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ID:appsolution),作者 蒋鸿昌。36氪经授权转载。原标题:《一个字体终究是会过时的》
2019年4月,Helvetica字体更新了,距离这个传奇西文字体的上一次更新已经过去了35年。
这一次更新了什么?
2.可替换字形为了给设计师更多的选择,HelveticaNow为一些字母提供了可替换的字形,过去,设计师只能手动进行修改。比如,大写「R」最后一笔可以变直,小写的「a」可以用单层的结构,小写「i」的点可以用圆形。
3.字体细节调整「HelveticaNow不是一次更新,而更像是一次重制。」这次字体的改版历时4年,Monotype的设计师重绘了每一个字符,HelveticaNow包含9个字重(从极细到超黑),3种视觉尺寸和2种斜体,而每一个样式下包含字母、数字、符号等共有815个字符,所以,字体设计师义工重绘了四万多个字符。微博用户@字体主义把HelveticaNow和旧版的HelveticaNeue做了一个对比,认为「字符整体更现代了,更偏几何风格。」
▲蓝色为HelveticaNow,红色为HelveticaNeue.图片来自:@字体主义
▲一栋现代主义大楼现代主义设计师普遍抗拒从古希腊和中世纪继承下来的旧风格、旧结构,他们拒绝在设计中采取装饰性的图形,转而强调使用纯粹的几何形式。Helvetica是这些设计思潮的集中代表。它起源于瑞士,是典型的简约、自然、人性化的风格。关于Helvetica诞生已经有非常多的记录,20世纪50年代,老牌的字体公司哈斯铸造厂(HaasFoundry)为旗下的头牌无衬线字体HaasGrotesk创造了一个更现代化的版本NeueHaasGrotesk,它就是Helvetica的前身。
▲设计 Helvetica 的 Max Miedinger 和 Eduard Hoffmann(右)为了在美国推销这款新字体,公司的字体总监对NeueHaasGrotesk进行了微调,并将其改名为Helvetica(意为「瑞士的」),最终这款字体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Helvetica的字形足够完美,甚至被设计师称为「无衬线字体的终极形式」,更重要的是它非常符合实用主义的思潮,没有复杂的装饰性元素,就像一个透明容器,只供放置、展示和组织信息,读者甚至意识不到字体的存在。一位设计师回忆了Helvetica出现的意义:上世纪60年代的企业标识系统一般由各种奇怪的形状、蠢笨的照片和傻气的字体组合而成。
▲「没有人物,没有虚伪的笑容,就是一瓶美丽的冰镇可乐。就是这么真实,句号。」来自:纪录片Helvetica你能想象那是多么令人振奋和激动吗?
▲从 Apple Garamond 到 Myriad .图片来自:魚生臣在乔纳森·艾维(JonyIve)成为苹果首席设计官后,苹果在设计风格上有了大的转变。扁平化的iOS7开始将HelveticaNeue作为系统默认字体,从OSXYosemite开始,Mac上也开始把HelveticaNeue作为默认字体。Windows上的默认字体Arial也是Helvetica的衍生字体,因为它是微软和Monotype共同开发的,其比例、字距、行距和比重都依照了Helvetica的设计。尽管设计界认为Arial不如Helvetica优雅,但它在很多时候满足了同样的需求。但在进入更加碎片化、屏幕更小的移动时代时,Helvetica已经有点无法满足需求了。2015年,iOS9将默认字体改成了苹果推出的旧金山字体(SanFrancisco),以替代之前的HelveticaNeue。
▲「Helvetica Sucks」.图片来自:ErikSpiekermann苹果的旧金山字体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有「SF」和「SFCompact」两套子家族,前者用于iOS和MacOS,后者用于WatchOS。同时,两个家族都有「Display」和「Text」两个视觉尺寸,后者用于小屏幕展示,有更大的字距。
相关推荐
Helvetica:一个字体终究是会过时的
“阿里巴巴普惠体”定制字体面世 阿里为什么要“造字”?
为什么大型科技公司都有自己的专属字体?
黑洞还是那个黑洞,版权已经不是那个版权
资深果粉:别了Jony Ive,苹果的灵魂设计师
使用微软雅黑竟也侵权?这家公司字体维权遭吐槽
乔纳森·艾维是时候离开苹果了
唯品会2019年Q1净利润8.723亿元,同比增长64.7%
“阿里巴巴普惠体”品牌定制字体发布
每天上千条文本过时,累死志愿者的维基百科被MIT最新AI接手啦
网址: Helvetica:一个字体终究是会过时的 http://m.xishuta.com/newsview3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