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航通社,作者:书航,头图来源:IC photo
最近,在美国一些主流的网络社区里,关于是否应该采用有色人种,特别是黑人作为管理员的问题,引发了很大的争论,并且这一争论还在持续。
“美国版贴吧”Reddit 的联合创始人从董事会辞职,表示希望黑人接任其董事席位。Facebook 建议群组引入更为“多元化”的管理员。
也许对相互隔离的群体而言,有些事情注定无法感同身受。白人可能认为黑人处处针对自己是“神经过敏”。种族缠斗时,欧美的亚裔,特别是华人群体处于夹缝之中。
内容审核越来越影响在线社区,我们以为自己是信息传播的主人,殊不知我们能传递的信息都要先过审核员、管理员这一关。
相比直接删除信息以求“群体免疫”,对不同信息做标注,展示背景资料的“疫苗接种”式处理更好,但这可能只好让我们读者自己来做了。
Reddit 和 Facebook 的选择
6 月 6 日,“美国版贴吧”Reddit 的联合创始人奥哈尼安(Alexis Ohanian)从董事会辞职,表示希望黑人候选人接任其董事席位。Reddit 首席执行官哈夫曼(Steve Huffman)表示会“尊重”奥哈尼安点名让黑人继任的请求。
奥哈尼安是美国网球名将小威(Serena Williams)的丈夫。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出名的黑人运动员之一,小威从 2016 年开始支持黑人权利运动,他们俩则在 2017 年结婚。
不过,奥哈尼安参与创办的 Reddit 则扮演了与此不同的角色。在此前的很多年中,Reddit 一直保持着作为“言论自由”阵地的“风度”,换句话说就是尽可能多地帮助那些右翼保守势力拥有一席之地。其中最著名的是 r/The_Donald 论坛,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支持者的其中一个大本营,上面出现的帖子和贴图也有些被特朗普本人引用。
近年来,一些白人至上主义者的激进论坛被关闭之后,就会蜷缩到像 r/The_Donald 这样的地方。Reddit 对待这些用户显得左右为难。去年,因为对警察和公务员的暴力威胁,它曾对 r/The_Donald 采取了“隔离”措施。但一方面这并没有显著减少其中和周边论坛的不和谐内容,另一方面也让一帮共和党人群起批评此类审查措施。
航通社之前的文章说过,在社会各个领域充分引入更多的女性管理者,或增加有家庭的男管理者的权重,都会显著提升组织内对妇女儿童的权益分配。与此类似,奥哈尼安找了个黑人老婆之后,显然也深刻影响了他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变动,也许会由接替他的黑人董事在 Reddit 传承下去。
同样,在 Facebook 的群组当中,也出现了是否要引入黑人管理员的问题。Facebook 的群组大致相当于贴吧或豆瓣小组,小组成员可以发布帖子,此外也支持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内容。
很多地方的本地生活社区就建立在 Facebook 群组里,但这些群组很多都是采用白人男性为主的管理员群体,这些人可能对于讨论黑人权利运动的必要性认知不足,或者认为其笼统地都属于“政治”类型的内容。
由于 Facebook 曾在针对管理员的守则中列明,群组尽量不要讨论政治、选举相关的内容,因此一些管理员会以此为理由,删除讨论“黑人的命也是命”(BLM)等内容的帖子。
The Verge 采访一位社群用户,她所在的两个群组,其中一个没有有色人种或女性是版主,另一个只有白人女性版主,只与白人男性一起参与管理。她向这两个团体发布了同样的信息,敦促人们认真对待社区中的种族主义。其中一人删除了它。“他们认为任何‘政治’都不合适,然而,他们仍然允许发布包括八卦和虚假信息的帖子。”该管理员威胁说,如果她再次发帖,将封禁她。
她说:“我只是觉得,管理员试图使社群看起来像是个一团和气的地方,而不是试图解决问题,这是可悲的。”
Facebook 给群组管理员提供多种多样的指导,包括如何平息争论,以及针对新冠肺炎的在线培训课程。但最近公司发布了一份“建议列表”,供管理员“考虑”。它建议群组引入更为“多元化”的管理员,并通过定义允许和不允许的主题,来重新考虑此类内容的展示规则。
