,京东方募资19.99亿元;
2006年,募资18.55亿元;
2008年,募资22.42亿元;
2009年,募资117.8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其利润只有4968万;
2010年,继续定增89.4亿元;
2013年,近乎疯狂地定增近460亿元。
我们不禁思考,京东方为什么要不断地融资,它地钱都花在哪里?
业内人士对新眸透露到,其中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两点:技术和产量。
面板是重资产行业,使得本身存在“泛摩尔定律”,即王东升的王氏定理,标准产品价格每3年下降50%,那么产品的技术保有量必须每3年增加1倍。后来者如果想要赶超,就需要通过不断的投入,让新技术不断降低成本,从而代替旧技术。
我国是面板技术的追赶着,如果没有高投入,很难打破由日韩企业主导的LCD市场格局。京东方前期依靠收购韩国技术,花了15年,投入近3000亿,将面板4.5代线提高到10.5代线(代数越高能加工的玻璃基板尺寸就越大,成本也越低,规模经济也就越明显)。
并且,由于在2017年后,国内多家厂商(TCL科技、富士康等)连续建成高代际面板产业线,掌握了全球几乎所有的10代以上液晶面板生产线,不仅使得成本大幅降低,还使三星和LG的旧产业线处于亏损边缘,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在去年先后宣布全面关停全部LCD面板产线,将精力转向OLED。
最终形成了全球LCD面板新的双寡头:京东方和TCL。目前京东方全球面板LCD出货量超过30%,市占率全球第一,预计2020年两者面板LCD出货量预计会超过50%。
在抢占LCD市场的同时,京东方也在往OLED市场发力。
目前,除了已经投入生产的成都B7厂和绵阳B11厂两条生产线外,还有重庆市B12生产线,也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开始量产,届时京东方的柔性OLED生产能力将达到每月14.4万片。并且,京东方方面还称,该公司计划在福建省福清市规划另一条第六代OLED生产线。
目前屏幕面板市场需求非常强劲,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及全球数字化浪潮的驱动,对显示屏的需求还在强劲增长。尤其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液晶面板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主流面板涨价甚至已经超过60%。
这一点,从京东方Q3业绩报告也能一看端倪,Q3实现营业收入 408.21亿元,同比增长33.04%;归母净利润 13.4 亿元,同比上升629.3%;现金流量净额 137.52亿元,同比增长178.83%。
就在去年,京东方宣布将停止投资LCD产能,这意味着,LCD市场大局已定,京东方只需坐等收钱就可以。
除此之外,京东方还打造智慧系统创新中心,不断强化其在金融、办公、教育、医疗等多个物联网细分应用市场的战略布局。简单的说,京东方的打法是通过“烧钱”打造出自己的LCD护城河,并且在竞争对手退出的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抢占LCD的市场,并逐步推进OLED的发展。
对于眼下的京东方来说,LCD已经成为现金奶流,OLED为未来发展方向,智慧产品为实力和规模提升的新引擎。
03
“果链”向国内转移
随着京东方加入果链,我们不难发现,近几年加入果链的内地企业越来越多,例如中南创发、中石伟业、东江集团等。
根据苹果公司数据:2019年苹果公司全球807家工厂中,有383家设在中国大陆,与2018年相比增加了27家;大陆工厂占比也达到47.5%。
首先来看内因,苹果一直以“零库存”为目标,在苹果供应链上实行精简化、精细化管理方式,其“无缝化”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是长期维持高毛利的重要法宝。要实现“零库存”,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有一批响应快速的供应商,以便将库存压力转稼到代工厂上游的一级、二级供应商身上。
为实现“零库存”,苹果采用了精简的供应链,但出于提高议价能力和分散供应链风险考虑,果链中的每个生产环节往往保持在三个供应商。例如,屏幕面板供应商三星、LG,三星不论在工厂数量还是出货量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这样的情况下,苹果就有动机引入新的供应商。
在外因上,大陆厂商往往具备较大优势。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大陆手机产业链在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上已经具有深厚的基础,尤其在精密制造方面有着越南、印度等新兴国家所不具有的能力,大部分内地厂商在供货苹果之前,已经是功能机和 PC 时代各大厂商的供应商,如索尼、摩托罗拉、惠普等,而具备精密制造能力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在劳动力价格上处于劣势。
本土终端品牌的崛起也为大陆企业大规模量产提供了灵活性,再加上背靠全球最大的终端消费市场,既能保证物流的高效也能有效地控制运输成本,利好产业集群的形成。
大陆厂商还具有较高的利润率。在税收政策上,相较于台湾,大陆更加“良心”。2009年国家开始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在企业所得税和流转税上均有不小的优惠力度。并且在选址上,大陆厂商通常会选择发达程度较低,土地资源更便宜的地方。再加上近年来大陆工程师红利显现,高等教育普及,使得大陆厂商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图片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04
国产“果链”趋势
回顾整个苹果供应链,从类别上可以将其分为上、中、下游。
上游由于芯片等技术门槛比较高,主要被高通、海力士、三星等公司把握,短时间内难以取得较大突破。中游由于内地企业进入较早,所以渗透率较高,预计未来仍能有提升空间。下游目前主要由台系企业主导,例如鸿海、和硕、纬创等,但内地厂商也在不断切入。目前90%以上的AirPods的组装由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主导;在iPhone上,立讯精密于20年7月与大股东立讯有线共同出资33亿收购iPhone组装工厂昆山纬新;iPad方面,比亚迪电子19年切入iPad组装。
对比近十年来的苹果供应链,内地厂商已经由生产最简单的零部件实现了向模组和成品组装的升级。新眸预测未来三年内大陆厂商的主要逻辑是以中游为基础,大力发展下游并逐步渗透上游。至于未来由于疫情导致的不确定性,虽然会对A股产业链上市公司短期内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内地疫情的好转,对供应链业绩的影响有限,产业整体向上的逻辑不会改变。
相关推荐
京东方凭什么能加入“果链”?
力撼三星,京东方逆天改命
京东方凭啥大涨600%?
京东方净利持续下滑,聚焦IoT能否助其“过冬”?
京东方,落后者的宿命
焦点分析 | 华为京东方对上小米TCL,客厅C位战火永不熄
京东方离全球“面板之王”的桂冠有多远?
凭什么是库克?
出海日报|Flipkart为PhonePe再注资2800万美元;京东方今年将为5G iPhone供应OLED屏幕
易果集团与当代集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网址: 京东方凭什么能加入“果链”? http://m.xishuta.com/newsview38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