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公众号“极点商业”,作者:杨铭,编辑:刘珊珊;图片来自Geekwire。
无疑,TikTok正在经历艰难时刻。
继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白宫正考虑用不同方案对付TikTok之后,8月1日上午消息称,微软已经参与到收购TikTok美国业务的谈判中,该交易仅涉及TikTok在美国的业务。到了晚间,“路透社”也报道称,微软将接管TikTok在美国的业务。
对此,字节跳动对“极点商业”回应称,公司不对谣言或猜测发表评论,“字节跳动对TikTok的长期成功充满信心”。
8月2日上午,又有美媒报道称,微软暂时放弃了磋商。TikTok美国总经理瓦妮莎·帕帕斯更早前则在推特上回应称,TikTok将在美国长期运营,“哪里也不打算去”,并计划在美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对微软来说,作为PC时代的王者巨头,过去20多年中,从最初风靡一时的MSN Messenger ,到推出Wallop、Socl、Who's In,收购职业化社交软件LinkedIn和Yammer,从未掩饰过对社交领域的渴望。
“动作很多,但最终下场都很惨。目前微软旗下与社交相关的主要是Linkedin业务,但集中在职业社交领域,可以说自己的社交化努力都失败了。”一位互联网观察人士指出
作为对比,Facebook早已成为社交媒体的王者。其最新发布的财报就显示,Facebook第二季度营收为186.8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168.86亿美元增长11%。表明在疫情之下,人们花了更多时间在社交网络上,Facebook销售也得到了增长。
对于微软而言,由于没有面向广大受众的社交、视频娱乐服务,很难享受到到这一领域的巨大流量以及广告收益,这些流量和收益最终都流向了YouTube、Facebook和TikTok等平台——LinkedIn在美国的广告年收入约为20亿美元,且微软表示,由于新冠疫情的大爆发,LinkedIn广告销售在今年有所下降。
过去20年来社交领域无比挣扎的微软,还有望分得一杯羹吗?
PC王者的社交挣扎
1999年7月22日,微软正式上线“MSN Messenger”。
显然,MSN Messenger 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早在1995年,比尔盖茨就当了全球首富,微软也成为全球最财大气粗的公司。
作为当年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领域最闪亮的明星——MSN Messenger在它服务开通的前6天,就获得了70万注册用户。
到2001年3月16日,MSN Messenger 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了3000万在线用户。这3000万用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中国,但当时微软并没有在中国正式开展这项业务。
在中国,MSN Messenger被简称为MSN。“那时有种说法,精英商务人士都用MSN。”在2000年初从事科技媒体行业的刘威回忆中,MSN的标签和定位很清晰,界面非常简洁,功能也比较简单,特别受到各大城市精英商务人士们的欢迎。
到2005年5月26日微软宣布MSN正式进入中国之前,MSN 已在2000万中国高端商务人士中拿到了53%的市场占有率,约1050万,而且这是在没做任何宣传情况下,完全是用户的自然流量。
但是,MSN 在经过高速增长后,很快就陷入了停滞。其问题出在MSN 软件本身——比如传输文件太慢且容易中断,也无法实现“断点续传”等等问题越来越多,且拒绝作出改变。
同样是在2015年,面对Facebook和MySpace等大型社交网站的崛起,微软研究院开始了Wallop的设计,被国内用户亲切地称为“我老婆”。
不过,设计之初,微软并未打算与Facebook、MySpace等直接对抗,而是集成了博客(Blog)和SNS功能,又能像Google Hello那样分享图像,希望从“社交”方面寻找突破口。
2006年,Wallop从微软拆分,成为一家独立的初创公司。但仅仅2年之后,Wallop就走向了关闭。