一些原有的群组管理员可能认为,这种为站内政策不停“打补丁”的做法,可能和他们之前所提倡的远离争议的管理员指引互相矛盾。
非裔管理员能为社区带来什么改变
相对于有的白人管理员会删除“黑人的命也是命”内容,有的群自从招募黑人管理员之后,就开始限制另一种相对的说法——“所有人的命都是命”(All Lives Matter)。
白人管理员(以及含中国人在内的吃瓜群众)可能认为这句话没啥大问题,但这被认为是优势白人反驳黑人权利运动的一种表达方式,对黑人构成冒犯。——记住,不要误用这句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话。
也许对相互隔离的群体而言,有些事情注定无法感同身受。白人可能过着“岁月静好”的日子,是现有秩序的“既得利益者”,认为黑人处处针对自己是“神经过敏”。但是对于黑人来说,不论其社会地位、家境、学识如何,所受的遭遇却可能是处处不平等。他们希望自己的处境能得到改善,就像社会有责任救济饥寒交迫的穷人一样自然而然。
按照英国《金融时报》等媒体的报道,黑人占美国人口的 12%,但在监狱人口中占 33%。黑人男性被警察杀死的概率至少是白人的 2.5 倍。
随着犯罪率的提升,美国司法整体有从严趋势,加重对累犯的处罚与量刑,黑人囚犯数量继续上升。因此,对于黑人犯罪率高的刻板印象,很可能诱发警察过度执法。
这种成系统,成体系的区别对待,如果不是亲自受其影响的话,是很难发现的。关键在于,白人是否从心底把有色人种,尤其是黑人当成是社区的一份子,而不是迫于“政治正确”而口是心非。
从实际情况看,并不能抱太大指望。不少白人会把自己群体当中深刻反省种族特权的帖子,当成是某种形式的“自轻自贱”而不以为然。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欧美的亚裔,特别是华人群体来说,增加在各种管理层——不管是论坛管理员,企业董事会,还是地方议会——的华人,可能是更为紧迫的一项任务。
一方面,亚裔同样属于少数族裔,但关于他们的研究和调查没有像黑人那么多。所以可能会有一些白人群体认为,针对亚裔的不平等情况没有黑人那么严重,或者亚裔自己能忍,所以也无需改变。
但另一方面,亚裔在由白人制定的游戏规则当中,普遍可以取得比较高的成就,却又不比犹太人等等那么充分融入,依然保持着一种“他者”姿态。这就使得他们在黑人权利运动风起云涌时,发觉自己处于夹缝之中。
一位华人在微信上发文章控诉,自己的女儿作为学校的亚洲学生会主席,两年来一直受到同学好评,却在近期的社会运动中遭遇网络暴力。她的部分同学不依不饶地逼迫她晒出支持黑人权利运动的捐款证明,并认为只要是没能旗帜鲜明地表态支持黑人的,那就是所谓“特朗普支持者”了,人人得而诛之。
显而易见,在美国不同族群之间共识越来越少,冲突对立越发激烈的当下,“以斗争求团结”是对任何人来说都最有利的选项。此时,社交网络通过官方规范,引导甚至强行规定社区内黑人管理员的密度,必将引发更多的连锁反应。
信息“把关人”之前的“把关人”
像 Reddit 那样,一位同情黑人的高级管理层,带来的将是站内对黑人的政策倾斜。与此相对,Facebook 因为扎克伯格坚持对特朗普等发布的信息采取中立态度,不加限制,而承受着越来越猛烈的炮火打击,批评甚至来自内部员工与合作伙伴。
上述两个网站,以及其它更多的社交媒体,都会陆续主动或被动地,在内容审核与管理环节引入更多黑人管理员。长远来看,这会对未来一代美国人看到的内容,以及他们形成的价值观都产生深远影响。
经典传播学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内部的编辑等工作人员,是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因为大众传播的一切信息,都要经过这些媒体工作人员的过滤或筛选,才能同公众见面。
进入了社交媒体时代,媒体“把关”能力几近丧失,“议程设置”能力也所剩无几。媒体先是交出了审稿权——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发布内容,让其他人看到;然后交出了排版权——互联网拥有无限的版面,无限的长度和多样的表达方式;最后交出了议程设置权——虽然网站首页有少数固顶文章,但人们从聊天、朋友分享环境中直接进入文章页,决定谁先看到哪条消息的也不再是新闻媒体。
但是人们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另外一群人,这就是审核与管理员团队。
