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晓程序观察”(ID:yinghoo-tech),作者 Miss豆教授,36氪经授权发布。
悄悄滴,微信指数登录了微信二级入口搜一搜的主页面。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占据了一个重要入口。
点击就进入微信指数的主页面,用户可以搜索任意信息,获取相关热度信息。
有意思的是,这个页面相当于微信指数小程序的“缩略版”。
众所周知,微信指数是某个关键词在微信生态内的热度指标,通过微信指数功能,用户可以查看或对比制定字段7—90天内的在微信生态内的热度情况。
而在搜一搜的微信指数页面里,只可以查看关键词的7天内热度。如果想知道更长时间内、更详细的信息,点击便可以进入微信指数小程序。
不仅可以查看关键词的90天内热度,还可以添加对比词,也就是看看到底哪个热门关键词热度更高。
毫无疑问,从用户角度看,这提供了更为便捷使用微信指数的路径。而从微信角度看,这是对搜索服务的一次完善。
从微信近期的动作可以看到,对于继续完善搜索服务这件事而言,微信是认真的。在今年年初的微信公开课Pro上,搜一搜团队就预告了2020年的方向:将在内容、品牌、服务搜索进一步开放。
事实上,2019年微信搜一搜已经陆续开放了诸多内容、品牌方面的能力。上周,“服务搜索”功能,上周该功能被官宣上线,用户搜索某服务,将在结果页出现多品牌、多商家的集合式服务中心,排列顺序是微信一贯的风格,先是该用户使用过,然后是在朋友中使用多的服务优先推荐。
微信指数在搜一搜页面的上线,其实昭示着微信搜索对于内容的多维探索。
首先,微信指数是基于内容诞生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微信指数,可以看到某个事物在微信上被大家讨论了多少次,热度究竟有多高,人们的兴趣有多浓。如今,已经成为不少商家、品牌,掌握趋势、判断KPI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今在搜一搜搜索框下方开辟的这个入口,可以和搜一搜主页面下方的微信热点,形成很好的呼应。在这一个页面,可以让用户完成更多的搜索、阅读功能。
有开发者对晓程序观察(yinghoo-tech)这样总结:“对于用户而言,微信热点的功能就像是微博热搜,在这里可以随意选取最热门的话题进行阅读,而微信指数则是对这种热点阅读、关注的一次总结。”
事实上,内容的深耕是微信2020年的一个重点。结合近期的这一系列动作,已经不久前微信团队在和晓程序观察(yinghoo-tech)一次交流,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接下来微信生态内的内容创作者要注意些什么。
上周,微信推出了「标签」功能,公众号运营者可以给原创的图文打标签,打上对应的标签后,标签会以可点击的「标签」内容显示在图文底部位置,当用户点击对应的标签可以跳转到一个公共页面,而这个公共页面可以查看设置了相同标签的原创图文。
用大白话说,就是标签页为许多共同话题创立了一个“公共流量池”,对改标签感兴趣的所有微信用户都有机会看到这篇文章。也就是说,在这个流量池里,同话题的图文有更多露脸的机会,只要踩对标签、踩准话题,就可以覆盖到更多流量。
要知道,以前推文只能推送给公众号自己的粉丝,再由粉丝转发分享去获取曝光和阅读量。具体情况,我们在《公众号上线的「标签」,又一个流量启动器诞生了?》一文中,有详细解读,请点击阅读。
前脚「标签」诞生,后脚微信指数就登录了搜一搜主页面,和微信热点首尾呼应。未来标签会不会和微信热点有什么联动?我们拭目以待。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上周,微信公众号迎来了好几次功能更新,包括「点赞」功能的回归、新加了「分享」按钮,以及前文提到的「标签」功能。
所有这些功能的受益者,都是原创内容及其创作者、运营者。
不久前,在微信团队和晓程序观察(yinghoo-tech)的一次交流中,微信团队透露,会继续优化智能排序功能。而影响这一功能最关键的指标,是常读用户。
如何更好地“运营”好常读用户这个指标,微信相关负责人也给出了几点建议:
1、靠正常运营手段累计粉丝,常读粉丝比例会比较高,通过账号迁移等非正常累计手段,可能会造成常读用户比例低;
2、内容越垂直、越纯净,对于用户的品牌的树立是非常有效或者有帮助的;
3、定位清晰,包括账号名称以及推送内容,这也影响到常读用户的比例。
说到底,这些维度都和原创、优质的内容息息相关。
对于内容人而言,这才是吃到微信内容红利的基础。
相关推荐
微信指数进驻搜一搜二级入口
微信视频号接入搜一搜入口
微信搜一搜毕业了
最前线 | 微信好物圈有了新入口,搜一搜和小程序加持下的社交电商
微信上线对话框搜一搜功能,聊天内容可直达搜索
最前线 | 微信对话框“搜一搜”功能上线,独辟蹊径的腾讯打着什么算盘?
最前线 | 今年微信公开课要说啥?小程序、搜一搜、微信支付是重点
微信搜一搜终于进军垂直类目,但这只是开始
微信搜一搜迈出新的一步,好戏来了
最前线 | 腾讯也来分百度搜索的羹,微信宣布升级“搜一搜”
网址: 微信指数进驻搜一搜二级入口 http://m.xishuta.com/newsview26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