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增程技术方案的理想汽车,也开始提前拥抱纯电动技术。
36氪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理想汽车计划推出纯电动车型,该车型将搭载其最新的纯电动技术平台。
关于纯电动车的推出时间,有数位接触到近期理想汽车募资路演的人士告诉36氪,理想汽车透露,2022年,除了按计划推出增程式全尺寸SUV,纯电动平台车型也已经提前,“BEV(Battery Electric Vehicle)也计划最早在2022年推出亮相,2023年上市销售,会搭载理想的超快充和高电压平台等技术。”
关于电动车推出时间的上述信息,理想汽车官方对36氪予以否认,“BEV项目在进行前期预研,现在还没有确定的推出时间。”
而一位接近理想汽车BEV项目的人士对36氪称,考虑到汽车研发和测试需要较长周期,理想首款纯电动车推出的时间很可能比上述预测的时间晚很多。
12月2日美股盘前,理想汽车发布公告,拟增发47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净筹资额约16.020亿美元,如果承销商行使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理想汽车将最高募资约18.405亿美元。
理想汽车在公告中,将这笔巨额融资的用途分为四个部分:
1、约30%用于新一代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包括高压平台、高充放电率电池和超快充电;
2、约20%用于下一个BEV(Battery Electric Vehicle)平台和未来车型的研发;
3、大约20%用于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
4、余额用于公司一般用途。
36氪从二级市场了解到,理想汽车此次募资计划出人意料,“7月底刚IPO,账上还有快200亿人民币资金,这次募资可能会掀起新一轮军备赛。”7月31日,理想汽车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14.73亿美元。时隔仅3个月,理想汽车再次提交长达300多页的招股书,计划募资超过120亿人民币。
理想汽车公告称,其董事王兴有兴趣在此次增发中认购2000万美元ADS,但这份邀约不具有约束力。公告发布后第二天,理想汽车的路演启动。
在以纯电动技术为主流路线的新造车阵营中,理想汽车独树一帜,选择了增程式技术方案,即用内燃机增程器为电动机发电,解决电动车的续航焦虑,同时兼顾电动驾驶体验。
今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会议上,理想汽车CEO李想明确表示,在400kW的快充技术成熟前,不会推出纯电动车型,“增程式技术在大型SUV、MPV上的应用具有5-10年的优势。”理想汽车计划2022年推出的全尺寸SUV即延续增程式技术方案。
李想还表示,400kW的快充技术需要三个条件支撑:800V以上的电压平台、500Ah超级快充的国家标准和4C充电倍率以上的电池。
但现在,李想显然要通过下场自研的方式,将推出纯电动车型的距离缩短。一位接近李想的行业人士向36氪分析,李想可能认为在某些细分市场,纯电动汽车在2023年或2024年的竞争力会比较强,“他的判断逻辑是,推出的BEV要打得过自己的增程。如果计划提前,意味着他对电动车发展速度和生态的重新判断。”
理想汽车的增程技术方案正得到市场认可。 2020年1月至10月,理想ONE已累计交付21852辆,11月,理想汽车单月交付达到4646辆,环比增长25.8%。
但与此同时,采用纯电动技术的特斯拉、蔚来和小鹏汽车等,销量也在节节走高。蔚来在10月和11月,已经连续两月交付量维持在5000台以上,特斯拉更是凭借国产Model 3,单月交付维持在1万台以上。
而36氪此前曾独家报道,特斯拉中国工厂明年的生产计划是55万台,除去11万台出口任务,将有超过40万台在中国本土消化。同时,特斯拉充电桩工厂也在上海落成,明年计划生产1万根充电功率250kW的超充桩,超过特斯拉入华以来在国内建设的充电桩数量总和。高压的销量任务加上超充设施,特斯拉对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无疑会是一次全方位的渗透。
面对纯电动阵营的强烈攻势,李想显然也及时调整了策略。“现在理想汽车同时在干三件大事,研发下一代自动驾驶,研发下一代增程技术平台以及新一代BEV平台。”有二级市场人士告诉36氪,如果不拿现在这100多亿人民币,资金确实有些吃紧。而当下的市场频繁波动,这也给理想汽车的募资增加了变数。
相关推荐
36氪独家 | 理想汽车高额募资,增程之外,纯电动车型也将推出
36氪独家 | 理想汽车悄然取消轿车项目,不跟国产特斯拉硬刚
36氪独家 | 理想汽车最早7月美股IPO,小范围路演反响乐观
36氪独家 | 原华为副总裁、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再创业,造增程电动汽车
理想汽车的增程式路线,到底有多坚定
理想上市,增程式电动车一夜间成了香饽饽?
焦点分析 | 一年内投8亿美金,王兴为何看中理想汽车?
36氪专访 | 理想汽车投资人黄明明:伟大的项目早期总是反共识,有一个算一个
理想汽车IPO:李想再次乘风破浪
理想增程式技术再引争议,究竟谁在“胡说八道”?
网址: 36氪独家 | 理想汽车高额募资,增程之外,纯电动车型也将推出 http://m.xishuta.com/newsview35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