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金沙江创投”(ID:GSR-Ventures),作者金沙江创投,36氪经授权发布。
分享阅读:The Burn Multiple
作者:David Sacks
编译:金沙江创投
推荐语:
作者David Sacks是Craft Ventures联合创始人、合伙人,Yammer创始人、前CEO,PayPal首位COO。
今天,资本效率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衡量资本效率?本文作者给出了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指标——烧钱倍数。这是一个简单但深刻的指标,毛利率、销售效率、客户流失、增长瓶颈甚至CEO的领导力,任何环节的漏洞最终都会反映在这个指标上。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现在,是时候回归最朴素的商业本质。
随着经济危机持续深入,资本效率对创业公司来说尤为紧迫。 资本效率不仅对于创业者开展业务至关重要,对投资人评估创业公司也将占据更高的优先级。 无论经济景气或萧条,“ 增长 ”始终备受重视,但当经济增速放缓甚至低迷,投资人必然会更多地关注资金消耗和利润率。 那些靠消耗大量资金获得增长的打法,后续融资将非常困难。创始人要对这种评估重心的转移做好准备。 在这里,我们试图为研究资本效率提供一个框架:
Hype比率(Hype Ratio)=已募集资金(或已消耗资金)/年度经常性收入(ARR)
效率分(Efficiency Score)=净新增年度经常性收入/净资金消耗
我更倾向于效率分的思路,后文中我会解释为什么;在效率分的基础上,我更喜欢翻转分子和分母,所以这个指标是年化的Hype比率,我称之为消耗倍数:
消耗倍数=净资金消耗/净新增年度经常性收入
这将焦点直接放在资金消耗上,将资金消耗与收入增长挂钩进行评估。换句话说,创业公司每获得一美元的新增收益,要烧多少钱?
倍数越高,说明公司为实现每单位增长而消耗掉的资金越多。倍数越低,则说明公司的增长越高效。
对于早期的创业公司来说,“烧钱倍数”的优劣可以大致参考下面这个标准:
我喜欢这个指标,因为它非常简单直观,可以用来判断在任何给定的月份、季度或年份中资金消耗是否过度。
例如,Q1刚刚结束,是召开董事会的时候了。某家创业公司报告称,该季度它消耗了200万美金,增加了100万美金的ARR。也就是说资金消耗倍数为2——这对于早期创业公司来说是合理的。但如果该公司在Q1烧了500万美金,ARR只增加了100万美金,那就是一个可怕的消耗倍数(5倍)。它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削减成本。显然,这家公司采用了后期大公司那样大手笔的支出,却没有实现与之匹配的大规模增长。
太多的初创企业只谈增长,却没有将它与投入的资金挂钩。如果为了达到某个增长目标,需要投入过多的资金(消耗倍数达到3倍或更多),这就表明产品-市场契合度可能并不如看上去那么好,或者企业存在其他问题。
公司其他问题同样也会反映在消耗倍数上
消耗倍数的美妙之处在于这个指标简直包罗万象。任何严重的问题最终都会反映在这个指标上:资金消耗增加,新增ARR减少,或者两者都增加了但增速不成比例,这种情况往往是最具迷惑性的。让我们举例来看业务问题是如何影响消耗倍数的:
毛利率问题——如果公司的业务模式毛利率很低,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的,那么随着规模的扩大,这部分成本不会降低,随着规模扩大,消耗也会迅速增加。如果业务中没有运营杠杆,消耗倍数不会随着规模扩张而改善。
销售效率问题——如果单个用户获取成本过高或销售效率下降,那么资金消耗的增速就会大大超过ARR的增速,那么即便看起来增长还在继续,但消耗倍数的指标是恶化的。
用户流失问题——用户流失将抵消一部分ARR,导致消耗倍数增加。投入资源获客却做不好留存,同样无法高效增长。
增长瓶颈——如果增长停滞,公司可能会在营销、赠送、折扣或促销上投入更多资金。这同样将体现为一个更高的消耗倍数。
创始人领导力问题——如果创始人缺乏控制资金消耗的意愿或能力,无疑也会在消耗倍数中体现出来。
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接受一个糟糕的消耗倍数?大部分是在公司创业最初的几年,那时销售刚刚开始,产品还在打磨中。显然,如果初创企业根本还没取得收入,也就不会去计算所谓的烧钱倍数了。如果一家初创企业仍处于荒野时期,这没什么;创始人应该专注于保持低消耗,尽快跨越“便士鸿沟”。
理论上,如果公司的壁垒是技术,且有机会构建比较强大的技术壁垒,那么更长时间的研发是合理的。当然,如果你相信高额的资金投入能造就技术壁垒,那么你同样应该相信,有了技术壁垒,你将面对的竞争会非常少,所以一旦开始销售,消耗倍数这个指标应该很快会获得改善。
在这种情况下,一家公司前期资金消耗巨大,意味着更高的壁垒和未来迅猛增长的销售额。事实上,投入少量资金做一个壁垒不够高的“尴尬”版产品迅速进入市场,然后迭代的打法,很少走得通。
随着公司的不断成熟,消耗倍数应该会有所改善,即数值降低。例如,一个种子阶段公司,消耗倍数可能是3,因为它刚刚开始销售。在A轮融资之后,可能下降到2。在B轮融资之后,当销售团队开始大规模运作时,对资本效率的期望就更高了。最终,一家盈利的公司,必须不再烧钱,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谓消耗倍数也应该趋近于0。
如果随着初创企业的发展,消耗倍数没有降下来,这就表示出了问题,尽管表面上整体增长可能还在继续。
这个指标同样指向了创始人可以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首先,也是最明显的一点是,他们应该在创业初期保持低薪酬和低支出——不仅仅是为了集中资源做业务,同时也是为了在融资时更好地体现出产品-市场契合的印象。对创始人来说,这是展现自己最好一面的简单方法。
第二,创始人随时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来改善消耗倍数,因为消耗倍数可以根据最近时间段内的经营数据发生变化。相反,Hype比率是基于筹集的总资金,那么创业公司曾经浪费过的时间和资金将永远被反映在Hype比率中,而消耗倍数这个指标更关注当下,让创业者随时有改善的机会。这也是我更喜欢这个指标的原因。
最后,消耗倍数可以让创始人清楚地知道,要比较健康地达到某个增长水平,需要把资金消耗控制在什么范围内。为了将消耗倍数降低到更健康的范围内,那么即便需要放弃一些收入(比如一些没有利润的增长)也是值得的。
在融资环境比较艰难的时候,判断创业公司业绩的关键指标不再唯增长论,还应该包括增长的效率。关注消耗倍数是创始人确保资金投入不会失控的一种简单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还会逐步揭示公司各种增量支出是否行之有效。
当创业生态系统中的每个角色都在审视自己的跑道,并就如何走得更远做出艰难抉择时,消耗倍数是创业者和投资人都应该非常关注并时刻审视的指标。
网址: 烧钱倍数——重新审视创业公司的资本效率 http://m.xishuta.com/newsview22496.html