内容审核原本并不成为一个太严重的问题,这是因为在 2000 年代,整个互联网的用户数和生产的内容数都是非常有限可控的,远不能与今日相提并论;而且网上人员的年龄、学历等人口学指标分布也比现在要同质化。所以在上面出现需要被审核的、或被举报的内容,占总体内容比重和绝对数目都比现在更少。有些地方甚至基本上没人审核,也都能相安无事。
纵观全球,对内容审核的高要求是在最近一段时间集中涌现的,背后是由于网民群体扩张,带来不同族群和经历的人,是随着多元人群的话语权逐渐增加而自然产生的现象。
最开始,是针对儿童色情、拐卖人口、贩卖毒品等显而易见的罪行。后来,是针对歧视、激进暴力或反科学的言论。再后来,就是像现在这样,在“黑人的命也是命”和“所有人的命都是命”中间决定留哪个删哪个。
可以说,内容审核和合规的压力,正越来越明显地落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社交媒体头上。
因此可以说,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互联网内容,是经过了“两层过滤”才到达我们的。前一层是审核员所做的努力,之后一层才是展现群体力量的算法推荐、热门内容、朋友分享。
在互联网之前的时代,一个人不通过街谈巷议,不从身边的好友当中获取信息,只是通过报纸、电视等大众传媒获取信息的话,他可能会认为美国是一个不存在什么种族歧视问题的国家,因为那时这些问题的曝光率不高,也不靠前。1967、1992 等年份的骚乱都是个别现象,而且没多久就平息了,问题解决了。
随着更多“多元化”的社区管理员上任,美国社会底层白人潜藏的针对黑人不满的暗流涌动,也将更难以通过什么方式被发到网上,被其他人看到和响应。Facebook 近日连续删除了 200 多个宣扬白人至上主义的账号。此前在 2017 年,臭名昭著的 The Daily Stormer 被连番打击之后,转入暗网。
如果你只是通过 Facebook 或 Reddit 了解美国社会,看到关于极端种族歧视的帖子越来越少,你会觉得在美国这个问题并不严重,或者正得到有效解决吗?
针对信息的“群体免疫”和“疫苗接种”
人工管理与审核会帮我们去除一些让人难堪的语言和心态,但是如果当这些内容被算法忠实反映出来的时候,人们还是得猛然面对这个世界实际运转着的现实。
2017 年,弗吉尼亚大学计算机系博士赵洁玉和团队发布论文《男人也爱购物:使用语料库级别的限制法降低性别偏差》,这是人工智能领域开始意识到算法偏见和歧视问题的开端。
在此之前,人们使用算法挖掘数据来形成一定的规律,并且天真地希望这些规律可以替代人类的重复劳动。但是他们却忽略了这些规律被真人解读和被机器执行的区别。
一个真人审核员如果有社会常识,或虽然跨文化(比如印度外包工人处理美国的帖子)但受过相关的训练,他可能会在看到有哪里“感觉不对”的时候自动纠偏。而机器并不明白内容背后的含义,因此不仅不会纠正这些“感觉不对”,甚至很可能会将其放大。
比如,谷歌图片搜索一度把黑人照片识别成大猩猩,在搜索“黑人女孩”关键字的时候,返回的都是色情图片。其它很多算法也出现了针对白人或黄种人(如果是中国制造)的识别准确率,远高于黑人的问题。
除非进行有针对性的人工干预,这个问题对机器学习是难以避免的。其实机器本也“无辜”,它们只是忠实执行人类赋予的指令,算法暴露出的问题根源在于设计者考虑不周,忽视了“房间里的大象”。
人类的应对之策是:虽然在二传手环节可以用 AI 代替人力(比如微软 MSN 开除了为新闻排序的人工编辑),但初始审核环节还是得用真人——只要保证平台内流通的信息都合规,那这些信息怎么展现可以随便一点。
这相当于,在算法诚实地反映人类社会偏见的时候,捂上眼睛装作没看见,然后削足适履地去给算法“纠偏”。随着 AI 研究转向让 AI 学习人类常识,和模拟人类认知社会的方式,未来这么“耿直”的算法也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所以现在,对于社交网络送到我们眼前的内容,我们必须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那就是它其实已经经过了一层或更多的过滤,还有更多的东西可能只存在于线下,但却也是一部分真实的心声。
谁也不知道,这些真实的心声如果不能通过网上渠道正常流通,会不会就这么自然消亡了。
我们关于新冠病毒有一种说法就是“群体免疫”:如果大多数人都拥有抗体,那么极少数没有抗体的人暴露在这个环境当中,可以被周围有抗体的人保护,从而也无法感染。