随着iPhone的发布,移动信息时代正式来临。2009年,Twitter诞生。这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交网络产品,让人与人的线上社交发生了重大改变。
各种社交产品相继诞生。2010年, Instagram发布,并迅速突破了100万用户。两年之后,在首次公开募股前夕,Facebook同意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Instagram,这在当时是一笔惊人的价格。Facebook月活跃用户达到10亿,这一里程碑式的数字,几乎等同于社交媒体。
2012年12月6日,看到谷歌推出Google+,微软研究院旗下的融合实验室,迫不及待推出了社交网络Socl。
它有着在当时最简洁的社交浏览界面,也有着强大的必应搜索引擎支持,以及庞大的微软用户群作为内容支持的基础,但与Facebook、Pinterest、Google+相比,在内容与功能实现上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因为用户不多,到2013年,这款产品很快便没有了下文。4年之后,微软宣布正式关闭它时,只有一名残存的用户表达了自己的失望之情,仅有的5条评论中,剩余4人都表示“早就换其他服务,完蛋是必然的”。
2013年是微软社交梦断之年。当年3月15日,面对用户数量下滑趋势的难以挽回,微软正式宣布:关闭全球范围内MSN,除了中国。
2014年8月28日,中国MSN 用户收到了来自微软的一封邮件:
中国的MSN Messenger将于 2014 年 10 月 31 日正式关闭,所有人可以转向早先微软收购的Skype。
这封邮件,除了科技媒体的少量报道,以及个别怀旧的网友,并未掀起什么浪花——彼时的中国,社交早就是QQ和微信的天下。MSN作为这一领域腾讯所面临过的最强大对手,就像流星一样突然陨落。
到了2017年7月,外媒Techcrunch报道,微软通过一个名为“Who's In”的应用程序切入社交领域。其主要功能在于帮助用户和朋友计划活动和其他郊游活动,如电影日期、晚餐、参观附近的景点等等——但这个创意早就被很多人玩过,基本上是此前早就关闭的Google Who’s Down、Free的克隆。
图片来自Techcrunch
不过这款产品没有Iphone和Ipad版本,只能以iMessage作为使用入口。很快,“Who's In”也悄无声息。
同年,字节跳动收购了口型同步平台Musical.ly,随后将其用户转移到TikTok,这一收购彼时没有人看出将对美国的社交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就这样,一直到现在,PC时代的王者微软,在社交领域屡战屡败,从未有一款社交产品可以称为成功。
缺乏社交基因背后,错失移动互联时代
微软做不好社交产品的原因,是内外部多方面造成。比如苹果、谷歌、Facebook等各类移动产品的崛起,不断挤压微软在移动端上的生存空间。以及给微软带来巨大成功的是一个封闭、规范的PC生态系统,让微软从未把重心放在社交产品上。
自身内部原因,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严重的大公司病、缺乏创新。
对MSN的迅速衰落,数据智能服务商“个推”创始人方毅对此深有感触,他曾回忆,MSN版本升级必须是全球升级,以美国时间半夜为主,导致中国都是大白天升级,系统一升级用户就没法使用。
这种全球一盘棋策略,让微软大公司病暴露无遗,其结果就是对用户体验毫不在意。
当年即使是最铁杆的MSN粉丝,对MSN的各种问题、毛病痛心疾首,但微软从不改进和听取用户心声——对社交产品来说,在快速迭代中,除非达到今日国内微信、国外Facebook的地步,任何一个细小的体验,其实都在决定用户去留的选择。
MSN的死亡还来自一大昏招——2005年12月,微软将MSN整合到Windows Live平台下,把一个社交大入口变成了二级软件。相当于把微信放到一个网站里面,只有输入网址才能访问,用户迅速大量流失。
拾人牙慧、没有创新上,Wallop的死亡就很有代表性。
维基百科中有这样一条解释:Wallop使用了朋友邀请制,这意味着只有被邀请的用户才能够进入这个社交网络,这是Facebook在2006年10月就已经放弃的做法。