但是以现在的状况来看,由于人员流动,以及病毒对人的高度易感性,如果不加任何控制措施,完全指望“群体免疫”的话,有可能会造成非常惨烈的后果,将会是现代文明无法承受的。
针对仇恨言论或者其它我们不愿看到的言论,跟对抗新冠病毒有类似之处。我们现在在做的一些措施是封堵和删除它们,就像是在虚拟空间里喷洒“酒精”和“消毒液”,也像是给每个用户戴上“口罩”。
我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把那些不友好的言论隔绝于社区之外,让原本“天真无邪”的用户免于接触到这些信息。但是,如果我们的隔离措施出现了某种漏洞,或者被绕过了,那么毫无“免疫力”的人看到这个信息,就很有可能受影响。
更好的方法是什么?对病毒,我们应该发明和接种疫苗。对信息我们也可以“疫苗接种”,那就是不简单删除了事,而是提供事件的来龙去脉,告诉人们完整的事实背景,提供官方和可信赖的解读,展现多元声音和不同意见,以方便更多的人去认知和生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被信息牵着鼻子走。
5 月底,Twitter 史上第一次对特朗普推文的真实性进行了评估,并打上了“美化暴力”的标记警告读者。对这条推文,平台并未贸然采取删除态度。这就是一种“疫苗接种”而非“群体免疫”的尝试。
但是,无论如何,标记和提供背景信息,相比直接删除而言,还是要耗费更多的时间、金钱和人力,以至于对大型社交平台来说是不合算的。因此,我们可能还必须接受那些不尽完美的处理方法,比如直接删除帖子,乃至干脆不作处理,或者选择性处理。
此时,我们就应该给自己做“疫苗接种”:对于我们每一个互联网的读者和参与者,我们都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对所得信息不轻信,有空就多做事实核查;同时,基于个人经验和更详尽、更全面的认知,树立起稳固,逻辑自洽的价值观,以此引领我们在信息洪流中,不至于迷失方向。
相关链接
https://www.ft.com/content/958412a2-7585-432a-be26-68cb07591625
https://mp.weixin.qq.com/s/HHs5Hv8ZCe8jPXrgPzQ7WQ
https://www.theverge.com/2020/6/5/21279319/facebook-group-moderation-black-lives-matter-movement
https://www.theverge.com/2020/6/6/21282470/facebook-group-recommendation-update-list-moderators
https://mp.weixin.qq.com/s/zFqQFFeQaCv42MlQKOp8KQ
https://twitter.com/rhettmc/status/1267231239641022464
https://mp.weixin.qq.com/s/Kv_7DmN0E-yZmbDSUtDJyQ
https://tech.sina.com.cn/i/2020-06-04/doc-iircuyvi6745054.shtml
https://mp.weixin.qq.com/s/fjDhsVaCa9-2xVNLv9lP8A
https://36kr.com/p/1722192412673
https://neu-reality.com/2018/07/03/algorithms-biases/
https://www.qbitai.com/2019/12/10049.html
相关推荐
当黑人成为管理员
谷歌计划让更多黑人担任高管,并投资黑人创业企业
黑人维权视频0播放?TikTok道歉:技术故障
西方“政治正确”有多虚伪:警察为黑人洗脚、总理下跪
Facebook被员工指控歧视:技术岗位黑人比例仅1.5%
NASA以首位黑人女工程师名字命名其华盛顿总部
谷歌微软苹果等科技公司纷纷发声:支持黑人维权!
人脸识别的技术盲区与隐私边界:当面孔成为大数据养料,你的脸还好吗?
当微软小冰成为毕加索
从站队互骂到商业互捧,夸夸群的前世今生
网址: 当黑人成为管理员 http://m.xishuta.com/newsview2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