可能微软是想用PC时代的经验来做移动互联网,但也恰好说明,微软一直不懂移动互联网。
“不仅是社交产品,微软在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都没有什么创新产品。在搜索、社交、手机应用系统领域同谷歌、Facebook、苹果的竞争中均告失利。”一位互联网观察人士说。
微软本质是一家软件公司,讲求自身平台的整合性和技术,并非以应用和场景为导向,可能都没想过自己和竞争对手的产品思路,是否已经不适用于打造社交产品,甚至不适用于整个互联网产品都正在社交化、服务化的大环境中。
微软并不缺少打造社交产品的技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微软就已开始研发语音识别、视觉技术,但由于PC业务王者地位,这种研究遭遇了“创新者的窘境”,加上当时计算能力的不足,这些技术很难走出微软实验室,Windows操作系统也早已无法具备PC时代对网民的垄断性支配能力——到2014年初,微软股价一路衰败、持续萎靡后,其市值不到3000亿美元。
让微软重新崛起的纳德拉
直到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上任,微软才开始清晰认识到,错失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想要重新站上世界的巅峰,光是云计算超越亚马逊还不够——2015年9月17日,纳德拉升任微软CEO后出席首次公开大会上发表讲话,他举着一台iPhone,展示了里面安装的Outlook邮件应用。在公开场合放下身段,与对手握手言和,这种态度是微软前所未有的。
在iPhone和Android的天下,微软斥巨资投入的Windows Phone移动系统战略,就此埋进了尘埃。Office等核心产品和功能全面向iOS和Android开放,给微软带来了更多的移动端用户群,这有利于纳德拉对微软的新定位:无处不在的云与生产力服务提供商。
在社交领域,微软有了截至目前最大动作——2016年以262亿美元现金收购职业社交网络LinkedIn。这场收购,和微软真正擅长的企业级服务和个人职场软件(office系列)的方向似乎有些吻合。
微软显然希望通过收购LinkedIn,能在社交网络里分得一杯羹。只是,LinkedIn并非纯粹的社交网站,虽然它在1年后收购员工互动平台Glint,但由于主要业务是企业招聘服务,其业务扩张、营收很难有巨大突破,更别说与Facebook形成竞争。
扎克伯克就曾放豪言,要干垮LinkedIn。2017年,Facebook允许美国和加拿大的企业在他们的Facebook主页上发布职位空缺,开始进入招聘行业。
微软2011年花85亿美元收购的网络电话应用Skype,将其业务重点重新调整至面向企业用户后,也常常遭人非议。早在2011年,视频通话占所有Skype使用量的40%。2015年时,微软表示Skype拥有3亿月活跃用户,此后没有更新过数据。
不过,在iOS和Android应用商店中,对这款智能手机应用的负面评论越来越多。今年疫情期间,Zoom、Houseparty甚至谷歌的Hangout等竞争对手大火,Skype却悄无声息,错过这一关键共享时刻有很多原因,但外界认为,微软在Skype可靠性和用户界面方面的失误肯定是罪魁祸首。
巨头难做,社交格局未定
不仅是微软,其他科技巨头的社交产品也并不好做——对于 Google,社交业务一直是一个心病,除了收购的YouTube,几乎所有自主尝试都没有成功:早在2004年就上线社交网络 Orkut、想靠阅读打入社交功能的Reader、通信工具 Wave、靠着Gmail平台的Buzz 、最知名的Google+被《纽约时报》称为“鬼城”,等等都没能打动用户,最终都被迫关闭。
就连一向高冷的苹果,它的音乐社交网络Ping从未起飞。2010年9月,乔布斯推出基于iTunes的音乐社交网络Ping,在他眼里,这是一个“当Facebook和Twitter遇到iTunes后的产物”。但可惜,在用户眼里,Ping更像是一个“披着社交外壳卖音乐的销售工具”。那一年,Ping被列入CNN评选的“年度十大最烂产品”之一,两年之后被正式关闭。
Twitter去年学苹果取消披露月活用户,最新公布的平均货币化日活跃用户(mDAU)为1.86亿人,显然与Facebook的27亿MAU(月活)相去甚远。
Facebook牢牢掌控社交霸主地位,离不开它的不断收购:
在收购Instagram之后,Facebook在2014年以190亿美元收购了消息平台WhatsApp。这补足了Facebook在移动社交上的短板,抓住了未来的社交。一个月后,又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虚拟现实应用Oculus VR。
今年2月,Whatsapp宣布全球用户量突破20亿大关,同时以16亿月活用户(MAU),加上Facebook月度活跃用户人数为27.0亿,Instagram的10亿用户,扎克伯格一人就掌握了总计近60亿用户流量。
因此,虽然社交产品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比如:Peach,Meerkat,Mastodon,Vero等,但它们从未被视为Facebook的真正竞争对手。
Facebook的垄断、滥用数据,也让越来越多的政客及组织呼吁分拆,他们也将因此而失去收购主要竞争对手来实现垄断目的的能力。
事实上,作为建立人与人直接关系信念的社交产品,其实从未有格局已定之时,Facebook的社交地位,也并非不可打破,短视频和直播这两种即时通讯新兴业态,就是最具有革命性的社交产品。
“掌握了即时通讯,就掌握了用户的流量入口和关系链,其他任何业务的发展都可以事半功倍。”互联网评论家、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说。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TikTok开始起飞,截止今年4月,在苹果应用商店和谷歌应用商店的累计全球下载量已经超过20亿次。在美国,TikTok也成为今年最受欢迎的应用之一,累计下载量超过1.65亿次。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创新能力和强大的“作战”能力,让Facebook等切身感受到危机,甚至是最忌惮的一个:相比Facebook,TikTok保持了相当强大的用户粘性和对广告主的吸金能力,这对营收几乎全部来自广告的Facebook来说,是一个莫大威胁。
所以,除了Instagram向TikTok发动正面攻击,通过经济奖励挖角TikTok用户外,当Facebook、苹果、谷歌、亚马逊几天前齐聚美国国会反垄断听证会时,四家公司CEO都被问及“是否认为中国窃取了美国技术”, 只有扎克伯格说:“这是有据可查的”。
如此充满偏见、恶意的表态彻底摧毁了扎克伯格的人设,他也因此被诸多媒体炮轰。在此之前,他高调学习中文、频繁访问中国、在清华大学演讲、在天安门前晨跑……如今看来,不过是电影《社交网络》的剧情演绎,在这部传记片里,扎克伯格为了资本,背叛了几乎所有合伙人和朋友。
从这个角度来说,鉴于TikTok当前生存境遇已经非常严酷,如果最终走到我们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那一步,那么被微软收购或许相对能够接受——微软1430亿美元的年收入中,大部分是通过授权Windows和Office等软件,以及通过Azure提供的云存储服务和计算工具创造,微软可以就此完成产业的布局,以及与Facebook发动更大的竞争。
不管如何,我们都希望TikTok好运,能熬过目前的难关。《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中就说:
所谓历史本身就是一团混沌,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到下面将发生什么。
相关推荐
收购TikTok?微软的20年社交梦破灭史
微软收购TikTok在即,比尔·盖茨却说「这是有毒的圣杯」
和TikTok谈收购的 为什么是微软?
收购TikTok,微软到底能得到什么?
特朗普或强迫tiktok卖身,传微软正谈判收购
收购TikTok,对微软股价有什么好处?
微软积极收购TikTok 到底图什么?
纽约时报:原本微软只想参股Tiktok 后来“乱套了”
趁人之危强买不道德?微软部分员工反对收购TikTok
收购TikTok或带来一亿年轻用户 微软捡到“金蛋”?
网址: 收购TikTok?微软的20年社交梦破灭史 http://m.xishuta.com/newsview27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